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备份栏目 > 建湖县志 > 正文

《建湖县志》人物校补(朱明安执笔)

发布日期:2011/10/17 14:59:11  阅读:5259  【字体:
 
 
 
臧 洪
臧洪(160~195),字子源,古射阳县人,系中山原太守臧旻之子。东汉中平末年(189),臧洪为广陵太守张超功曹(汉代官名)时,向张超进言,倡议杀掉董卓。经与张超兄弟张邈计议,诸牧守在酸枣聚会,臧登台慷慨陈词,歃血明誓,袁绍对其十分赏识,任为东郡太守。后因曹操围攻张超,臧请袁绍派兵救张遭拒绝。张城破被杀,臧遂与袁绝交,袁绍兴兵破城,臧洪被俘。臧洪拒绝归降,大骂袁绍背信弃义,被袁所杀。
 
陈 容
陈容(?~195),字逸,古射阳县人。少为诸生,因仰慕臧洪而随其为东郡丞。袁绍围臧洪,臧使陈容归袁绍。城破,陈劝袁绍不杀臧洪,遭拒绝后便以死与袁绍绝交,发誓“今日宁与臧洪同日死,不愿与将军同日生”。陈容被杀后,袁绍部下议论纷纷,人心浮动。
 
陈 琳
陈琳(?~217),字孔璋,古射阳县人。文学家,为“建安七子”之一。擅于书檄,亦善诗文。初为汉末大将军何进主簿。何进欲召外兵诛宦官,陈琳累谏不听,何进竟败。董卓乘机率兵入洛阳,陈随袁绍伐董卓,并掌管书记。袁绍令他作《为袁绍檄豫州》,指责曹操无德,不可依附。后袁绍败,因陈文雄海内,又为曹操留任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建安二十二年(217)病逝,葬于古射阳湖畔盐渎境(今流均沟西四里)。明万历年间,盐城县知县杨瑞云有祭墓诗文。
注:臧洪、陈容、陈琳系汉末三国时期名人,其籍贯均为古射阳县。据《盐城市志》(江苏科技出版社,1997年版),此三人为盐城西北乡(今建湖县境西)人士,故今予以补记。
 
刘 洵
刘洵(1369~1438),东涔庄(今高作镇涔庄村)人,明永乐三年(1405)进士,授河南怀庆知府,为官清正,升任御史,为四川按察史。任内回乡探亲,捐资开挖建阳东北一长约5千米的河沟,以免除这一带的水、旱灾害。数年后病故,安葬于沟的东侧(今近湖镇刘桥村境内)。后人为纪念刘洵,取沟名为御史沟,其墓称御史坟。
 
吴宗伦
吴宗伦(1908~1940),草堰口镇人。1930年,复旦大学毕业。抗战开始,回到家乡,接受共产党抗日主张。擅诗词。1940年辞世,年仅32岁。  附吴宗伦诗词3首。《哭宗鲁兄(1937年)》:黄鹤楼边野草原,血花飞舞莫须冤。讵疑秦政儒坑尽,恍见清风书乱翻。民治民权皆幻影,狐埋狐搰复何言。私心莫罄鸰原痛,自有千秋公论存。《路见难中女孩(1939)》:萝菔生儿芥有孙,可怜雏女满身尘。芦衣瑟缩春寒里,向母啼饥泪眼新。《满江红——悲赋广州武汉相继沦陷(1938)》:荻港萧萧,雁南飞、一天秋色。抬泪眼、豕突狼奔,踏翻名阙。胡儿鼓棹洞庭里,倭奴牧马珠江侧。叹无边烈焰向空腾,繁华歇! 种族恨,何时灭?亡国惨,不堪说。对山河残破,冲冠沸血。挥戈直指扶桑日,拔刀重夺辽东月。问神明华胄忍旁观,金瓯缺。(宗鲁,即吴宗鲁,革命烈士,前志有传。)
 
