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诞生 传承中发展军工基因融入盐城工业血脉(王彦)
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从维修枪械起步,制造出一批批武器弹药,保障了盐阜抗日根据地军民武器弹药供给,为苏北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70多年来,江动人一直以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为血脉之源,传承发扬铁军精神,发展壮大企业。
一份证明书翻开一段军工史
新四军纪念馆收藏着一份华野十二纵队军工部部长戴启华出具的《兵器转移证明书》,上写着:“兹证明张荣茂铁工厂系本部军工厂。现因情况不好,特发证明疏散各种工具及原料往乡村打埋伏,请政府机关给予协助。”
“虽然这是1947年出具的一纸证明,却翻开了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第一代军工、张荣茂铁工厂创办人张毅甫在抗战时期不顾生命危险,不怕举家被杀,专心从事新四军军工事业的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新四军纪念馆副研究员陈宗彪说。
1941年春,新四军军工部部长韩振纪、副部长孙象涵找到湖垛镇(今建湖县城)“能工巧匠”张毅甫,请他为新四军试制81-82迫击炮弹。面对这项生与死仅隔一步之遥的任务,张毅甫领着16岁的长子张景福,义无反顾地接受下来。从摸索到设计,从制模到翻砂,从安引信到填火药,张毅甫都亲自动手。7天后,试制成功的第—批炮弹被送到军工部下属一个工厂,经验收全部合格。
1943年6月,张毅甫率家人投奔新四军三师军工部,对外以“张荣茂铁工厂”名义生产81-82迫击炮弹和手榴弹。“张毅甫父子将生产手榴弹的木模翻砂工艺改为铁模浇铸,工效一下子提高10多倍,而且生产的手榴弹质量好、爆炸力强,很受前方将士欢迎。”陈宗彪告诉记者,由于张毅甫父子为根据地抗战提供了重要的武器装备支持,1944年12月,父子俩出席了在阜宁县施庄召开的盐阜区首届生产积极分子大会。期间,三师师长黄克诚还亲切接见了他们。
“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当时的‘家底’,其实也就是几个茅草棚、几艘木船和几台手摇机床,连作坊都赶不上。如有日军‘扫荡’,军工们就将所有机床搬上船,再将船整个沉入河底;日军一走,便将船打捞起来,夜以继日地生产。”江动老厂长陆子华还清晰地记得厂里老军工们向他讲述的一些细节。
有了自行生产的武器弹药,盐阜根据地的抗战力量如虎添翼。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至1945年,枪械修理所每年修理近800支枪械,生产2000把大刀、500支土枪、2000个手榴弹……
一次寻亲让“鱼水”深情历久弥新
“1945年10月,新四军三师北上后,本地军工人员留下来成立了铁工厂;1948年底,新建铁工厂、新宏昌铁工厂分别从建阳县大崔、丁仑两地迁往湖垛镇,合并为江淮铁工厂……”这是江动人引以为豪的一段厂史。
2005年,江动决定北上寻亲。经过多次探访,终于跟驻扎在辽宁辽阳的新四军三师嫡传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9集团军联系上。同年11月11日,39集团军派出特别代表团前来盐城寻根。
记者从播放的江动存档史料光盘上看到,见面握手、拥抱的那一刻,时任39集团军副政委的王金祥非常激动,他说:“抗战期间,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克服了人员少、物资匮乏、环境艰苦等困难,打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白手起家、自力更生,完成了武器弹药、装备器械的修理和制造任务,有力地保证了部队的作战需要,为苏北抗日胜利乃至全国解放做出了特殊贡献。所以,这里的土地永远是我们牵挂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人民永远是我们可爱可敬的亲人。”
得知当年仅有几十人的枪械修理所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发展成我国机械工业百强企业时,王金祥倍感骄傲和自豪,他说:“从这里走出去的新四军第三师传人也没有辜负老区人民的期望,无论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在和平建设的今天,39集团军一代又一代官兵始终扭住思想政治建设不放松,扭住军事工程准备不放松、扭住基层全面建设不放松、扭住从严治军不放松,部队正规化建设不断提高,作战能力也不断提升。”
那次见面,双方还约定:要同心协力,为再创江动新的辉煌和实现部队建设跨越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十二台老机床激励前行
江动曲轴制造有限公司位于亭湖区南洋镇。公司一生产车间内,多年来一直陈列着12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使用过的手摇车床、刨床、铣床和磨床。
“这些老机床既展示了我们江动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又激励着所有员工不断前行。”江动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文学干说,作为前身为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的现代化企业,江动有责任把这些曾为盐城机械工业发展创造过辉煌业绩的老机床保存下来,并将老一辈军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铁军精神”给传承下来。
文学干告诉记者,近年来,只要有新员工进厂,都会把他们领到这儿来,让新员工在了解厂史的同时,体会一下作为江动人的深深自豪感,以及自己肩上沉甸甸的担子。
董绍俊是1982年就进厂工作的“老把式”,现任江动曲轴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他对传承企业文化和“铁军精神”有着自己的看法。“我们这些老技术人员要有一种自觉意识,趁还在岗,多跑几个项目,多带几个徒弟,把我们的经验和技术传下去,为江动成为国内行业‘标杆’再多出把力。”
老员工传帮带,新员工进步快。通过几代江动人的努力,江动逐渐成长为业务范畴覆盖动力装备、农机装备、零部件研制、农业信息化等领域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在我国中小型农业动力装备领域始终保持领先的市场竞争优势。去年,江动更是产销各类发动机及终端产品170万台(套),出口创汇2亿美元,连续十九年雄居行业榜首。
传承不断创新不止
江动的创新精神可以追溯到抗战时期。1943年,张毅甫父子投奔新四军三师后,造出了两台生产炮弹用的简易车床,后又将生产手榴弹的木模翻砂工艺改为铁模浇铸,工效一下子提高10多倍。
1948年便进厂当学徒的陆子华传承了张毅甫等第一代军工的创新精神,解放后不仅参与研发了盐城机械工业史上第一台机床、拖拉机、龙门刨,还于1982年,与上海内燃机研究所专家们一道研制出了全国第一台直喷式单缸机。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直喷式单缸机一直是江动的“拳头产品”。
70年过去,战火硝烟早已远离,但是江动人万众一心、艰苦创业、奋发图强的“铁军精神”和创新精神没有随战争的远去而消失,还伴着新时期发展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扬。
史料链接
●1941年8月,新四军第三师军工部在阜宁县大施庄成立。在大约一年半时间里,群策群力,研制成功多种武器弹药,有力地支援了部队。
●1943年秋,为了更大规模地开展军工生产,军工部迁驻条件更好的侉二庄。在侉二庄两年期间,人员设备逐渐增加,是第三师军工生产的全盛时期。
(据盐城市委党史办编纂的《新四军在盐城丛书之二》)
(选自
- 上一篇文章: 朱秀春:我在北秦庄救下了一名鲁艺女学生
- 下一篇文章: 新中国最杰出的外交家乔冠华(张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