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冠华诗话十则(十)断句残篇亦精神

发布日期:2021/4/7 19:07:42  阅读:2238  【字体:
 

唐张新编

乔冠华常常诗兴突发,佳句脱口而出,然而也有很多时候,因为种种原因而未能完篇。除了最有名的“天下文章李杜乔”之外,乔冠华还有一些断句传世。这些断句残篇一方面固然让人们有未得全璧的遗憾,但另一方面或正因其残缺而有着独到的魅力。

乔冠华曾说过自己读苏东坡词时的感想,他说:“读了这些词,好像自己的精神境界得到了一些解放。”他又说:“我看词完全是自由的,爱怎么读就怎么读。”(《乔冠华口述》第325页)晋代名士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说自己“好读书,不求甚解”,后人遂常常以“不求甚解”自辨。其实,陶文后面紧接着的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乔冠华诵诗读词,所谓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正在于欣然会意也,这才称得上陶渊明之风。对乔冠华的断句残篇,我们不妨,亦如此一读呢?

宋代黄州有位诗人潘大临,擅诗而家贫。其友谢逸(字无逸)以书相问近作,潘大临答书云:“秋来景物,件件是佳句,恨为俗气所蔽翳。昨日清卧,闻搅林风雨声,遂起题壁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催租人至,遂败意,只此一句奉寄。”(宋惠洪《冷斋夜话》卷4)此句传出,当时大诗人黄庭坚等都为此续篇,为潘大临作精神上的援助与呼应。对乔冠华的断句残篇,我们也可以学学古人,续成全篇。当然残缺之美,别有韵味,如同断臂女神维纳斯,补上胳膊或者很难有先前的美感效应。或有狗尾续貂之嫌,却也无碍精神呼应。

1.

1941年年底,乔冠华完成香港知名人士疏散援救工作后,撤往内地。当时虽说两党合作抗日,但国民党对国统区内的共产党活动控制更为严厉,常常以汉奸等莫须有罪名对革命者实施秘密逮捕甚至处决。1942年夏天在韶关时,乔冠华得到廖承志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的消息,这时他在德国留学时的好友赵玉军告诉乔冠华,余汉谋收到蒋介石一封电报,要求立即逮捕乔冠华。因为机要员是赵的亲戚,并且知道赵与乔冠华的关系,将电报压在手中迟迟没有上报。在这种情况下,乔冠华遂决定前往贵州巫山,转道前往重庆,以避开国民党特务的追捕。《乔冠华口述》(第332页)中记到:“当我坐在火车上看到窗外的山像飞奔一样,就写过写两句诗,记得其中一句是‘黎明窗外是青山’。”

黎明窗外是青山,自是佳句。此句写出乔冠华对国民党反动政治的蔑视,充满了抗战胜利、革命成功的必胜信念。虽是断句,何妨续之:“黑夜茫茫驱野原,黎明窗外是青山。书生投笔纾国祸,一片丹心可对天。”并可拟题《赴重庆》。

2.

据章含之《我与冠华》中的回忆,乔冠华在与其苦恋之时,曾写过她两句诗:“晚风孤叶深秋怨,隔江人在雨声中。”此句中的孤叶,我以为当是菰叶(有些回忆文章中孤叶正作菰叶)。菰叶,是生长在水滨菰的叶子。菰,即我们常吃的茭白。古代的粽子相传最先便是用菰叶包裹的。后来端午食粽,被作为纪念受冤而死的诗人屈原的一种方式。在古代诗歌中,菰叶便常常成为一种寄托哀怨的意象。乔冠华这两句诗创设出的凄怆意境,极其感人。可惜没有完篇,不然会留下一首柔情万分的“完璧”。

不过,好事如我者,还是不避狗尾续貂之讥,效补全篇。罗银胜《乔冠华传》(第259~260页)曾引述《风雨情》中一段回忆,1973年7月,章含之赴香港处理父亲章士钊后事。当时外交部反右倾即将开始,而乔冠华已被内定为斗争对象,可谓山雨欲来风满楼。章含之在广州给乔冠华寄去了一信,信中有一段充满诗情画意的话:“广州的夜晚经过一场暴风雨的洗礼,现在异常的清新和宁静。刚才我在院中漫步抬头看见晴空中明亮的一弯新月,想起你是多么喜欢皎洁的月亮。我相信我们此刻正怀着同样的感情望着同一个新月。生活与斗争把我们联结在一起,现在已经没有任何力量能把我们分离。”

