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淮剧“艺星”——筱文艳(王 学 言)

发布日期:2017/2/28 9:17:17  阅读:4617  【字体:
 

2013年的中秋夜晚,在人们万家团圆,欣赏明月之时,一代艺星、淮剧泰斗、大师、表演艺术家92岁高龄的筱文艳女士驾鹤西游,永远离开了好她热爱的淮剧事业。老人辞世的消息不胫而走,无论在苏南、苏北,还是大上海,多少淮剧票友忘记节日的欢乐,沉浸在追思之中。

初识筱文艳

那是1993年深秋的一天,我来到上海位于威海路的文海大厦(后改为文联大楼)上海淮剧团拜访宦子庆团长。老宦是盐城秦南人,因拍摄电视剧《悠悠绿水情》,我们相识,在团长办公室,宦团长向我介绍了很多淮剧名家的从艺人生。其中有当时最著名的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我已很早熟悉)、朱金霞(宦子庆爱人)、何双林等人。正当我们谈兴正浓时,走进来三位女同志,其中两位是我熟悉的朱金霞和马秀英,另一位看上去约60岁的样子(其实当时筱文艳已70岁)我不认识,我随即起身迎上去握手,宦团长忙介绍说:“这位就是刚才向你介绍的筱文艳老团长。”筱文艳连忙自我介绍,我就是筱文艳。见到艺术大师就在我面前,顿时,我十分崇敬这位苏南、苏北成千上万观众爱戴的艺术明星。穿着朴素,言谈随和,一口苏北浓浓的乡音,一下子缩短了我们之间的距离。

筱文艳为人非常谦和,没有一点大艺术家的架子,在马秀英、朱金霞的介绍下,筱文艳详细询问苏北发展情况、广大群众对淮剧的发展有什么愿望及我家庭生活、工作情况。坐在一旁的马秀英老师,不停地插话,将她询问的情况一一作了回答,她问我喜欢不喜欢淮剧,我回答说“还可以。”。宦团长、朱金霞夫妇坐在一旁哈哈大笑。她还告诉我:“建湖她来过多次,因为建湖县是淮剧‘母语’发源地,特别是马庄的十八团(现庆丰镇)是标准的淮腔之地,她们剧团曾专门前去采风学习过。同时,马庄还是红色纪念地,鲁艺众多文艺人才在那里牺牲,其中,十八团又是杂技发源地之一……”我当时对她如此了如指掌建湖情况,感到十分惊讶。就这样,我与筱文艳的零距离接触一个多小时很快过去了,我知道她们找宦团长有事要谈,于是,我起身告辞,并和他们一一握别。筱文艳、朱金霞、马秀英又将我送到电梯口,一再说:“我们到苏北演出一定请小王看戏。”直到我上电梯关门。

1993年冬天的一天,我接到盐城市文化局王荫(我的本家)的电话。他说:“上海淮剧团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等来盐城人民剧场演出,他们点名要你来盐城看戏,票已为你准备好了。”当天下午,我如约按时来到盐城人民剧场,当晚看了众名名家精彩的演出。演出结束后,筱文艳、马秀英、王荫和我一起在竹林饭店吃了简单的夜宵,并了解我住宿情况(当时深夜没有车回建湖),王荫连忙解释说已安排好了,筱文艳忙和马秀英说:“住宿费归她们出。”王荫科长告诉她们我们是本家,结果他们才不再坚持付住宿款。

当时,我非常感动,作为大上海来的艺术名家,能如此关爱仅见过一面的淮剧普通观众。那时,虽然演出结束,但仍有很多人挤在后台,想一睹艺术名家的真容,甚至与演员握手都感到十分荣幸。对这些人、筱文艳、何叫天、马秀英等热情接待,显得特别的谦和。因马秀英在此之前与我们全家经常来往,而筱文艳见面机会甚少。

