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水乡的壮丽史诗——建湖人民抗日斗争综述(游育林)
建湖土地是光荣的土地,建湖人民是英雄的人民。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则是铁血水乡建湖文明史上最为激越、最为动人的壮丽史诗。
(一)
“七七”卢沟桥事变以后,日本蓄谋已久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1938年春,日寇铁蹄踏进建湖。4月26日,日寇飞机首次轰炸县境;29日日寇侵犯上冈、草堰口。此后的68天中,施行了惨绝人寰的法西斯暴行,仅上冈一地,被害市民有尸可查的就达123具。四海春茶社的刘兴伯在朝东跑的路上,被飞机扔下的炸弹炸掉了头颅,腿子飞到了三官殿的墙上。一只磨刀小船上,一名妇女胸膛被炸开,两个孩子身体被炸烂。游水“跑反”的青年周向才被机枪扫射死在凌家湾大河里。一名妇女遭轮奸后,又被挑破小腹、浇上汽油烧死。在草堰口永丰村境内,日寇惨无人道地将杀死的几个农民倒挂在树上,割下人头,淋血喂马。6月2日,即农历五月初五,上午9时,日寇血洗永兴集,制造了“五五”惨案。没能“跑反”逃脱的群众遭到枪杀、刀刺、火烧。1941年7月,日寇对建湖地区第一次“大扫荡”,仅建阳死在日寇刺刀下的就有18人。24日,发生北秦庄遭遇战,导致华中鲁艺二队30多名师生阵亡,60多人被捕。教导主任丘东平、戏剧家许晴、新安旅行团总干事张平等在战斗中壮烈牺牲。1943年,日寇发动对建湖地区的第二次“大扫荡”,其后又多次清剿、“伪化”。9月23日清晨,日伪军200余人偷偷窜进颜单单庄,烧杀抢掠,奸淫妇女,使整个单庄哭声震天,血流满地。全庄103户人家,就有93户房屋化为灰烬,10多人被打死打伤。农民单道银从起火的屋里冲出来,日寇对着他的肚子就是一刀,肠子被挑出来30多厘米长。铁蹄所及,生灵涂炭。日寇的侵略,使建湖人民蒙受深重灾难。
(二)
日寇的暴行没有吓倒建湖人民。1938年春天,日寇的铁蹄一踏进上冈,上冈人民就立刻奋起反击,以仇奎胜为首的保商团30多人在上冈镇南徐家河抗击日寇,激战了一夜,毙伤一批敌人,但终因寡不敌众而撤出。永兴集“五五”惨案中,渡工顾劳其为营救赶集的乡亲们,冒死撑渡船往返10多趟,就在他将最后一船群众送过河时,被日寇机枪击中,失去了宝贵的生命。1938年6月,草堰口东冈灶民团皋学洪部11人,利用日寇在杨家桥停息之机,突然袭击,毙伤敌人5名,缴获机枪1挺,马1匹。
尽管抗战初期人民群众的抗战斗争还处在自发阶段,但是随着境内共产党组织的迅速发展壮大,人民群众的抗战斗争得到了党的坚强领导,局面在不断发生变化。早在1937年8月,受江苏省临委委员王翰(钟庄开明士绅陈曙东之子陈延庆之化名)委派,唐君照就回到家乡草堰口,联络赵敬之(草堰口人)等人成立了“盐城县十四区上冈青年抗日救亡服务团”;县境西部,进步青年树海(沿河人)、王大林等人从抗日武装陈文部回到地方组织抗日。1938年5月,上冈日寇一个小队窜犯夏家桥,我党陈克天带领自卫武装,阻击“扫荡”之敌,当场击毙了5个日寇。上冈据点日寇乘汽艇沿黄沙港西犯湖垛,在冈西境内的沿河口受到抗日军民的英勇阻击,日寇丢下了16具尸体狼狈逃窜。1939年8月底,中共苏皖第三地委委员杨汉章来我县境,找到了坚持抗战的树海,又到上冈联络青年抗日骨干组织——盐城县第一中学生补习团。10月,第三地委派刘大谟(女)来我县树家桥,建立了“中共盐城县工作委员会”,开展了我县境内创建县级党组织的筹备工作。1940年5月,第三地委再派方秉文来境内,在湖垛南乡的前李府,正式建立“中共盐城县委员会”,领导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10月,八路军、新四军在今大丰市白驹镇狮子口会师以后,在盐城成立盐阜区抗日民主政府,我县境内由八路军五纵队一支队三团(即新四军3师7旅23团)驻防,成为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1941年春,县委派出的民运工作队进驻各区乡,发动群众,建立党政组织及抗日自卫武装,开展剿匪反霸、锄奸反顽等斗争,得到人民群众的坚决拥护和支持。