陈 铸
陈铸(1923~1944),冈东镇人。10岁进上冈小学读书,不久因父亲去世,母亲改嫁,遂成孤儿。后靠亲友接济,到上冈中学读书。1941年7月,离校去阜宁县停翅港参加新四军。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春,任阜东县七区青救会副主任;8月,分配在皋滩乡搞民运工作。通过访贫问苦,组织发动,他在乡里很快成立起农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在此基础上,积极培养进步分子入党,并推选农救会、青救会中的坚定分子组成民兵模范班。还发起借枪运动,在全乡组成一支拥有12支枪、20多门土炮、50多把大刀的武装队伍。1944年3月16日,日、伪军向上旧村一带侵犯,陈铸率游击队员伏击,击毙数名日、伪军。敌人见势不妙,立即溃逃。追击之中,左腿被敌弹穿透,鲜血直流。他用手擦了擦,爬起来继续追击日伪军,但刚跑几步便倒下了。战友们把他送到医院,医生决定进行截肢手术。他苦苦哀求:“不能把我的腿截了!没有腿,我还干什么革命!”由于执意不肯截肢,导致伤情恶化,后虽经转院手术,但终因伤势过重,不幸牺牲,时年21岁。陈铸牺牲后,抗日民主政府将他战斗过的地方命名为陈铸区,今为滨海县陈铸乡。
 
章克华
章克华(1919~1946),原名杜玉铭,又名杜有学,字治帮,参加革命后改名水源、章克华。陕西省同官县(今铜川市)人,1919年出生于农民家庭。1936年高小毕业后在本地小学当教员。“七·七”芦沟桥事变后毅然弃教从军,入红军创办的安吴青年训练班,接受军政教育。1938年春到延安,先后在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八路军剧团搞抗日宣传。1939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7月,跟随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第五纵队挺进苏北盐城,在盐阜区抗日民主政府工作,任阜宁县八区区委组织科科长,1940年底到盐阜区行政公署北沙工作部做“禁粮出口”工作。1942年春,调射阳县二区(今建湖县宝塔镇、阜宁县沟墩镇)任区委书记兼区游击大队教导员,领导全区军民开展抗日战争。1944年4月任射阳县委组织部部长。抗战胜利后参加盐阜区党校学习。1945年9月底,新四军3师奉命北调开辟东北根据地,随军于11月底到黑龙江省同江县,领导创建同江革命政权,任县委书记兼县长。1945年底,国民党反动军队发动对东北解放区的大举进攻,领导同江军民历经战争考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1946年5月4日在战斗中被捕,遭敌人杀害,年仅27岁。
 
唐宗衡
唐宗衡(1900~1950),又名唐秉钧,草堰口镇人,1900年2月出生于书香门第。1920年秋,就读于上海法政大学,与盐城中共地下党负责人仇一民是同窗好友,多次参加上海地下党组织的活动。1924年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开展宣传中共主张,传播革命思想。1926年春,经仇一民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境内早期的中共党员。并秘密建立了盐城第一个中共地下组织——草堰口党小组。1928年4月仇一民牺牲后,他负责党小组工作。1933年前后,由于国民党当局的镇压迫害,盐阜地下党组织遭到彻底破坏,草堰口党小组失去与上级联系,活动停止。他被迫转移,先后在杨庄补习团、上冈盐阜二高中等校任教,以自己的才华和言行,影响和教育了大批学生,使之成为革命骨干和国家栋梁。1946年底,受中共华中五地委派遣,以逃亡地主身份作掩护,到上海从事统战工作。随着解放战争形势需要,奉命举家移居江阴城,住在国民党军江阴要塞司令部后门斜对面的高巷11号,开展策反江阴要塞工作。利用与中共特别党员、时任要塞军事要职的堂弟唐秉琳、唐秉煜和表叔吴广文等亲属关系,做其中、下层人员工作,并设法安排同学的女儿担任要塞政工室机要秘书,搜集和掌握军事情报,然后将获取的情报交地下政治交通员(先唐坚华、后吴铭)转送苏北华中工委和解放军江北指挥部。1949年4月21日,渡江战役中,江阴要塞起义取得成功。此后,他奉命回到盐城,中共盐城地委安排他到盐城中学工作。1950年春病逝,终年50岁,盐城专区民政局追认为革命烈士。
 
