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季龙图传

发布日期:2015/5/11 10:07:20  阅读:4244  【字体:
 

  季龙图(18721950),名瑞璋(一作瑞章),字景范。原籍阜宁八滩季家圩(今滨海县八滩镇东兴村)。出生农家。季龙图自幼才华出众,勤奋刻苦,15岁赴淮安府试,一举考中秀才,后因被仇家诬陷为“谎冒籍”,愤而迁居县境草堰口(今建湖县草堰口),经陈玉澍介绍,与西北乡沙墩副榜举人季冠贤联宗,遂由阜宁籍改为盐城籍。光绪23年(1897),季龙图在盐城创立养正女塾,开盐邑女子教育之先河(《续修盐城县志·教育》)。

  光绪28年(1902),乡试举人中式。辛丑条约签定的消息传来,他上书当道,大声疾呼:“中国之振兴中华,非国人自救而不克。”光绪30年(1904),会试中进士,授法部主事(一作户部主事),其时与陈玉澍同被聘为盐城县学堂主讲,并共同倡议“废庙办学”,振兴地方教育。光绪32年,由清廷选送至日本东京大学攻读政治,是年与留日的盐城同乡马为珑、刘启晴等创立盐城学会(《续修盐城县志》)。在此期间,他结识了名教授伊藤博文和西园寺公一,与当时逃亡日本的康有为、梁启超等也有所接触。后逐渐受民主思想熏陶,倾向于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并与沈钧儒、朱芝嘉、黄炎培一道参加了同盟会。学成回国后,因受戊戌维新牵连,未获部院授职。不久,应聘任京师法政大学堂教授。

  宣统3年(1911),季龙图由京师返乡,担任盐城教育学会(由盐城学会改立)会长,致力于地方教育事业。他购置机器印刷新课本,成为盐阜地区新式印刷之始;聘请著名学者印水心(今建湖印家庄人),编写盐城乡土历史及地理教材,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不久,出任江苏高等审检厅江北分厅厅长,一度主持江苏省公署江北民政司事宜。其间,盐城发生北七灶灶民与张謇所创大纲公司争夺地权的诉讼案,季龙图主持公道,并向省民政长韩国钧建言维护灶民利益,终以灶田六成归灶民、四成归大纲公司而了结。其时下台军阀马玉仁强占民田,季龙图遂亲与交涉,迫使马玉仁按公议予以赔偿。民国7年(1918),季龙图当选为国会众议院议员(《续修盐城县志》)。在京期间,商请交通部增设东台、盐城、阜宁三县电报,是为盐阜电报通讯之始。民国12年,季龙图与张延寿等人创办贫儿教养院,招收贫苦儿童给以衣食,半日读书以成其人,半日作工以习其业。20年代中期,季龙图不再担任公职,息居北京,后迁居上海,以卖字为生。其间,在青帮大亨乡人顾竹轩支持下,募金创办苏北孤老院,任董事长。民国17年(1928),回乡与马为琳、左榘创办盐城贫女教养院,工读并重,名噪一时。

  抗战时期,季龙图隐居于上海,汉奸张某某劝其出任伪职,季龙图严辞斥喝:“我宁愿饿死,也不当汉奸!”其时,他创设私立培明女中和灵芝初级中学,吸收在沪的失业苏北知识分子任教,招收家境贫困的乡人子女入学。为此,他把自己养花、书法的收入全部投入办学和济贫,全家生活则极其俭省,他自己一件黑呢大衣直穿至临终,他说:“衣是外表,人是真身,救民疾苦方现真身、真心。”

      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军政界多次委以高官,聘以重金,季龙图均以“年老多病”为由拒绝。1947年,国民党江苏省政府为利用季龙图在盐城的声望,指令他任盐城县县长,又派员把他骗至盐城出席县参议会,并推其为议长(《滨海县志》)。他深感受骗,此后每提及此事,都懊恨不已。19495月,上海解放,人民政府对季龙图相当敬重,陈毅市长曾几次派员登门看望重病在身的季龙图。195053,季龙图病逝于新闸路(一作涟闸路)寓所(或记其寓所在椿寿里,疑为寿椿里之误)。

  按,《盐城市志》、《盐城人物志》记其名为瑞章,此据《高氏宗谱》所载季龙图所撰《高氏刘孺人传》。各种资料多载季龙图原籍为今滨海八滩,后迁至今建湖县草堰口,而李世安、金之愚《进士季龙图》记云:“季龙图,祖籍在今建湖县草堰口镇。直到其祖父时,始举家迁居至阜宁县八滩镇(今属滨海县。)”此记似乎可以解释其何以迁居草堰口。不过,《盐城历史名人》所加小序记其为滨海八滩人,似乎不够准确。其中进士后被授官职,《续修盐城县志》记为法部主事,此亦见证于其所撰《高氏刘孺人传》,《盐城市志》、《建湖县志》记为户部主事,《盐城历史名人》记为刑部主事。

 

录自《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