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西北乡人民的抗倭斗争(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2/9/24 16:13:49  阅读:3057  【字体:
 

 

倭,是我国古代对日本的称呼。1416世纪的日本,处于分裂混战时期。一些在内战中失败的封建诸侯、武士浪人,流亡在海上结帮为盗,组成明人称为倭寇的海盗集团,专搞走私和武装抢劫。明嘉靖年间,我国沿海受倭寇之害最烈,仅江、浙二省被倭寇杀害的民众达数十万人之多。倭寇的罪行,激起了中国人民无比的愤怒,奋起进行抗倭斗争。盐城西北乡(今建湖县境)也成为抗倭御倭的海防防前哨,广大民众,同仇敌忾,英勇抗战,在抗倭斗争史上留下了光辉篇章。

 

据《两淮盐法志》记载,从明永乐二年到嘉靖三十八年(14041559)的150多年中,日本海盗集团入侵盐阜地区即达10余次。为了加强海防和备倭,盐城备倭指挥杨青和守御千户冯善,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把盐城土城改为砖城。当时盐城西北乡近海地区的大团口(今属上冈镇大团口村),因有沙沟通海,故又名沙沟海口,为古盐阜区三大海口之一(另两处为射阳港、新洋港),盐城千户所即在大团口附近设沙沟海口寨,亦称备倭营,派驻兵120人,常年把守,以防倭寇从沙沟海口登陆。嘉靖三十六年(1556)三月,倭寇从山阳县海口入境,有几千海盗分窜盐城,由于城内城外戒备森严,倭寇无法进犯,在西北乡岸外又遭我军民阻击,“据岸(范公堤)遏之,贼不能前。”倭寇见这里城乡有备,便向北流窜,我军民紧追不放,在蛤蜊港海口与倭鏖战,击沉倭船20余艘,伤亡倭寇无算,并俘斩首从,夺获大量兵器和被掠妇女。残倭大败负伤堕胆,只好逃之夭夭。嘉靖三十八年,又有几千倭寇进入盐城,在西北乡姚家荡登陆时,被我备倭军曹克新部击溃,“贼寇大败,斩首四百七十八级。”在倭寇向庙湾逃窜途中,又毙伤其三百余人。西北乡民众不但与官兵并肩战斗,还纷纷人自为战,杀得倭寇喊爹叫娘,狼狈万状。

 

抗倭斗争是一场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正义斗争,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据传,抗倭名将戚继光在从山东调往浙江抗倭第一线的路途中,经西北乡姚家荡临时宿营期间,曾向驻地百姓传授筑烽火墩报警的做法,境内民众闻风响应,自备粮草,积极参加挑土垒墩,不长时间即在范公堤外建造了上百座报警烽墩。广大盐民、渔民和农民自动报名参加烽堠军和备倭军,以保障沿海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一旦倭寇入侵,百墩烽火齐燃,迅速传递抗倭信息,以便集中力量打一场歼灭战。今上冈、草堰口一带遗存的五里墩、郭家墩、朱家墩等,皆为烽火墩旧址。前人有《咏墩诗》曰:

 

东望茫茫大海喷,传来戌垒御边氛。

台高数仞严烽火,堡筑多年苦士军。

曲岸惊鸿迷浸草,荒塘野马锁寒云。

天长日暮联苍碧,遥见波光映日曛。

 

《咏墩诗》生动描绘了当年境内军民筑墩、守卫海防御倭的情景。

到了明末清初,倭寇的活动有所收敛,但境内仍不放松海防建设,其时江南省又在盐城西北乡草堰河北设立小关营,北与庙湾营、南与盐城营对哨,监视倭寇入境,共同守御海疆。由于海防力量不断加强,猖獗一时的日本海盗集团,再也不敢轻易至盐城西北乡骚扰。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