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革命烈士 > 正文

建湖烈士之五:神枪手王鸿章(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2/10/7 8:38:06  阅读:4094  【字体:
 

 

提起王鸿章,建湖西北一带的老一辈人,多半知道,并且会滔滔不绝。王鸿章三个字,在他们的心里,是被神话了的。他们说王鸿章时,仿佛是在说一个神,一个高大威猛,嫉恶如仇,一个令敌人闻风丧胆的神。

 

据老一辈人回忆,王鸿章确实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身材高而瘦,常年骑着一头毛驴,身上背着一支小马枪,枪杆上挂着红黄两色的丝线穗子,风一吹,穗子随风飘动。这样的装扮,有点戏剧化的夸张,也有点江湖大侠的感觉。不止是他的装扮,他的作派也是与众不同的。在本地人眼里,已经习以为常,而对于外地人,他就是一道可以驻足的风景。

 

我想多花一点笔墨,说说他的毛驴和枪上的穗子。那是1943年秋的事情,当时的建阳县在高作召开民兵大会,县长树海、县委书记金韬得知王鸿章患有严重的关节炎,行走不方便,请了县里的名医为他治病,授予他“抗日英雄”的光荣称号,还奖励他一头毛驴与一支小马枪。那小马枪上的穗子,是当时的女队员为老队长出席这次大会特制的,用了 23根红丝线和78根黄丝线,这样的数字,是有着很深的用意的。23根红丝线,意蕴着他带领的队伍击毙了23名日寇;78根黄丝线,意蕴着他带领的队伍消灭了78名伪军。

 

王鸿章,今建湖县建阳镇瓦瓷村陈家圩人,1898年生。父亲王文茂,读过几年私塾,后因家贫辍学回家务农。在父亲的影响下,王鸿章很小就懂得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朴素道理,并把这样的道理作为一生的信念。

 

194010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在大丰县白驹狮子口胜利会师后,解放了盐阜区,建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各县区建立了地方武装。王鸿章被任命为湖丰乡民兵中队长。当上队长的王鸿章,已经42岁了。42岁的王鸿章,依然一个血性的汉子,铁骨铜声、铿锵勇武。

 

民兵中队长,不是任命后走马上任的官,他得自己去寻找民兵,充实自己的队伍。民兵的力量来自于民间,他先动员了自己的儿子、媳妇。于是,他的这支队伍里有大儿子王传志、媳妇祁东宝、二儿子王传中、三儿子王传爱、侄儿王传树、王传亮、王传如,21名成员中,王氏家族几乎占了一半。这样的武装,点杨家将的感觉。当地的人也亲切的称他们为“王家军”。

 

王鸿章,有神枪手之称。小的时候,经常跟随父亲打猎,枪响麻雀落,练得一手好枪法。他的的枪法,有出神入化之感。一次参加地方的模范班,在半里路外打了两枪,把从荡西来此抢劫的两条匪船桅子上的“铃铛米子”打得粉碎,吓得船匪弃船而逃。

 

王鸿章的枪法,有点像中国画的留白,给对手更多想像的空间,每一次的战争,总能让敌人落荒而逃、狼狈不堪。在当时的沿荡地区,有土匪武装,也有日伪军,干的多半是扰民扫荡的勾当。有一次,一支200多人的土匪武装,来湖丰乡一带抢掠扰民,王鸿章率领的民兵打死打伤匪兵11人,剩下的大部分匪军,吓得仓惶逃走。有一次,湖垛的日伪军50多人来建阳北的廖家沟一带扫荡,王鸿章带领队伍埋伏在杨庄桥口,待敌人靠近时,他只开了三枪,击毙了三个敌人,日伪军沿着河坎溜走了,一场还没有开始的扫荡就这样结束了。还有一次,湖垛日伪军在一个叫木木田的小队长率领下,来建阳北一带扫荡,当他们来到一个叫杨家小圈子的地方时,一个日本小头目爬上一户人家的屋顶,煞有其事的拿着望远镜观望远处的目标时,被王鸿章一枪击中,滚下屋去,木木田吓得知所措,慌忙撤兵逃离。

 

19452月下旬,盐城专员公署在阜宁县召开盐阜区首届民兵代表大会,出席会议的代表有663人。骑着毛驴、背着小马枪、腰挂盒子枪的王鸿章参加了会议。在会上,当时的新四军三师师长黄克诚特别介绍了王鸿章,王鸿章的名字与他的传奇故事,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被更多的盐阜人知道。

 

战火岁月,九死一生。1945515日,王鸿章奉命带领民兵去沿河区执行任务,回击来五区西马沟抢掠的湖垛伪军。在战斗中,湖垛伪军来了一个连的增援部队,他们用机枪扫射,用小钢炮轰炸。这是一场敌我悬殊太大的战争。在女儿河畔,王鸿章打死了三名伪军。他边打边撤,腿部被子弹打中,倒在花园桥南的坟地里。大儿子王传志和队员决定背着他先撤,被他拒绝了,说,敌人人多势众,你们赶快撤,我反正不行了,留下来拖住他们,不然你们就走不了了。像早年的革命电影里一样,在生死关头,他把儿子和队员催走之后,卧伏在一坟滩旁,阻击来犯的敌人,为区队的后撤赢得了时间。伪谍报队的队长(抗战胜利后归案伏法)也是名神枪手,他得知对方是王鸿章时,并且负了伤,便绕到坟滩后,开枪击中王的腹部。他们是想活捉王鸿章。这时敌人像潮水般包围过来,却无一人敢走近他,对他的枪法,他们仍然是害怕的。

 

孤立无援的王鸿章,忍着剧痛又开枪打死了七名伪军。这时,枪中仅剩一颗子弹,王鸿章毅然对准自己的胸膛,开枪。一个性情刚烈的男子,宁愿自绝生命,也不愿承受侮辱。一声枪声骤停,天地格外寂静,回响着英雄血液里发出的金属撞击时的那种鸣响。英雄殷红的热血,构成一个永恒的,让人难忘的沉重瞬间。

 

这几年来,王鸿章一直是对手头上的定时炸弹,时时令他们惊恐与不安,生前死后都是让他们异常敬畏的人物。王鸿章的牺牲,也令他们喜若狂,到处吹嘘,他们打死了建阳县的民兵总队长,以此向盐城的敌酋讨功请赏。为了泄愤,他们竟然将王鸿章的尸体运至湖垛,还残忍地将他的头颅割下来,挂在大桥上示众,把尸体开膛以后,浇上煤油焚烧。对一个死去的人用这样的方式,足以看出他们在王鸿章烈士面前的弱小与无能。

 

1946617,《盐阜大众报》以“王家将 父子兵”为题,介绍了王鸿章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中期,建湖县人民委员会将烈士牺牲地命名为鸿章乡以资纪念,并在王鸿章牺牲的近湖镇东冯村与王鸿章的家乡建阳镇成墩村,建立了王鸿章烈士纪念碑,表达人们对他的敬意与哀思。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