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革命活动纪念地简介

发布日期:2016/4/25 15:39:55  阅读:7413  【字体:
 

  

  上冈盐城县第一中学补习团旧址   19399月,原钟南中学淮东分校高中教师董立(董裕公)因宣传抗日,遭校方排斥,遂至上冈与唐小什、赵敬之、陈宗泽等商定,创办盐城县第一中学生补习团,董立任主任。校址起先在上冈镇陈姓的楼房,后多次迁移,一次由上冈迁到仓家冈舍利寺,后又迁往芦沟镇境内孔家庄福慧庵(《芦沟社志》)。1940年春节前,赵敬之被捕,树海等人闻讯出走,陈宗泽、唐小什转移到大后方,同年寒假补习团停办。不久,盐城解放,补习团的大多数同志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草堰口大唐村首届中共阜宁县委旧址   192711月(《阜宁人民革命史》记在19281月),中共江北特别委员会书记李林(1930年牺牲于江西苏区)等受中共江苏省委指示,来阜宁组织农民暴动。次年1月春节前夕(一说为1927年冬),在阜宁县大唐乡大唐庄(今建湖县草堰口大唐村大唐庄)唐太初家里成立中共阜宁县委,李林任书记,唐太初等为委员。县委中心任务是发动农民开展“五抗”,即抗租、抗捐、抗税、抗债、抗粮,积极准备秋收暴动。

  

  中共盐城县工委旧址   位于今建湖县沿河镇树桥村树家桥树海老家。19398月起,中共山东分局苏皖区党委第三地委先后派杨汉章、刘大谟(女)来盐城开辟工作。1014日,刘大谟由政治交通员章群(女,后牺牲)护送,来到树家桥树海家,并根据地委指示成立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刘大谟任工委书记,同时发展树海入党,参加工委,任宣传部长。工委机关即设在树海家中,不久转至冈门(今亭湖区龙冈镇)庙子堡小学。

  

  前李府中共盐城县委机关旧址   位于今建湖县近湖镇严桥村唐桥前李府王大林老家。19405月,为加强盐城党的工作,做好迎接八路军主力南下的准备,苏皖区第三地委派方秉文来盐城,将盐城工委改建为盐城县委,方秉文由地委政治交通员张志勇护送,直接来至前李府王大林家中。6月某日,中共盐城县委在王大林家中成立,县委机关即设在他家中,直至主力部队入境。

 

  北当典刘少奇住地   194011月初,中共中央中原局刘少奇(化名胡服)率领100多人的“乌江大队”(干部大队代号)从淮南的天长、金湖交界处的半塔集出发(周利人《在敌后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发展和巩固盐城革命根据地》),经东沟、益林、建阳、湖垛向盐城进发。八路军教导13团进至戛粮河(今建湖县西部与阜宁县之界河,又作嘎娘河、鸭栏河)迎接。下午2点多钟护送至湖垛镇(今建湖县近湖镇),住该镇北当典,即原建湖镇文化巷3号(县城拆迁改造时拆除)。当晚,刘少奇来到3团团部驻地,与营以上干部见面,并与大家交谈,耐心地向大家讲统一战线、群众工作、党员修养,特别着重谈了反顽斗争方针和建立苏北根据地的重要意义,至凌晨两点才结束。次日晨,赴海安与陈毅会合(《建湖历史人文》记赴海安,参加在那里召开的苏北临时参议会)。次年夏,时兼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在今建湖县庆丰镇马庄村红星、刘庄居委会、高丰村庆东交界处十顷荡留驻,今部分荡区尚存。