长工高洪德自告奋勇为民运队带路,夜里摸到近湖东冯沟一个大地主家,获取12支步枪和80多发子弹,壮大了民运队和区自卫队的力量。县委委员兼第11区区委书记、盐西行署主任树海在树家桥拉起了一支有20余人的“树海大队”,成为境内首先建立的地方抗日武装。1941年7月,日寇发动对盐阜区的第一次“大扫荡”,我县军民投入了紧张的反“扫荡”斗争。中共12区委和14区委在湖垛、上冈召开万人反“扫荡”动员大会,随时准备打击来犯之敌。10日,华中局机关和新四军军部由盐城转移至我县北左庄一带,刘少奇、陈毅、赖传珠等镇定自若,运筹帷幄,指挥反“扫荡”斗争达15天。7月20日,西路日寇1000余人乘汽艇由宝应射阳镇向蒋营、收成、湖垛进犯,企图策应东路沿冈之敌,实行分进合击,消灭新四军主力和华中局。此后,新四军7旅21团和盐城独立团等在蒋营、收成、东塘河边的三官殿等地坚决阻击敌人,两仗共毙、伤敌人130余人,收成庄农民吴国才冒着日寇枪火抢救新四军伤员,不幸中弹牺牲。在反“扫荡”斗争中,人民群众布岗设哨智入敌巢侦查情报,向抗日组织传送信息,配合驻军和民兵锄奸“割舌头”,不顾自我安危掩护干部和军用物资等,同日寇展开了殊死的斗争。侵占蒋营的日寇,强抓民工修筑炮楼,民兵朱成刚和乡中队长商量后,深夜带领民兵把砌成一半的炮楼扳得一干二净。当地群众为此编了一首“顺口溜”:“蒋营更楼刚出山,垡头烂泥还未干,乡模范班真勇敢,深夜潜入把它扳。”五区农救会长马玉甫把刘少奇交给他保管的一批文件放在一口空棺材里,装上小船,自己披麻戴孝佯装送葬,闯过日寇一道道封锁线,将文件安全送到新四军驻地。五区民兵崔庭珍奉命侦察肖家岸伪军据点的敌情,发现庄西的河堤上架着一挺“歪把子”机枪,他利用河堤圩坎作隐蔽,潜身匍匐到机枪旁,趁着看守伪军不注意,飞身夺过机枪,顺着河堤一溜烟跑回区队,被民兵誉为“崔铁胆”。在第一次反“扫荡”中,我县民兵和群众配合驻军战斗50多次,打死打伤日寇伪军300多人,挫败了日寇“扫荡”阴谋,打破了敌人“分进合击”“铁壁合围”的如意算盘,保卫了根据地。
(三)
粉碎了日寇的第一次“大扫荡”后,为加强根据地建设,坚持游击战争,中共盐阜区党委决定划县分治,我县从盐城县划出,成立建阳县(1951年7月改为建湖县)。1941年9月18日,中共建阳县委、县政府在高作陆墩宣告成立,县委县政府机关驻长北滩王家祠堂。从此,建湖地区的抗战斗争进入了新的阶段。在主力部队支持下,建立了有10个连的建阳县抗日自卫总队(以下简称县总队),各区乡也相应成立了民兵游击队,形成了在党统一领导下的地方抗日武装体系,到了1944年底,全县民兵达8300多人。
在此后的抗战斗争中,粉碎日寇第二次“大扫荡”是最为辉煌的一页。1943年2月上旬,日寇、伪军集结两万余人,分南北两路第二次对盐阜区进行“大扫荡”。全县人民紧急动员,开展武装反“扫荡”。3月6日至14日,日寇集中1000余兵力,开着36条汽艇,“扫荡”中心区(一、二、三区)9天,其中三次“扫荡”高作、季墩、陆墩,并构筑炮楼。一区民兵配合县总队一部多次袭扰,20天打了18仗,敌人遭受重创,被迫撤离。湖中乡民兵英雄王鸿章率领乡中队多次阻击湖垛据点的“扫荡”之敌,一人打死10多个日寇,敌人听到他的名字就惊魂丧胆。县境西南部的7、8、9三个区,县总队一部和民兵组成便衣队、武工队,利用荡区有利地形,袭扰疲惫敌人,使“扫荡”之敌到处挨打。最为壮观的是全县人民开展的打坝、破路斗争。县内数十条河道,筑起的明圩暗坝就有100多处。敌人白天拆,群众夜间又筑起来,使日寇汽艇不能肆意游弋。通榆路、湖垛至盐城的公路沿线,群众破路、割断电话线、拔除电线杆的活动十分活跃,扰得日寇汽车不能顺利通行,电话通信时常中断,变得耳聋眼瞎,屡遭抗日武装袭击。盘踞在上冈的日寇时常开着汽艇到草堰口的陆庄村“扫荡”,副村长臧立洲就组织民兵打坝阻拦敌艇,他带头砍掉自家十几棵树,还动员老母亲献出寿材板,在村里主要河道上筑起了4道坚实土坝。日寇汽艇一进陆庄,就象进入了迷宫,半天转不出去,加之遭我民兵频频袭击,只得夹着尾巴逃窜。
