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幼樵传 建阳四皓附
杨幼樵(1876~1957),又名庆升(《续修盐城县志》作庆昇),笔名乐渔、杨詹,别号建溪居士,(《建湖文史选辑第一辑》曰名坚,号建西居士,有误,其第三辑已作更正;《人间难得是人师》记名坚,字庆升,笔名乐渔,别号建西居士。)今建湖县建阳镇赵墩村人。幼年即从其胞兄、举人杨酉山就读,自幼好学,7岁即能作画,尤好数学。后入盐城第二高等小学读书。
光绪27年(1901)考入南京省立算绘专科学校,(《建湖文史选辑第一辑》作考入盐城某中学,此从《盐城市志》、《建湖县志》),1903年以第二名的优等成绩毕业。当时科举制取消不久,清廷例赐举人(《高作社志》)。此后,在苏州、昆山、兴化、淮安、扬州等地教书。民国12年(1923),任浙江省武义县视学。后经前清道员蒯光典引荐,任安徽省合肥县教育科科长。
民国17年(1928),年逾半百的杨幼樵返归故里。时值地方匪乱丛生,乡人公推他任冼穆团保卫团团总,于保境安民多有建树。盐城县民主建政后,他当选为盐城县临时参议会参议员,第6区参议会副参议长。此后,历任盐阜行政公署行政委员、盐阜区临时参议会参议员、建阳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在此期间,他为抗日救国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借粮借枪时,他带头献粮40余石,献长枪2支。在敌人严密封锁下,他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深入敌占区,为我军搜集情报。他积极协助抗日政权发动群众投身抗日,有一次在高作区锄奸大会上说:“坏人好比农家田里生的稗子、獐舌这些野草。野草不除,家苗就不长;坏人不肃清,好人就没有好日子过。”在动员参军的群众大会上,杨幼樵说:“我近70岁了,没子没孙(其时其子古稀尚未出生),但我的祖坟还在这里,再说,哪个不想过安稳日子。我如果有子孙,一定叫他去当兵,把日寇赶出中国!”他还说:“参军抗日,人人有责。我没有儿子上前线,我有责任在后方做好优抗工作。凡我家乡抗属,由我出田他们自种自收。有牛有劳力的人家,要给抗属代耕代种,保证抗属种田不烦心,生活不担心。”这一切对士绅和普通群众促动很大,冼穆乡不但在全县第一批完成参军任务,而且优抗工作也是全县搞得最好的地区之一。1942年5月,他应邀参加盐阜区各届座谈会,积极进言,提出:“抗战要素有三:人力物力财力均应爱惜,有力出力,有钱出钱。中国历来办事不彻底,照旧例者多,现在减租减息、扶助工农、团结抗战应彻底实行。”这一主张得到陈毅军长的充分肯定,在总结讲话中专门引述杨幼樵先生的这一发言。其时,陈毅军长还与他经常唱和。1942年10月25日盐阜区参议会正式成立时,陈毅军长写诗呈参议员诸公,杨幼樵当即和诗一首。诗云:“人生进化自然摧,固执贪顽最可悲。唤起民心坚似铁,纷陈意见纸成堆。农工救国精诚至,妇女参加杂沓来。我幸衰年逢盛世,乐而忘倦笑颜开。”
杨幼樵国画造诣颇深,擅长翎毛花卉,蜚声省内外,民国25年(1936)印行的《续修盐城县志》在《杂类》中即已称其为民国年间盐城“画界老宿”。抗战期间,他以诗画为武器,呼吁抗日,拥护民主政权和新四军。1943年9月10日,新四军盐阜区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塔在阜宁芦蒲落成,杨幼樵撰写3首诗和诔文。其诗曰:“老来气节最尊崇,自古英雄爱英雄。我为塔成致敬礼,临风拜奠酒三盅。 人心不死国不亡,士不贪生国必强。正义旌旗坚似铁,高潮压倒旧扶桑。 敌人残酷万家愁,爱国男儿不共仇。扫除寇氛安我业,疆场一死足千秋。”其诔文曰:“塔身耸立,上接云霄,塔体坚固,不可动摇。犹如烈士,不折不挠,芳心洁白,日月共昭。比之松柏,岁寒不凋。吁嗟乎,死有重于泰山,当迥异于鸿毛,名留芳于万古,非仅荣于一朝。”诔文中借用了汉代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在《报任少卿书》中的一段话:“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1944年9月8日,毛泽东在他名篇《为人民服务》中也运用了这个典故。毛泽东说:“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司马迁的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抗战胜利后,当我新四军3师奉命北上时,杨幼樵赠黄克诚师长一幅画,画为:前面是三头勇猛健壮的雄狮,后面有许多小狮子跟着,所有这些狮子身上都着了浓淡不同的黄颜色。其寓意是:黄师长率雄师健旅北上,定然马到成功。
