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海南中学:屹立在敌后的文化堡垒(李世安   谢鹏九)

发布日期:2016/8/27 11:27:42  阅读:2179  【字体:
 

 

      在抗日战争时期,盐城西北乡的海南中学(今钟庄街道境内),是屹立在敌后的一座文化堡垒、培养革命干部的红色摇篮。在战争环境下,这所学校的存在、变化和发展,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是与新四军的亲切关怀、直接支持分不开的。

  海南中学原来是清末举人孙大鹏(字海南)于1925年在家乡钟庄创办的私立中学,后来因水灾停办。抗日战争爆发后,城内不少学校迁至西北乡。孙氏后裔即在此时聘请来钟庄避难的教员为海中复校上课。

19408月,新四军挺进纵队为开辟苏北新区、培养大批地方干部作准备,特派纵队政工干部凌渐磐(凌一鸣)同志,通过中共盐城县委,到海南中学任教,把海南中学作为新四军的一个联系点。凌渐磐到校后,团结知识分子,培养骨干力量,发展徐斌(苏我荷)等进步青年入党,并建立了海中地下党组织,带领师生走向社会,动员民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在校内,改革课程设置,教唱救亡歌曲,自编抗战教材,实施抗战教育。同时宣传八路军、新四军的抗战事迹,使该校很快成了敌后首先树起的一面抗日大旗。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后,军部领导对海南中学十分关切。1941125日,新四军在盐城游艺园召开重建军部大会,特邀海中师生参加。不久,新四军政委胡服(刘少奇)派军部秘书陆璀来海中指导工作,勉励学校搞好抗日民主教育。313日,海中成立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原新四军后方办事处主任杨纯、盐城县委书记冯国柱等亲临祝贺。在新四军军部于盐城召开的“五·四”纪念大会上,海中戏剧社演出了自编活话剧《枪毙汪精卫》,受到军部领导的赞赏和与会者的欢迎。

  1941年夏,华中鲁艺按照军部的指示,组织3个工作队下乡协助地方开展工作。音乐系主任何士德带领的第一工作队,被派到海中所在地的盐属12区,以海中为落脚点,指导和带动附近学校及全区广泛开展抗日民主活动。工作队在进驻海中的当晚,就举行了联欢会,邀请周围学校师生参加。海中校长李仰同代表全体师生致辞欢迎。工作队为师生们表演了《中华民族好儿女》《亡国奴当不得》《当兵把仇报》《傻子打游击》等救亡歌曲和戏剧,台上台下,掌声雷动,那慷慨激昂的情绪和热烈的气氛,使与会者久久难忘。

  鲁艺师生到海中的第一步工作,就是宣传并积极推行抗日民主教育,提出在一切为抗日战争胜利的总目标下,做好教育工作。在建立学生抗日救国联合会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教师抗日救国会,这是盐城西北乡教育界最早的抗日民众组织。此外还成立了海中剧团、歌咏队、秧歌队、标语缮写组、时政讲演站等,在校内外轰轰烈烈地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

  19417月上旬,海中全体师生参加盐城青联、学联在芦沟寺举办的夏令营。新四军军部派了一批青工干部担任夏令营各个大队、中队的领导工作,并组织了临时服务团,将团员分成小组,到各组开展及指导戏剧音舞工作,许晴、贺绿汀、许幸之等都亲临指导。华中鲁艺的同志们和海中师生经常在一起讨论时政,参加讲演,开展歌咏、戏剧、美术、体育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深了革命情谊。

  1943年初,为了粉碎日寇的第二次“大扫荡”,新四军部队和地方机关实行精兵简政,抽调一批人员加强基层建设。考虑到海南中学所在的钟庄地区沟河密如蛛网,交通不便,群众觉悟高,斗争性强,海中又是军部的联系点,斗争形势急需培养大批人才,而当时创建不久的建阳县全境还没有一所县立中学,于是委派部队的文化干部朱波、仇泊、冯智、田林、游颖等同志先后到海南中学工作,分别担任了学校的党支部书记、生活指导部主任、指导员、政治辅导员等领导职务,直接肩负起创办“抗大”式新学校的历史重任。在学校周围敌堡林立的险恶环境中,始终坚持教学,成了敌人打不散、困难拖不垮巍然屹立的坚强文化堡垒。

当年,海中是在新四军的关怀下成长起来的,没有新四军,就没有海南中学的变化和发展。海中师生没有辜负新四军的期望。在战争年代为根据地和解放区输送了上千名的军队干部和建设人才。198594日,是海中建校60周年纪念日,分布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广大校友,共推出400多名代表返回母校参加校庆活动。这些老校友中有党政军高级领导干部,有教授、讲师、研究员、艺术家、作家、工程师、特级教师和劳动模范,有国内外著名企业家和知名人士。真可谓“桃李满天下,四海竞芬芳”!

 

(本文原载《建湖文史选辑》第4辑,本书有删改。)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