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阳县的地方抗日武装(张友武)
1938年4月,日军一○一师团佐滕支队从东台北犯我境,首先占领上冈68天。1941年7月,日军独立混成第十二旅团南浦部队从西射阳进犯,在我境内共建立30个据点,进驻后四出“扫荡”,所到之处,人民深受其害。我县人民不堪忍受日伪军的蹂躏,在党的领导下,组建了一支机构较健全的地方武装,他们配合主力,依靠人民,打击敌人,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主根据地,为扩充主力部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
1940年秋,八路军、新四军在盐城会师。10月中旬,八路军驻湖垛办事处成立。主任陈克天,秘书魏心一。其任务是建立地方政权,扩大武装力量,维持地方治安。驻湖垛的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一团积极帮助发展地方武装,在收编旧有地方武装的基础上,成立了抗日警卫大队,陈克天兼大队长,季龙任大队教导员,全队一百余人。1941年春,编入盐城县大队。
新四军重建军部后,三师七旅旅部驻湖垛,二十一团驻守湖垛、建阳一带。为了建立巩固的敌后根据地,我党、政、军迅速投入根据地建设。各区纷纷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并在改造旧有地方武装的基础上,建立起区队、乡自卫队,组织青壮年抗日保家。各区的区长和区委书记,分别兼任区队长和教导员。其时,四区区队长是徐亚云,五区区队长孙义年,六区区队长朱耀南,十一区区欢长潘泽,十四区区队长李讷。各区队的兵员多至六七十人,少的也有三五十人。区队建立后,集中力量对旧有地方武装进行改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联保,武装联防,发展民兵武装。
1941年春,原树家桥成立的树海大队(后设为荡东大队)从七八人发展到七八十人,五十多支枪,树海任大队长。大队还成立一个警卫连,由霍宗孟任连长。
1941年7月,日军进行大“扫荡”时,各区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抗日武装自卫,成立了抗日游击队、自卫队……
1942年春,县总队从区、乡中队抽调一些民兵骨干,组成两个营,分六个主力连和一个警卫连,树海升任县副总队长,兼荡东大队大队长,钟福云任参谋长;一营赖德明任营长,范仲禹任教导员,二营康宽玉任茸长,翁明富任教导员。
县总队成立后,进一步发展区、乡武装,到1943年4月,全县九个区,区区有中队,由区长和区委书记分别兼任中队长和教导员。,全县91个乡镇,乡乡有自卫队,村村有民兵组织。其中三区队到1942年底就发展到百余人。
1943年春,主力地方化,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团长王良太带了团部和第三营的部分兵力来建阳,与我县总队合编,由王良太任县总队长,县委书记金韬任政委,赖德明任副总队长,下设参谋处、政治处、卫生所,钟福云任参谋长,夏琦任政治处主任。这时,兵力扩充到三个营、十个连,原荡东大队编入县总队。一营营长赖德明兼,教导员张彬,二营营长祝永年,教导员马健;三营营长罗起春,教导员吴广泽。
1944年春,县总队上升为盐阜独立二团后,从各区队抽调兵力重建县总队。冬季,县总队又改为建阳县独立团。汪治国任总队长,政委先为金韬,后为刘阳生兼任,兵力扩充到一千五百余人,下设七个连。抗战胜利后,县独立团大部被编入主力部队北上。
(二)
在反“扫荡”战斗中,我县遵照党中央制定的“武装群众,开展游击战争”的战略方针,积极响应盐阜区党委提出的“乡不离乡,区不离区,县不离县,坚持原地斗争”的号召,普遍地加强和发展了民兵武装,根据我县水网地区的特点,创造了许多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的战法:阻击战、伏击战、麻雀战、奇袭战、攻心战等等,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蚕食”、反“伪化”、反“扫荡”的游击战争。
打坝破路,阻击敌人
我县沟河纵横,圩堤密布。日军大“扫荡”时,用特制的适应于小河小港行驶的小型汽艇,横行霸道,抢粮劫物。为阻拦日伪“扫荡”队汽艇,我抗日军民在县委的统一部署下,开展了打坝运动。主要河道上都打了坝,有明坝、暗坝、土坝、砖坝、桩坝、水藻草坝等。大大小小,星罗棋布,阻挡了日军汽艇,使敌望坝兴叹!此外,改造地形,变大桥为小桥,变固定桥为浮桥,有的桥移到避道处,组织民兵和群众破坏公路,改直路为曲道,阻挡了敌人前进,为我地方武装阻击敌人提供了便利条件。黄克诚同志在《盐阜区的反“扫荡”》一文中指出:“由上冈到阜宁的串场河两岸,群众日夜在河岸上打坝。敌人白天开坝,夜间又打起,上午开掉,下午又打起,整整一个月没有顺利通行汽船,鬼子所到之地,群众一跑而光,完全不见面。”1942年6月,日伪军近百人到建阳西部“扫荡”,当敌人受到大坝阻拦时,我新阳、交睦两乡中队民兵从埋伏的圩堤边向敌艇发起攻击,一捆手榴弹扔到日军的汽艇上,当下三名日军血肉横飞,七人被炸得头破血流。8月20日,湖垛日伪三百余人用七艘汽艇,十四只木船,到周庵抢粮。当日寇汽艇、木船遇上大坝,向岸边停靠时,埋伏在建港沟两岸的一区区队猛烈发起攻击,毙伤日伪军七人。日寇汽艇当下被击沉二艘。时隔几日,日伪又纠集三百余人,到周骆庄抢掠,我一区队得知情报,前往阻击,一个日军被我乡中队长田宗邦击中,从屋顶子上滚落下来,“扫荡”之敌因小路难走,来不及撤退,被我区队毙伤几十人。
