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备份栏目 > 建湖续志 > 正文

《建湖县志(1986~2008)》第六卷文化之第三十三章科学技术、第三十四章教育、第三十五章体育、第三十六章文化艺术、第三十七章传媒、第三十八章档案 史志

发布日期:2011/10/17 15:05:23  阅读:54433  【字体:
 
 
第六卷 文化建设
 
    198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着眼于大文化建设,全面推进科教文卫体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把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开展科技交流,推进科技创新,普及科技知识,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科技兴县”战略的实施。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壮大并提升师资队伍,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着力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强县,实现文化惠民,文化事业改革不断深化,文化产业呈现多元化发展格局。电视、网络等新型文化传媒迅速发展,文化市场日趋繁荣兴盛。地方特色文化传承和保护力度加大,建湖杂技与淮剧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众体育健身意识日渐增强,城乡体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工程稳步推进,体育竞技屡创佳绩。史料征集、编纂、出版和档案工作逐步规范。
    建湖文化建设的创新发展,明显增强了县境文化软实力,极大丰富与满足了人们的精神需求,提升了全民的文化素养。
 
第三十三章 科学技术
 
    境内具有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重视科技进步、追求超常发展,更成为全社会的理性选择。1986年以来,全县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技进步,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这条主线。1989年5月,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后来又把这一战略充实为“科教兴县”。通过广泛深入持久地科技普及、咨询与示范,加上强有力的政策导向,全社会形成科技兴工、科技兴农、科技兴事业的热潮,这一切也改变了建湖人的发展思路、竞争理念与推进方式。1992年县委、县政府提出把建湖建成“科技先导型经济”的县份,1994年提出“高科技、外向型、适度规模和名牌”的发展思路,其间,科技大会、科技恳谈、科技进步企业创建、科技进步乡镇创建等活动相继举行,“前厂后院”、“前田后院”等产学研结合的模式给建湖各个方面带来深刻的变化。90年代后期,在推进企业改革的同时,县委、县政府提出“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构筑新的竞争高地”,皮鞋、农药化工、纺织服装、机械加工、节能灯、花炮等支柱产业逐步提升科技内涵。2000年,森达集团组建全市第一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002年,全县有农药、有机化工、缫丝、花炮等民办研究所48家。进入“十五”、“十一五”,平台建设与激励政策成为推进“科教兴县”的主导取向。2001年,建湖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启动。2003年5月,近湖民营工业园开工建设,不久更名为建湖民营科技创业园。2007年,县委、县政府在城南新区创立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为建湖开创了更加广阔的科技创新平台。
    1986~2008年,建湖县积极组织实施省以上星火、火炬、工农业科技攻关等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0多项,争取国家、省、市各类科技扶持资金1.15亿元。1999~2000年度、2003~2004年度,建湖县先后两次被表彰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
 