杨幼樵对根据地教育事业,也是积极推进。1941年6月,在盐城县参议会首届二次会议上,他和夏嵩、胡应庚等人提出有关教育方面的提案20多件,建议民主政府提高小学教师教职员待遇,普设乡村小学,利用暑期办小教训练班等。抗战胜利后,1946年秋,杨幼樵奉命任苏皖边区五分区第2高级中学副校长,协助校长唐君鄂坚持敌后,开展游击教学。次年,第2高级中学改为区立中学,他继任副校长,协助校长唐采庭工作。同年秋,杨幼樵任五分区高级专科学校副校长,和校长江重言、生活部主任王彤舜一起工作。他虽年逾古稀,仍在教学的同时,带领学生走向社会,配合土改运动。
杨幼樵思想开明,民主建政后,更是竭诚与共产党合作共事,坚持进步,带头革命。土改时,他从县里开会一回家,就把120亩的田契和所有家财全部交给农会,并写下一首白话诗:“田是镣,屋是牢,浮财家具是包袱。现在——敲去了镣,走出了牢,放下了包袱,行也逍遥,坐也逍遥。”同时作画《牛棚话翻身》,并配诗:“老区土改已完成,合理负担纳夏征。田中禾苗欣水足,牛棚小坐话翻身。”
1950年,杨幼樵当选为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建阳县政府委员,同时担任政协苏北委员会委员。不久,被聘为江苏省文史馆馆员。1951年他作为建湖县教育系统的代表,出席苏北行署在扬州瘦西湖召开的首届抗美援朝代表大会,带头捐款15万元。1955年初夏,陈毅特地为杨幼樵八十寿辰题寄祝寿诗,诗云:“人间难得是人师,鲁殿灵光功古奇。八十允追彭祖寿,悠悠笔写辋川诗。”陈毅此诗赞扬杨幼樵老先生为人师表“功古奇”,而且称他有唐代大诗人、画家辋川居士王维之才,可以说对这位后半生坚决拥护民主政权的老先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建阳四皓,指杨幼樵、姜效诗、蔡仰山、陈重平四位德高望重的建阳士绅。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盐城,开创了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陈毅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数次来建阳县做中上层人士的工作,与他们诗文唱和,加深沟通与交流。1941年农历2月16日,建阳县陈重平老先生的次子陈其煊(一作陈其宣)大婚,陈毅参加喜宴,并与前来赴宴的杨幼樵、姜效诗、蔡仰山等名流交谈,请他们出山支持抗日。酒席上陈毅称他们4位为“建阳四皓”。这4位建阳地区士绅耆宿,知道陈毅是借用汉代“商山四皓”的故事。汉高祖刘邦晚年宠幸戚夫人,几次想废掉吕后所生的太子。吕后用留侯张良之计,迎请隐居商山的四位隐士东园公、绮里季、夏黄公、甪里先生。这4位隐士须眉皆白,是当时最知名的贤士,人称“四皓”,高祖曾想召其出山,皆却而不应。后“四皓”侍太子见高祖,高祖认为太子羽翼已成,遂断了废除太子之念头。陈毅借古喻今,赤诚相待,让几位老先生下定决心跟随共产党和民主政权投身抗日。即使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这4位老先生都没有动摇过,在组织借粮借枪、募捐支前、拥军优属、减租减息及以后民主改革的各项工作中,积极带头,争先恐后,成为建阳县和盐阜地区一代名贤。
杨幼樵,其传略见上。
