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乔冠华的香港岁月(连载九)(茆贵鸣)

发布日期:2014/9/9 16:50:50  阅读:2607  【字体:
 

 

 

 

○廖承志听毕,紧紧地握住乔冠华的手说:“高个子,辛苦你了!”

 

在从九龙奔赴香港八路军办事处的路上,乔冠华一直心事重重,闷闷不乐。他想,自己作为一名颇具声望的所谓的国际问题专家,在126日《大众生活》新30号上发表的那篇题为《谈日美谈判》的评论中,谈说日本不会马上发动太平洋战争,在十几个小时前的127日下午,又应邀作了一场两个小时之久的专题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仍然断言日军至少暂时不会进攻香港。可是,这眼前的战争恰恰就在这一夜之间爆发了!这岂不……?

 

乔冠华感到脸上一阵阵地发烧,心中不是个滋味……

 

在香港八路军办事处,廖承志一见从九龙匆匆赶来的乔冠华、夏衍一行,如释重负,顿感安慰。“九龙的情况怎样?你们是怎么过来的?”他急切地询问道。

 

未及乔冠华开口,夏衍迅速接过话头,认真地汇报了起来……

 

廖承志听罢,立即招呼进屋。

 

此时,室内已群贤毕至。只见中共南方工委副书记张文彬、粤南省委书记梁广、东江游击队政委尹林平、香港市委书记杨康华以及中共中央南方局派到香港工作的李少石、潘汉年、刘少文等都已在坐,另外,港九许多民主人士和文化、新闻界人士也已聚集这里。

 

原来,他们中的大部分同志是来港参加中共南方工委会议而未及离港的代表。因情况突变,廖承志便临时召集紧急会议。

 

从各自交流的情况以及英国情报部香港办事处刚刚发出的第一号公报来看,目前已经证实,日本对美国夏威夷岛的珍珠港发动了突然袭击,并向东南亚和西南太平洋各国和岛屿同时发起了进攻。那么,面对眼下日本对九龙的进攻,香港到底能否守护得住?港英当局又能够抵御多久呢?

 

与会精英们又在你言我语,各抒己见……

 

众说纷纭之际,廖承志突然站起身来。会场立即变得鸦雀无声。

 

——这恐怕是经过无数次实践经验而逐步在这些清高的、常常是自以为是的文化人面前树立起来的一种权威——不仅仅是对廖承志个人,更重要的是对他所代表的党组织的绝对信赖。事实上,倘若是在平时,他们几乎从来不曾如此谦恭地静候过某个人的发言。

 

“……关于太平洋的局势问题,周恩来同志曾多次指示我们要作好应变准备。仅昨天,他就先后两次发来电报,要求我们迅速做好准备,将遭受国民党当局政治迫害而聚居香港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抢救出来。”廖承志稍作停顿,又接着说:“今天,战事突发,九龙被炸。咱们的当务之急是要把居住在九龙的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迅速转移到香港来。与此同时,原住香港的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也须立即易居乔装,隐蔽待机。除了规定单线联系的人以外,断绝与整个外界的一切联系,以等侯随时撤退香港的通知。我们乐观一点估计,香港这个地方,港英当局也许可能会抵抗一阵,如此,我们便可争得一些时间,但我认为,这个时间绝对不会很长,因为港英当局是不可能在这个孤岛上长期作战的。有鉴于此,我们计划先让文化人士和民主人士隐蔽待机,经周密安排并且时机成熟后,迅速撤离香港,向内陆疏送。”

廖承志这种临危不惧、措置裕如的讲话,给了与会人员以极大的鼓舞。“告诉文化界的朋友们,请大家各自珍重自己的革命历史。”他又不失时机,并且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人们像似吃了定心丸,迅速回去安排搬迁隐蔽去了。

 

乔冠华的任务是,立即返回九龙,把能找到的民主人士和文化人士全部秘密地护送至香港疏散隐蔽。

 

“高个子,九龙方面的撤退疏散任务就全靠你和叶以群同志了。”廖承志紧紧地握住乔冠华的手,语气中充满了无限的信任。他还告诉乔冠华,他已另外派人去和游击队东江纵队联系,请曾生同志尽快派一支突击队到九龙协助他们工作。

 