  按,刘少奇来盐城主持华中根据地开辟工作,是我党抗战时期一项重大决策。19405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撰写了给东南局的指示,这一指示对苏北根据地在内的华中抗日战略产生重大的影响,也对这一区域的人民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此后不久八路军南下、新四军东进,再到刘少奇前来主持工作。此指示收录在《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中,篇名《放手发展抗日力量,抵抗反共顽固派的进攻》,其开头一段是:“在一切敌后地区和战争区域,应强调同一性,不应强调特殊性,否则就会是绝大的错误。不论在华北、华中或华南,不论在江北或江南,不论在平原地区、山岳地区或湖沼地区,也不论是八路军、新四军或华南游击队,虽然各有特殊性,但均有同一性,即均有敌人,均在抗战。因此,我们均能够发展,均应该发展。这种发展的方针,中央曾多次给你们指出来了。所谓发展,就是不受国民党的限制,超越国民党所能允许的范围,不要别人委任,不靠上级发饷,独立自主地放手地扩大军队,坚决地建立根据地,在这种根据地上独立自主地发动群众,建立共产党领导的抗日统一战线的政权,向一切敌人占领区域发展。例如在江苏境内,应不顾顾祝同、冷欣、韩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评、限制和压迫,西起南京,东至海边,南至杭州,北至徐州,尽可能迅速地并有步骤有计划地将一切可能控制的区域控制在我们手中,独立自主地扩大军队,建立政权,设立财政机关,征收抗日捐税,设立经济机关,发展农工商业,开办各种学校,大批培养干部。”

  又按,诸多记载均言刘少奇召集驻建湖县境的营以上干部会议(有的记召开过团以上干部会议),然后还与市民见面,不确切。时任3团团长的王良太在《刘少奇同志路过湖垛和会师情况》中的回忆,刘少奇到3团团部与营以上干部见面座谈,直至凌晨两点,此时不太可能再与市民见面了。另据胡炳云《回忆八路军与新四军会师经过》,刘少奇率“乌江大队”从半塔集出发,首先在阜宁与黄克诚会晤,不久两人一同经盐城、东台到海安与陈毅、粟裕会晤。从刘少奇经过湖垛来看,这里所说的阜宁并非指阜宁县城。

  

  大崔庄、北秦庄、荡杨庄华中局机关报《江淮日报》社旧址   1941年春,该报由盐城迁至今建湖县芦沟镇大崔庄,同年夏转移至今建湖县庆丰镇北秦庄作短暂停驻,23日前离开。离开北秦庄后,《江淮日报》社移驻至今钟庄双港村荡杨庄,当时由建新乡乡长唐少波负责安排,停驻半个月后再度转移。前后在建湖县境内约半年时间,在此期间,《江淮日报》坚持出报,传达华中局的指示精神,反映华中各地抗日动态,极大鼓舞全区军民的斗志。

  

  小阜庄新四军军工部旧址   1941年新四军军工部在冈门镇(今盐都区龙冈镇)成立不久,遭日机轰炸,遂迁往盐城以东大佑棉垦三区继续军工生产,后再遭日机轰炸,于是年5月迁往盐城以西小阜庄(今建湖县庆丰镇境内)一带。军工部设有7个工厂,人员有300多人,各厂在小阜庄一带生产了大批地雷、手榴弹、82迫击炮弹,并着手包铜子弹头的研制工作,专门成立包铜子弹头车间,由吴运铎任车间主任,并在工务科设立火药组。7月,日寇对苏北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工厂无法正常生产,遂将机床等沉入水中或埋下地。1个月后,军工部奉命迁往阜宁西南小陈集、董家舍,后转移至今金湖县境内小朱庄(《江苏革命史词典》),重新创办子弹加工厂。

  按,新四军军工部留驻小阜庄,《建湖县志》、《建湖军事志》均失载。此据孙象涵、李仲麟、王新民、田汝孚、吴运铎《新四军的军工生产》、田汝孚《苏北地区新四军军事工业的发展》等。

  

  高作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旧址   1941722日,经过紧张筹备,在敌人隆隆炮声中,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在盐城西北乡高作镇开学,新四军卫生部长沈其震兼任校长,副部长崔义田兼任副校长。陈毅如约参加开学典礼并讲话,他精辟分析敌我形势,要求全校师生积极投身反扫荡,学会在战争环境中坚持学习,学好医疗护理基本知识,掌握治伤治病技术,救死扶伤,发扬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陈毅还为学校题词:“医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中间的桥梁,对人的治疗,药物方面是属于自然科学,而精神安慰和救护方面必需借助于革命的社会科学。新四军的医务工作同志与一般医生不同之点在此。”

  按,《建湖县志》、《高作乡志》均未记载,此据《江苏革命史词典》。《黄克诚与苏北根据地》所附大事记、《塘河流韵》均记为722日。崔义田《新四军重建军部以后的卫生工作》、《新四军的卫生工作》(分别载于《盐阜区革命斗争回忆录》、《铁流——新四军的后勤战线》)记为720日。