寻机进攻,袭击敌人
1943年夏,县总队一营集中兵力,对扼守在通榆公路的草堰口敌据点发动袭击。草堰口驻有日军一个小队,伪军一个连,戒备森严。县总队一营在三区队和民兵的配合下,发挥了夜战长处,一天深夜,突破敌伪防线,冲进据点,伪军四处逃窜。我部队抓获一批俘虏后,烧掉了敌碉堡。
同年秋,县总队二营获悉楼夏伪军下乡抢稂的情报,便事先埋伏在塘河两岸,布下口袋阵。果然,楼夏之敌来了,河里有抢粮船只,岸上有兵护送。当伪军进入我埋伏阵地时,我地方武装猛烈攻击,同时又切断敌人的退路,敌人只好往河东窜逃,有的泅水过河,有的被击中,尸沉水下。这次伏击,击毙和俘虏伪军三十多人,缴获机枪两挺、步枪三十多支。
1943年10月的一天,县总队探听到驻湖垛的日军汽艇要去盐城,便于次日五更埋伏在南塘河岸边,待敌艇行至我射程之内时,两岸机枪、步枪齐发,打死打伤日军七八人。
拔除据点,歼灭敌人
在反“扫荡”取得胜利后,地方武装又逐步开始了拔除敌据点的战斗,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为打通与盐东县的联系,我县总队和四区区队于1943年2月底发起了拔除花墩头据点的战斗。此据点驻有伪军两个排,加上伪自卫队,共七八十人,筑有三个碉堡。守敌仗着背靠盐城和新兴场的敌据点,因而为非作歹,肆无忌惮,对我根据地威胁很大。一天深夜,县总队副总队长赖德明同志率领四个连的兵力及四区队,兵分两路,严密封锁了该据点附近的渡口交通。战斗打响后,强攻不成,改用火烧,派突击队员冒着弹雨,炸毁碉堡,结果伪军除少数逃跑外,大部分被打死或俘获,还丢下步枪数十支。花墩头据点攻克后,震慑了敌人,一些小据点的敌人也纷纷龟缩到大据点里去了。
1943年春,盘踞在湖垛的日伪去高作我县委驻地“扫荡”,并在那里建立了三个据点。我县总队一部和一区的武装,日夜袭击、骚扰,逼得敌人退出高作。对隔十余日,湖垛的日伪又一次占领高作,我一区区队在县总队的配合下,对敌封锁、围困,经过二十天轮流围打,日伪粮饷不济,不得不再次撤离高作。同年六月,日寇再度北犯高作,被我主力和区队击退,此后,日伪再也不敢觊觎高作了。
1943年6月上旬,日军百余人,伪税警团五百余人从苏中泰州来增援湖垛的日伪,占领了建阳镇。敌人还未站稳脚跟,我县总队和一区区队,即对敌据点进行封锁,围困。是月13日,日伪三百余人到附近抢粮,遭到我县总队、区队的伏击,死伤三十余人。16日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二团和二十四团赶到,三师副师长张爱萍同志亲临指挥,兵分三路夹攻,并派一部阻击湖垛日伪的援兵,激战一夜,毙伤日伪军数十人。建阳之战的胜利,打掉了日伪的锐气,鼓舞了全县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从1942年年底到1944年上半年,我地方武装在主力部队的配台下:接连拔除日伪十二个据点,先后瓦解了四个伪区政权,解放了十七个乡。
(三)
我县地方武装是消灭日伪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抗日战争开始到胜利,在主力部队的支援下,各级地方武装有效地打击了敌人。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地方武装力量共作战三百余次,毙伤日伪军759人,其中日军200人,俘虏伪军595人,反正伪军433人,缴获步枪826支,手枪25支,机枪12挺、炮6门、子弹62000千余发、手榴弹30余箱,还有其他大量的军用物资。
地方武装保护了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在庄稼成熟季节,县总队和区、乡中队,日夜监视敌人,武装保卫收割,并协助农民快打、快晒、快缴、快藏。同时,县、区、乡各级武装还经常进行“虎口夺粮”,“虎口夺物”等突击行动,把日伪抢去的粮食、物资夺回来,重新分给群众。
地方武装为保卫我抗日民主政权贡献了力量。1941年8月22日,驻上冈、草堰口、石桥头的日伪军,向十四区的西吉庄、尖墩一带发动疯狂“扫荡”,企图吃掉我西北行署和十四区委。我十四区区队在区委书记白果和区长李甲领导下,和主力部队一起,阻击敌人,掩护了西北行署和十四区区委安全转移。1942年前后,盐城、湖垛的日伪军经常到我五区十八团去抢粮,不断遭到我民兵游击队的打击。敌人恼羞成怒,竟在1942年5月底,突然分五路“清剿”我四、五区区委和区中队、乡自卫队。我县总队和四、五区队即予反击,粉碎了敌人的阴谋,取得了反“清剿”的胜利。
另外,我地方武装在剿匪斗争中也取得了重大战果。从1942年初到年底,县总队和各区、乡中队相互配合,清剿土匪张安启、孙三、孙华堂、孙志邦等部,消灭和俘虏土匪350余人,缴获枪支300余支,使一、二区和西南地区的民主政权免遭骚扰,广大群众兔遭勒索和枪掠。
录自《建湖文史选辑》(第七辑)
- 上一篇文章: 日寇在殷家舍得暴行(殷少林 赵庆荣)
- 下一篇文章: 民主建政前建湖境内抗日斗争史例(陈衡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