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建湖记实 唐张新

发布日期:2022/5/5 18:23:27  阅读:1615  【字体:
 

唐张新

在日伪军对华中局、新四军军部所在的盐阜抗日民主根据地发动第一次大“扫荡”前夕,1941710日,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盐城西北地区的湖垛北乡一带。在这里,刘少奇、陈毅等新中国创建史上赫赫有名的伟人,与军民共同抗击日伪进攻,最终夺得反“扫荡”的伟大胜利。

虽然华中局、军部在境内驻停时间不到一个月,但这是我县历史上最惊心动魄也最可歌可泣的时段。在反“扫荡”作战期间,血雨腥风,惊心动魄,建湖大地从未有过的杀戮与牺牲,同样也见证了从未有过的悲壮与抗争。如同凤凰涅槃,建湖县的前身建阳县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建湖大地从此获得新生,建湖人民跟着党不断创造着新的生活、新的历史,坚决跟着共产党,坚贞不屈、百折不挠注定成为我们与生俱至的红色基因

可惜的是,这段光荣的历史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史志中对此或语焉不详,或错谬时出,而另一方面,移驻地的红色印迹保护严重缺失。一部极具教育意义的红色读本,正在我们身边悄悄褪去光彩。为了引起关注此事,我了此文,并根据相关资料写成《〈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建湖纪实〉考》。由于未能对各移驻点一一现场寻访,其中既有不少缺憾,亦难免许多错误,敬请关心者共正。

为了行文方便,径称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建湖境内,另引文出处除随文标注外,不一一注明,但在《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建湖纪实〉考》中则均有标

 

一、移驻建湖是华中局、新四军军部领导的重大决策,并经过精心准备

1,华中局、新四军军部移驻建湖,是以建湖作为盐城军部的后备驻地。是临时的,但却不是临时确定的。华中局和军部战前部署,迟滞敌人进攻,既有保障我军主力转移隐蔽的作用,也有打击敌人嚣张气焰,稳定根据地民心,在政治上也是完全有必要的。当然,在战前形势分析中,有三个方面估计不足,一是对敌情严重程度,对敌人进攻速度,以及敌人汽艇在水网地区的威胁程度,均估计不足。二是当时对西南部敌情估计不足,掌握不够,尤其是对国民党江苏韩德勤部的抗日意志与战斗力判断不够准确,虽然已不对其抱有幻想,但还是没有想到顽韩对日完全实行逃跑主义,对新四军及根据地反而实行残酷的报复。三是对苏北抗日根据地初创的脆弱程度估计不足,过高地估计了根据地的承载能力与御敌形势。所以在敌人“扫荡”初期,总体有些被动,部队和根据地也有相当损失。如果我们准备得更加充分,不但有些损失完全可以避免或减轻,还能进一步扩大打击敌人的效果。所有这些,在战后华中局和军部的总结中都有充分的认识。华中局和军部在领导反“扫荡”过程中,就在不断调整相关的军事部署,包括由华中局、新四军军部及直属单位移驻阜宁境内等。77日,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召开反扫荡作战部署会议。第三师师长黄克诚对军部提出的“保卫苏北根据地,保卫盐城”的口号和作战部署提出异议。黄克诚认为在日寇海陆空大举进攻,兵力占优势的情况下,再加上韩德勤顽军可能趁机报复,也不可能拒敌于苏北根据地大门之外,盐城也难以保住。他建议口号以提坚持苏北抗战为好,同时放弃盐城,华中局、军部机关及早跳出敌人包围圈,转移至阜宁地区(3师活动中心区域);主力分散隐蔽,择机游击,消耗疲劳敌人,待时机成熟,1师与3师对敌实行南北夹击。(《黄克诚年谱》,当代中国出版社20181月第1版第70页。)但此次会议并未采纳黄克诚的意见,仍以湖垛一带为军部及直属单位转移的第一方案。

2,为了保证华中局、军部所在地区的巩固,此前军队与地方党组织已经做了大量准备。除了先前部署在这一带的军部直属单位,单是这次华中局、军部及直属单位转移,单位集中,人数众多,又随携辎重物资,自当周密筹划,妥为安排。据《赖传珠将军日记》,6月军部即派员到湖垛一带踏勘,落实住地、交通及保卫保密工作。618日,华中局、军部决定将盐城部队移到乡下去,机关也抓紧时间转移湖垛以东、上冈以西,即盐城十二区、十四区一带。赖传珠参谋长同日召开会议讨论派员到湖垛落实华中局、军部驻地。77日,新四军司令部管理科副科长(负责全面工作)杜立保由湖垛回到盐城军部,陈毅、赖传珠等听取其关于北左庄周围情况及房屋安排情况,并商定10日华中局、军部转移有关事宜。9日,上午下雨,本拟改期转移,下午天忽然放晴,决定原计划不变,以便安心工作。此次转移全部坐船行动。以上情况在《赖传珠将军日记》中均有详细记录。

《陈毅在北左庄的日日夜夜》(赵庆荣、李世安,《盐城人民忆陈毅》)一文是改革开放后,较早完整记述新四军军部转移县境的文章。此文记述陈毅亲自选定湖垛北乡作为军部转移地点,并记陈毅亲自到几个开辟比较早的地区进行勘察,最终认为湖垛北乡东南面临水,西北面通旱,进退两便,过西塘河即和高作连成一片,有群众基础。地点确定后,军部一些直属单位便先后由盐城城厢移驻到这一带。虽然陈毅亲自勘察这一点的依据,文中并未明确列出,但作如此推想应该也没有什么大错。

3,由建湖移驻阜宁境内,是因为敌情发生变化后的应急举措。敌对盐城采取的是兜大圈的包围战法,华中局、军部实际在敌人的大包围圈之内,险情不断,所以趁位置没有暴露,果断跳出包围圈。阜宁并非当时所确定的目的地,当着光复盐城目标无法实现时,华中局、军部已经明确决定转移至皖东。后因中央要求,遂在盐阜一带继续坚持,至1942年底始转移盱眙黄花塘。

4,北左庄是华中局、军部驻地,721日后敌情严重,遂不断转移中,但在北左庄仍有留守副官,刘少奇、陈毅等还会来到北左庄。根据《赖传珠将军日记》中的明确记载,从北左庄转移出来以后,先后宿营的地点有刘家舍、任家桥、袁家舍,然后由朦胧庄西塘河口入射阳河,向南行驶到阜宁硕集。

5,华中局、军部移驻北左庄期间,刘少奇、陈毅等领导人四处活动,有时即在当地留宿,所以许多地方有相关记载不可轻易予以否认。如,《高作风情·第三编红色记忆》:“10日,华中局和新四军机关撤离盐城,向高作一带转移,同时转移的还有江淮印刷厂、华中党校、华中鲁艺、抗大五分校女生队。军部司令部设在湖垛北乡北左庄左氏宗祠内,由参谋长赖传珠坐镇。军部其他机关分别驻陶家舍、南华舍和高作境内的东涔、西涔、陆小舍、成墩、路墩等处。”再如,《赵墩村志·大事记》:“(1941年)710日,根据日寇将对盐阜区发动大规模‘扫荡’的形势,驻盐城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军部机关转移至西北乡北左庄至长北滩一带。赵墩、路墩亦为主要驻扎地之一。其间,刘少奇、陈毅曾多次来村境活动,夜宿杨家糟坊和杨家大院。在这里指挥反‘扫荡’斗争。”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