日寇第二次“大扫荡”,只疯狂了一个月,便宣告失败。全县军民在反“扫荡”斗争中得到了锻炼,斗争力量进一步加强。1943年1月25日,新四军21团、县总队及永丰圩区联防队袭击花墩头伪军据点,毙伤35人,俘虏96人。26日,再次袭击花墩头据点,敌人4个炮楼全部被摧毁。是年6月11日,伪税警团500余人、日寇100余人进占建阳镇。16日夜,在新四军3师副师长张爱萍指挥下,7旅某团对敌猛攻一夜,毙、伤日伪军100多名。1区民兵排长田宗邦阻击永兴据点之敌,20发子弹就撂倒了11个日寇、伪军,被群众誉为“神枪手”。伪军阎斌旅在我县南部以6区大崔庄为中心,设立皮汊河、肖家岸、裴刘庄、如来庵、东夏、楼夏等6个据点,形成与湖垛、蒋营敌据点遥相呼应的犄角之势。县总队一部与新四军7旅21团联合编队,在地方民兵和群众的配合下,采取伏击、围攻等战术,发动3次战斗,消灭伪军200余人,于1944年2月攻克大崔庄据点,伪旅长阎斌仓皇出逃。1944年8月20日,美国盟军的一架B-29轰炸机在袭击日本目标的返航途中坠落在六区胡桥乡,跳伞的5名飞行员经地方干群营救,护送至县政府。21日,县总队六连在金家桥阻击从湖垛前来抢夺盟机残骸的日伪军,县总队牺牲11人。
(四)
艰苦的抗日斗争中,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贯彻持久战方针,在消灭日伪有生力量的同时,积极开展巩固维护政权的各项工作,保证了抗日斗争的节节胜利。
锄奸肃匪。1942年全县成立了锄奸执法队,在人民群众和区队民兵的配合下,先后惩除汉奸、伪政权头目100余人。三区特派员申德辉带领县执法队捣毁了新兴场的伪军情报站,击毙5个情报员,活捉了伪情报站长。二区松樵乡民兵中队长刘江荣获悉湖垛据点伪军团长潘涛在西杨家楼一朱姓人家开会,就带领12个民兵,分两路冲进会场,活捉了潘涛,为湖垛人民除了一大害。1940年始,党的地方武装就重视收编股匪,尽可能使他们成为抗战力量。抗战斗争的严酷时期,有些被收编的股匪又逃跑投敌,有些土匪则继续危害人民群众,对我政权造成威胁。1941年6月19日,新四军三师和县总队三大队一部,击退在上冈附近骚扰的土匪300余人,活捉4人,救出“肉票”(把大户人家的人捉去作人质,然后要大户人家出钱赎人)多人。是年11月,全县组织抗日联保,发动群众检举坏人,26日,新四军配合县荡东大队袭击黄土沟顽匪戴忠、戴义部,毙伤匪徒100多人,缴获枪100多支。1942年2月16日,县政府发布《为剿匪告全县同胞书》,同年6月11日,县总队在收成、顾家庄一带歼灭伪匪孙华堂部30余人,毙10余人,毁碉堡、藏匪大庙各1座。3天后,全县统一行动,逮捕一大批惯匪、恶霸,依法惩处,人民群众纷纷拥护,新生政权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扩大统战。抗战斗争中,境内党政组织坚持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各阶层抗战的热情。新四军到了盐城以后,县内杨幼樵、陈曙东等人就参加了盐阜区参议会,并成为领导成员。建阳建县以后,县、区、乡都成立了参议会,同时成立了工人、农民、教师、青年、妇女等抗日救国联合会,全县数10万群众参加了这些抗战组织。不少开明士绅在地方的动员和党的统战政策感召下,主动献枪捐粮,支援抗日。辛庄乡在地主刘玉春的带动下,10多名开明士绅先后献枪21支、子弹400多发,献粮1002担。所有这些都在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反对“伪化”。