成 焘
成焘(1928~1953),原名成锦蓉,钟庄镇刘岑村人。1943年就读于海南初级中学,1944年春参加建阳县总队。同年夏,进抗大五分校学习,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军入伍,历任报务员、机要员、机务主任、副台长、通讯联络参谋等职。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通讯联络参谋。1953年春,在执行任务途中,遭遇敌炮火袭击,英勇牺牲,时年25岁。
附成焘遗诗四首。
《槐下洒别(1942年)》:
此日参军去,从兹雁影分。
双槐飘嫩叶,寸草绝亲根。
不意冲天起,缘求立地生。
几遭霜夺雪,应讶木成林。
《步春晖韵寄弟(1950年)》:
春晖返夕照,百岁信难期。
有子难归养,无钱易体知。
疏言衣甲冷,贻累老亲迟。
何不比今夕,抗倭逐蒋时。
《过清川江桥(1950年)》:
断桥残柱留为证,此日江头败美幡。
啸傲涛声犹带怒,朽枯株木尽为难。
碧瞳心悸埋猪舍,白面尸浮漂鸭澜。
可笑俘酋徒献币,朝娘不爱美花斑。
《上甘岭观战》:
美帝嚣张甚,和谈雾不消。
英雄上甘岭,屹立耸云霄。
板门樽俎折,正义五洲驰。
我愿捐躯肉,高擎正义旗。
 
吴广文
吴广文(1906~1966),字旨斌,草堰口镇人。青少年时,随父吴兆山(时任盐城县警备队中队长)到大冈。1924年,在省立第七中学(今南通中学)毕业后,任大冈小学教师。1926年冬,经仇一民介绍加入国民党。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发动青年阅读进步书刊,宣传“打倒土豪劣绅,铲除贪官污吏”。1927年,以“青年协进社”名义,多次进入盐城军阀部队驻地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在大冈组织进步青年欢迎北伐军。后来,与中共地下组织失去联系,考入南京水陆公安教导团,与进步同学组织“侠虎社”。1929年冬,考入中央军官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
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国民政府国防部任职。1947年冬,通过中共组织联络活动,经中共华中工委批准为中共特别党员,到江阴要塞任上校守备总队长。后与姨表弟唐秉琳(江阴要塞炮台上校总台长)、唐秉煜(江阴要塞工兵营少校营长)等,共同参与策反工作。1949年4月21日凌晨,江阴要塞起义成功。渡江胜利后,国家授予吴广文三级解放勋章l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司令部工兵室主任、第七兵团训练团长、第九兵团司令部工兵室副主任等职。1950年10月,赴朝参战,获二级独立勋章、三级国际勋章各1枚。归国后,任高级步校教授会主任,继任南京工程兵学院训练部长。1966年12月30日,因病于南京逝世,享年61岁。
 
吴瀛洲
吴瀛洲(1917~1977),又名吴士杭,庆丰镇人,中共党员,建筑桥梁工程师。1917年10月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曾拜师学木工,青年时期参加过地方抗日救亡组织。1947年离开家乡,到上海谋生。
1949年上海解放后,响应上海市总工会号召,参加解放军解放舟山群岛战役,在宁波承担战船修理任务。1951年沿海战役结束后,转业返回上海。又响应党的号召投身西北铁路建设工作,先后在铁道部西北铁路局(今铁道部建工第一铁路工程局)参与天兰(天水——兰州)、兰新(兰州——乌鲁木齐)铁路建设。1953年至1955年,受铁道部委派赴越南参加建设广西友谊关到河内的铁路。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先后在湖北襄樊和陕西秦岭一带搞三线建设,历任工人、班组长、小队长、分队长、党支部书记、总支部书记等职。1959年率一个分队调铁道部大桥局四桥处参加南京长江大桥建设。是年被评为甘肃省劳动模范。1968年12月长江大桥建成后,到上海参加沿海港口、大型桥梁建设。吴瀛洲工作认真负责,任劳任怨,在长期的铁路施工和大江大河特大桥梁建设和沿海大型港口码头建设中无私奉献了一生,多次受到铁道部和所属局、处党委的表彰奖励。由于长期艰苦工作积劳成疾,于1977年5月29日在南京病逝,享年60岁。
 