第一节 机  构
    一、管理机构
    1986年,建湖县科学技术委员会内设计划调研组、情报信息组,1991年改组为科,设科技干部科、计划科、情报科。1997年1月,更名为县科学技术局,所属地震办公室撤销,职能划转新成立的县地震局。乡镇科技助理改称科技干事。2001年7月,地震局撤销,在县科技局挂牌。县科学技术局(县地震局)内设办公室、综合计划科、科技管理科、知识产权科、地震科等5个职能科室。下属建湖县生产力促进中心,为自收自支全民事业单位。2005年,成立县知识产权局,与县科技局合署办公。
    二、科研机构
    1.民办研究所。民办研究所主要由企事业单位自办,有明确的研究方向和任务。研究内容包括科技新成果引进和消化,新产品研制、开发和推广,技术咨询服务等。2002年底,全县有农药、有机化工、制鞋、密封件、缫丝、花炮等民办研究机构48家,这些机构中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66名,其中,高级职称41名,中级职称96名。2003年省政府精减行政审批事项,企事业单位自办民办研究所不需审批。庆丰杂交稻研究所,是全国首家民营杂交稻科研机构。该所以南京农业大学为技术依托,先后引进科技人才20多名,聘请著名的作物育种专家朱立宏、陆作楣教授主持研究课题,定期来所指导科研工作,培训技术骨干。其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研究具有独创性,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91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至2003年,该所进行30多个课题研究,列项40多个,取得26项成果,获各级科技进步奖18个。
    2.联办科研所。境内各企事业单位借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智能,借专家、学者、教授的“脑袋”,实行项目入股、技术入股、学历入股,就近攻关,就地开发。克胜集团于1995年创办克胜化工研究所,先后投入600多万元,逐步建成以研究所、实验室、信息网络、检测中心为主体的开发中心。在南京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南京技术中心”,作为专家攻关新技术的基地,采取技术入股、按股分红的形式合作,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主持实验室,承担农药中间体及农药新产品的开发。至2008年,先后与中科院沈阳农药研究所、上海农药研究所、河北化工研究所、北京农业大学等20家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出6个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新产品,其中5个已进入工业化生产。2007年7月24日,建湖县政府与西安石油大学签订全面合作协议,共享石油机械研发平台。是年7月25日、2008年3月10日,建湖石油机械研究所在建湖县职教中心和西安石油大学分别挂牌。
    3.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0年,森达集团组建盐城市第一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皮鞋设计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5年6月通过验收。2007年6月,省科技厅批准江苏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成立“江苏省油脂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认定其为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同年11月,盐城豪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功率LED道路照明光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认定为“盐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第二节 科技队伍
    一、科技队伍构成
    1986年,境内有各类科研技术人员5782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113人,助理级553人,初级1226人。此后,随着“科技兴县”战略的实施,科技队伍不断壮大。至2008年,全县初级职称以上的科技人员2998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780人,中级7630人。
    二、荣誉、地位
    1986年以来,建湖县正常开展评选“十佳科技人员”、“十佳星火带头人”活动。90年代以来,坚持重奖科技人员,激发科技人员为振兴建湖经济作出贡献。1992年首届“科技节”期间,为被“十佳科技人员”、外聘技术顾问披红挂花,并颁发奖金。县委、县政府为获化工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三等奖的唐湖、章希知等6名科技人员举行祝捷大会。8月,对唐湖、章希知夫妇给予重奖,奖励200平方米别墅1套,配备桑塔纳轿车1辆。此外,至1993年,还将126名知识分子调整到能发挥专长的岗位,为66名科技人员解决家属和子女的“农转非”,为49名科技人员解决子女读书问题,为1365名科技人员上浮工资,为700多名科技人员解决住房困难。1986~2008年,全县共有668人次受到县以上党委和政府的表彰,获得“优秀知识分子”、“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等称号,其中171人次获国家和省、市的表彰奖励,7人入选《江苏省科技群英志》。唐湖、章希知、王曰贵被国务院批准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科技人员。黄务涛被批准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朱乃涛、李生俊、王健被批准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建阳镇青年农民徐成元到浙江农大学习回乡后,承担“大面积推广棉接油套作”和“水稻高产丰产研究”两个课题,分别获江苏省农林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等奖,被团中央、农业部命名为“科技示范标兵”。
 
