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锈迹斑斑话宋金(徐杰凡)

——建湖挖出的古钱蠡测

发布日期:2016/7/8 14:04:03  阅读:2327  【字体:
 

2013年夏季,骄阳似火,沟塘龟裂,万籁生烟,是30年不遇的炎热天气。比这天气更火热的是建湖县城南一公里的朱尤庄的一处取土工地,因为挖掘机在这里挖出了大量的古铜钱。由于事发旷野,且十分偶然,这批古钱遭到了哄抢。

这批古钱数量巨大,据知情者说将近1-2吨。因为埋藏古钱的是两个相距十几米的圆形坑,坑口直径约50-60cm,深度亦有60-70cm,距地表1.5米左右。按体积计算,这两个坑可埋铜材1.8吨左右。坑壁光滑,没有包装物,但有人在坑璧上摸到了一些牛皮纸,上面有“又”字形墨迹。另外坑中有一些木质或者竹质的腐朽物,可能是串钱用的。政府闻讯后,虽然收缴了一部分,但更多的则散落民间,流到了文物贩子手里。笔者也曾收集了几十枚,也在现场目睹了不少挖掘者的收获。这些古钱种类复杂,规格繁多,虽经八百年埋藏,不少古钱品相完好,字迹清晰。这批古钱是怎么来的?它为何要静静地躺在这里?它们有着怎样的前世今生?人们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土匪埋藏说。旧社会,此地多土匪,但是土匪抢劫了这么多钱财,却深埋地下,似乎不近情理。大凡土匪劫得财物,往往就地分赃,然后各自逃遁江湖。而且土匪抢劫,钱财不可能全是单一的铜钱。

二、大户埋藏说。有人认为战乱年代,北方豪强地主带着大量金钱逃难,遇到土匪溃兵匆匆埋藏,此说亦不正确。带着几千斤现金逃难,不是引火烧身,自取其祸吗?

三、个人钱庄说。盐城晚报报道新闻时曾说宋朝的朱尤庄有一私塾先生,家里开钱庄,后因战乱逃亡南方,将大量钱币埋于地下。此说更不靠谱。朱尤庄乃明清时才形成,而此钱是宋钱,宋时朱尤庄乃湖荡,哪来的钱庄?况且自家庭院埋钱,岂能没有包装?缸坛瓦罐是家常之物,唾手可得。

四、军队军费说。笔者比较认可这种说法,宋金对峙时期,此地是古战场,发生过多次战争。考据当重内证,从古钱本身看,可以证明这个判断。首先是古钱的庞大数量。古钱多为小平钱,亦有不少折二、折三、折四、折五钱,小平钱约5/枚,折二、折三、折四、折五钱约在10克以上,出土数量若以一吨计算,约合小平钱20万枚以上,千枚为一贯,加上各种折头钱。当为200-400贯(含折头钱)。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款,不像个人匿财,作为军费倒很有可能。其次,古钱不在古墓葬中,且无包装物。私人藏宝匿财,肯定要有包装物,以防潮防腐。应该是当年军情紧急,仓促埋下。况且钱坑出土的牛皮纸上有“又”形墨迹,应该是封条上签押画十的符号,牛皮纸乃是埋藏者新加封的封条遗存。最后从古钱的发行年代看,这批古钱种类繁多,除少量的“五铢”、“货泉”、“开元通宝”之外,绝大部分都是宋钱,从乾德、太平到景德、祥符;从明道、庆历到冶平、熙宁;从元祐、崇宁到大观、宣和,涵盖了整个北宋王朝的八个皇帝。年号最晚的古钱为南宋高宗的“建炎通宝”和“绍兴元宝”,再下面的就没有了。上限价值有限。中国铜矿稀少,铜是古代的贵金属,铜钱不易腐烂,前朝货币在后世沿用,并不奇怪。下限最为关键当在绍兴年间(公元1131-1162年),使用这些钱币的主人应该生活在这一时期或稍后。这一时期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宋金对峙时期。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北宋都城汴梁为金兵攻破,金人掳走徽、钦二帝,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在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匆匆继位,后又南渡退至杭州,建立了南宋王朝。高宗南渡以后,沿袭了“守江不如守淮”的战略,在淮河南北两岸布防,因此江淮一带就成了战争的前线。双方在苏北水网地带多次征战,互有胜负。建湖一带在盐淮之间,自然难逃兵燹。据历史记载,发生在这一时期的就有几支义军几大战役。

最著名的当属南宋平寇左将军韩世忠,屯兵淮阳(今江苏沛县东),联络山东义军和江淮民兵抗击金兵。金兵统帅兀术、左副元帅粘罕等率军从山东南下,分兵一支南进扬州断韩退路,粘罕自率大军直趋淮阳,进击世忠。世忠浴血奋战,杀伤大量金兵后,因寡不敌众,向宿迁转移,后在沭阳被金兵击溃,退守楚州、盐城。韩在盐城永宁寺内招兵买马,安定民心,据守盐城三月,韩部士兵饮水有一专用陶器,后世称为“韩瓶”。解放后,在阜宁凤谷村、古河及建湖古基寺一带都出土过一些被称为“韩瓶”的士兵饮水用陶器。值得注意的是,本文的“偷挖风波”中也有村民挖到了这种罐子,当为“军费说”证据之一。

另外,北宋末年宋江起义失败后,余部有一支以张荣为首的义军亦从山东南下,成立水军,抗击金兵。他们拥有战船二、三百艘,并在淮安一带建水寨多次设伏,打败金兵。绍兴元年(公元1131年)张荣水军转战盐城西南、兴化以东一带水网地区。又在楼王缩头荡一带建立水寨,在九里泾一带杀得金兵丢盔弃甲,死伤众多。战后,张荣因战功被封为武功大夫,知泰州。这些古钱为张荣义军所埋亦无可知。再后来在南宋宁宗(公元1195-1224年)、理宗(公元1225-1264年)时期,建湖境内有个叫卞整的贫苦农民亦曾扯旗造反,在射阳湖畔,今马家荡一带树起“匀富济贫”的大旗,发展到两千多人,后归顺朝廷,共同抗金。在淮安、盐城、扬州一带给金兵以沉重打击,又曾在冈门打败了背叛朝廷的另一支起义军李全的部众,并收复盐城。在反复的拉锯战中,偶将军费埋藏地下亦有可能。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兵荒马乱的战争年代,在战事频发的交战地区,谁也不敢携带者几千斤数量的金钱,成为土匪、溃军的抢劫对象,只有军队才有可能携带运输这笔巨款,以备不时之需。在宋金对峙,拉大锯般的日子里,撤退要紧,保存有生力量要紧,因而在战败时将铜钱埋藏地下。至于是哪一支军队,哪一次战役,哪那些人掩埋,现代人实在无法知道了。只有古钱知道,但古钱不会说话,我们只好带着几分悬念,几分遗憾作一些管窥蠡测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