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善延寿寺(小青)
李世民躲进井底的故事在建湖可谓家喻户晓,我做地方导游的时候,不止一次带团拜会过那座赫赫有名的“朦胧宝塔”,唐代是个大兴佛寺的朝代,李世民后来做了皇帝,为感激救他一命的朦胧的蜘蛛和施舍他延寿面的沙村荡老人之恩,即派尉迟恭分别在两地兴建了朦胧院(净慧寺)和延寿寺。
在我第一次踏入延寿寺之前,早有耳闻此地的香火甚旺,名动四方,而对于这些鼎盛风光的寺庙,我向来只存敬畏却无前往的好奇。也是因为工作的缘故,陪同去往乡镇考察调研的领导,与它偶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竟不知,家乡也有这样的好去处。
迎面而来的那个身着布衣的中年女子,原来就是此地的主持觉贤居士。她言语温和,举止淡定从容,与之攀谈,如月到天心处,如风来水面时,令人身心安静踏实。因与佛有缘,童贞入道。此后虽颇尽周折,但一心要筹建此寺,求的当地部门的同意,提前办了退休手续,义无反顾带发出家。
感人的是,她四方奔波,废寝忘食,不但捐出了多年积蓄,还倾注了全部心血汗水。善心感动了诸多名人志士,才有了今天这宏大气魄的崭新寺院。更难能可贵的是,此地不 仅是敬香寺院,更是文化寺院、和谐寺院、服务寺院。感恩是觉贤居士的新理念,她说:办寺院是为感恩,回报社会。
随她走进寺庙,洁净的禅房殿堂使人心怡,一路介绍,行至膳厅,竟有数十桌不同身份的人在此用餐,问之,讶然,才知这里有素食文化,慕名用膳的不仅是寺内的修行者,更有众多社会善心之士。如此庞大的后勤,如何管理和保障呢?问之,更讶然,都是自愿报名领衔各个职务,寺内人员外来人员,一律没有资格审定。谁用钱直接账房领,如何用掉也没有严格的审查,一切均凭着良心做。
真正是人在做天在看,据觉贤居士说,她这样管理,非但不乱,反而更和谐。对于她这样从容地以人格魅力和宗教文化管理偌大一个寺院的做法,我肃然起敬。身体力行,几近于道,此寺庙的经费来源,都来自于社会各界的善心人士,除了修建寺庙,觉贤全部都用来回报社会,帮助更多弱势的人群,老人孩子和病人,都成了寺里常助的对象,四方八邻的风气,也渐渐受了这佛光的影响,慈与善都成了人们日常的行事准则。一时间,惠及一方恩泽四周的延寿寺,成了越来越多慕名而来仰观的殿堂。
我能说什么呢?都说没有见过菩萨,可见到了这一张张平凡的脸,一颗颗平凡的心,都觉得菩萨若活着大致模样也应如此。临走时,我带走了延寿寺的一本简介,它装裱朴素,是寺内文化和修行的阐述。我读过的经书不少,佛经,圣经,古兰经 ,有崇高感,美感,但是没有宗教体验。但是这本《延寿寺》,我晚饭没吃,一口气读完,须弥山,就在我身边。
转自《塘河》杂志
- 上一篇文章: 双湖美(柏艳)
- 下一篇文章: 从潟湖说到九龙口(李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