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堰公社民主理财活动亲历记(游育林)
1969年起,草堰公社(现上冈镇草堰口社区)永丰大队全面实行民主理财制度。在当时作为农村社员群众管理集体经济的创举,迅速在面上推广,而永丰大队也由此在全国闻名。其时我正在草堰中学(座落在永丰大队,后改名为永丰中学,现已撤并)读书,在校园中,就能看见一批又一批到永丰大队参观学习的人,我们做学生的也经常到永丰大队参加民主理财活动。我在草堰中学高中毕业后,在公社报道组工作,又随公社领导长期驻点在永丰大队。可以说,亲历了永丰大队民主理财的产生、走红到逐渐湮灭的全过程。
民主理财制度是实践的产物,起初深受群众欢迎
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期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根据毛主席“民主办社”、“勤俭办社”的指示和农村《六十条》精神,永丰大队就探索过“碰头记帐”、“定期清财”等农村财务管理新制度。文化大革命的“斗、批、改”高潮中,永丰大队有几个生产队的会计因为害怕记账有问题而被批斗,逐步摸索出了“民主公开记帐法”。会计当着队干部和群众的面“做帐”,记录财务收支,以后经过不断总结改进,逐步发展成为民主理财制度。其基本做法是:(1)以生产队为单位,由贫代会(贫协小组)推选5到7人,组成社员群众理财小组(也称贫下中农理财小组);(2)生产队每10天或半月召开一次“民主理财会”,由理财小组主持,全体社员参加,会计报出本阶段包括钱、粮、物、工、肥、证等各项收支情况,队长进行说明,逐笔经社员审查通过,当众核对单据,当场进行帐面记载,当场盘对库存现金和财物;(3)民主理财会上通过的小段收支计划由队委会执行,理财小组监督,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计划,则须和理财小组协商,必要时召开民主理财会通过。
民主理财制度的推行,起初是很受社员群众欢迎的,每当召开民主理财会,社员群众总是喜气洋洋,满腔热情,参与度很高,自觉性很高。因为时代的原因,还常常表现出很强的原则性,甚至斗争性。由于工作职责的关系,我经常参加民主理财会,对此感受很深。记得有一次在第7生产队参加民主理财会,当会计报完收入时,一个女社员站起来说,队里最近购买的农药用完以后,玻璃瓶子应该卖给收购站,作为集体收入。队长说了句“药水瓶子只值几分钱”的话,立即遭到提议者和其他社员的反驳和批评,队长会计当即表示接受批评,以后玻璃瓶子就真的都卖给收购站了。还有一次在5队参加民主理财会,队干部向我讲了这样一件事,说社员陈德洪、周怀银有一天在生产队罱泥收工后,为紧邻的草堰粮管所罱了两船河泥,粮管所给工钱3元,在民主理财会上,两人主动将3元钱交给集体入帐,还作了“斗私批修”式的检讨。
应该说,在实行民主理财制度的初期,确实理出了群众的政治觉悟,理出了社员群众热爱集体、维护集体利益的强烈意识,也理出了农村集体经济完整的管理制度和规范。也正因为如此,草堰公社将永丰大队民主理财制度推广到全社141个生产队,并迅速向社直单位、社办企业、社内学校推广。
民主理财制度得到高度重视并在全国推广,同时也被不断拔高
1969年9月20日,县革委会以第147号文件向全县发出了《关于积极推行“民主理财会”制度的通知》,同年10月25日《新盐阜报》(即《盐阜大众报》)发表了永丰大队贫下中农管理集体经济,实行民主理财的调查报告,全县随后连续召开了三次现场会,推广永丰经验,全县四级干部进行民主理财制度大检查、大促进,县组织民主理财报告团到各公社各大队宣讲,听到宣讲报告的人数超出1.3万人次。1970年7月4日,正当盛夏之际,盐城专区革委会在永丰大队召开民主理财现场会,一直开到各公社分管领导、会计辅导员和点上大队书记。会议历时5天,建湖县、草堰公社、永丰大队及部分民主理财的先进典型介绍了经验,当时的盐城军分区政委万玉华专程出席大会并讲话。会议要求在全区范围内迅速掀起一个学永丰、赶永丰,大搞民主理财的热潮。1972年5月全省在永丰大队召开民主理财经验交流会,提出了搞好民主理财的五条标准。盐城专区革委会1972年5月22日发出了《关于加强农村社队财务管理的通知》,对推广永丰经验进一步提出了要求。全省银行、财政、农业等战线也分别在永丰大队召开过多次现场会,推广的力度很大。同时,地、县的战备、政法、“一打三反”等会议也把永丰大队作为先进典型介绍经验。直到1977年,地区还在永丰大队召开了民主理粮现场会。地、县还把民主理财编成文艺节目大演大唱,特别是大型报道淮剧《民主理财好》(一度更名为《迎湖新曲》)演出近千场。
各级新闻媒体高度关注。从《新盐阜报》发表调查报告以后,前来永丰大队采访、总结经验的各级各类媒体和各级领导机关的干部持续不断,国家、省、市的主流媒体上发表永丰民主理财的经验、报道很多,1971年24期《江苏通讯》发表建湖县革委会《坚持勤俭办社,实行民主理财》的体会文章。1972年8月,新华社发出电讯稿,全面介绍永丰大队民主理财的经验。1972年10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依靠群众,民主理财》的经验介绍,专门加了很长的编者按语。同月13日,《人民日报》又发表了介绍永丰大队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专题报道。当时还传来了《红旗》杂志《民主理财好——江苏建湖县永丰大队的调查报告》的小样,前一时期,我在永丰大队所存的资料中还查到这一小样的手抄件。记得1973年时任《人民日报》农村版编辑的何加正来到永丰大队,县报道组和我都曾陪同他采访。
全国各地也有不少人前来参观学习民主理财活动。记得在盐城专区民主理财经验交流会以后,前来永丰大队参观学习的人数剧增,开始是本县本地区本省人员为主,后来则以外省市人员为主了。为做好外来人员的接待工作,县革委会专门在永丰大队成立了永丰接待站,新建了一排接待用房,开办了食堂,配有站长、会计、接待服务人员,下拨专门经费。前来参观的人有省、市一级的分管领导和专家学者,更多的是县、社领导和财会专业人员,他们一般都要参加“四个一”的活动:听一次介绍,看一次展览,参加一次民主理财会,观看一次民主理财的汇报演出。到1978年,前来永丰大队参观学习的人员达19个省、市的24万多人次。当时他们向永丰大队赠送的刺绣、织锦等各种匾额有几千块,以致展览室、接待站都放不下。记得1978年,我当时主持草堰公社多种经营办公室工作,参加县里组织的绿化造林考察团,到新沂县炮车公社参观,在该公社的一个会议室还看到张贴在墙上的关于学习永丰经验、完善民主理财制度的相关规定。
永丰大队民主理财制度在实施初期很受群众欢迎,也曾收到较好的效果。但由于处于“文革”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极左”思潮的影响,特别是永丰民主理财制度在全国声名渐响之后,被增加了许多当时的“时代内涵”。比如,人为地拔高、夸张的宣传、烦人的形式,特别是为了凸显“阶级斗争为纲”,常常出现“不理财而理人”,这些既使永丰民主理财制度逐渐变味,也使群众逐步失去热情,失去其活力。随着“文革”和农村“队为基础”核算体制的结束,这个本来很有价值的民主理财制度也走完了它的历程,实现了向政务公开的转变。
- 上一篇文章: 丁渡大队分田记(王学言)
- 下一篇文章: 张荡——建湖农业合作化的一面旗帜(凌炳奇、胡志超、王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