第三节 科技进步
    一、工作网络
    1989年,成立“科技兴县”领导小组,县委书记任组长,选配科技副县长、科技副乡镇长、科技副村长,乡镇均配备科技助理。1991年,各乡镇成立科委(或科技办公室)和科普协会,经济主管部门成立科技科(股),县直企业、乡镇办企业普遍配备科技副厂长。98%的村配备专职农技员,62%的村配备副业技术员,40%的村配备科技副村长,并有明确的目标和考核制度。2006年4月,县政府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县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组织领导、指导、检查、考核工作。
    二、科技大会
    1989年5月29~30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技工作会议,决定在全县实施“科技兴县”战略,县委、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在会上作了报告,表彰60名优秀科技工作者。
1992年4月7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技大会,县长袁世珠作《加速实施“科技兴县”战略,提前实现“八五”翻番目标,为把我县建成科技先导型经济县份而奋斗》的报告,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实施“科技兴县”战略的决定》,表彰了“十佳科技顾问”、“十佳科技人员”和141名“科技兴县”先进个人。
    1995年4月2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学技术进步大会,县长郭健生作《坚持科技先导,深化发展战略,为加快科技经济一体化进程而努力奋斗》报告,提出以更大力度推动经济工作由主要依靠投入,转变到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这两个根本转变。大会表彰“科教兴县”先进集体17个,先进个人100名。
1997年7月16日,县委、县政府召开全县科学技术工作会议,县长刘长青讲话,表彰“科教兴县”先进集体23个,先进个人103名。
    2004年3月30日,县政府召开科技工作会议。会上颁发了2003年度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工作先进奖,表彰10个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和36名先进个人。
    三、科技节
    1992~1997年,连续举办6届科技节。1992年4月7~10日,举办首届科技节,以加快实施“科技兴县”战略为主题,邀请50多家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大中型企业的领导和专家参加,县政府与省化工厅、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化工学院签订长期全面技术合作协议,经洽谈签订技术合同128项,合同投资5423万元。
    1993年4月28~29日举办第二届科技节,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巩固和发展技术横联为主题。省科委主任王宏民专程到建湖祝贺。县政府与国家教委科技管理中心、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中国药科大学签订科学技术合作协议,聘请100多名专家教授担任技术顾问,签订技术合同113项。
    1994年4月9~26日,第三届科技节以流动形式在武汉、西安、南京三大城市举办。主题是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全县组建18个高科技攻关队,走访三大城市的16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家大中型企业和有关部门,共寻求到高新技术项目及科研成果200多项,其中15项为国家“863”计划、国家重大攻关项目、国家星火计划项目成果,13项达国际先进水平。
    1995年10月8~21日,在北京举办第四届科技节,主题是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高科技、外向型、适度规模和名牌”发展战略,组织高科技攻关。县长郭健生带队,县各有关部门100多人参加,拜访30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寻求高科技项目50多个,其中14个项目被国家有关部委列入“九五”规划,签订正式技术合同4项。
    1996年11月7~9日,在庆丰镇举办第五届科技节暨县星火密集区塑料支柱产业战略研讨会,主题是发展规模经济,建立支柱产业,培植新的增长点。省科委副主任赵健到会祝贺,并宣读省科委关于增列建湖星火技术密集区庆丰密集小区的决定。
    1997年10月26日,举办第六届科技节暨科技恳谈会,南京大学党委书记韩星臣、东南大学校长陈笃信、省农科院副院长茅鸿鸣等50余位专家、教授出席。县政府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续签了经济技术合作协议,16个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所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
    四、科技恳谈会
    1998年9月,在西安举办科技恳谈会,县科技局、计经委、农业银行等10个县直单位、7个乡镇、9家企业计40余人参加,西安交大、西安理工大学、西北大学、陕西纺织研究所等8所高校、3家研究所的30多位专家、教授出席,共洽谈各类技术合作项目34个,项目总投资9965万元。
1999年8月17日,在北京台湾饭店举办科技项目恳谈会,国家科委信息发布厅主任徐德保主持信息发布,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23家高校和科研院所参加了会议,共发布370条科技项目信息。经洽谈,就一次性可分解快餐盒、铝塑复合板、免维护蓄电池、蔬菜保鲜等项目与有关科研院所签定了合作意向书。
    2007年11月16~18日,省政府在南京举办中国·江苏首届产学研合作成果展示洽谈会,建湖县组织石油机械、节能灯具行业的董事长和技术副总100余人参加,在会上专题推介石油机械产业及技术需求信息。
    五、科技“创先”活动
