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达夫:肝胆相照一家亲(王诗雅)
我父亲王达夫是江西南昌人,寄籍建湖行医多年。在抗战时期,与秦加林、王俊等一批新四军干部肝胆相照,结下深厚友谊。
1939年,年方20、时任浙江省宁波鄞县地下党县委书记的秦加林经组织安排,由上海辗转到盐城新四军民运队工作。初到建湖,住在郑沟杨超老师家。当时他身体虚弱,一边休养,一边发动群众抗日救国,是我父亲较早结识的新四军领导干部之一。因为我祖父王淦泉老中医于1931年秋,被湖垛镇恶霸小江三(解放初被人民政府镇压)无端逼死,所以我父亲内心深处痛恨旧社会,向往光明,拥护共产党,支持新四军。
秦加林是知识分子出身,儒雅英俊、沉稳平和。休养期间,坚持刻苦攻读,文史书法功底深厚,说话有水平,政策水平也高,我父亲十分敬重他,似有相见恨晚之感,很快与他结为知己。他虚弱的身体,经我父亲精心调治,很快得以康复,出任芦沟区第二任区长。
郑沟有一个地痞,对我家敲诈勒索不成后,到荡东新四军游击大队诬告陷害我父亲,秦加林区长闻此,谆谆安慰劝导我父亲,讲解党的“军不干政”政策,鼓励我父亲安心行医,不要受干扰。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形势下,我父亲受到莫大宽慰。
1941年,秦加林区长由芦沟调到高作,出任第1任区委书记兼民运队长,开辟高作根据地,结识和发展了爱国青年、年方17的王俊入党,参加新四军。从此,他二人走到了一起,在艰苦卓绝的抗日烽火中,出生入死,情同手足,顽强对敌,相互成就了彼此。
不久,他俩一起调到荡东区。秦加林任县委委员兼区委书记,王俊任区委宣传科长兼楼夏乡民运队指导员。这时我家也几经迁徙到了楼夏庄。一次,秦加林下乡巡视工作,与日伪军遭遇,寡不敌众,情急之下,两人一起下了河,头顶水草,躲过一劫。
因受凉和惊吓,上岸后秦加林开始发高烧、腹泻,旋即昏迷不省人事。王俊心急如焚,将秦加林紧急安顿在楼夏庄一位可靠的老乡家,由我父亲负责救治,我大哥王韵白也参与护理。王俊为确保秦加林安全,除生活上照料,还亲自负责武装警卫,白天夜晚在四周巡逻,凡身份不明的闲杂人等,一律不许靠近。
1943年秋,一个绵绵细雨的夜晚,秦加林同志在单庄郊外的一农户家,突然胃部剧烈疼痛难忍,急呼王俊同志。王俊飞快赶到,秦加林痛苦喊道:王俊呀,我的胃疼得厉害,怕是过不去了……。王俊分秒必争,急忙派人到楼夏庄请我父亲出诊。我父亲闻此,二话未说,照来人述说的病情,急抓了一副中药揣在怀中,一手提着纸糊的灯笼,一手拄一根细木棍,不顾黑夜乡间小路泥泞湿滑,步履维艰走了五六里,赶到秦加林的床前,诊断明确后,一副中药服完,胃痛立即得到缓解。秦加林激动难抑,动情地说:王俊呀,你真是我一生最真心可靠的战友,最好的同志,最贴心的兄弟!
新四军干部王俊和秦加林同志的真诚为人,时时刻刻感动着我父亲,使我父亲与共产党、新四军紧紧相连。这种革命年代结下的情谊,超越了世俗的认知。奉献更重于谋生,其终极的目的则在于追求更高层次的真善美。唯有如此真诚,才能不趋附,不媚俗,不出违心之言,使我父亲心甘情愿跟随共产党、新四军一辈子。凭借这份信仰,我父亲同时还结识了王大林、王炳文、李甲、朱沙礼(女)、金华彬(女)、周琳(女)、孙达五、洪海等一批新四军领导干部。
正是这些老首长的关怀,解放后,党和人民给了我父亲很高的政治荣誉。历任建湖县一至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县人民政府(县人民委员会)委员,政协建湖县第一届委员会常委和第二、第三、第四届副主席,政协江苏省第三届、第四届委员会委员。
2014年4月于北京
【注1】秦加林(1919~2002),浙江宁波籍。抗战时期,历任宁波鄞县地下党县委书记,建阳县芦沟区区长,县委委员兼高作、颜单区委书记、民运队长。解放战争时期创办和领导过《盐阜大众报》《江南日报》等6种报刊。著名外交家。1964年、1974年曾两度出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先后任我国驻叙利亚、丹麦、摩纳哥特命全权大使。离休后享受副部级待遇。
【注2】作者王诗雅,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原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于2015年8月6日去世。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 上一篇文章: 潘泽:英勇抗日失双眼(季楼 唐峰)
- 下一篇文章: 姜祝山:乞丐长大成英雄(王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