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杨以希传

发布日期:2015/4/20 16:38:59  阅读:3951  【字体:
 

  杨以希(19211980),原名毅熙。草埝口港北(今建湖县草堰口院道村)人。早年就读于景鲁中学,抗战爆发后,考入设于东台的国民党中央军校第九分校。

  194010月,杨以希参加了八路军后方办事处举办的民运干部训练班学习,同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束后,他被分配至盐城县14区双堡乡(今建湖县冈东境内)从事民运工作。次年夏,日伪军侵占上冈和草堰口,14区区委分散游击,杨以希被调至区委,主要活动在凌家湾一带(今建湖县冈西镇嵇舍村)。其间,区委遭敌袭击,区委书记白果牺牲,形势极为严峻。杨以希与申德辉决定坚持原地斗争,并书写《告全区人民书》,由申德辉署名发布,在全区到处张贴,从而安定了民心,震慑了敌人。

  19419月建阳立县,原盐属14区串场河以西各乡重整为建阳县3区,杨以希任区委委员、组织科长。次年底,杨以希到开沙乡任支部书记。开沙乡是敌伪进出的大门,斗争形势十分复杂。杨以希到职后,依靠群众,积极开展反“伪化”、反“蚕食”,改选顽伪政权,到1944年,该乡已经全部为我方控制,就连该乡住上冈镇日伪据点内的伪区、乡人员,也都向我民主政府缴纳公粮。19431月再任3区区委、组织科长,1944年底任3区区委书记。次年2月,任中共建阳县委委员、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兼社会工作部部长。

  194711月,杨以希调任中共盐东县委副书记。194910月任盐东县委书记,是年11月盐东县与射阳县合并,杨以希任射阳县委书记。他每到一处都紧密依靠当地干部群众,善于调查研究,开拓局面,同时知人善任,作风民主。淮海战役后,为动员补充主力,杨以希带头报名参军,带动了射阳全县参军热潮。不到1个月,完成了1500人的补充任务,编为10个连,组成射阳南下工作团,代号“丹阳支队”。

  195110月,杨以希到苏北区委党校学习。19527月,任中共南通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1954年调中央组织部,历任审干办公室副主任,党群、政法干部处副处长、外贸干部处处长等职,1964年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其间,他还兼任中组部机关党委副书记等职,为党的组织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他熟悉组织工作和干部工作业务,坚持实事求是。如在审干工作中发现审查面大,通过调查研究,提出“七审八不审”的具体规定,较大幅度地压缩了审干面。他还主持起草了《中央组织部关于处理党员干部被捕被俘后所犯各种错误的意见》,提出了符合实际和区别处理的六种定性、使用办法。经中央批准,成为审干的政策性文件(“文革”期间被诬为“招降纳叛的黑六条”)。他创造性的工作、多方面的组织领导才干和道德风范赢得了同志们的称誉。

  “文化大革命”初期,杨以希备受迫害。在逆境中,他仍敢于坚持原则,抵制和批评以“审干”为名迫害干部的错误做法。他始终对党的正确路线重新确立抱有必胜信心。恢复工作后,以国务院联络员的身份被分配到四川省大足汽车制造厂。1975年,任大足厂党委书记,次年任由大足等8个厂组成的联合公司党委书记兼中共重庆市委书记。“四人帮”粉碎后,杨以希1977年任中共成都市委第二书记,不久任第一书记兼人大常委会主任。1978年当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共四川省委第三届委员会委员。19801114日深夜,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成都。

按,杨以希战争年代的任职情况,诸记所云不一,《盐城人物志》误记其淮海战役后仍在建阳县任职,记云:“时任建阳县委委员的杨以希带头报名参军,带动了全县参军热潮。不到1个月,建阳完成了1500人的补充任务,编为10个连,组成建阳南下工作团,代号‘苏州支队’。”《盐城市志》则记其调离建阳后,任盐东县委副书记、射阳县委副书记,皆误。本传其建阳县任职情况依照《中共建湖县组织史资料》及《建湖县志》、《建湖概览》、《人物春秋》等,盐东县、射阳县任职及工作情况依据《射阳县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