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刘少奇与庆丰农民马玉甫的情谊

发布日期:2012/6/3 9:09:13  阅读:2683  【字体:
 

 

1940年至1941年,刘少奇任华中局书记和新四军政委期间,结识了盐城县五区(今庆丰镇)农救会会长马玉甫,并在共同抗击日伪军斗争中结下了情谊。至今,马玉甫在庆丰“十顷荡”掩护和护送刘少奇过敌人封锁线的故事,还在盐阜一带广为流传。

 

马玉甫,建湖县十八团(今庆丰镇)马庄人,出身雇农。苦难的雇农生活,磨练了他敢于斗争的性格。1941年春,中共盐城县委派民运队来十八团开辟工作,马玉甫受到启迪,积极协助民运工作的开展,为时任县委宣传部长金韬所赏识,着意培养其成为农民运动的骨干。马玉甫在借粮度荒、减租减息和征集地方武装等工作中,能团结当地贫雇农,冲破封建宗族观念的束缚,跟同族的富户展开说理斗争,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带动了邻近地区农运工作的开展。马亦因此在旧制盐城县五区声名大振,并被吸收为中共党员。同年4月,五区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农救会,马当选为会长。同月下旬,马应邀出席刘少奇亲自主持的全县农民代表座谈会,马的即席发言备受刘少奇的赞赏,并要求各地学习五区的农运工作经验。不久马当选为盐城县农救会副会长。同年7月中旬,苏北日伪军进犯盐城,时任新四军政委的刘少奇率领华中局机关人员向盐西北一带转移。途经马庄,刘少奇特地召来马玉甫,告诉他形势紧迫,一些重要文件不能带走,要其暂且保存,待后转移到指定地点。马随即同其他两个党员将文件装进空棺运往较隐蔽的十顷荡里埋藏起来;并且当天马玉甫又将刘少奇一行安排在十顷荡荡心吃中饭。为了不引起敌人的注意,由他的11岁的过继侄子马从爱,以放鸭为名,撑着鸭船将饭菜送至十顷荡里。小从爱很聪明,把饭菜放在鸭食下面用东西隔垫好,到了荡心,以三声“吁吆”放鸭声为信号,马玉甫同五区区长魏心一出来接应小从爱。那天夜晚远处的炮声隐约可闻,马玉甫亲撑小船,摸黑将刘少奇一行护送到十顷荡、夏庄荡,继续向西北方向转移。同月下旬,日伪对五区进行“梳篦式扫荡”,情况异常危急。马玉甫为确保文件安全,同另两个党员趁着黑夜将埋藏的文件取出放入空棺,装上小船,自己和其他人则披麻戴孝,佯装送葬,闯过敌人封锁线北沿河,将文件送至新四军军部驻地阜宁停翅港。建阳立县后,马继续从事农运工作,后因马在游击区内坚持斗争,历经艰险,备尝辛劳,多病而体力不继,回家作长期休养。建国后,刘少奇曾指示地方政府给予他一定的生活照顾,并先后几次邀马玉甫去北京到他家作客。“文化大革命”初期,马玉甫因护送过刘少奇,一度遭到批判,在被批判中,他仍然勇敢的捍卫刘少奇的声名,颂扬刘少奇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所建立的功勋,充分表现了一个老雇农老党员的铮铮铁骨。1972年马玉甫病逝,享年70岁。

 

 


1941年任华中局书记、新四军政委时的刘少奇同志。

 

转自建湖史志网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