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潟湖说到九龙口(李世安)
提起省级名胜风景区九龙口,无不对这里潟湖型的原生态湖泊感到好奇。走进景区,方见庐山真面目,真正领略九龙口自然天成的美景、美不胜收的“建湖宝贝”。
里下河古潟湖寻踪
湖泊的形成有天然的,也有人为的,水库就是人为的湖泊。天然的湖泊,形成因素有多方面,有的是地质构造作用,有的是波浪堆积作用等等,九龙口母体湖泊即属于波浪堆积作用形成的。九龙口是苏北里下河古潟湖地的一部分。据专家考证,早在几万年前的晚更新世末期(距今约15万年到2.5万年),由于大面积的海退,东海、黄海大陆架基本脱离海水而成为陆地。九龙口所在的盐阜平原曾一度成陆。上世纪80年代,在县境芦沟镇大头铺和庆丰镇廖港村曾发现多枚麋鹿化石。麋鹿是沼泽平原型食草动物,表明当时境内已是陆地森林、草原、沼泽环境。后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海面上升,沿海低地逐渐被淹。到距今六、七千年间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大海浸时,今盐阜平原全部被海水淹没,成为里下河浅水海湾的一部分。从地下发掘的香鲸、长须鲸等水生动物的遗骸判定,建湖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较大的海浸海退、沧桑变化。
和世界上所有潟湖一样,里下河古潟湖大致经历了海湾—潟湖—淡水湖沼三个发育阶段。也就是说,古潟湖环境的遗存水体原来是海洋的一部分。约在五、六千年,又开始海退。同时,南面的长江和北面的淮河在入海口淤积了巨量泥沙,在岸流和海浪的作用下,从阜宁开始,南经草堰口、上冈、盐城,直至东台县境,形成了岸外沙堤。境内范公堤以东的西冈、中冈和东冈就是古代沙堤,是最初形成的海岸线。由于海外沙堤的屏蔽阻拦,里下河古浅水海湾逐渐与外域大海隔开,仅有一些潮汐通道与外海相连,岸外沙堤西侧的里下河水域,逐渐淡化,形成半咸半淡水,称潟湖。根据放射性同位素C14测定年限,境东草堰口、上冈一线的古沙堤形成年代为5600~7000年间,相当于中全新世最大海浸时期,在沙堤西侧平原,5000年前还是一片浅水海湾,潟湖环境仅维持1000~2000年。在4000年前,范公堤以西已成为陆地淡水生态环境了。
九龙口位于里下古潟湖中部,形成于4000年前的潟湖环境向淡水湖沼演变阶段。这里的一切,原生态环境赋存完好,它的现状仍是原生态的,也是裸露的。九龙口的河,看不出人工开挖的痕迹,两岸也没有圩堤,任河水自由流淌。九龙口的水,没有污染,经过水生作物的过滤,水质纯净透明,清澈见底。湖中两个相邻的小岛,人们从未在上面加过一锹土,却总是浮在水面之上。大自然造化的滩涂湿地,一望无垠,九条河从不同方位蜿蜒而来,仿佛九条玉龙盘旋在无边无垠的绿色地毯上。作为里下河古潟湖典型的地形地貌,保存如此完好,在国内已不多见。广袤的水面,奇特的地貌,原始的生态,秀美的风光,丰富的物种,集蓝天、绿水、滩涂、沼泽、湖泊及珍稀动物于一体,不愧为水乡泽国的一颗明珠。专家认为,它可作为世界和我国潟湖发生、发展的佐证,对科学研究、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合理地开发利用,对里下河地区旅游业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
射阳湖是古潟湖的遗存
在潟湖发育过程中,随着海岸线的东移而显得更为封闭,区内继续受长江、淮河泥沙的堆积,加上湖内生物体的不断积累,水面逐渐淤浅分化,堵塞湮没,原来的水面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湖泊,其中最大的是射阳湖,九龙口即是射阳湖的一部分。
