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各界名人 > 正文

陆正亚“右派”平反始末(吴昭谦)

发布日期:2013/11/1 16:52:13  阅读:8223  【字体:
 

 

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 一个对自然科学中的一个演示实验提出正确见解的青年教师,在“ 左” 的路线影响下, 却被打成“ 极右分子”。 但值得庆幸也令人称奇的是, 在极左的“ 文化大革命” 中, 他却获得了平反。 这就是原安徽省政协六、 七届委员、合肥工业大学物理学教授陆正亚的遭遇。 这期间的是是非非、 曲曲折折, 回忆起来, 不能不使人啼笑皆非、 发人深省!

 

冤案的由来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由于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森严壁垒, 我国实行了“ 一边倒” 的方针, 苏联被奉为“ 老大哥”。 虽然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但在政治、 经济、 教育等方面, 都是跟着“ 老大哥” 亦步亦趋, 甚至在某些方面出现绝对化倾向, 对苏联专家的一切建议,在工作中当作“ 最高指示” 看待, 这就不免闹出了笑话和悲剧。 如高等学校教材全部搬用苏联的, 并奉为经典。 由苏联专家杜伯夫编著的《 物理学教程 》 已经在国内使用过两三年了。 1955 年, 时在淮南煤矿工业专科学校任教的陆正亚在使用这一教材时, 对该教材中的角动量守恒演示实验产生了疑点, 经过仔细计算和研究,发现这个实验作为角动量守恒定律的演示, 实际上就成了一种变相的“ 永动机”。自 16 世纪以来, 世界上开始有人企图制造一种不消耗任何能量就能永远动作不停的机器,叫做“ 永动机”。 但这是不可能实现、 不切实际的空想, 因为它在理论上违反能量守恒定律, 也就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这是物理学中的重大原则问题。 年青的陆正亚凭着直率和责任感,向教研室反映了自己的看法, 不料引起了轩然大波。 校内一伙人不分青红皂白和是非曲直, 也全不顾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 上纲上线, 说他破坏苏联教材威信, 反对学习苏联,反对“ 一边倒” 政策。

 

 1955年春, 学校在淮南洞山礼堂召开所谓陆正亚破坏学习苏联运动的批判大会,蒙蔽组织了一批积极分子,从政治方面无限上纲地批判。当时有的人竟然将 “ 风马牛不相及”的高岗、饶漱石反党事件也扯上了,胡说什么二者还有什么内在联系哩!

 

陆正亚,江苏盐城人,1930 年出生。 他生性刚强,又仗着自己家庭成份好 ( 中农)1949 年参过军,入过共青团,不畏权势,不承认自己有错。为了辨明是非,求得公正解决,他写信给上海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讨教这一学术问题,很快得到回信。全文如下:

 

淮南煤矿工专物理教研组陆正亚先生:

您所提出的关于角动量守恒示范实验的意见,十分正确。下次修改讲义时决定遵照您的意见将此节重写。

谨此致谢,并请随时对本讲义提出意见。

此致

敬礼

                  交通大学物理教研室启

                                一九五五..

 

接到这个复信后, 身为团员的陆正亚即直接上书团中央书记项南,项南接信后立即派人到学校调查,调查后认为陆正亚说的是学术中的是非问题,他的看法是正确的,要求对所渭事件重新做结论。在此前后,陆正亚又收到时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杜伯夫教授的复信, 也承认该书中那一部分是错误的,并向他致谢。

 

岂知纠偏的希望仅是昙花一现,l957 年掀起了反右派运动。 有人对陆正亚的新账旧账一起算,又新添了他 l949 年参军时曾改名陆成,是只有 “ 六成”是革命的一类 “ 莫须有”罪名,而被戴上 “ 极右分子”帽子,开除公职,押送白湖农场劳动教养四年多,备受繁重劳动和饥饿的折磨,几度濒于死亡。

 

获平反的曲折经过

 

1962 4 月,中共中央发出 《 关于加速进行党员、干部甄别工作的通知》,错划 “ 右派分子”的平反也在其列。 到同年 9月中旬,安徽已有 4010 名被错划的 “ 右派分子”得到甄别平反,已经批准平反尚未宣布和待批的有3286 人。

 

陆正亚于 1962 6 月调回合肥工业大学,当时的专案组负责人之一刘伦光(后曾任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已为他写好平反材料,甄别办公室还为他计算出该补发的工资。他也接到课程表,重新拿起教鞭走上讲台。满以为从此可以脱离苦海,施展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岂知好景不长,风云突变,全国右派甄别平反工作停止,还批什么 “ 翻案风”。 陆正亚被告知对他的平反不算数,一下子又被打入 “ 另册”,从教学岗位上拉下来,强迫劳动。此时,虽然住房条件比劳改农场稍好,但精神上的失落和折磨比在劳改队还难受。 倔强的陆正亚迫不得已几次亲自到省公安厅要求重回劳改农场,但未获同意。

 

