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建湖地名之冈西(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3/11/27 16:44:10  阅读:3882  【字体:
 

 

1

 

古时的地名,多半是一种地理上的方位表达。冈西,因地处沙冈西部而得名。西冈河、大港河以十字交叉的姿势,流淌在冈西的土地上。东冈河、东塘河、黄沙港和渔深河环绕在冈西的周围,其中的东塘河和黄沙港是冈西的地界河。

 

冈西在宋代已经有历史,耕种的村里人,在西吉庄田地里,挖出了一口宋井,有井水的地方必有人家,宋井的周围,就是多少年前的烟火人家。西吉庄因有吉姓人家而得名,在冈西,除了西吉庄,还有东吉庄。小的时候,去冈西,多半说去西吉庄。

 

西吉庄所在的地方,叫白果居委会。早年冈西也叫过白果人民公社,还有白果小学,如今还有白果路。我问过两个从冈西出来的孩子,可知道那里为什么叫白果吗?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也是有点小失望的。

 

白果是一个人,一位可敬的烈士。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白果的故事。因为我的父亲讲过,我爷爷20多岁的时候,在白果小学做过校长。白果原名邓延熙(1919-1941),字康民,山东省聊城人。白果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毕业,最初的工作是在鲁西北特委领导的冀鲁青年记者团,为特委机关报《抗战日报》和民先机关报《先锋》月刊撰稿。这样的人生经历,表明白果是一个纯粹的书生。

 

1940年春,白果随黄克诚率领的新四军来到盐阜地区,调任盐城县14区(今建湖县东部地区、射阳县西部地区、亭湖区北部地区)担任区委书记。19417月下旬,日伪军占领上冈镇,十四区的办公地点转移到西吉庄,白果也就来到了现在的冈西。

 

白果的牺牲,与1941823日盐城历史上有名的尖墩突围战斗有关。这是一场鸡蛋碰石头的战役,伤亡很大,唯一的办法只有后撤突围。部队撤到了西吉庄北的尖墩五岔口时,面临一条没有任何退路的河,唯一的办法就是过河。让人特别遗憾的是,白果和九连的大部战士多半是北方汉子,不会游泳,只得找来附近农家的水牛,白果与另一位叫李甲的合骑一头牛过河。五岔口河面宽,水流又急,到了河中心,抓着牛尾的白果不幸溺水牺牲,牺牲时才22岁。嵇舍村有白果烈士陵园,长眠着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白果烈士和他的30多位战友,墓前有白果烈士的汉白玉雕像。

 

2

 

县志记载,东塘河两岸古为沼泽,多荡名,后淤为平田。萧家荡就是其中之一。1935就有萧家荡小学。在一本萧氏家谱里有这样的记载,祖籍:苏州阊门迁至盐城西北乡,垒墩团萧家荡。四百余年。祖训:德者本也,财者末也。易言招尤,与亲朋少谈句。书能明理,望儿孙多读两本。原序写于1609年,都是古文。我为这样的古训而感动,先人的智慧,是那样清明而高远。与古人相比,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枯燥而生硬,麻木而无趣的。

 

从苏州阊门而来,是不少冈西人家谱的开篇序语。除了荡,冈西的地名叫墩、舍、圩、沟特别的多,最多的地名是墩,有周墩、唐墩、张墩、赵墩、韦墩、双墩等。东塘河边,有一座叫马渡的桥,当年是没有桥的,只是一个渡口。马渡二字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一匹为送新四军交通员而牺牲的战马而取的。因这样的故事,马渡二字情深意重。冈西的风土人情、乡野趣事、还有历史传说被冈西人邵云先生写进了小说《双舍传奇》,老先生的文字有冈西的水草气,有人说,那双舍就是冈西的双墩,冈西很多地名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文字上的家,还有听出语、打水平、童子做会这些业已消失的民俗都可以在书中读到。

 

早年的淮剧名家李玉花,原名潘二娘,冈西潘庄人,人称李老姑奶奶,淮剧八大流派之李派旦腔,六字句淮剧唱法创始人,有人把她的唱腔称为李玉花调。1899年出生的她,从家乡一直唱到十里洋场的大上海,也奠定了后来淮剧在上海的立足与辉煌,到上海那年她才22岁。抗日战争后,她还回建湖演过淮剧。如今,在百度上依然可以听到她的唱腔,因年代久远,声音模糊而沙哑。他的儿子就是被誉为胡琴大王的淮剧演奏家、曲作家潘凤岭,淮剧音乐史上的一座丰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