  又按,《盐阜区教育史》第三章对该校创立失载,只记其1943年筹办,原定校址在盐城硕陶图书馆,同年7月撤离盐城,后转移至阜宁县范家荡村,次年8月停办。

  

  芦沟寺盐城县中学生夏令营营址   在今建湖县芦沟镇大崔庄芦沟寺及附近。1941年夏由陈毅倡办并由军部秘书陆璀主持的盐城县中学生夏令营设于该寺及附近,有盐城县中、亭湖、景鲁、群英中学及三友实习学社等13所中学的师生和部分失学青年850多人参加集训。总部设在芦沟寺,总部下设4个大队,大队下设中队(以学校为单位组成中队),还有一个由青年小学教师组成的直属队,另设文印组。驻地除芦沟寺外,还有大崔庄、萧家岸、大祁舍、田曹庄。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派出著名学者冯定、丁华、孙克定、薛暮桥、谢云晖讲授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知识,鲁迅艺术学院派出贺绿汀、许幸之、许晴等同志来指导文艺美术等活动,同时进行抗日民主教育。华中鲁艺临时服务团也前来辅助夏令营开展文娱活动,新四军青年战地工作团亦改名为夏令营服务团前来参加抗日宣传(该团党支部组织委员徐冰和16岁的党员任佩芬在夏令营解散后不久牺牲于今大丰县刘庄东)。德国友人希伯夫妇曾前往参观。原计划刘少奇、陈毅以及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等均来营作报告,后因形势紧张,需要紧急部署反“扫荡”工作,未能前来。夏令营7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5周年纪念日)开营,原计划举办3个星期,但到721日,日寇南浦旅团对盐阜地区的第一次大“扫荡”开始,夏令营提前结束,历时半个月。芦沟寺夏令营时间虽短,但在当时苏北的广大知识青年中确实起到了积极的影响和作用,为抗日救国和建立民主根据地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按,关于“希伯”所记不甚一致。《建湖县志》记为“希蒲”,其《文化篇》云希蒲为德国教授。《建置区划篇》记此为美国记者。《教育篇》记其为德国记者。管谦、彭伯英、祁育堂《忆芦沟寺夏令营》记为两位德国友人希普夫妇。《江苏革命史词典》、《盐城市志·大事记》记作汉斯·希伯(18971941)。希伯,出生于奥匈帝国的克拉科夫,德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作家,1935年,以美国太平洋学会会员 、《太平洋事务》月刊驻远东特约记者身份常驻上海。19415月偕夫人秋迪·卢森堡抵达盐城新四军军部,在盐期间,参加盐阜区军民许多重大活动。9月,离开苏北,前往山东八路军115师采访,1130日,在沂蒙山区大青山反扫荡战斗中牺牲。另,《建湖县志·教育篇》、《忆芦沟寺夏令营》记此夏令营是在新四军军部和盐阜区党委的领导与关怀下,由盐城县青年抗日救国联合会筹备会和盐城县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筹委会联合举办。

  又按,《江苏革命史词典》记地点在盐城郊外芦沟寺,说得太过含混,易生误解。另,其记开营时间为71日,与一般所记77日亦不同,似误。

  

  钟庄北左庄、近湖汤家碾新四军军部及华中局机关旧址   1941年夏,为打破日寇对苏北根据地的第一次大“扫荡”,新四军军部及华中局机关于710日上午7时冒雨乘汽船撤离盐城,下午3时到达北左庄(今建湖县钟庄古桥村)、汤家碾(今建湖县近湖镇陈堡村)、西涔(今建湖县高作镇西站村)一带宿营。军部司令部设在北左庄左氏宗祠内,刘少奇、陈毅住在开明士绅左芬家,随军部转移的江淮印刷厂、华中党校、华中鲁艺、抗大五分校女生队,分别驻在北左庄周围的陶家舍、南华舍、荡杨庄、钱家垛、东涔、西涔等处。日寇720日进犯蒋营、建阳时,新四军军部及华中局机关仍在北左庄一带,敌人四出搜寻,而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等始终沉着应战,指挥整个反扫荡斗争。日寇汽艇在他们住地四周游弋,枪炮声时起时伏,有一次敌人的机枪甚至扫射到军部附近,而他们还在一所农家小院里接待刚从上海进入根据地的文化名人吕振羽、贺绿汀、许幸之等。22日,转移至钟庄集镇附近刘家舍,接着在高作镇为新四军华中卫生学校举行开学典礼。25日拂晓,新四军军部、华中局机关安全地跳出敌人的合击圈,由戛粮河东岸袁家庄(今建湖县高作镇境内)出发,经永兴集转移至阜宁硕集,月底转至芦蒲乡周门,不久转移至陈集乡停翅港。1943110日,转移至淮南根据地的盱眙黄花塘。