陈进高
陈进高(1925~1980),庆丰镇人。1945年参加工作,是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乡长、副区长等职。1949年4月调华东警备9旅7团3营任政治教导员,1950年3月任淮南盐警独立大队政治教导员,1953年7月调任盐城地区工业部工业科副科长,1958年12月任盐城专署工业科科长、工业局副局长,1962年8月起任盐城专署工业局局长。1970年5月,盐城地区革委会委派陈进高组建驻徐州采煤指挥部,并任指挥部党委书记兼第一指挥。6月,第一批采煤队伍开赴徐州贾汪煤田后,在一无技术人员和技术装备,二无地质资料的情况下,带领干部职工发扬“干打垒”精神,住席棚、浴沟塘、食地灶,白手起家,建成滨海韩场小煤矿、响水贾汪小煤矿、阜宁南庄小煤矿、阜宁南庄矿东风井4对矿井,实现了“当年掘进,当年见煤”的目标,当年采煤4200吨。是年12月,第二批采煤工人抵徐后,又相继开发矿井多处,如盐城利国小煤矿、建湖利国小煤矿、大丰利国小煤矿、东台殷庄小煤矿等。陈进高是盐城煤炭工业创始人之一。以前,他从未搞过煤炭工业,至于煤矿生产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方法等,更是一无所知。但是,作为原盐城地区工业局局长,深知煤在盐城工农业生产中的位置。以强烈的使命感和事业心,刻苦学习,拜徐州矿务局支援的技术干部和老工人为师,经常深入井下第一线,观察、了解、指挥矿井生产,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每天总是随身携带两份表,一份是生产技术科提供的当天实测进度表,一份是工作安排表,以便及时把握全局生产现状。哪里有问题,总会很快地出现在哪里,并现场予以解决。他常说:“不下井的干部不是煤矿干部,不经常下井的干部不是好的煤矿干部。”由于他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组织指挥才能和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盐城地区采煤指挥部的煤炭产量在建井仅仅6年后的1976年就达57万吨,居全省地区煤矿之首,企业管理多项工作连年在全省名列前茅。忘我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终于积劳成疾。1980年8月11日,因患胃癌不幸病逝,终年55岁。
 
薛农山
薛农山(1904—1981),又名龙山、铁珊,盐城县十二区薛家滩(今建湖县高作镇)人。早年随父寓居上海,先在求是中学读书,后考入文治大学,再转群治大学、法政大学。1927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四·一二”后,法政大学“清党”,薛去南京,经同学夏炳亚介绍,至国民党江苏省农民协会工作。是年6月,任阜宁农民协会组织部部长。10月,任国民党盐城县党部工商部部长。11月,与中共江苏省委接上关系后,来盐开展地下党的活动。1928年春,先后发展邹渐余、宋白、陶官云、梁开甲、乐葆生等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成立中共盐城城区和秦南仓两个支部,组织发动群众,进行“五抗”(抗租、抗粮、抗丁、抗税、抗捐)斗争。同年夏初,调任中共淮盐特委委员兼农委书记。10月间,曾来盐传达中共第六次代表大会和淮盐特委会议精神。1929年春,因肺病吐血回上海,编入中共法南区委组织。是年冬,在上海参加中国托派组织“无产者社”,列名于陈独秀后,向中共中央提出的《我们的政治意见书》,被开除党籍。1981年,病逝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享年77岁。
 
唐坚华
唐坚华,生卒年不详,草堰口镇人。其父唐碧澄系著名民主人士,抗战期间曾任盐城县参议会副参议长,盐阜行政公署委员。在父亲影响下,读中学时就积极投身抗日,1940年11月入抗日军政大学第五分校学习。在校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后任新四军某部连指导员。抗战胜利后,调任建阳县上冈区副区长。1947年3月,接受党组织安排,和父亲唐碧澄、妻子仇英(中共党员,时为永丰区干部)以逃亡地主身份作掩护,到苏南蒋管区从事地下工作,担任地下交通员。先后六下江南,在敌区来去11趟,为解放区传送情报,历经艰辛。其间,他在父亲的引荐下,结识时任江阴要塞炮台总台长的堂叔唐秉琳,通过交谈和做思想工作,并报经苏北区党委批准,吸收唐秉琳及其弟唐秉煜(时任江阴要塞工兵营营长)加入中国共产党,利用他们做要塞中下层人员工作,拉开了江阴要塞策反的序幕,为日后渡江战役期间要塞起义打下了基础。1948年6月,从苏北区党委所在地合德乘棉花船赴江南途中,夫妻双双被捕,被关押在泰州中统县室,后转镇江中统省室照庵监狱,受尽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他与妻子仇英相约,决心以死保守党的秘密,并在香烟壳上留下遗言:“绝不泄露秘密,作最后牺牲的准备,伪币作唐坚华党费。”后经党组织多方营救,于当年底获释回到苏北解放区。1949年4月21日江阴要塞起义成功后,先后在苏北党校和扬州军管会等处工作。“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平反后,在镇江市工作。1982年离休。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