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小学纪事(李世安)
半个世纪前,县境钟庄附近的陈村小学即是一所响当当的名校。从民主建政起,该校就是建阳县立实验小学,一度改称五分区立实验小学,后来还被中央教育部列为全国农村教育改革的试点学校,在历史上曾辉煌过一段时期。
陈村小学,原是开明士绅陈曙东于1905年独资创办的私立梁垛初级小学。1919年陈曙东加大投入,将其改为私立陈村高等小学。1940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解放了盐阜大地,陈曙东就将这所学校交给抗日民主政权,改为公立。1941年,建阳县肇建后,陈曙东当选建阳县参议会副参议长,兼任该校校董会主任,并从财力、物力诸方面支持办学,学校规模也随之扩大。由于学校所在地环境独特,四面皆为小埂沤田,道路很狭,很难行走,侵华日军望而生畏,不敢贸然入侵,是个比较安定的地方。1942年县政府决定,陈村小学改为建阳县立实验小学,作为全县小学改革的试点,其改革内容是:废除旧的教育制度,全面推行抗日民主教育,结合斗争实际自编教材,举办农民识字班,通过“教学做”合一,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如在减租减息运动中,中、高年级同学在老师带领下,都参加了宣传和算帐斗争,增强了实际才干。经过两三年的探索和实践,抗日民主教育已取得了显著效果。1944年夏,苏中地区在临溪召开文教工作会议,特邀陈村实小前去介绍教改经验,尤其是自编抗日民主教材,得到与会者的肯定。是年秋,为适应“干校重于群教、群教重于儿教”的形势需要,该校又率先改办成以干校为主的综合实验学校,内设干部班、少干班(高年级学生)、儿教班,又在秉文、寿成两乡开办了两期干部短训班,同时采取创办农家大院、乘凉讲座和“告诉话”等形式,开展夏学、冬学,使广大干部群众全部卷入到学习的热潮中来。陈村实小在这场教育改革的尝试中,没有放松儿教,教、学、做同步提高,不但为补充地方干部的不足和提高群众的政治素质有所作为,而且又为海南中学输送了合格的生源。1946年3月,在清江召开的苏皖边区文化教育工作会议上,陈村实小应邀派员向大会汇报教改情况,并作为教改模式在全区推广。1947年,该校改为五分区立实验小学,附设一所幼稚园。其时内战已打响,学校师生一边服从自卫战争,积极参加宣传鼓动和支前活动,一边进行游击教学,成为名副其实的农村文化教育堡垒。
1953年,陈村实小被列为中央教育部的全国农村教育改革试点,定期发布教改信息,推广试点经验。今年80岁的陈村实小老校友洪文木告诉笔者,那时校长是姜希文,主任孙顾行,总务孙清,高年级语算教师有胡仲胜、陆炎睦、孙锦扬等,学校办得很活跃,上边经常在这里召开观摩会。1955年9月,陈村实小举行建校五十周年庆祝大会,盛况空前,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厅发电致贺,地、县领导来校共祝校庆。
民主建政时期,陈村小学率先推行抗日民主教育,学校成立儿童团,老师参加教救会,师生们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开创了西北乡乃盐阜地区的教育新纪元。建国后即步入正规化的新型学校,并承担国家教育部教改课题的实验,为新民主主义教育作出很大贡献。学校规模不断扩大,教育质量不断提高,生数最高时达360人之多,县里大型教育工作会议基本上都在此召开。“文革”初,该校一度改为红旗实验小学。1971年移迁新校址,与曾西初小合并,改称钟庄小学,从此陈村实小成为历史。
- 上一篇文章: 赴朝慰问团回国报告会回忆(陈金鹏)
- 下一篇文章: 建湖革命故事:马玉甫和刘少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