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九龙口景区初建轶事(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7/1/7 9:16:28  阅读:3249  【字体:
 

 

九龙口这块宝地,在上世纪80年代以前,就像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锁在深闺人不知。”她的芳容显露,得从八十年代后说起。

 

1983年,县里曾组织了一次考察活动,对九龙口的自然条件有了初步的了解。

 

19853月初,县环保办公室主任吴鸿吉到沿荡地区搞生态环境调查,发现多处水面资源被“围荡造田”过度开发,有的被围垦长水稻,有的被提水种水生植物,有的被开挖成鱼塘,自然资源和环境资源遭到人为的破坏,但所幸的是,九龙口地区还保存着一大片绿洲。据考,这里是地质变迁后形成的一个古潟湖。区内九河相汇,以滩涂岛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特有的水域景观。这些河流及其间的湖荡滩地,总面积约10万亩,属建湖境内3.5万亩,其中水面1万亩,滩地2.5万亩。这里自然条件优越,自然景观相对保存完好,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于是,老吴花了五天时间,每天早出晚归,在茫茫湖荡里仔细观察,同时走访荡民,了解湖区的植物资源、动物资源、水资源以及自然景观,并进行认真考证。

 

考察回来,吴鸿吉随即向县长魏福宝回报。魏县长一边听,一边用笔记。她对以往不适当的开发和围垦深感惋惜,对现存的九龙口生态环境寄予莫大希望,当即表示要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好九龙口生态环境,为今后建成生态县创立绿色标杆。第二天一早,魏县长约老吴一起乘船去九龙口实地考察。县城至九龙口40里水路,一个多小时便到了。去年的芦苇已全部收割上岸,今春新冒的芦尖已露出水面,整个水荡就像铺上了一层绿色的地毯,一眼望不到尽头。因为无遮无拦,区内九条河也各自露出了真实面貌,从四面八方的芦滩上向滩涂岛汇聚而来,形成“九龙抢珠”的景色,蔚为壮观。那天,他们还看到丹顶鹤、鸳鸯等珍禽在此觅食嬉戏。魏县长出生在南京,从未见过眼前的自然胜景,顿觉胸襟开阔,大有“生在宝地不识宝”的感慨。她让弄船的师傅把船开到九龙口内滩,详细了解九条河的进出处。此时正是湖荡小潮季节,船只进不了荡心,她坚持上滩步行。荡滩上是没有路的,魏县长脚上穿的是平时下乡的旧球鞋,虽然“探着走”,仍免不了被芦尖戳伤,甚至戳破了脚心。有时踩在洼塘内,裤管上下都湿透水。时值乍暖还寒,两腿冻得“虾儿红”,她也不介意,直至基本搞清楚九龙口生态环境才回县城。以后,她又几次来九龙口,召集周边的河北、河南、三合、荡中等村老干部、老渔民座谈,共同商讨保护九龙口生态环境的措施。

 

在县里,魏县长征求县委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决定筹建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由全县十大局共同出资30万元,在滩涂岛上建起了一座古朴典雅的龙珠楼。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能筹集这笔款子,是需要担当和勇气的。在龙珠楼筹建过程中,魏县长亲自审定设计方案、测算建筑材料,并多次到现场检查、督促。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支持下,当年10月正式成立了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新建的龙珠楼同时对外开放。

 

自那时起,九龙口这张名片开始引起省内外多位专家学者的关注。盐城市环保局局长蔡士奎曾几次到九龙口考察,魏县长都抽出时间陪同。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和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现代化研究所也派专家前来调研,他们的论文《九龙口自然保护区的农田生态环境及其对自然资源的保护作用》,在环境科技领域被广泛推介。

 

198773186,由江苏省生态环境学会牵头,联合省林学会、植物学会、动物学会、海洋湖沼学会、土壤学会、地理学会、环科学会和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共同组织了9个学科的14位专家,由吴鸿吉主任陪同,来到九龙口作进一步的科学考察。他们头顶烈日,冒着30多度的高温,奋战一个星期,获得许多宝贵资料,最终形成了《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考察报告》。专家们认为,九龙口风光旖旎,开发利用的前景非常广阔,有63种野生动物资源,75种野生植物资源、62种林木资源、36种水产品资源,不失为苏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可建成理想的旅游、疗养基地、水产品基地和农副业基地,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专家们的这次综合认证,为国家在九龙口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提供了决策依据。他们建议将“建湖县九龙口(县级)自然保护区”改名为“江苏省古潟湖湿地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其时,由于盐城向东拥有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每年以3-5万亩的成陆速度向大海延伸,盐城因此成为东方湿地之都。20013月,省政府将建湖县九龙口自然保护区升格为以湿地生态景观为特色、科普教育为主要内容,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九龙口自然保护区的形成,与当年“老环保”们的探索、主政者的远见是分不开的。九龙口自然保护区的发展也成为他们一直的牵挂。魏县长于19864月调南京工作后, 还多次向省有关部门推介九龙口、宣传九龙口,为九龙口争取人文关怀。每逢来盐城考察,总要抽时间到九龙口看一看,掬一捧清凉。2008年她离开人世前,还打电话给“老环保”问问九龙口景区发展情况,念念不忘这块净土。“老环保”吴鸿吉今年82岁,前几年不幸患上脑梗,常年坐轮椅,但他每年总要让儿孙们推着轮椅前去瞧瞧水碧景美的九龙口。九龙口景区,在历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全县80万人民的呵护下,追着当年老一辈的梦想,大手笔筑梦,不断提升省级湿地公园、省级名胜风景区的建设水平,同时不断推进全县绿色生态发展。特别是去年九龙口旅游度假区创立,九龙口又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相信,“幸福建湖、生态建湖”的明天,一定会更富魅力!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