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说“盘程搞伙”(姜茂友 徐清国)
在建湖方言中经常听到“盘程搞伙”这个词,例如:
1、上上海开个刀,医院开的发票不算账,光“盘程搞伙”就是一个草字头不够!(“一个草字头”,就是一万元钱的意思。因为大写的万字是草字头,所以诞生了这个隐晦的词汇,类似的还有“一撇”、“一笼”等等。)
2、从南京找几个人来装潢,别的倒罢了,就是工钱十五饭十六,“盘程搞伙”吃不消。(“工钱十五饭十六”,就是工钱少而饭钱多的意思,比喻主要开支少,而附加开支多。)
3、这次贺搬,杭不郎当搞伙搞得两三万块钱!(“杭不郎当”,就是全部的意思;“贺搬”,就是祝贺搬迁的仪式。)
到底什么是“盘程搞伙”呢?实际上这是“盘程”和“搞伙”两个词加在一块。有时候也可单独使用,如例3即是。
“盘程”,是“盘缠”的读音发生变异,不过这个变音变得蛮科学的,“盘”还是“盘缠”的意思,“程”却又加入了“路程”的意思,这样一来,“盘程”就成了“在路程中的盘缠”的意思。
“搞伙”,就是“杂支”,也可以理解为伙食等杂支。
翻阅《现代汉语词典》P948:“盘缠”就是“路费”。那“路费”为什么又“盘”又“缠”呢?盘绕、缠绕是近义词,“路费”同盘绕、缠绕在今天当然是毫无关系的。不过在古代,却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呢!
古代钱币是中间有孔的金属硬币,今天还能常见到的铜钱就是其中的一种,常用绳索将一千个钱币穿成串再吊起来,穿钱的绳索叫做“贯”,所以,一千钱又叫一吊钱或一贯钱。有出戏叫《十五贯》,说的就是一个关于十五串钱的故事。古时候不要说没有金穗卡、长城卡、牡丹卡,就是纸币也是后来才有的。
于是,人们在出远门办事探亲的时候,只能把成串铜钱串起来缠绕腰间,既方便携带又安全上路,因此古人就把这又“盘”又“缠”的路费叫做“盘缠”,这当然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了。
“盘缠”,作为一个古老的词汇现在还在使用,不过除了走私外币,还有谁把钱盘缠在腰间呢?
录自《建湖方言》(姜茂友 徐清国 著)
- 上一篇文章: 沉船沉出个“面筋”来(姜茂友 徐清国)
- 下一篇文章: 考证“颈项脖子”(姜茂友 徐清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