  

  宝塔大李庄中共射阳县委、县政府驻地旧址   1942年下半年,日寇加紧对沿海地区的扫荡,刚成立不久的中共射阳县委、射阳县政府移驻于辛庄以东、陈桥以西的大李庄(今建湖县宝塔镇联合村境内)。同时,大李庄也是射阳县2区以及后来的辛庄区、沟墩区区委、区政府驻地。

 

  高作季陆墩新四军3师建阳榴弹厂旧址   19435月,新四军3师军工部榴弹厂迁驻高作季陆墩子,更名建阳榴弹厂,有干部职工近50人,主要生产手榴弹。抗战胜利后,随军3师主力于194610月进军东北。该厂在县境两年半时间里,共生产手榴弹20余万枚,有力地支持了部队作战。

  按,据《高作社志》记载,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高作境内还有3处枪械修理厂,一处是1941年春夏之间,新四军某部设在高作东首今大会堂处的手榴弹厂;一处是1944年建阳县总队在高作甲东(今陈吕村境)、陆沟(今马楼村境)、荣群(今高群村境)的手榴弹厂,后随军北上;一处是新四军3师在高作吕氏宗祠、甲东、荣群等地设立的枪械修理所,有近200名工人。

  又按,据《水乡壮歌》,1943年初,新四军3师军工部,派李宪章、孟祥玉率领部分工人在1区孤峰庵(今建湖县高作镇镇区)成立手榴弹厂,并吸收地方上有铜匠手艺的人参加,年产手榴弹2万枚左右。1945年初迁至阜宁县陶二庄。

  

  收城车桥战役指挥所   1944125日(农历大年初一)苏中区党委召开的第五届扩大会议上,确定以“围点打援”的方针,攻克车桥、曹甸日军据点,以实现新四军苏中、苏北、淮北、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连成一片。会议结束,1师副师长叶飞率第1752团和苏中军区教导团、第四分区特务团等5个团,开抵县境蒋营地区集结,指挥所设在收城镇(今建湖县九龙口镇收成村)。攻击前一日,即34日,叶飞的指挥所前移至扁担城(据《粟裕回忆录》)。35日上午至37日,我军全歼车桥、曹甸日军,同时歼灭、重创敌人5路增援,整个战役歼灭日寇第65师团第52旅团第60大队大队长三泽大佐以下460余人,生俘24人,另毙俘伪军600余人,收复敌占领的集镇12处,完全实现此役战略意图,成为华中反攻的起点之战。在这次战役中,布防在我县九龙口镇乔庄担任警戒任务的1师某连,遭驻湖垛日伪军偷袭,经英勇反击,打退了敌人,也保证了车桥战斗目标的隐蔽与战役顺利实施。在这次反击战中,有26名指战员英勇牺牲。参见“无名烈士”一节。

  

  金桥保卫盟军坠机及飞行员战斗纪念地   1944820日晚8时左右,美军第10航空队1B-29远程轰炸机在轰炸日本本土的返航途中,因引擎发生故障,坠落在建阳县湖垛镇西6里处的6区夹晏乡金桥村(今建湖县建阳镇金桥村金桥公墓南门前),6名飞行员跳伞逃生。晏荡乡党支部书记夏龙升、乡长张启文、中队长郭宽友最先发现坠机位置。6区中队、胡桥乡中队以及正在当地活动的万丰乡游击队接到信息后立即赶赴现场。当夜,盐阜独立团26连和县总队280多位官兵,冒雨赶来,把现场包围起来。湖垛据点的日伪军得知美机坠毁后,连夜集结100多人,由中队长近藤指挥,企图抓捕飞行员、抢夺坠机。战斗持续4个多小时,终于击退了敌人,保住了坠机,机上的6挺重机枪、1门小炮和其他军用物资都被军民拆卸运走,得救的5名飞行员早就被建阳县总队派人护送到建阳县政府驻地高作一带,旋即护送至新四军3师师部。第二天日伪军再次出动,进攻坠机现场,盐阜独立团早就派出1个营阻击,敌人无法越过大河,只好退回湖垛据点。在这场救护之战中,独立团机枪班班长李绍义和战士周仲昆、朱良、朱长林等官兵牺牲(《建湖县志》记有11名战士牺牲,此据王阑西、傅涛等人回忆和《盐城红色记忆》)。