 “文革”中,陆正亚是合肥工大全校 300 多个 “右派分子”中唯一未摘帽子的 “老右派”、 “死老虎”,遭受 “造反派”的多次批斗,身心受到极大摧残。到 1968 年 “清理阶级队伍”时,原来的好几个校领导,也被当作 “专政对象”而关进陆正亚所在的“牛棚”。 大家同病相怜,常常在一起劳动谈心,他们流露出对过去陆正亚的被整是错误的。

 

随着 “文化大革命”的逐步升级,曾为安徽 “ 造反派”发源地的合肥工大。“ G”派与 “ P”派不知从哪里弄来枪支,由学生和工人组成的武斗队伍,各有自己的 “ 根据地”,西、东对立,荷枪实弹, 戒备森严, 冲突一触即发。 恰在此时, 人民解放军6408 部队 ( 第 12 军,军长李德生)进驻合肥工大,驻校军代表刘新增。他们在紧张的制止武斗、促进大联合的工作中,竟然发现和注意到了陆正亚当初反对的是苏联的权威教材,而 “ 革”中反对 “ 苏联修正主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治任务,他们对这一案件非常重视,组织了专案组, 经过几个月的内查外调,办学习班,开座谈会,终于弄清了事实真相。 1969 1117 日,由驻校工宣队、军宣队和校革委会作出 《 关于陆正亚问题的处理决定》,认为划陆为 “ 右派 ( 极右)分子”是不当的,应予纠正。又几遭周折,直到极左路线完全结束时,陆正亚才辗转回到合肥工业大学任教。 1983 年元月,有关部门对陆正亚的 “ 问题”又重新作了复查结论,再次肯定 1969 年的处理决定并彻底平反。

 

为帮助老师获平反而奔走呼吁

 

陆正亚的老师吴剑华先生, 50年代在上海复旦大学任物理教授。 1957年, 因在鸣放会上对一些老干部生活作风问题提了一点意见, 也被打成“ 右派”, 下放农场劳动, 陆正亚在出差到复旦大学进行科研项目时,曾听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王零和数学系主任欧阳鬯谈到吴老师并没有什么问题, 是错划的。 他时刻记在心上, 只因当时大气候尚未“ 解冻”,只有同情之心, 而无帮助之力。

 

1977年, “ 四人帮” 垮台不久, 平反工作也还未排上议事日程。 但这时吴剑华先生的夫人患肺癌开刀, 花钱很多,而他收入很低, 生活非常困难,写信给陆诉冤说苦, 此时他想起复旦大学数学系主任欧阳鬯遗憾地谈到, 前些时在宴请著名美籍华人物理学家杨振宁时, 我国著名科学家周培源也在场, 如席间周老能向作陪的复旦大学领导问一下吴的近况就好了,那就可以作为重新评议吴案的由头。 抗日战争期间在西南联大任教的周培源教授与吴剑华有很好的师生之谊,思念及此, 在当时政治气氛已有松动的氛围下, 陆正亚花了一整天时间写了一封长信,为自己的老师诉苦申冤。 但是陆正亚是周培源学生的学生, 这封信很难直接寄达身兼数职、社会活动繁忙的周老手中, 他只得寄请北京大学物理系总支书记吕以乔转交。 当吕以乔亲手将信送到周老手中时,周培源立即在信上批了“ 请复旦党委研究解决”。 此事随即也得到时任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的夏征农的过问, 于是在全国冤假错案大平反之前, 吴剑华先生破例地提前平反了。决定是 1977 10 月作出的, 很快就补发了部分工资,解了吴教授的燃眉之急。 吴剑华随即写信给陆正亚, 感谢他的“ 仗义” 行为。

 

老树春深更著花

 

严冬过去春又至, 梅花香自苦寒来。 热爱科学、 勤奋钻研的陆正亚, 在物理学研究领域发起了新的冲刺。 他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物理教学经验和电力工程有关数学问题的研究心得,创建了解架空高压线状态方程的 M 函数法,并很快被工程设计部门采用,此项成果获机电部 1980年利技成果二等奖。另外一项经仿射优化导出的单参数高次方程的 IJ 函数法,与上面的项目同时被编入《 安徽科学技术史稿 》。广为人知的“ 优选法”, 是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经推广过的, 对生产建设有实用价值。 经过多年的思考和研究, 陆正亚和秦惠明二人设计出一种物理摆。 该仪器将物理实验与优选法结合起来, 1990 年获国家发明专利。 它已成为大学教学仪器而被广泛使用, 受到师生们的欢迎。

 

陆正亚于 1987 年晋升为教授, 1992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他在任教之余发表学术论文 30 多篇, 涉及地球板块运动乃至“ 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 等很多领域, 都有精辟独到的见解。 他曾任安徽省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合肥工大民革主委、合肥市西市区人大常委会委员。 1987 年至 1997 年,连任两届省政协委员,积极参加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活动,直言陈事,抒发己见,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转自《江淮文史》2000年第1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