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建湖县发现晋东海王墓
从1968年开始,在建湖县蒋营乡收成庄以北约50米的小海附近先后发现3、4座砖室墓,县文化馆闻讯赶到现场后,多数墓室已毁坏,随葬品已散失。这4座墓,根据发现的先后次序,分别编号为M l、M2 、M 3 、M 4。下面简略报道墓葬情况。
1968年夏,M1发现。墓为长方形,东西向,砖室券顶,墓前有甬道,也是券顶。墓的平面呈凸字形。墓顶距地表80厘米,墓室长2.50,宽1.00,高0.85米。甬道长0.80,宽0.34米。券顶已塌陷, 墓内积满淤土,无棺木痕迹。墓底铺砖呈人字形。部分墓砖顶端和一侧刻有“东海王”和“仪熙三年”字样。1969年在M1东南不远发现另一处座砖室墓M2,弯窿顶,高1.5,直径1.4米。周壁发现与M1相同的文字砖。墓内未发现任何遗物。1970年在M2东南方向不远处发现M3,东西向,长方形,砖室券顶,长2.5,宽1.5,高0.8米,墓内无遗物,无棺木,墓砖同M1、M2。1971年发现M4,位置在M1之南,墓室未全部揭开,也发现与上述三座相同的文字砖。
上述四座墓的墓砖有两种。一种是长方形砖,长32厘米、宽16厘米、厚5.5厘米;另一种是楔形砖,长32.5厘米,宽16.4厘米,一侧厚3.7厘米,另一侧厚5.5厘米。
据现场调查,出土物有铜镜、陶罐、陶碗、陶杯、鸡首壶等。
上述四座墓,一座是弯窿顶,二座是单室券顶,第四座不明。单室券顶墓巾,有一座有甬道,平面呈凸字形。墓葬都比较矮小。这些特点与江南地区东晋中、小型砖墓相同。
“东海王”是两晋时帝王赐与宗室的封号,“仪熙”应为“义熙”,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根据上述两点,这四座墓的时代应为东晋。
关于“东海王”,考诸史籍,两晋时期受封为东海王的先后有司马祗、司马越、司马冲、司马奕和司马彦璋。司马越死后“还葬广陵” (见《晋书· 东海王越传》),其他诸王,其葬地多不可考,唯司马彦璋死于元兴元年(公元402年),与“义熙三年”(公元407年)相隔仅5年,故此处发现的东海王墓有可能是司马彦璋之墓。司马彦璋是被桓玄所杀,当时可能慑于桓玄的压力,故死后未能“合理安葬”。直到元兴三年(公元404年) 桓温被杀,司马彦璋才得以恢复封号,进行安葬。此处发现的东海王墓,比较简陋,与东海王的身份很不相称,这可能与当时“边虏未息,岁饥民弊”的经济状况有关。何以同一个封号,相同的纪年,有三、四座墓之多,而且其中又有空墓?这可能与当时统治阶级内部互相争权夺利,生则互相仇杀,死后又发冢掘墓的现实有关,为了防止死后被人毁墓,故而设假墓以防不测。
录自《建湖文博》叶劲著
- 上一篇文章: 晋“东海王”墓的发现及意义
- 下一篇文章: 侵上冈、朦胧日寇暴行录(李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