乔冠华喜欢月亮,在许多回忆文章中可以看到。章含之《我与冠华·爱情的归宿》中专门记述了与乔冠华观赏月亮的情形,并对月起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章含之《故乡行——忆冠华》:“书桌上一本胡适选注的《词选》,还是不久前冠华翻阅时随手搁下的。我拿起来,翻开书角折起的一页,不知他为何折在这一页?那是韦庄的一首《女冠子》,折角处正是那几句:‘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

借此情事与意境,为此诗拟题《思月》,并试续后两句,以成全篇:“晚风菰叶深秋怨,隔江人在雨声中。婵娟相共不见月,唯愿灵犀一点通。”

章含之对乔冠华晚年政治生活的影响,有许多说法,除了章含之自己的回忆外,多数是带有负面性质的。乔冠华“一向是与正义、诚实、光明磊落等品行联系在一起的”(《乔冠华与龚澎》第396页),而在“文革”后期,这一切似乎翻了个。于是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乔冠华身边的人给予他的是什么样的影响。

尽管章含之和龚澎都是才女,都深爱乔冠华,但是两人的经历、胆识截然不同,使得这种深爱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

1954年,周总理本来准备提拔龚澎为外交部部长助理,龚澎对总理说,如果是在自己和乔冠华两个人中选一个的话,她坚决希望由乔冠华任部长助理。同时,龚澎的革命经历、外交历练,决定了她会把信仰看得高于一切。在复杂的党内政治斗争中,她有着洞察本质的政治敏锐与面对风暴的定力。“文革”中,被红卫兵抄家、攻击后,龚澎让孩子们找来毛主席语录,贴在刷满“打倒乔冠华、龚澎”的标语上。那条毛主席语录是:“勇敢、坚定、沉着,向斗争中学习,为民族解放事业随时牺牲自己的一切!”并让儿子乔宗淮拍照留念。(《乔冠华与龚澎》第221页)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龚澎的刚毅沉着,足以证明这是一位内心无比强大的女性。这一切连乔冠华都无法比拟,苛求章含之更是大可不必。

乔冠华之女乔松都《乔冠华与龚澎》中,两次写到龚澎对乔冠华政治斗争坚毅性的担心。“重托”一节中,龚澎对儿子乔宗淮说:“你爸爸很有才华,但在政治上没有经验,你一定要多多帮助他。”(第251页)“珠联璧合”一节中,龚澎对儿子说:“你爸爸是一个非常正直、对革命充满热情的人,但他没有经过党内复杂的斗争,当面临一些复杂情况的时候,没人谈就觉得非常苦闷,一定要把话都说出来。”她担忧他独自一人难以应对莫测复杂的政治斗争,在变幻的风云中把握不住分寸。(第311页)在龚澎眼中,乔冠华应对党内斗争似乎还需要年轻的儿子帮助,可见其担心之沉重。这种担心,一是乔冠华大大咧咧、口无遮拦的性格,一是在反右、反右倾中两次挨整,很容易作出错误的选择,以摆脱再一次的政治麻烦。这一点今天的人们完全无法体会。即使是当时,也只有龚澎这样无比坚定而且有着勇敢献身精神的共产党人和智者,才有可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在这一点上,不只是章含之无法相比,当时绝大多数的人们也无法做到。

