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与友人书】晚风菰叶生秋思,隔江人在雨声中:拜谒东山乔冠华墓

发布日期:2012/4/12 9:04:49  阅读:2704  【字体:
 

 

小予:

                  

本来应该先谈谈那首诗,但一是因为我想再读一读,品味品味,再一个是因为我想把这次瞻仰乔冠华墓的感觉对你讲讲,我想你不会有什么看法的吧。

                  

实际上我连这次已经三次到东山了,但说来惭愧,第一次去时不知道这位乡先贤的墓在东山。第二次因为所谓没时间竟也没去,自己还是非常自责。这次再上东山,江南满天的霏霏细雨笼罩着我全部的心灵,一路问上东山,终于来到位于杨湾镇的华侨公墓,雨越下越大,公墓的管理员也已下山去了,面对漫山的石碑和松林,谁也不知道乔公之墓在哪里,我们的心都象雨中暮色那样沉重。同行的二十多人散在墓群中寻找,大约半个多小时,终于在重重的树林中传出惊喜的喊声:“找到了,在这里!”

                  

在公墓的东侧,小山的山腰上部,高高的松柏环护着那座墓,大约三十个平方米左右的墓地里,半人高的墓台,黑色大理石上刻着三排字:

 

乔冠华同志之墓

19131983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本来打算在公墓管理处买一束鲜花,献给这位建湖乡间小路走出的一代人杰,大雨中已无处可寻。我们便采来他生前最喜欢的苍松翠竹,一茎野山草扎拢,雨中献上迟来的哀思。转过身来,正如章老师所说的那样,放眼东望,浩渺的太湖烟波弥漫横无际涯,应该说远胜乔的家园风景。但是,我想,乔冠华同志确实到回家的时候了。

                  

你说的并不错,青山处处埋忠骨。毛泽东第一次离乡时曾改录前人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但如果你也到今日之东山一观,也会觉得让这样一位中外闻名的外交家蜗居此地,是令人尴尬的。我想当年苏州人接纳他不会是为了借此生财啊,但现在的做法实在又无法解释。这么来看,乔冠华是属于世界的,属于中国的,不应该让他在芜杂荒野中湮没无闻,这并不是一个过分的要求。

                  

领导们在商量建墓的时候,我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要把乔冠华的墓欧定位在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外交家纪念园区,成为访问中国的外交官们觉得必须去瞻仰的地方。我也有私心,那就是,这样有许多象你一样的才子佳人也许可能更早点更多点来到建湖,那样我也可以陪着你们窄在垂柳竹林之中,聆听着跨越两界的冥示,说不定你们能捕捉到更多的灵感。

                  

雨一直下个不停,你们那儿呢,也许这正是你们诗人的天气,但记不得太阳什么模样,这样的日子也确实让人有些恍惚。“晚风菰叶生秋思,隔江人在雨声中。”是贵乡贤吴文英的词,他竟然在这样的天气里有如此情思,真的让人羡慕。

                  

大明

20021031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