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历史人物 > 正文

游驸马与望夫台(金之愚 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1/10/17 16:45:24  阅读:2880  【字体:
 
 
 
     游泰,字尚泰,盐城西北乡交睦庄(今建湖县建阳镇交睦村)人,是明宪宗(1465—1487在位,年号成化)的御前带刀侍卫,后封驸马都指挥。
 
     游氏祖籍江西婺县(今婺源县)。游泰的祖父游彦清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屡建军功,荣膺军职,被称为“皇明开国之旧勋”(据新编《游氏宗谱》)。洪武七年(1374),明太祖施行屯田之策,游彦清以军功受职盐城千户所,遂置家于交睦庄。东自“走马宴荡沟”,西至射阳湖,均为游氏家园。彦清卸甲归田后,仍以文章、武艺传教子孙。
 
     彦清之孙游泰,身材魁梧奇伟,文武全才,尤以膂力过人、娴于骑射而名噪乡里。他幼时就能“走马击剑,好兵略”(同上),且有报国之志。明成化初年被召募入伍,在征剿荆、襄盗贼中一马当先,奋勇无匹,且亲手擒得绰号为“刘千斤”(喻其力大无穷)的匪首,为宪宗所赏识,封为御前带刀侍卫(事载明人朱国桢《仿洪小品》一书)。
 
     成化九年(1473),英宗之女长公主受其兄宪宗册封,赐汤沐,邑于隆庆(在今北京通州),号为隆庆公主。同年,宪宗为隆庆公主择婿,游泰于饮宴中得毬,官封驸马都尉(阶四品),人称隆庆驸马,开府京都。由是,游泰举家迁至通州。其父游思池、祖父游彦清亦被追封为锦衣卫百户(六品)。对此,《明实录·英宗卷》中有文记载,可参阅。
 
     游泰虽身为驸马,贵为皇亲,但仍能以国之安危为念。每当边疆遇有战事,即主动请缨出征。隆庆公主经常昼夜跪坐堂前,默默祷告,祈求神灵保佑丈夫早日平安归来。
 
     婚后第六年,即成化十五年(1479),隆庆公主因病逝世。《明史·公主传》有记云:“隆庆公主,母高淑妃,成化九年下嫁游泰,十五年薨。”《明实录》中亦有记云:“隆庆公主,英宗女,母淑妃高氏。景泰(代宗年号)乙亥年(1455)生,成化癸巳年(1473)册封为隆庆公主,下嫁驸马都尉游泰。己亥年(1479)薨。年二十有五。”
 
     按明制,公主死后,应葬于封地,而且公主、驸马虽为夫妻,但葬不同坟。故隆庆公主坟内,仅葬公主一人而已。据《驸马谱系》所载,公主生有一子,名铉,世袭锦衣卫百户。
 
     游泰晚年回到故里交睦庄,并在家园区内、射阳湖东岸为已故的隆庆公主筑了一座祭台。台高三丈六尺(旧制),台上建有翘角飞檐的享堂,内供公主灵位。享堂一侧,有屋宇一座,乃驸马备用的住地。每当思念公主时,游泰即登台北面而拜。在旧有《游氏宗谱》中,把此台误记为祭祀驸马之台,并讹称为“望夫台”,意指隆庆公主在此登台盼望游泰魂归故里。然而史实告诉我们,隆庆公主死于前,游泰在公主死后又活了30多年,直到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以后才辞世。据此,隆庆公主是不可能在这里建“望夫台”来哭祭夫君的,这只能是游泰所建的“望妇台”。按建湖方言,“夫”、“妇”同音,均读如“麸”(第一声,阴平),年代一久,误“妇”为“夫”,也就不算奇怪了。但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误认此台为隆庆公主所建,也习惯称其为“望夫台”了。本文指出其为“望妇台”之误,兹备一说而已,聊供关心此事的人作个参考。
 
     此外,旧谱还将游泰入伍年代定在乜先入侵之时,显然也与史实不符。“土木堡之变”发生在英宗十四年(1449),而隆庆公主生于1455年,十九岁时下嫁。游泰即使在十五岁(不能早于此)入伍,到娶公主时已是近四十岁的人了,年龄比公主大了一倍,这是很难说得通的。
 
     对于以上两点,在最近新修的建阳《游氏宗谱》中,均已作了更正。
 
     望妇台讹为望夫台,除了建湖方言所致而外,民间还有一段传说可资参考。据交睦庄游氏族人追述,游泰曾与游杰一道,领兵东征高丽(今朝鲜半岛),隆庆公主遂在今西阳村西南方的射阳湖畔建一高台,祝祷丈夫早日凯旋回乡。后来听说游泰不幸牺牲,公主日日登台为夫招魂,不久便郁闷而死。又过了一段时间,游泰得以生还,众人方知“牺牲”之事乃是误传。今将大意转述于此,聊备一说。
 
     游泰死后,安葬在古石桥(在今建阳镇古荡村)。
 
     星移斗转,冬去春来,当年雕栏画栋的望妇(夫)台,早已沦为一堆瓦砾,台侧的古井、系马桩也日渐湮蚀,快要夷为平地、无迹可寻了;而关于游驸马与隆庆公主的故事,仍然被广泛流传于民间,永远不会失去它发人幽思的魅力,吸引着不少文人墨客前来凭吊、吟诵。盐城女词人徐于斌有一首《忆吹箫·登望夫台》,其词曰:
 
         云暗湖光,霭笼台影,阵鸿飞过芦洲。任几番心事,莫付官邮。还见梢头片月,思旧事、清泪难收。西风起,无边草色,也供凝愁。  悠悠!汉宫乍别,琴瑟伴春光,同棹归舟。自塞传鼙鼓,重佩吴钩。纵有痴心封发,谁料得、梦断天陬。年年剩、残阳伴君,万虑成休。
 
     注唐有董氏女,束发封帛以别丈夫,曰:“非君子不解。”丈夫谪贬岭南二十年乃还,董氏封发宛然。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