“放心吧,我们会完成好任务的!”乔冠华说完即向天星码头匆匆赶去。

 

波光潋滟的维多利亚海峡,不愧为大自然之神工鬼斧之作。它似一条蔚蓝色的缎带,拦腰系住香港这颗明珠,同时又将这座以奇特方式结合的已近100年历史的海岛城市分隔成港岛和九龙这两个互为犄角、唇齿相依的部分。如果说历历在目、耸入碧霄的摩天大楼使港岛颇显流光溢彩的话,那么树木葱茏、溪水潺潺、素妆淡抹的九龙则更具几分田园风光了。

 

然而,眼下的九龙,战火顿起;港岛,则危在旦夕!

 

乔冠华默默地站立于行驶着的轮渡上,静静地听闻着海水有节奏地拍打船身的苍凉声响,眼睛却死盯着九龙而陷入了沉思……

 

九龙,作为香港的一块“臣地”,可以说是香港开辟的一个新型住宅区,因为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银行的总行、警察总署机构等,全都设在香港,尽管居住于九龙的人口并不少。鉴于九龙的近郊紧邻着广东东江纵队的地区,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也考虑到香港人口过于拥挤,不便成批安排,所以,“皖南事变”以后,大批民主人土和文化人士从内地疏散来港后,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九龙居住。《大众生活》杂志社的邹韬奋和夏衍,《华商报》社社长范长江,  《光明报》总经理萨空了等,还有主办《青年知识》的张铁生、主办国新通讯社的黄药眠、科学家高士其、作家骆宾基、戏剧家司徒慧敏、于伶、金山以及他们组织的“旅港剧人协会”和“旅港剧人之友”全体成员等等,都在九龙居住。就连廖承志的母亲何香凝、妻子经普椿等家人也住于九龙。眼下,日军已逼近九龙城,不日将会侵入九龙市区。形势已十分危急,必须在日军占领市区以前迅速将上述人员全部撤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想到这里,乔冠华感到肩上的担子很沉、很沉。一声长笛之后,乔冠华未及轮渡停妥,便急步走上九龙尖沙嘴码头,开始了紧张而又有秩序的工作。

 

面对由九龙过港需领取通行证的政府新令,而唯一的领证处又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乔冠华和叶以群又不得不另辟新径……

 

在他们紧张而周密的安排下,一批又一批被通知到的人,被雇好的汽艇或私人舢板一船又一船地送过海去——

 

邹韬奋过海了;

萨空了过海了;

国新社亦动员起来了,范长江已组织了几船人过海;

“旅港剧人协会”因人数太多,一时还不能全部过海,但都已被安排在一所学校内集中待命;

……

 

就在他们十分紧张地组织秘密撤退的当天下午,廖承志在进行了一些重要的安排之后,决定过海亲赴九龙一趟。然而,当他从《华商报》社出来时已是掌灯时分,可今夜的香港却是黑灯瞎火,不见一丝灯光。廖承志不顾整个下午频繁奔走的极度疲劳,又摸黑只身来到天星码头。待渡海步出九龙尖沙嘴码头时,已是晚上的十点多钟了。

 

这是一个真正的Black Out之晚,整个香港到处一片漆黑。街上不见人影,不闻声响;既无招手即停的Taxi,更无往返不息的Bus

 

廖承志只好安步当车,独自向尖沙嘴旅馆急行而去。

 

“刚才还拉了几分钟的警报,你不要命啦?”廖承志一听是高个子乔冠华那熟悉的声音,立刻转身拉住他的手,急切地询问起疏散撤退的情况……

 

次日(129)清晨,奔波访寻了几乎一整夜的廖承志,在回家亲自安排好家人过海赴港到蔡廷锴家暂住后,又立即赶往弥敦道国新通讯社,迅速召集住九龙的部分共产党员开会,号召大家立即行动起来,各自为阵,在协助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撤离九龙的战斗中发挥积极作用。

 

当晚,乔冠华在他们选定的接头地点尖沙嘴旅馆,又向廖承志汇报了当天的撤退情况。廖承志听毕,紧紧地握住乔冠华的手说:“高个子。辛苦你了!”说完,廖承志便离开了旅店,又星夜渡海,赶回香港八路军办事处了。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八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