  最先被救的飞行员是降落在松樵乡西陈堡附近的机长兼领航员赛伏爱(《江苏革命史词典》译为萨沃埃)少校,乡民兵中队长刘江荣和民兵陈道龙比日寇抢先一步发现了他,并立即护送到乡政府所在地汤家碾,次日送到2区区公所所在地东郑庄,在那里区参议员陶益吾和区委方非懂英语,得知坠机的情况和还有11名飞行员跳伞。建阳县政府得报后,遂通知全县查询跳伞美军飞行员。此前在万丰乡地域已经找到4名幸免于难的飞行员,他们是奥布赖恩上尉、工程师斯特尔马克中尉、副驾驶罗茨中尉和射击手布伦迪奇上士。其他人下落不明,据后来了解,有6名在大海上空跳伞,全部遇难,另有1名飞行员降落在湖垛敌人据点附近,被日寇抓获,后被杀害。获救的5名飞行员在3师师部受到师长黄克诚、副师长张爱萍、参谋长洪学智等热情款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不久,3师派人将他们送到国民政府陪都重庆。1984611日,时任中国国防部长的张爱萍访问美国,与获救飞行员和他们的家属在五角大楼会面。此后,又有两名获救飞行员来华访问,专程感谢中国军民特别是建湖县军民当年对他们的救护。

  为了纪念这次救护战斗,更为了纪念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建阳镇人民政府规划建立纪念碑,20067月在坠机地点立了筹建碑,碑上镌写的是“抗日烈士忠骨  美国飞机失事   纪念筹建碑   建阳镇人民政府  2005年元月”。

  按,《建湖县志·军事》记此时县独立团团长为汪治国,查该志同篇“建阳县总队”条,记有“1943年春,粉碎日伪军第二次大 ‘扫荡’,新四军三师七旅二十一团奉命与建阳县总队合并,组建新的建阳县总队,下设三个营,有1000余名官兵,王良太任总队长。194412月,建阳县总队改名为建阳县独立团,团长由汪治国担任。”王良太《在建阳坚持斗争的日子》中回忆说:“四四年初,成立盐阜独立团,即是以建阳总队为基础。此时我任团长兼政委,副团长马仁辉,政治处主任吴广哲(当为吴广泽)。同时,建阳总队建制仍存在,下属七个区中队,总队长汪治国。独立团仍活动在盐阜区,不久盐阜独立团又恢复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廿一团,活动地区不变,只是作战区域扩大了。”盐阜独立团以建阳县总队为主,另外包括盐东县总队一部分。《19191949盐城人民革命斗争史》亦记为盐阜独立团。《盐城红色记忆》中则记为“建阳县总队(后改为盐阜独立团)”,实际在当时建阳县总队已经上升为盐阜独立团,新的建阳县总队已经组建。

  又按,王良太《刘少奇同志路过湖垛和两军会师情况》对救护坠机一事有专门回忆,其中明确记载救护坠机的战斗实际是两次,《建湖县志》等诸多材料均只记一次。王文记云:“一九四四年夏天,美国飞机坠落胡桥附近,听到消息后,我们派了两个连去。湖垛的敌人也下来百十个,在离飞机不远处和我们相遇,打了一仗,敌我各伤亡几个,后来敌人跑了。四乡八集的老百姓全都去拆飞机,我们也从飞机上拆下一些机关炮和军用物资。第二天敌人又下来,我们派了一个营打阻击,敌人过不了河,也就退了回去。”应该说,两次战斗可能解释清楚许多问题。有的记述因为搞不清楚何以第二天上午才发生战斗,便说是敌人连夜出动,但害怕遭到我军袭击,所以小心翼翼,直到第二天上午9点才到达坠机附近。其实,金桥坠机地点距离湖垛镇只有不过6华里,再怎么走也不需要一夜。