射阳湖,古称射陂。《说文》:“湖,大陂也。”《汉书》:“广陵王其相胜之奏夺其射陂”,即指此湖。据淮扬有关州县志书记载,射阳湖在山阳(今淮安区)东南七十里,在宝应东六十里,在盐城西北一百二十里,湖阔三十里,萦回三百里。淮扬七州县诸水皆汇于射阳湖,由此入海。当代考证,射阳湖位于北纬 33°21~33°31,东径119°31~119°36,古为巨寢。明《淮扬志》、《宝应志》称“谢阳湖”,因射、谢双声,古通用。今人称“古射湖”。史书上说,淮郡左右皆带湖,射阳湖最古,为古代五湖(另四湖即玉湖、太湖、丹阳湖、宫亭湖)之一。春秋时吴王夫差开邗沟,该湖西南通邗沟而达于江,西北至末口(今淮安区西北部)而入于淮。“自春秋以迄汴宋千有余年,为南北馈运之孔道。”明中期以前,射阳湖仍有方圆百里,水波浩瀚,俨然一片汪洋。广阔的水面,险恶的地理环境,昔为兵家必争之地。史书多有记载。据有关史料,公元前486年,就有军队设防于此。东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孙权攻占射阳城,曹操屯兵射阳湖,打退孙权。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射阳湖驻军屯垦,亦兵亦农。宋高宗建炎三年(1129),左将军韩世忠兵败沭阳,奔走盐城,在射阳湖一带设防。据《大金国志》记载,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三月,宋武功天史张荣击败金兵于射阳湖九里泾(即今县境恒济镇九里一带)。宋理宗绍定三年(1230),山东红袄军李全曾率部占据此湖,习练水军。其时,“射阳湖浮居者数万家”。
1128年,黄河决口南侵夺淮入海,射阳湖又经历了一次大的洗礼。湖身逐渐被黄河搬来的泥沙湮淤,入湖泾流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下,使九龙口地区成了湖荡沼泽地中九条河的汇合处,上游有七条进水河,下游两条出水河,下泄水经射阳河入黄海。中间有两个突出水面的滩涂岛,高层为0.7至
九龙口西北侧的东龙庄,历史上曾是射阳湖北隅的出水口,黄河夺淮后,射阳河被淤塞,上河水无法容纳,下河水难得下泄。从清初起疏通了东尤庄附近的虾、须两沟(并为一河),东至朦胧河,经过庙弯流入大海。因上游是射阳湖,故称由虾须沟入海之河为射阳河,东尤庄成了射阳河的源头。值得指出的是,有些志书把射阳湖与射阳河混而记载,甚至只记射阳河,不载射阳湖。射阳河是射阳湖后出之河,无庸置疑。
“马荡”为广义的荡名
射阳湖是九龙口和马荡的母体。
黄河夺淮后,里下河以射阳湖为主的湖泊不断缩小,有的甚至被泥沙淤平成陆。至清崇祯年间,湖身再度垫高,淤浅四平,茫无畔岸。“湖之在西者变而成陆,湖之东者乃沦而为荡。”后来的八八六十四荡,多为射阳湖遗址矣。
“八八六十四荡,马家荡是首荡”。马家荡原称马荡,相传是放养战马的天然牧场,《湖乡分志》载:“荡之属盐(城)居其大半,属宝(应)者西南一隅,属阜(宁)者只沿荡一面而已。”清光绪《盐城县志》既把大孙庄(今阜宁县益林镇马家荡居委会所在地)一带荡区标注为马家荡,也把沙家庄(今县境九龙口镇九龙口村)一带荡区标注为马家荡。民国《阜宁县志》称“射阳湖北隅为马家荡”。北隅范围很广,基本包括今建湖县境西南沿荡地带。民国《续修盐城县志》记云:‘马家荡北与阜宁县分界,马家荡之南端近安丰镇者又曰安丰荡,其西有绿草荡,入淮安县境,在射阳镇东者曰九里荡,在沙村南者曰沙村荡。”沙村荡即今九龙口荡区。这一广义马家荡之名直到解放初期仍在使用。1949年9月,盐城军分区成立马家荡剿匪指挥部,指挥部就设在马家荡的中心地带沙家庄(今九龙口村)。
九龙口,是射阳湖的核心所在,也是射阳湖遗存的荡区主体。马家荡原来多数荡区在今建湖县境,现在的马家荡则是原来大孙庄改称的社区名称。据《建湖县土地志》记载,建湖“建国初期,经勘查其荡滩范围,西部由北建港沟口向南经马荡、沙庄到西射阳沿线长达26公里,南部由射阳向东经九里、黄土沟到南沿河口沿线长达14公里,其间与射阳湖相毗连的原始荡滩总面积为222915亩。”而阜宁马家荡荡滩总面积不到10万亩。如今水荡面积仅存2.4万亩(《益林镇志·马家荡篇》)。九龙口水荡面积至今尚有4万余亩。