1943年夏收前,县总队和区乡民兵在全县人民和主力部队的支持下,由分散游击到相对集中,深入根据地腹地,开展反“蚕食”、反“伪化”斗争,向日寇、伪军据点和“伪化区”发起全面攻势。首先打破敌人增设据点的阴谋,先后发起了奇袭北秦庄伪军教导大队和建阳战斗,歼灭立足未稳之敌210多人,削弱了日寇控制“伪化区”的力量。与此同时,县总队1营在3区民兵的配合下,向草堰口等沿冈公路的大小据点连续发动袭击,有力地打击了敌人。对日寇占领和控制的“伪化区”,实行武装包围和隐蔽斗争相结合的办法,加紧对伪政权的分化瓦解工作。其中县敌工南站的朱泽通过打入东夏伪区公所,做伪军副连长兼排长的思想工作,使他弃暗投明,率驻军中的大多数人起义,捣毁了东夏伪军据点。“伪化区”人民在公开抗税、抗捐、抗粮斗争的同时,建立秘密情报网络,沟通与根据地的联系,积极配合根据地军民狠狠打击日寇和伪顽势力,直到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全县抗日军民的沉重打击下,日寇占领区一天比一天缩小,据点一个一个地被拔除,到了1945年春,日寇在境内只有湖垛、上冈、草堰口等几个孤零零的据点和1个仅限于湖垛东南十里方圆的“伪化区”,最后只能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参军参战。在抗日战争期间,我县人民把6160多名英雄儿女送往抗日前线。县总队经过两次体制整编,全体官兵成为新四军主力。许多热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辛庄乡(今宝塔镇)青年妇女孙玉英新婚才3个月,就动员丈夫报名参加了新四军。1944年参军运动声势浩大,中共建阳县委发布了动员令,各区乡成立了参军动员小组,全县组织了76个参军动员宣传队和300多个为军、烈属服务的代耕、代工队,并开展了参军挑战应战活动,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弟妹送兄长的动人场面。3区铁石乡的徐老婶连续送出4个儿子参军,成为远近闻名的模范。全县1000多名青年参加了新四军,建阳县参军工作荣获盐阜区第一名。
发展生产。日寇、伪军频繁“扫荡”,造成了人民生活极端贫困,战时财政十分困难。为了反对经济封锁,全县组织向地主借粮度荒和减租减息。1941年6月13日,12区抽调小学教师40余人,分赴各乡,协助农会实施减租办法。此后,全县党政组织发动农民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全县成立了900多个换工队,开荒种地。夏秋季搞好武装护粮保收,多打粮食,支援抗战。第一次反“扫荡”后的4年中,全县共筹集军粮10万公斤。1942年春季开始,发动广大妇女纺纱织布,养猪养禽,所织的土布、毛巾通过纱布交换所销售,以丰富市场,增加财政税收。有一首群众传唱的《纺纱歌》,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状况:“棉花白,稻子黄,根据地里好风光,纱车转又转,棉纱细又长,织成千匹布,军民暖洋洋。”通过生产自救,全县度过了抗战时期的困难,并使经济有了发展。
在艰苦卓绝的抗战斗争中,全县地方武装共作战300余次,毙、伤日伪军759人,俘伪军595人,伪军反正443人,缴获步枪826支,手枪25支,机枪12挺,炮6门,子弹6万多发,手榴弹30余箱。诚然,抗战军民也付出了极大牺牲,除外籍人士,仅本县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就有几百人。这些为民族解放不惜牺牲生命的烈士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 上一篇文章: 旱草铺子
- 下一篇文章: 水乡处处皆抗日(姜茂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