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人物春秋 > 乔冠华研究 > 正文

《才情人生乔冠华》辗转沪港(3)(罗银胜)

发布日期:2013/12/12 17:23:40  阅读:1757  【字体:
 

 

1946年秋冬,国共和谈破裂,内战重新爆发。香港又成为我党开展对外宣传、进步文化活动的基地。在党组织和周恩来安排下,许多同志分头从上海、南京等国统区转移到香港。

   

乔冠华是是年1019日离沪的。这一日期,是由林默涵回忆的。林默涵与乔冠华同庚,是一位文学理论家、杂文家。这时,林默涵是作为一位年轻的编辑去香港的,据他回忆:      

 

“是年10月,我从上海乘船赴香港。船起碇时,我站在船舷,望着滔滔的黄浦江水,想起那天正是鲁迅先生逝世的十周年忌日(1019),不胜感慨。在船上,与乔冠华不期而遇。我们在甲板上散步聊天,谈到胡风等人的文艺思想。乔冠华在重庆时,用‘于潮’这一笔名写过一篇颇有影响的文章《方生未死之间》,其中某些观点与胡风的思想颇为接近。例如他也不重视知识分子与劳动人民结合,认为知识分子的缺点是思想太多,感情太少(原注:意即革命理论太多,感情激动太少)等等。这些观点曾受到过党内一些同志的批评。但在这次交谈中,乔冠华对胡风文艺思想的看法却有了很大改变。当时他正在看胡风最为赞扬的作家路翎的小说《饥饿的郭素娥》。他觉得这部小说内容脱离实际,人物也不真实,主人公不像个真正的劳动者,因此对胡风的文艺思想产生了怀疑。”   

              

这段引文摘自《胡风事件的前前后后--林默涵问答录之一》(黄华英整理)一文。林默涵是 名噪一时的“胡风反革命集团”的当事人之一,据说当年舒芜在他鼓动下,分类编列,公开了胡风写给舒芜的一批私人信件,从而引发了一场旷世奇案。然而其中内幕复杂,非本

书所能够叙述的。从上引的发表于1989年文章中可见,林默涵好像带有“反胡”(胡风)情结 ”,以至又引乔冠华为其同道。   

 

诚然,胡风的文艺思想、胡风同道的文艺创作及其评价,可以见仁见智,这里也不拟展开。乔冠华对文艺,诚属“玩票”性质,但他对文艺现象的分析判断,不少出自细腻剀切,在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上自有其地位。   

 

乔冠华到香港后,住在当时十分幽静的英皇道一幢新盖的四层楼房里,他与龚澎等住二楼,夏衍、冯乃超和周而复住在三楼。这幢新楼,前面迎山,后面临海,环境颇佳。乔氏夫妇的房间面积不大,约十多平方米,一床一桌,书是少不了的,故备了一个书架。这就是他们的书斋兼卧室,可以看书,可以写文章,可以编辑刊物,还可以会客。顺便说一下,夏衍已参加中共香港局的工作,正准备赴南洋一带开展宣传和统战工作;而冯乃超、邵荃麟等从事文艺界统一战线的领导工作;周而复此时在香港主编《北方文 丛》,并参与编辑《小说月刊》。   

 

当时,中共地下组织在香港设中共香港分局,书记是方方,副书记是林平,乔氏夫妇双双出任分局委员,龚澎是外事组副组长(组长为章汉夫)。林平是乔冠华的老相识,太平洋战争撤退时,时任东江游击纵队参谋长的林平出了大力。两人几年后又在香港携起手来,共同为党工作。   

 

日军投降时,中共领导的东江纵队港九支队协助英军接降。当时的英军夏壳少将希望和港九支队共同治理香港。而中方代表袁庚表示,英军希望港九支队继续留在香港的请求已难实现,港九支队已正式发表《告别港九同胞书》,全部撤离香港。但是,袁庚也灵活地表示,香港周边地区的抗日政权,可以配合英军做一些治安稳定工作。   

东江纵队北撤后,中共香港分局争取了港英当局的承认,将这个办事处改名为新华社香港分社,乔冠华出任分社社长。如今有人戏称袁庚是香港新华社分社的开办人,来由即此。   

 

乔冠华在新华社分社社长任上,要与龚澎经常与欧美各国派驻香港的记者接触,获取国际消息并提供国内政治动向,揭露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的可耻勾当。对此,乔冠华曾回忆说:    

 

我去香港,组织上交代,在香港公开设立新华分社,并且争取取得英国的承认,英国当时对中国也采取两手政策,一方面和蒋介石拉得很紧,另外对我们也不拒绝,所以就同意了我们的新华社在香港设立分社,同意我们收集新闻材料,向香港报纸及世界其他报纸发稿。有了这样一个身份,凡我们党跟港英当局在政策方面的交涉,都由我来出面交涉。这个分社是我们新华社的第一个海外分社。在解放战争的三年当中,从防御到进攻到走向胜利,我们在香港,不得不同港英当局进行交涉的问题也相当多。这种外事工作,用去了我们相当一部分时间。因为有了这个身分,所以当时欧美各国驻香港的记者,就经常和我们发生接触,进行采访,请吃饭,提出问题,收集材料。我们也可以从他们那里听到英美等两方国家对中国问题的态度,好像是个国际统一战线吧,这是关于外事工作。

 

自从乔冠华被任命为首任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以后,他就以这个公开身份与港英当局周旋。在解放战争的三年当中,从防御到进攻到走向胜利,乔冠华及新华社香港分社的全体同志在香港进行了艰苦的工作,团结了进步人士,收集了大量资料,组成了一个国际统一战线,为迎接全国解放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乔冠华等人在香港的外事工作,归中共中央外事组领导。党中央是于1942年成立中共中央外事组的,由叶剑英任主任,王炳南为副主任,统一负责管理党和全解放区的外交工作。中央外事组在香港派有乔冠华、龚澎、张颖等人,在哈尔滨也设有外事机构。实际上,中共中央外事组就是建国前主管外交工作的领导机构,是新中国外交部的前身。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