筱文艳的艰辛童年

宦子庆团长和马秀英曾多次向我讲述有关筱文艳的往事,再后来,我在有关资料上看到了筱文艳很多情况,使我对她有了更进一步了解。筱文艳的童年是艰辛的。1922年出生的筱文艳,幼年学艺,她5岁随父母由苏北淮安农村逃荒到上海。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父母无法养活亲生女儿,为了使女儿有一条生路,被逼将她卖给民乐戏院工人张少卿和刘木初为养女。当时给她取名叫张士勤。5岁学艺,11岁从艺,先演娃娃生及娃娃旦,后专攻青衣、花旦,1937年后,在上海登台演出。这期间,筱文艳吃尽了人间的酸甜苦辣,受尽了剥削与压迫,时常吃不饱,穿不暖,学艺时一旦出现差错,非打即骂,泪水汗水交织在一起,真正是度日如年,使年幼的心灵上一道道创伤。自己亲生父母暗地里知道女儿的坎坷人生,痛哭流泪,敢怒而不敢言。在风雨飘摇的旧社会,艺人是最低下的人。然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筱文艳,咬紧开关,吃尽千辛万苦,求生存,学技艺,后来由筱文艳等人创作的淮剧大悲调形成,其实就是苏北漂泊上海流离失所从艺人员及其他流浪者的真实写照。

漫漫人生路,十年学艺苦。直到1937年,筱文艳才登上了演出的舞台。1939年脱离养父,改入高升大戏院演淮剧。但筱文艳从小学艺,6岁时,被称为无师之徒,一批老艺术家知道她的身世之后,纷纷将艺术传授给她,后来上海滩著名艺人谢长和为她起了艺名——筱文艳。

筱文艳的艺术春天

梅花香自苦寒来。在筱文艳的从艺道路上,她充满对旧社会控诉的血和泪。星斗月移,直到共产党来了,新中国成立,她和众多艺人一样,获得了新生,从此,筱文艳在艺术的舞台上绽出光彩。1955年,34岁的筱文艳已是上海淮剧界的一颗明星,当年,她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那天,筱文艳面对鲜红的党旗,感慨万千,热泪盈眶,向党宣誓:“对党忠诚,用有生之年为人民服务,弘扬淮剧艺术,艺术为大众,艺术为人民。”

在从艺道路上,筱文艳善于吸收淮剧的艺术成就,学习其他剧种的艺术经验,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对淮剧唱腔进行大胆改革创新,创造了“筱文艳自由调”,她和何叫天等人将民间小调改造后,运用到淮剧之中,使之更加有生活气息,使不登大雅之堂的苏北地方戏淮剧不仅声振故里,还名扬大上海,与京剧、越剧、沪剧并驾齐驱,奇峰竟起。在她带领下的上海淮剧团每场演出都是一票难求,并持续了几十年时间。抗美援朝筱文艳先后多次带团随国家慰问团赴朝鲜前线为自愿军慰问演出,受到了自愿军战士的热烈欢迎,为鼓舞抗美援朝的士气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国内,党和国家领导人毛主席、周总理、陈毅等均多次看过筱文艳等淮剧名家的演出,她还先后受周总理20多次接见。总理亲切的地称她为:“家乡戏的明星”。

筱文艳从艺几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淮剧艺术,成功塑造了一个个震憾人心,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她的从艺经历堪称是一部淮剧艺术的发展史。如《白蛇传》、《水漫金山》、《三女抢板》、《秦香莲》、《党的女儿》、《海港早晨》、《爱情的审判》等由她扮演的主要人物形象,无一不被人们称之为精品,他的名字与白杨、张瑞芳等众多名家一样,被人们无比青睐。

纵观筱文艳艺术人生,不仅仅是艺术的追求,更重要的是一位文艺工作者的人生追求。2013925日,筱文艳的遗体在上海龙华殡仪馆火化,告别仪式上,她的关门弟子邢娜一往情深地说:“筱文艳老师,不仅艺术精湛,更重要是她有崇高的艺术道德与人格魅力……”艺无止境,她一生,无私无畏,无论是在暗无天日的旧社会,还是在“文革”和艰难困苦的时期,始终坚持的崇高职业道德,漫漫求索,契而不舍,这就是她的高风亮节与人生品格所在。

然而,党和人民没有忘记筱文艳的无私奉献。她先后担任过上海淮剧团艺委会主任、团长等职,获得了国家一级演员的资格,她曾担任第三、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出席过二、三、四届全国文代会,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获得中国唱片总公司金唱片奖。

筱文艳,被人们堪称为淮剧界的一代艺术明星。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