  又按,王阑西、李扬回忆文章中,说飞机坠毁在建阳县2区章庄桥稻田,与通常所述不一致。另外又记述,盐阜独立团与日寇进行了剧烈争夺战,李绍义、周仲昆、朱良、朱长林4位同志献出了生命。说参加战斗的是盐阜独立团,与王良太所记一致,说4位同志牺牲与傅涛的回忆一致,且人名也一致。杨存忠《在建阳几次战斗的回忆》中记其自己先后在新四军372124连、37连当指导员,1943年春正式编入建阳县总队,部队就是换个番号,其他建制都没有变动。又记1944年夏他们参加保护坠机的战斗。这说明参战部队有新四军21团,团长只可能是王良太,不可能是汪治国。汪治国《建阳县总队情况》中对坠机事件所记为:“在金桥附近争夺美国轰炸机的战斗,是县总队二连参加的,那次共救护美国飞行员四人。这些人曾由县总队安排在高作北孙家墩子住过,后护送去三师师部。”

  又按,杨绪亮《美国飞行员在盐阜根据地得救的经过》中记我建阳县总队、372126连沿横塘河设防。据《建湖县志》,横塘河,又名横塘沟,是沟通收成河与太绪沟的一条河流,全长12华里。

  又按,白桦《抢救空中堡垒》是专门报道此事件的通讯,原载于1944825日《盐阜报》,其中记云:“驻在二十里外的盐阜独立团,看见飞机坠地的火光,立即命令六连去营救落难的美国战友。”又记,第二天上午“九点钟,战斗在飞机以东达一百米的河边进行,……另一列队伍从背面包抄过来,敌人吓得跌跌滑滑地窜回湖垛去。……盐阜独立团牺牲三个战士,伤二个战士、一个班长,打退敌人。”

  又按,《塘河流韵》记云:“如今,在当年盟军坠机地金桥村晏荡沟对面的广场上,竖有一块醒目的标志牌——保卫盟军坠机战斗纪念地。广场正中耸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即保卫盟军坠机战斗遇难烈士纪念碑,碑下埋着4位烈士的忠骨。……广场左侧,正在筹建保卫盟军坠机、营救美国飞行员事迹陈列馆。”其实,广场和纪念碑都是筹建的方案,尚未建设,目前只有一块高两米左右的筹建碑。

  又按,《江苏革命史词典》“救护盟军飞行员”条中,记坠落于金桥村麦荡沟,误,应为晏荡沟;只记县总队6连参加的一次战斗,实际是两次战斗。

  

  新四军3师枪械修理所旧址   位于今建湖县芦沟镇大崔庄。1941年,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就在盐城境内组织军工部,从事武器生产及修理,后来由于任务逐渐增大,一部分枪械维修和弹药生产的任务就交给地方政府来完成。1945年初,建阳县(今建湖县)芦沟区政府在大崔庄办起了新建米厂,在修理间的基础上又分别建立新建铁工厂,以满足部队枪械修理的需要,新建铁工厂在部队的称谓就是“新四军三师枪械修理所”。后来为了躲避日伪军的搜查,修理所漂泊于大崔庄一带的芦苇荡深处,最紧张时则把机器设备与船只一起沉到水底,待敌人撤走再打捞出来,继续开展修理和制造。19459月,新四军3师挺进东北后,新四军3师枪械修理所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后来与其它3个铁工厂合并为江淮铁工厂。19486月,苏皖边区第五行政区专员公署成立江淮实业总公司(《江苏革命史词典》记为江淮二公司),当时全区的4家铁工厂,即建阳县的新建铁工厂,射阳县的新鸿昌铁工厂及新兴铁工厂、东坎铁工厂,均由该公司统管。年底,江淮实业总公司撤销,所属铁工厂则相继迁移到建阳县湖垛镇太平巷(今建湖县近湖镇),后于1949年元旦成立江淮铁工厂,成为江淮动力机床厂(今江动集团)的前身。

