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瑜:史家墨笔诉真情(王学言)
王春瑜出生在高作镇蒋王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青少年时他以勤奋刻苦、好学步入研究明史的殿堂,多少年来,孜孜以求,笔耕不止,从而在史学界一举成名。
王春瑜的杂文,沉郁,厚重,他以史家笔墨,抒写赤子情怀,字里行间,自省省人,自警警世,令人击节赞叹,抚案长思。
他的《“万岁”考》、《语录考》、《“株连九族”考》、《烧书考》、《吹牛考》、《起哄考》、《乌纱帽考》、《“发财”考》等,仅凭这标题,令人神情肃穆屏气静心,也令人的思维触角。
因为他是治史的,所以在他的笔下,才有了诸多考据。不过,王春瑜的考据,却是直面现实,直关世道人心的。
王春瑜说:身为文人,定要关心政治,关心时事,倘若文人没有政治感、使命感,没有民族忧患意识,其文字必定没有生命力。
事实如此。王春瑜总能感受到他那拳拳赤子之情,正如艾青的那句诗:“为什么我的眼里满噙着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一石击破井中天,一句话把王春瑜自身描绘得淋漓尽致。
王春瑜的一生,命运多舛。自幼家贫,放牛出身。靠着父兄的汗水,才勉强步入校门。而他读研时,则赖女友资助。令人唏嘘的是,在“文革”期间,王春瑜因言获罪,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身陷囹圄几近七载。其女友,即他的妻子过校元女士,一位年轻的物理学者,却受他牵连而死于非命。
明清时有句俗语:从死地走一回,胜学道三十年。血的教训启示他,也启示世人,必须荡涤专制,必须健全法制,必须启迪民智,使灾难的历史不至重演。
王春瑜选择了杂文——这种最便利最快捷的文学样式,来诉说自己的所思所悟,来展示自己的史家心得。
读着王春瑜的文章,总感觉那是从苦难中打捞出来的,或是在血与火中淬炼过的,使读者满口苦涩,令读的人悚然心惊。
当然,写杂文只是王春瑜的副业,他的主业是明史研究。他的好多作品被国家图书馆收藏,计有30余部。主要有《历史学概论》、《明代宦官与经济史料初探》、《明朝宦官》(以上合著),《“土地庙”随笔》、《续封神》、《牛屋杂俎》、《老牛堂札记》、《老牛堂随笔》、《喘息的年轮》、《漂泊古今天地间》、《铁线草》、《新世说》、《明朝酒文化》、《明清史散论》、《交谊志》等近二百万字。他主编的《中国反贪史》上、下册90万字,引起广泛的社会反响。
王春瑜的文章。对史料的搜集、诠释,远非尽善尽美,但重要的是,写出了自己心里的话,写出了今人迫切想了解的古代知识,写出了一些史学家想说又不敢说的话。就此而论,王春瑜自豪地说:我没有在史学界白活,也没有对不起中国古代史这个饭碗。
- 上一篇文章: 活跃在基层的民间演出队(潘清儒)
- 下一篇文章: 周萍:岗位作奉献真情为他人(卞兆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