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烈士墓(朱明安 朱安文)
1941年7月20日,日寇发动的第一次“大扫荡”,给县境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湖军民不畏艰险,同仇敌忾,英勇抗击,在一个多月的反“扫荡”斗争中,付出了血的代价,发生在冈西境内的尖墩突围战斗就是一个突出的实例。为纪念以白果为首的在尖墩突围中英勇献身的先烈们,冈西镇政府在烈士牺牲地附近建造了白果烈士墓,以寄托革命的哀思。
白果烈士墓位于冈西镇西吉庄西郊(今嵇舍村大桥组)金鹤公墓东侧。墓地坐西朝东,高8米,用大理石砌成20级台阶,墓前中央4米高的大理石碑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字样,碑顶上立着白果的汉白玉雕像,墓内埋葬着烈士们的遗骨。白果烈士墓是1999年冈西镇人民政府在原烈士墓旁新建的。
尖墩突围战斗发生于1941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一)。当时,盐城县西北行署和14区区署活动在冈西的东、西吉庄一带,还有驻军3师8旅24团3营1部,党政军三位一体,密切配合,抗日工作搞得十分出色,从而引起了日伪军的仇视。8月22日傍晚,西北行署得知敌人要来“扫荡”的消息,会议决定14区区委和区队50多人,配合24团3营的一个连坚持原地斗争。区委的女同志随西北行署转移到东塘河西的梁垛境内。23日凌晨,驻湖垛、乔庄、石桥头、上冈、草堰口据点的日伪军分5路合击西吉庄,周围的水陆要道均被封锁。3营9连和区队在西吉庄西首遭遇敌人,战斗打响。14区区委书记白果、区长李甲和3营营长何玉祥一马当先带领部队顽强阻击,激战了两个小时,终因敌我力量悬殊,伤亡很大,遭敌包围。白果、何玉祥果断地命令部队后撤突围,部队撤至西吉庄北的尖墩五汊口,因大河挡住西撤道路,部队遂泅水渡河突围。白果、李甲和9连的大部战士均是北方人,不会游泳。白果、李甲只得找了附近农民家的水牛骑牛过河。因五汊口河面宽,水流又急,刚到河心,白果骑的水牛身体下沉,白果不幸滑入河中,溺水牺牲。这次战斗,区委委员陆公凡、区队工作人员徐海波、通信员王家中、3营副营长及9连战士共44人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当地干部群众将白果等人的遗体埋葬在五汊口附近(今嵇舍村大桥组)的农田里,并立石为记。1974年,在烈士墓地重建纪念碑,碑正面刻着“白果等烈士永垂不朽”,1999年,冈西镇筹资在烈士墓地北侧新建了白果烈士墓。
白果(1919-1941),原名邓延熙,山东聊城人,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初中毕业后,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积极参加济南各界抗日救亡运动。“七·七”事变以后,他返回刚发生过地震的聊城,投入赈济灾民的活动。同年10月,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聊城旅外大中学生战地服务团。后来当选为聊城青年抗日报国团团长,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40年初入党,被推选出席党中央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代表大会,见到了毛主席。1940年春,被分配到八路军115师344旅687团政治部工作。同年秋,随黄克诚率领的五纵队一支队挺进盐阜区。1941年1月任新四军3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不久调任7旅21团3营任教导员。3月,奉调任盐城县14区(即上冈区)民运队队长兼区委书记。牺牲时年仅22岁。为纪念白果烈士,白果牺牲的地方曾被命名为白果乡,后改称白果人民公社,现冈西镇设有“白果居委会”。
(本文主要参考《建湖革命史料》第1辑金求根据档案资料和冈西公社调查材料整理的《白果烈士事略》一文;《盐阜革命烈士传》第1辑中《白果烈士传略》一文;《建湖县志》(首志)第28篇第2章“革命烈士”第1节“传略”中的《白果》一文;《建湖红色记忆》一书中的《冈西镇白果烈士墓》一文;《水乡壮歌》一书第73页《尖墩突围》一段。)
转自《建湖抗战往事》
- 上一篇文章: 上冈抗日21无名烈士纪念塔(游育林)
- 下一篇文章: 北典当刘少奇住地(朱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