  按,《江苏革命史词典》记湖垛区委1944年下半年在大崔庄东墩子上兴办建农油米厂,由区长孙元厚兼厂长,后由周泽东任厂长。又记1947年时改名为建农油米铁工厂。据《建湖县志》、《中共建湖县组织史资料》,建阳立县后并未设过湖垛区。《建湖县志》记1945年夏,以湖垛镇为中心,划芦沟区、秉文区、高作区、武陵区部分乡设建湖区,《中共建湖县组织史资料》记在19459月,另记孙元厚194610月接替季泽修,任芦沟区区长兼区队长。

  

  高作广福禅院新四军3师军服厂旧址   1941年至1944年,新四军3师供给部军服厂设在高作镇广福禅院和长北、甲东两处,主要生产军服、棉被、蚊帐等。有干部职工20多人,缝纫机10多部,1946年撤离。

  按,据《高作社志》,战争年代设在高作的后方机关还有:(11944年新四军3师供给部在高作孤峰乡乔家村大坝口(今合兴村境)设立乔家卷烟厂,厂名为“东海烟草公司”,此厂为今淮阴卷烟厂的前身。当时主要生产黄猫、黑猫、鹰球、金狮牌卷烟,1946年秋后迁至益林。(21945年,建阳县总队在甲东、陆沟蔡家舍等地设立的机米厂,主要任务是加工军粮,同时也代农民加工。1947年后迁至外地。(31947年新四军休息大队驻扎陆沟,下设4个中队,共有兵员约2000人。(41948年五分区在马墩设立造船厂,先后造驳船10多只,主要为大军渡江做船只准备,后迁至阜宁小陈集。(51948年华中野战军12纵后勤留守处驻扎于陆沟一带,官兵200多人,民工60余人,1949年随军南下。(61948年华中野战军某部归队管理处设在陆沟一带,有官兵302人。

  

  芦沟华野军工二厂(新四军2师军工厂、新四军军工所)旧址   19463月,华野军工二厂迁驻境内芦沟区潘庄、萧岸、萧家舍一带,厂长是吴运铎(我军军工事业开拓者,《把一切献给党》的作者)、萧飞,有200余名职工。翻砂车间设在潘庄,有冲天炉;枪械修理车间设在萧岸,有车床;装配车间和靶场设在萧家舍,主要生产炮弹、手榴弹以及枪、炮军械的修理。19472月,迁往阜宁县杨集和滨海县八滩。

  按,《建湖县志》记为华野军工二厂,这里的华野当先指华中野战军,后指华东野战军(1945年冬由苏皖地区新四军改编而成,至19471月与山东野战军合编为华东野战军)。《芦沟社志》原记为“第二野战军军工二厂”,后勘误为“第三野战军军工二厂”。然而华东野战军至19491月始整编为第三野战军,则《芦沟社志》是用后来的名称记载了。此军工厂实际是新四军2师的军工厂,同时又是新四军的军工研究所,厂长和所长都是大名鼎鼎的被誉为“中国保尔”的吴运铎。

  

  恒济谢庄苏中二分区委《人民报》及印刷厂(新四军苏中印刷所)旧址   位于今建湖县恒济镇建河村谢家庄。19466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大举进攻解放区。是年冬,苏皖二分区区委主办的三日刊《人民报》及其印刷厂精简后,从二分区的宝应县转移至二分区与五分区交界处,五分区建阳县荡东区建河村的谢家庄(一说由兴化县转移至此),庄上的谢氏宗祠成为编辑部与印刷厂的办公场所。由于该报原隶属于新四军1师政治部,所以当地干群习惯称之为“新四军苏中印刷所”。19473月,国民党反动派对苏中地区进行“三月会剿”,原住今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瓦瓷庄的《苏北日报》被迫转移外线,其原服务范围也由《人民报》供给。这样,当时《人民报》服务的范围有二分区的高邮、宝应、兴化、溱潼、江都、樊川、沙沟7个县区和五分区所属的8个县区。最为危急时,报社曾转移至芦苇荡中,当地干群全力保护着报社和印刷厂的所有同志和物资,冒着生命危险向各地发行报纸,保证了《人民报》正常出版发行,从没有间断。从谢家庄这个荡边小村,《人民报》向苏中、苏北我军各部队和广大群众及时报道鲁南大捷、枣庄大捷、溱潼莫家堡之战等重要新闻,极大地鼓舞了二、五分区乃至整个苏皖边区军民的革命斗志。1949年扬州解放,印刷厂随二分区机关进驻扬州,后来又随扬州地委机关迁往泰州,成为“泰州市人民印刷厂”的前身。2005年,建河村党支部和村委会牵头,全村村民主动捐资,在《人民报》社及其印刷厂的旧址上建起一座三开间两层楼房,建成了“游击办报”的展览室。20063月,被确立为建湖县文物保护单位。