1967年4月,外语学院造反兵团开进外交部,将乔冠华关进地下室批斗,侮辱、毒打,逼他写揭发材料。乔冠华偷偷打电话问龚澎:“造反派逼我写揭发材料怎么办?”龚澎斩钉截铁地回答:“你什么东西也不要写,你要是写了,就不要进家门!”(《中国二乔》第234页)。《乔冠华与龚澎》“坚决顶住”一节,所述应该是同一件事情。造反派要乔冠华交待周总理在一个小范围会议上的讲话内容,乔冠华悄悄打电话问龚澎:“现在压得很紧,问得很具体,要不要说?”龚澎镇定地说:“坚决顶住!我永远是你的妻子!”(第224~225页)不管哪种叙述,都证明龚澎对乔冠华性格中的弱点还是把握很准的,而对乔冠华政治生命也是极其关爱的。这既来自龚澎丰富的革命经历、卓越见识,也来自这对夫妻27年的恩爱生活。

韩素音《再生凤凰》中引用了乔冠华、龚澎的同事邢洚的话:“如果龚澎还活着,就不会出这样的事。”这话完全可信。可是不幸的是龚澎1970年已经逝去。

《风雨情》中,章含之对自己冲动与幼稚作了客观的记述,肃反运动中,大义灭亲,揭发大哥曾是希特勒的崇拜者,导致大哥遭受灭顶之灾(第24页)。虽说此后,她记住了父亲章士钊所说:“我只希望你一生要与人为善,切莫加害他人。”(第25页)但她内心深处的幼稚与冲动,并未真正洗刷干净。在“文革”这场异常复杂的斗争局面中,如何保护乔冠华的政治生命,如何摆脱政治上的麻烦,更是实在无法求得正解。手忙脚乱、应对失当,也就可以理解了。当然,还是政治斗争教育了章含之,“七十年代政治生活孕育出的怪胎是人的虚伪和背叛。”(同上第159页)

乔冠华去世后,章含之为乔冠华沉冤昭雪不停申诉、奔走,为维护乔冠华、纪念乔冠华、宣传乔冠华做了大量令人感动的事情。斯人已逝,她有失误,但完全可以相信都是基于对乔冠华的深爱,对他政治生命不顾一切的保护。况且她已经为自己的失误遭受了过度的伤害,让我们对她表示应有的敬意吧!

 

 

附记:

《诗草三十五首》订误(《诗草三十五首》载《那随风飘去的岁月》,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1.《毛家湾》:尸焦省识奸雄血。血,当作面。此诗仿拟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三,即乔冠华注中所云《咏王昭君》,原诗有“画图省识春风面”之句。

2.《从上海飞巴黎》:注中云仿李白《送汪伦》,《送汪伦》当作《赠汪伦》。黄埔,当作黄浦。

3.《小丑》:五洲五国尽开颜色。五国,当作万国。

4.《怀人》:此乃词,词牌《生查子》,当分上下阕,上四下四。

5.《纽约楼》:此乃词,词牌《南乡子》,当分上下阕,上五下五。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应属上阕,此误与下联。何愁一句所用标点不规范,应该用“?!”

6.《访英》:此首应该加上标点。

7.《卖报》:莫道鄙人功业小。鄙人,或作敝人。

8.《人歌人哭》:哎气叹声尼克松。哎气,当作唉气。

9.《重游纽约中央公园》:此乃词,词牌《浣溪沙》,当分上下阕,上三下三。返掌,当作反掌。

10.《去新泽西郊游》:此首当标点。

11.《离京有感》,今昔,当作今夕。

 

 

二、乔冠华诗词系年(1、1971年至1976年间各诗词依据乔冠华亲自修订加注的《诗草三十五首》,见《那随风飘去的岁月》,学林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2、乔冠华诗作中有诗有词,《诗草三十五首》概称为诗,此系年稍加区别。3、《诗草三十五首》之外的各诗及断句,均标明编者所见之最早出处。4、《冠华诗话》未评述之诗,则录全诗,其余各篇则略而不录。5、标题与原出处有异的,出注。)

一九二七年前后

冬,作《反迷信歌谣》。(据《故乡行》。此题为编者所拟。)

 

一九二九年前后

有断句“天下文章李杜乔”。(一说作于童年时期。)

 

一九四二年

秋,有断句“黎明窗外是青山”。(《乔冠华口述》)

 

