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方言语汇 > 建湖方言 > 正文

建湖与淮剧(姜茂友 徐清国)

发布日期:2015/3/9 13:52:57  阅读:2412  【字体:
 

 

淮剧的兴起和发展,与长期以来以建湖方言作为它的舞台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淮剧的语言,是建湖方言重要的艺术体现。

 

建湖地处江淮方言区,建湖方言属“北方官话”语系。盐、阜、淮、宝地区虽同属一个方言区,但由于水土差异,素有“南蛮北侉”之分、“水腔旱调”之别、唯有居于盐淮交界处的建湖一地语音纯正,四声分明,吐字清晰,无卷舌音,具有相对稳定性,而且词汇丰富、生动形象、包容广泛,语调又多变而柔和,舒展而明畅,尤其是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定范围内的语言,既无“旱调”之硬,也无“水腔”之软,发音平和,力度适中,而这一带人们的词汇也特别丰富,对观众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这就使它自然而然地成为淮剧道白和唱词的基本语言。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同属建湖县境,南北两端的语言也大有异趣,前者则ae不分(如将“大”读为“德”),uou不分(将”火”读为“虎”),且无舌后音(如将“羊”读为“牙”);后者jqxzcs不分(如将“四”读为“斯”),韵母iei不分(如将“里”读为“磊”)。所以,1961年淮剧考定委员会将建湖方言确定为淮剧的标准语言时,特地对”建湖”两字作了界定,即指湖垛镇(今近湖镇,县城所在地)为中心的50平方公里左右地域。在此范围内的语言,就是考定委员会所指的建湖方言。

 

建湖是淮剧的故乡,早、中期的淮剧艺人特别多,早期入沪的艺人,都是建湖的“淮戏人”。他们在各地演出时的道白和唱词,无一例外地使用着地道、正宗、原汁原味的建湖方言土语。一个多世纪以来,淮剧上演的剧目丰富了,表演的技巧提高了,服装、道具、音乐、舞台美术等,这些也都在变,而且越变越好。然而,变中也有不变,那就是它的语言,一直沿用建湖方言土语。建湖方言作为淮剧语言,外地观众也乐于接受,因为他们基本能听得懂。这也是淮剧演遍大江南北、海峡两岸,无不引起轰动的重要原因之一。

196l年以后,外地淮剧演员纷纷到建湖来学习地道、正宗的建湖方言。上海人民淮剧团筱文艳、何叫天等老一辈艺术家亲自带领上海人民淮剧团淮剧学馆的学员“回娘家”体验生活,在建湖各大商店“站柜台”接待顾客,到乡村与农民交朋友,对建湖方言进行再学习。各地淮剧团和艺校在招收学员时,也首先会考虑到建湖,使淮剧语言永远保持着“母系”语言的特点。建湖方言是淮剧传统语言,这个根本抓住了,淮剧就更有“淮味”。

 

 建湖方言为淮剧艺术的普及与发展尽到了应有的职责,淮剧成功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湖方言可谓功莫大焉!

 

录自《建湖方言》(姜茂友 徐清国 著)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