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字是历史舞台上的相形见绌者 (葛金求)
一大清早,羚羊与狮子就要展开一场赛跑。狮子跑不过羚羊,就要饿肚子;老跑不过羚羊,就得尝尝饿死的滋味。羚羊跑不过狮子,就有身家性命的危险。弱肉强食是残酷的,但它也推动着历史车轮的滚滚向前。以电脑为例,先前有个286,后来来了个386,接着是486,486刚站稳脚跟,接着奔一、奔二、奔三、奔四,接踵而来。奔腾留不住砣,又来了奔腾双核、迅驰双核、酷睿双核。双核一G后面又有了个四核二G。历史到这里还不会止步。
从汉字发展史来看,最古老的要数陶文了。陶文之后,有发达的甲骨文。继而有钟鼎文。再后有大篆小篆,进而隶变,产生隶书楷书。楷书还在不停地变,与草书结合,产生了行书;因印刷术诞生而产生宋体字;由手写字而产生了简体字。语言文字是是世界上比较保守的东西,但因社会的进步,它也不得不变化,不得不轻装上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自汉字诞生以来,不变是不可能的,变是它永恒的主题。变有两种方式,繁化与简化。繁化以便于表答精密,简化以利于日常应用。到隋唐时期,汉字日益成熟,繁化已放慢脚步,逐步停了下来,但简化势头却日益上升,变为汉字前进的主流形式,《宋远以来俗字谱》就是明证。从此以后,繁体字与简体字在历史舞台进行着激烈的明争暗斗。因为主流社会,封建王朝的士大夫阶层的鼎力支持,简化字只能在民间流传,只能在话本剧本的印刷物上才能留下它的足迹。直到二十世纪初年,才喊出了汉字要简化的一声春雷。三十年代,上海掀起了一场手头字运动,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重视,才有了1935年的《第一批简体字表》的公布。是繁体字与简体字较量的在历史舞台上的第一次亮相。好景不长,因戴季掏、何健为代表的“为汉字请命”,为此,戴季陶还演了一个当众一把眼泪一把鼻涕的闹剧。结果是收回成命,半途而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扫除文盲普及教育,毛主席周总理亲自关怀汉字简化,1956年诞生了《汉字简化方案》。从此,繁体简体的较量定出了胜负。相形见绌的繁体字走下了历史舞台。它走下历史舞台,一点也不冤。它恐龙的身躯,已成为工农兵大众、少年儿童进入文化大门的绊脚石。它以前在传承历史文化是有功的,但不能躺在功劳簿上。它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它像它的前几任——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类书一样,到年龄该退休的时候了,不必悲伤,是一件光荣而又体面的事情,长江后浪推前浪,革命自有后来人。一简过后,二简废止,有人兴高采烈,繁体字回潮。其实,二简废止,还没有召开听证会呢。有人提出,让繁体字进小学课堂,且不说小学生的负担,就看看值得不值得。有了一个国中有宝玉的国,再端上一个国中或许的國,这两个国字,一对比,小孩子也能分出个金银铜铁,國是相形见绌者、日薄西山者的恐龙体制字;国是朝气蓬勃者,旭日东升的轻装上阵字。在同一个文字领域里搞一字两制,恐怕只会造成一片混乱的局面,将变得难以收拾。
清朝灭亡了,民国成立了,总有那么几个人还喜欢留着长辫子。也不奇怪,历史的惯性使然。但留长辫子是个人的自由,除非是民国政府干预,别人是不过问的。繁体字淘汰了,简体字登上历史舞台了。繁体字是共工,最后只能是怒触不周山的命运。有人爱好繁体字,练字、书法、悉听尊便,你提建议,把它搬进课堂,让小学生也跟着你倒霉,就会有人与你们争辩一下了。我们常说关心下一代,往他们书包里应当塞先进的朝阳的东西,不应当往他们书包里塞相形见绌的夕阳西下的东西。
- 上一篇文章: 小学生真的感谢你们吗?(葛金求 )
- 下一篇文章: 再说量词“位”含敬意(唐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