马家荡也好,九龙口也好,都是古射阳湖派生出来的,拥有一派得天独厚的内陆湿地景观。在地质学上,九龙口被称为内陆河口湿地,为我国四大河口湿地中的经典版本(另三大河口湿地为台湾基隆河与淡水河汇合湿地、黄河湿地、崇明岛湿地)。这里河网纵横,水天一色,民风淳朴,风光宜人。景区内一年四季景色各异:阳春三月,芦芽出水,一望无际,远与天接,绿柳垂丝,紫燕掠天,给人带来祥和温馨;夏日则有万顷苇滩,露珠滴翠,芙蓉出水,荷香十里,那真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诗意境界;秋天,金色的芦苇铺天盖地,与蓝天碧水相互辉映;严冬,渔村临水风来阔,海国无山落日迟。天地的宽容与厚爱,把云水一色的秀美都凝聚在她的身上。天然胜景,四时变化,是名副其实的宝地、福地。九龙口保留着原始湖荡湖滩的自然环境,不失美丽的苏北水乡原有的风姿。
九龙口物种与潟湖基因
九龙口这片广袤的湿地,是古潟湖的遗存。古潟湖在发育过程中,由于海岸潮汐的作用,便立即滋生了多样性的生物,成为生命的摇篮、生物的家园。同时,浅水海湾在向淡水湖沼演变时,江河把大量的生物、微生物滞留在湖边,为这片湿地增加了氧气和营养,又有砂质土为滋生地,这里就成了富饶之地。由于潟湖基因赋存完好,它的现状仍是原生态的。因此,九龙口享有“动植物的天然基因库”之美誉。
九龙口是天然的聚宝盆,被人们称为“金滩银荡”、“建湖宝贝”。据1998年7月建湖县环科学会吴鸿吉和江苏省生态学会联合省9个学科的专家组成的综合考察队,对九龙口地区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考察论证。据测定,这里保留我国生态环境最完好的潟湖型原生态湖泊,拥有一派得天独厚的内陆湿地景观,是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保护区内滩涂面积占62.5%,塘水面积占37.5%。在植物资源方面,全区有挺水湿生植物7科17种,沉水及浮叶植物12科21种,滩涂陆生植物 13科25种,浮游植物 34属41种。挺水植物主要有两类群落,即以芦苇为建群种的芦苇群落和蒲、菰混生的蒲菰群落,面积约2.5万亩。沉水和浮叶植物主要有三类群落,即以轮藻为建群种的轮藻群落,以丽藻为建群种,并伴有竹叶眼子菜和轮藻的混生群落,以黑藻为建群种,并伴有轮藻的混生群落。浮游植物以硅藻和绿藻门种类较多,分别为10属12种和10属14种。此外,有散生树木33科42属62种,其中还有200年生的五谷树、古银杏、150年生以上的皂荚树。在动物资源方面,据实步调查,主要野生兽禽类60多种,珍贵禽类有白天鹅、灰天鹅、丹顶鹤等;飞鸟类9种,如白沙雕、湖燕、柴雀等;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5种,有水獭、海猩鼠、黄鼠狼、豹猫、猪獾等。水生动物有鱼类、甲壳类、爬行类、贝类共四大类,约30多种。鱼、虾、龟、鳖、蟹及各种贝类,名目繁多,藏量巨大。这里的螃蟹、鳗鱼、黄鳝、鳜鱼及鳊、白、鲤、鲫四大名鱼,是声名远传的珍品。其中“九龙口大闸蟹”曾获国际农业博览会颁发的金奖和“无公害产品”称号,2014年又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另外,还有浮游动物,已发现的有27属35种,其中原生动物9种,轮虫23种,枝角类3种。在水资源方面,全区九条河,即蚬河、林上河、钱沟河、安丰河、新舍河、溪河、莫河、涧河、城河,交织于湖荡沼泽之中,常年水位在1.1m左右,是一个大型滩地聚水过水性湖荡。大面积的芦苇和其它众多的水生植物,为净化水质发挥了巨大作用。经测定,这里的水质符合国家规定的一级地面水标准。美丽富饶的九龙口是里下河洼地水环境、水资源的突出代表,也为内陆湿地旅游提供了最佳去处。九龙口湿地是调节水患的大海绵,是净化水质的过滤器,是动植物养分的供给源,是保护内陆河口的缓冲带,同时也是珍稀动物的家园。九龙口丰富的物种,原生态的自然环境,与古潟湖基因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
- 上一篇文章: 积善延寿寺(小青)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