姜效诗(1882~1960),字礼廷,一作鲤庭,别字水心,晚年又号耕辰。12岁童子试名列榜首,17岁中秀才,后师从陈玉澍先生。光绪28年(1902)年,以附生身份应江南乡试(叶劲《一张罕见的江南乡试准考证》),中预科,后因停科举未得再试。清末,被聘为盐城城区高小教员,不久出任县劝学所(相当后来的教育局)编辑。民国25年(1936),参与编纂《续修盐城县志》。抗战爆发后,姜效诗避居乡里,设馆授学,常作诗赋词,鼓舞军民抗日斗志。1938年5月31日,驻扎在沿河口的国民党57军常恩多师某营与日寇激战告捷,姜效诗前往慰问,并向阵亡将士敬献挽联志哀,联曰:“以赤血报国,奋勇直前,若辈汉奸,能无闻名愧死? 虽白骨成尘,游魂不散,此番冤债,终需结算清还!”他还曾以联语嘲弄伪区长,联曰:“本是小区区,何怪没品为非,做出那匪徒模样;居然上长长,不过长(藏)头缩尾,略变些婊子形容。”姜效诗著述颇丰,有《水心诗抄》10卷、《一得录》1卷、《鹤堂随笔》2卷、《建湖方音谱》1卷(《建阳居委会街道志》作《建湖方言谱》)等。
蔡仰山(1885~1953),诗文造诣颇深,抗战时期,曾创办补习团,推行抗日民主教育。
陈重平(1885~1958),号达山。抗战初期,曾在国民政府内政部任简任秘书,后因对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主张极为不满,愤而辞职,返归故里,曾利用自己的身份,多次掩护过我党和民主政权的领导。
按,《高作社志》记杨幼樵事与《盐城市志》、《建湖县志》等多有不同,一是关于生卒年,其记杨生于1876年,卒于1962年,然又记其享年81岁(王荫《人间难得是人师》中亦明记1957年7月20日病故,享年81岁;王春瑜《长长的流水——海南中学琐忆》亦记1957年4月回乡探亲,曾与家兄王荫一起去医院探望病中的杨老先生,并记其不久病故)。《高作社志》当为误记卒年,另《海南中学六十年校庆纪念册》亦同此误;二是记其从算绘专科毕业后,1904年秋至1911年冬,在苏州、昆山、兴化、淮阴、扬州等地师范任教。1912年至1922年秋任浙江武美县视学等职,并无赴日本留学及游学历史。另《建阳镇居委会街道志》记有杨幼樵作画戏日酋事:“一次杨幼樵因有事到敌占区湖垛亲戚廖宏枢家,被伪维持会长得知,强拉他为驻湖垛的日寇头目木木田作画。他无法脱身,只好作画,画为:一棵梧桐树,树旁一轮落日,树下蜷缩一只乌龟。木木田以为乌龟乃长寿之物,甚为高兴,殊不知杨幼樵寓义是骂日寇为乌龟王八蛋,日薄西山,就快完蛋。”此事亦见于《人间难得是人师》。
又按,杨幼樵毕业的学校,《水乡壮歌》、《人间难得是人师》记为两江师范,并云其为首届毕业生。两江师范为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1902年筹建,1904年10月始招首届学生,其时校名为三江师范学堂,次年易名为两江师范学堂,且分为初级师范学堂(培养小学教师)和优级师范学堂(培养中学教师)。这样看来,杨幼樵毕业于两江师范所记有误。《塘河流韵》记其毕业于南京省立算绘专科优级师范学校,与《盐城市志》、《建湖县志》等所记差异不大,只是“优级”二字不知所据。
又按,关于杨幼樵南京省立算绘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盐城市志》、《建湖县志》、《建阳居委会街道志》均无记载,蒋保珍《著名画家杨幼樵》记云:“1903年毕业于两江师范,又留学于日本早稻田大学。1904年至1922年秋,这18年中,杨幼樵一直在外留学和游学。当他于日本学成回国后,先在苏州、昆山、兴化、淮阴、扬州等地教书,后又就任浙江武美县视学、安徽省合肥县教育科长等职。”《建湖文史选辑(第三辑)》编者更正云:“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一事,未曾发现。”
又按,杨幼樵诗书画原本留世并不少,但据王荫《人间难得是人师》记载,经历了两次大的毁弃后,损失惨重,存世并不多了。一次是杨幼老(当时人们对他的尊称)去世时,其夫人将杨幼老生前酷爱的绘画作品,连同收藏的于右任、张大千、徐悲鸿、刘海粟等字画,以及与陈毅、曹荻秋等来往诗词书信,在杨老墓前与纸帛一起焚化,托给杨幼老之阴灵了。二是十年动乱,他的作品被各地红卫兵当作“四旧”又毁掉了相当一部分。
又按,关于建阳四皓及陈毅与陈重平的交往。1989年印行的《建湖文史选辑(第三辑)》载有故事《陈毅赴宴会“四皓”》,同年出版的《建湖概览》载有故事《陈毅赴宴》,较前者稍略。2000年6月印行的《建阳居委会街道志》、2006年12月出版的《塘河流韵》、2009年9月出版的《建湖历史人文》均收录这则故事,然均未有新的材料。
录自《民族英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