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作古唐槐记忆(王学言)
古唐槐树,是我儿时的记忆,那是50年前,刚记事,父母经常驮着我到高作街,有时到街西侧的一棵大树下玩耍,依稀的记忆里,大树旁有很多人在烧香,记得母亲也点起香烛,在大树下祈祷。从那时起,我对这棵大树有了很深的记忆。
60年代后期,我对这棵古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人们称之为“古唐槐树”。由于当时缺乏保护,60年代末70年代初,古唐槐树渐渐枯萎。文革中 “破四旧立四新”,它终遭噩运,成了“四旧”之一,高大的枯树被红卫兵和造反派用绳索拉倒(约1973年)。当时,树位于原高作公社革委会大会堂西侧(现大约在原高作小学旧址东南60米处),大树倒下后,树杆残骸一时被移放在高作文化站内,仍让人们观赏(当时文化站位于现高作大桥北,桥头东侧),后来文化站一度时间撤销,这棵可怜的古树残躯又被移到高作食品站(原高作农县社东侧)西的一家小饭店的院子里。这家饭店的主人取饭店的名字为“唐槐饭店”。后来饭店停业,古唐槐也随之消失。
相传在公元627年至649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平复盖苏文(即高丽国的泉盖敬)时,把当时赶马用的槐树枝插在地上,成活发青成材,历经历史沧桑。树杆高约16米左右,树围约3米,在树根南面有一近似三角形树洞,高约2米,最宽处约1.3米,人可进出,树干和主枝均内空。在洞内烧香,各枝头均冒烟,故人们亦称之为“无心树”,又称“木香树”。每逢春夏,树叶繁茂,本地及外地前来敬香的人甚多,一年四季,香火不断,热闹非凡(有“神树”之说)。
据有关史料记载,与古唐槐齐名的还有广福禅院,那是唐朝贞观年间(公元627年至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平复盖苏文后,在全国各地兴建寺院108所,广福禅院就是其中之一。此院系鄂国公尉迟恭监造。全院共有房屋39间,分前殿、中殿、后殿,前院和后院均有东西厢房,外加念佛堂、厨房。其中后殿(大雄宝殿)装饰最佳。可惜的是在清代同治年间不幸被大火烧毁,后殿的厢房亦同时被烧,中殿长约15米,宽约7米,成楼亭式,全部用特制的管筒瓦覆盖,四角翘起,每角端挂有一个铁质的小钟,中脊正中央有一个铁质的小宝葫芦(亦称金鼎),内存有整个禅院的设计图纸,捐资人帐册和建造人名单等。殿内共有大小佛像50多尊。院西南角有一棵古银杏树(又称白果树),约有1.3米围圆,树高约7米,树干直而枝叶茂盛,在中殿与念佛堂之间的北侧有一棵古槐,即“唐槐”。
如今,这棵千年古树只能成为人们的记忆和传闻,留给笔者却是深深的记忆,因为它是故乡高作历史的见证者,亦是高作地域文化的传承树。
- 上一篇文章: 陈毅代军长转战建湖水乡临时路过驻防湖垛(王兆唐)
- 下一篇文章: 新四军六师在建湖境内的活动(王兆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