 

  沿河苏中《拂晓报》社旧址   19469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苏中解放区,苏中军政机关向北转移。苏中机关报《拂晓报》社迁驻境内黄土沟、马沿庄等地,继续出刊,曾印发“鲁南大捷”等胜利消息。

  

  大崔庄华野后方医院苏北二分院旧址   19468月,华野后方医院苏北二分院迁至芦沟区大崔庄,有医护人员30多名、警卫人员10多名,院部设在大崔庄崔汉图家中,手术室设在崔玉甫家南厅房(后改为芦沟镇粮管所烘干机房)。首批转移来的伤员有300多名,主要是在黄桥、丁季、南草堰战斗中负伤的,分住于崔氏几户地主的空房子中(后为芦沟镇粮管所住地),少数住在群众家里。地方政府安排1名村长配合分院外购食物,每天组织30多名妇女群众参与清洗绷带、衣物等。19472月迁往阜宁硕集。在大崔庄半年期间,先后接收1000多名伤员,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的有200多名,大部分安葬于毛家舍南大荒(今芦沟镇双庆村庆余果园)。当时军情紧急,均未立碑,少数墓前小青砖上刻有“烈士墓”三字。1969年前后荒地开垦为果园,烈士墓并未移葬。

  按,华野后方医院,实际是新四军2师后方医院。《芦沟社志》记为第3野战军后方医院,不确切。

  又按,据《高作社志》,战争期间,新四军后方医院医疗4队多次驻扎于高作镇、西北厢、季陆墩、甲东等地,医务人员有200多人,设4个医务室,医疗设备比较齐全,可以做许多种手术,先后接受伤员五六百人。另据《建湖县革命斗争大事记》,盐阜医院当时亦设在高作镇,淮海战役期间,该院亦承担救治伤员任务。建阳县政府曾专门发出紧急训令,要求各区紧急筹备门板、长凳各1200只送盐阜医院,同时动员男女群众62人,去该院参加护理。

  

  高作吕北舍苏皖边区五分区高级专科学校旧址   19469月,由赵敬之负责筹建,1947年秋开学。由五分区区立中学高中部、师范部与建大附中合并成立,设有高中部和师范部,高等教育未及开设。校部设于吕北舍吕泽扬家中,学校分设于吕北舍与张家庄。校长始由建阳县文教科科长孙兰(韦毓梅,女,盐都秦南人,解放后曾任上海市教育局局长,“文革”期间被迫害致死)兼,后由江重言、杨幼樵任正副校长(《盐阜区教育大事记》),学员70多人,主要来自乡村的干部和青年积极分子。校部下设大队、中队、小队。大队长孙兰兼,副大队长由孙元厚担任并兼中队长,教员有李甲、朱泽等,主要学习项目为大众哲学、军事常识,并参加军事训练。1948年初,该校撤销。

  按,《建湖县志》、《高作社志》记为“苏皖第五行政区高级专科干部学校”,此校为赵敬之筹建。《盐阜区教育史》、《盐阜区教育大事记》均记作“苏皖边区五分区高级专科学校”。

  

  建阳瓦瓷《盐阜大众报》社、《苏北日报》社旧址   19472月,华中五地委机关报《盐阜大众报》社迁驻高作区瓦瓷庄(今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王吉舍(亦在瓦瓷村境内),同年41日,苏北区党委机关报《苏北日报》、《苏北大众报》在瓦瓷庄创刊。

  

  钟庄盐阜五分区师范学校旧址   1948年冬,五分区师范学校在境内梁垛区(今建湖县钟庄)建立,此校以原叶建联中(盐城县与建阳县联办中学,时盐城县名为叶挺县)和陈村实小为基础,共招生1000余人。

 

  录自《建湖民族英雄传》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