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日寇在建湖旁风湾地域施放毒气情况调查(朱明安)
2007年8月中旬,我参加全国“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课题调研,在翻阅《建湖县志》和《建湖文史资料》第七期记载资料时发现:1942年底,驻湖垛日寇在一次夜袭中,公然在县境旁风湾地域施放了芥子毒气一事。就此,我进行了实地调查,先后走访了7名年龄在78~93岁本籍老人与知情者(包括当时的村干部),因为年代久远,一些现场知情人过世,所以许多详情有待挖掘。好在这些老人当时有的为亲历者,有的听大人讲过,从不同角度证明日寇确实曾施放毒气残害中国军民。现结合调查情况作及有关文献资料,就此作一研究分析,记述如下:
一、 旁风湾的地域特征
旁风湾位于建湖县城(原名湖垛镇)东北约3公里的杨庄(今县开发区杨庄村)境内,是一条东西走向的北沿河(今黄沙港)中部靠南岸的大河湾处,因方便过往船只顺风行驶或避风休息而得名。此处往东3里到东塘河(在沿河口交汇),往西3里到西塘河(在夹荡港交汇),交通便利。河湾南岸有一个小村庄,呈扇形地居住着14家农户,近70个人口。庄西的河湾头上有一条小河,向南通到郭家舍和杨庄。小河东堤岸为人行通道,与庄前的大路连接,顺着大路东行可直达沿河口。庄前大路旁,有一个1亩多地大的水塘,是前人筑庄墩子取土时留下的。大路和水塘南面是大片水田,足有一平方公里的范围。水田尽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大圩埂,人称“墙头坝”,把旁风湾与郭家舍、杨庄隔开。来人必须顺着小河东岸,翻过“墙头坝”,再通过1里多路的水田开阔地,才能进入旁风湾东去沿河口,构成了旁风湾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环境。
二、 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
驻湖垛的日寇是1941年7月,日寇对盐阜区实行第一次大扫荡时侵犯湖垛的木木田中队,顽固地推行法西斯政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遭到建湖人民的强烈反抗和沉重打击。1941年9月,日寇第一次大扫荡失败后,建阳县(今建湖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带领全县人民开展反伪化、反蚕食、反扫荡斗争,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当时以西塘河为界,河西为根据地一区(以高作为中心)、河东为二区(以钟庄为中心),旁风湾属二区的万丰乡。因靠近湖垛,加之位置重要,地形特殊,一直是日伪军扫荡的目标,也是二区军民对敌斗争的前沿阵地。据83岁的吕玉和老人回忆,这里较长一段时间成为敌我双方的拉锯地带。起初,日寇大白天坐着汽艇到旁风湾扫荡,烧杀抢掠,奸污妇女,抢粮抓鸡,干尽坏事。日寇肆无忌惮地趴在庄前大水塘的堆坎上,架起机枪,向沿河口方向随意扫射,气焰十分嚣张。1942年春,建阳县发动军民打坝斗争,西塘河的夹荡港打起了拦河大坝,二区军民也在庄子东头的河湾上筑起一个两丈多宽的大土坝,二区区队和县总队(又称子弟兵团)武装可以通过土坝到旁风湾,好进好退地打击来犯之敌。由于打坝,日寇的小汽艇失灵了,日伪军要扫荡二区,只能从陆路经旁风湾走。因此,日伪军只要翻过郭家舍后面的“墙头坝”,通过这片水田开阔地时,我区队民兵和县总队的狙击手,伏在水塘的堆坎上,瞄准敌人射击,每次都要打死打伤几个。日寇吃了不少亏,因而对旁风湾这个眼中钉、肉中刺恨之入骨,屡次扬言要寻机报复。
三、 日寇施放毒气经过及其造成的伤害
大约在1942年12月28日,也就是在日寇发动对盐阜区第二次大扫荡的前夕,湖垛据点日寇获悉建阳县总队二营营部和六连在旁风湾活动,就倾巢而出,连夜扑向旁风湾,企图一举全歼,达到报复之目的。然而敌人的计划落空了,折腾了大半夜,除了沉睡的小村庄,其余一无所获,扑了个大空,又不敢向土坝北端二区迈半步。只得恼羞成怒,在庄前的大路上,水塘四周的堆坎上以及土坝南端两侧的河坎上,喷洒毒剂来泄愤,然后灰溜溜地撤回湖垛据点。天亮后,建阳县总队二营的一个连路过旁风湾,闻到一股刺鼻的大蒜味。卫生员阳捷通过闻到的大蒜味和发现路旁的药物颗滴,认定是日寇撤走时施放的毒剂。营、连领导得知后,一边通知部队做好防护,一边联络二区及万丰乡领导,组织干部和民兵紧急清除毒物,就地深埋。由于措施得力,才使旁风湾群众避免了一场灭顶之灾。据了解,当时正是天寒地冻之时,大多数毒剂浮着在霜冻之上,挥发很慢,便于清除。加之村庄上群众因战乱,逃避在外,在家的人很少,只留个把老人看家,夜间又闭门休息,因而群众中未出现染毒受害情况。倒是途经旁风湾的这个连队,先后有近40人发生头痛、咳嗽、恶心呕吐等轻重不同的中毒现象。尤其是跟随营长的通信员在染毒路上拣了块木板夹在左腋下玩,结果中午就出现局部红肿、起泡、疼痛,继而发热、全身不适等中毒症状,后送到根据地医院治疗,最后诊断为糜烂性毒剂——芥子气伤害。
旁风湾事件造成了极大危害。首先从毒气本身危害程度看,芥子气的毒性大、危害期长,大面积使用可以造成人畜的大量死亡。日寇在旁风湾施放芥子毒气,如果不是受气候影响,发现早,清除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其次,毒气施放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使遭袭击区的人民丧失了生活安全感,产生害怕恐惧心理。正如93岁的张傅氏老太太所说,当时,由于对毒气的恐惧,加上战乱,旁风港和杨庄一带的居民,纷纷离开故里远走他乡,数百亩耕地无人耕种,蒲草长了一人多高,直到抗战胜利后,人们才陆续返乡,开荒种地,把战争造成的创伤和损失慢慢地修复和弥补起来。
侵华日寇在苏北平原上曾多次施放过毒气。在抗战8年中,日寇侵占盐阜区长达7年之久,干尽了坏事,制造了一系列的惨案、事件,罪恶累累,日寇用毒气伤害盐阜人民的事件便是令人发指的一例。日寇在旁风湾施放芥子气以泄愤,只有法西斯匪徒才能干出这种勾当,充分暴露出日寇屠杀中国人民的凶残手段和疯狂、野蛮的侵略本性。
日寇在旁风湾施放毒气是对国际公约的公开对抗。日内瓦公约明确规定,各国在战争状态中禁止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和细菌武器。日寇在旁风湾使用的是液滴态的芥子毒气,属化学武器的一种。方式是突然、大量使用,使地面和物体表面染毒,达到极高浓度,让人员接触而中毒。日本军国主义在整个侵华战争中,无视日内瓦公约,多次使用了化学武器,旁风湾放毒事件只是个缩影。我们必须充分揭露,彻底批判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来维护国际公约的严肃性,防止历史的悲剧重演。
- 上一篇文章: 新四军六师在建湖境内的活动(王兆唐)
- 下一篇文章: 诞生在瓦瓷村的《苏北日报》(李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