一九五○年

11月,赴美参加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请人民政府所提出控诉武装侵略台湾案的会议,离别小宴上有咏螃蟹诗句:“一去成功湖,此物最相思。”(徐迟《祭于潮》,转引自罗银胜《才情人生乔冠华》。于潮,乔冠华笔名。)成功湖,这里指美国纽约长岛成功湖区,为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一九五一年

8月,作悼念姚庆祥烈士挽联:“世人皆知李奇微,举国同悲姚庆祥。”李奇微,联合国军总司令。姚庆祥,中国人民志愿军某部排长,在板门店附近警卫巡逻时遭敌伏击英勇牺牲。(据罗银胜《才情人生乔冠华》。)

9月,作《催衣》。(据《中国二乔》。)

 

一九六四年

2月,作《游峨眉》二首,其一云:“洪椿坪下黑龙江,滚滚涛声何处藏?昔日危途今不见,丹树碧水好风光。”其二云:“平生百念上峨眉,今上峨眉第一峰。叠翠层峦娇歌语,风光无限不言中。”(《诗草三十五首》注云:其二中“头两句是黄镇的,后两句是我加的。”)

 

一九七一年

9月15日,作五绝《打油——九·一三有感》。

11月,作七律《毛家湾》。

11月10日,作七绝《从上海到巴黎》。

11月11日,作词《过大西洋》,七绝《小丑》、《又来》。

12月21日,作七绝《开怀》。

 

一九七二年

夏,作七绝《长城》,诗云:“人人都说长城好,雨里长城更好看。山从云外呼人上,城在虚无缥缈间。”

10月,作词《生查子·怀人》。(《诗草三十五首》题《怀人》。)

11月14日,作词《南乡子·纽约楼》(《诗草三十五首》题作《纽约楼》)、七绝《访英》。

11月17日,作杂古诗《谒马克思墓》、七绝《访法》。

11月19日,作七绝《枫丹白露》。

 

一九七三年

春,作打油诗《狗腿》。

2月,作七绝《卖报》,此诗后两句为毛主席所续。

7月,有断句“晚风菰叶深秋怨,隔江人在雨声中”。(据《我与冠华》。)

8月3日,作七绝《送陈楚》,诗云:“指点江山意正酣,忽闻离别刹那间。执手河梁无一语,但从心底祝平安。”陈楚,著名外交家,时由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转首任驻日大使。

10月30日,作杂古诗《联大三年》。(此诗亦有题作《舌战马利克》。)

 

一九七四年

5月,作七绝《重游滇池》、《重游白云山》。

8月7日,作七绝《人歌人哭》。

9月25日,作七绝《酒泉》。

12月30日,作五绝《鸡虫斗——12月30日闻言有感》。(此诗一说作于是年9月出席联大期间。)

 

一九七五年

4月,作七绝《重到丹东》,诗云:“廿年不到丹东市,重到丹东春意浓。烽火狼烟何处有,隔江遥望郁重重。”(《诗草三十五首》未标明具体月份,此据注云为迎接金日成访华到丹东,而金日成1975年访华乃在4月,且诗中又有“重到丹东春意浓”之句,故定为4月。)

4月17日,作五绝《解放金边》,诗云:“金边终解放,屈指五年多。帝修何足道,我自主山河。”

5月,作五绝《游来抱》、《赠关山月》,七绝《解放西贡》。(《赠关山月》一首,见《诗草三十五首·解放西贡》作者注。)

夏,作五绝《赠友人》。

8月8日,作《题李颢无字信》。(据梁奎峰《人间自有真情在》。)

10月9日,作词《浣溪沙·重游纽约中央公园》。(《诗草三十五首》题作《重游纽约中央公园》。)

 

一九七六年

6月4日,作《再游都江堰》二首,其一为七绝,其二为五绝。

9月30日,作七绝《离京有感》。

10月1日,作七绝《悼主席》。

10月,作七绝《去新泽西郊游》。(《诗草三十五首》注作于“1973或1974年”,编排于《悼主席》后。)

 

一九七八年

1月22日,作七绝《有感》。(据《中国二乔》。)

 

一九八○年

8月21日,作五绝《怀李颢》。(据梁奎峰《人间自有真情在》。)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