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史话之十二——“串场河”的来历(王学言)
在我县上冈、草堰口境内204国道旁有一条南北向的河流,北连阜宁、南连盐都,被人们称之为“串场河”。然而,这条长达数百公里的母亲河很少有人知晓她的来历。
相传,汉末唐初,现串场河两侧就是黄海海盐产出地,在过去,要把大批烧盐运往外地,除短途有肩挑车拉外,长途还得靠船舶运输。宋天圣年间(1023-1032),当时任西溪(今东台境内)盐官的范仲淹,兴工筑捍海堰,因取土需要,结合开挖河道,为运盐提供方便,断续可以通航,当时取名为串场河,后经逐年疏浚开挖延伸,使串场河为沿岸百姓造福受益。
据《盐城县志》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1464)曾对串场河进行过一次较大规模的疏浚。清康熙二十八年(1689)增挑串场河丁溪至白驹段,康熙二十八年至康熙四十四年(1705)又挑浚伍佑至泰州坝段,全长二百四十里。康熙四十五年(1706)都统孙渣齐准将串场河由便仓疏浚到盐城,计长6540丈。清乾隆三年(1738),大理寺卿汪隆奉诏将串场河由盐城疏浚至阜宁城,长120里。乾隆四十一年(1776)疏浚至富安、安丰、梁垛三场附近的串场河河道。清嘉庆十八年(1813)挑浚南草堰附近4600丈。至此,串场河由南向北才全部贯通,盐城向南贯串伍佑、卞仓、刘庄、白驹、丁溪、草堰、东台、梁垛、安丰、富安盐场;盐城向北贯串新兴、上冈、草堰口、沟墩、庙湾(阜宁)诸盐场。
民国时期,串场河曾经过分段疏浚。新中国成立后,各段所属地方政府都对串场河进行过大规模整治拓宽。是时,盐城向南称之为南串场河,向北称之为北串场河。因这条河串通各地盐场,所以被人们称之为“串场河”。
- 上一篇文章: 水利史话之十一——感恩“海港风”(王学言)
- 下一篇文章: “砻坊”的记忆(杨载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