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历史上的官场孝子(李世安)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历史上因“称孝”而名世、进身的官吏、学者、武将、乡坤不胜枚举。就县境来说,自古以来就流传不少官场上的孝子佳话,今天读来,仍有颇多教育意义。
“大孝”英烈的陆秀夫
在宋元交替的历史动荡年代,南宋左丞相陆秀夫临危不惧、誓死抗元、负帝蹈海的忠贞气节世人皆知。同时,他也是一名大孝子。做官后,就把母亲
辞官守孝的孙一致
科举时代,盐城出过一名大学士,他就是境内颜单镇沈杨村大孙庄的孙一致。孙氏祖先大多业儒学之道,以孝悌为仁为本。自古朝廷选择贤臣良将的路径大都是“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孙一致出身书香孝悌世家,他的家叔孙榘是明末进士,户部给事中。孙一致早年深受家叔的指授和影响,自龆龀时便能诵读四书五经、唐诗宋词,稍长即可作诗抒怀,因而才华出众。弱冠后,他已具备匡世之才,并满怀报国之志,从此便刻苦学习,博览群书,终于成为淮东一带精于诗作,书法俊逸的翰林中人。清顺治十五年(1658)赴殿试,被钦点一甲二名,榜眼及弟,授翰林院编修,后晋升侍读学士,为顺治、康熙两帝的文学侍臣,名噪一时。正当他平步清云,对未来踌躇满志时,传来了母亲去世的噩耗,他为了守丧尽孝,毅然决定辞官归乡,遂不复出,那年他才38岁。他过早地离开了朝廷,放弃了迁升官职的机会。
薛门孝子两兄弟
清初顺治年间,境内高作镇薛家滩薛氏一门出了两名举人。两兄弟不但才学过人,且都是大孝子。兄薛鼎臣,17岁中秀才,后补廪生。清顺治十一年(1654)考中举人,授内翰秘书院中书舍人,被选拔入京都继登北围贤书。先任户部主事,后转任兵科给事中。兵科给事中是个言官,由于他刚直敢言,名震朝廷。相传有“薛给事上朝,地动山摇”之说。国子监司业曹厚庵曾以“国土”称待他。当时人都赞他“无宰相之权,而能言宰相之事。”薛鼎臣父母只生鼎臣、荩臣兄弟二人。薛荩臣是顺治丁酉(1657)年的举人,入第后争着在家侍候父母。鼎臣入仕后为官八载,因忙于惩贪,一直没有机会回乡探望双亲,全靠荩臣一人在家朝夕奉养,无一怨言。顺治十八年(1661),荩臣得了伤寒,不幸病逝。其时,薛的父母已年逾七旬,晚年丧子,倍感哀痛,健康遂大不如前。薛鼎臣为尽人子之道,便向顺帝呈上《乞假终养疏》,请求返乡归里,孝养父母,因奏疏其情之真,其意之切,遂打动了顺治皇帝而恩准返乡奉养。
内外兼孝的马为瑗
晚清时期,世居建阳镇马厂(村)的马姓人家是盐邑的名门望族。马氏第19世孙中有个叫马为瑗的,此人从政一生,清廉正直,且内外兼孝。他的同乡好友、诗人陈玉澍称他为“有道君子”。光绪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入侵天津、北京等地。当此之时,慈禧挟光绪帝出城西逃,京城官员也大都离去,身为平粜局长的马为瑗却临危不惧,紧守岗位,不但保全了粮库,而且“出仓粟三百石,济危城民食”,使难以逃难的老人、妇幼有了救命之粮。马为瑗在兄弟中排行第五,在家乡也是乐善好施,每年春荒都放粮、施粥,他把孝道延及父母之外的长上之亲,颇得名望。有一年,长兄遗孀——大嫂子出痘症,病情非常严重,家里人对她已放弃寻医。其时,马为瑗正好从北京来到盐城相助地方办实业,得知大嫂病情,立即赶回来,背着嫂子上船,赶往15里外的交睦庄请痘科先生抢救,并亲自煎药伺候,终于把大嫂子从死亡线上救过来。他对人说:“老嫂比母,我做弟弟的应该行孝道。”
戴孝出征的祁总兵
清末,从西北乡新阳村走出去的武进士祁以德,任光绪帝贴身护卫,官至贵州镇远、安宜总兵,以赫郝武功著名于时。祁以德是祁玉瑄的侧室王氏所生,王氏病故时,祁以德正在京城参加会试,须俟他回来才可以出棺安葬,因此,王氏棺柩暂厝于厢房中。那时,祁以德的双亲和长兄均已亡故,家务由长嫂崔氏主持。按旧时族规,侧室出棺不能走正门。祁以德中武进士后回家奔丧,便问崔氏:“母亲棺柩由何门出?”崔氏答道:“按规矩应从后门出,姑念你现今中了进士,可改为从耳门出。”以德又问:“我以后从何门出?”崔答:“你是进士大人,当然应走正门。”以德一听,将身子伏在其母棺柩上,并令力夫抬起棺柩从正门出。此事表明祁以德事母至孝,聪颖过人。他守孝未到期满,忽接朝廷来旨,令他即刻出征,赴黔(贵州)滇(云南)一带抗敌。此时的祁以德,跪在灵前,连连向母亲叩首,并默默地说:“儿不孝,圣命难违,忠孝不能求全,母亲一路走好!”说罢,仍然身着孝服,跨上战马奔赴沙场了,将军戴孝上战场,这在历史上也是少见的。
- 上一篇文章: 镇国大将军颜彪传记
- 下一篇文章: 惊天动地的黄钟大吕(徐杰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