    1.创建科技先进县。1994年2月,建湖被评为全国首批科技工作先进县。2002年1月,建湖荣获“1999~200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2002年8月,省政府在江阴召开表彰大会,建湖作了题为《加强科技进步,不断提高整体竞争力》的经验交流。2005年12月,获“2003~2004年度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建湖还获得1999~2000年度、2001~2002年度、2003~2004年度、2005~2006年度“江苏省科技进步先进县”等称号。
    2.创建科技先进企业。1991年8月,县政府成立科技先进企业评审领导小组。1997年3月,县政府印发《建湖县科技进步先进企业评选暂行办法》。1992~2000年,县油米厂、森达集团先后被评为江苏省技术进步先进企业,县农药厂、克胜集团、特达钻采设备制造公司先后获“盐城市科技进步企业”称号。咸中石油机械公司等40家企业被认定为“江苏省民营科技企业”。2002年8月,江苏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被授予“盐城市十佳民营科技企业”称号。2004年,特达钻采设备机械公司被列为“江苏省百家重点民营科技企业”。2008年,建农公司被评定为全省首批“农业科技型先进企业”,豪迈照明公司被评为省级“节能减排科技创新示范企业”。
    3.创建科技先进乡镇。1994年,全县开展省级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创建活动,县政府成立乡镇科技达标领导小组,将科技进步乡镇的22项指标列入科技杯奖、科技工作目标、科技助理岗位考核等文件。1995~1999年,有15个乡镇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称号,49人获“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创建工作先进个人”称号。从2000年起,该项活动不再进行。
    六、高新技术产业
    1993年4月,县政府召开全县发展高新技术动员大会,提出“高科技、外向型、适度规模和名牌”的经济发展思路,组建高科技项目攻关队,在北京、武汉、西安、南京、上海等地开展一系列攻关活动,收集高科技项目信息近千条。1995年,全县8个经济主管部门、11个乡镇和30个规模企业,组织49个高科技攻关队,以全国各大中心城市、国家重点科研院所和重点高校、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大中型企业、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划研究开发机构为重点,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高新技术项目,实行专项攻关,深入课题组,主攻国家“863”成果应用项目、“八五”攻关项目和火炬项目等。高新技术促进了传统产业的升级换代和结构调整,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主要行业开发了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效益高、创汇高的产品,如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异恶草酮、多功能电磁波屏蔽织物及服饰、扭矩自动控制液压动力钳、二聚酸、RY-05无铅固汞螺旋型节能荧光灯、防喷器等。从1995年起,先后有滚道减速机、中压电能传输系统、年产万吨98级二聚酸、扭矩自动控制液压动力钳等项目列入国家级、省级火炬计划项目。1995年,陶瓷复合钢管列入国家火炬计划项目,实现了全市国家级火炬项目零的突破。湿蒸汽热流量显示仪是县内第一个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建沪通讯设备厂是县内第一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科委、省政府在南京举办的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上,建湖有13个产品获奖,其中数字微波通信机、陶瓷内衬复合钢管、精细橡胶粉、扫螨净原药、甲锌宝乳油5个产品获金奖。1995年、1998年建湖县先后被列为省级、国家级星火密集区。1996年,制鞋业、塑料业分别被列为国家级、省级星火支柱产业。2002年1月,制鞋业被作为苏北重点支柱产业,列入星火带建设成果展。2003年,石油机械被列为省级支柱产业。2007年,县委、县政府在县城城南片区启动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建设。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4家,其中国家级7家,分别是克胜集团、剑牌公司、雷诺时装公司、永林公司、日月照明公司、鸿达阀门公司、九龙阀门公司。民营科技企业100家,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4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0项。
 
第四节 科技服务
    一、科技合作与交流
    1.科企合作。1992年以来,通过举办县科技节和组织企业参加各种成果博览会、交易会、高科技攻关活动,为企业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联合、基地建立、长期协作牵线搭桥,先后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省农科院等多家院校研究所签订长期技术合作协议,以其为人才培训基地、科研攻关基地、新品开发基地。通过联合攻关、共建实验室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等形式,建设“技术入股,联合攻关,成果共享,风险共担”的深层次、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为建湖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2006年12月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校长欧阳平凯一行到建湖,对永林油脂化工公司生物柴油项目的研制和二聚酸、植物甾醇等生物产品的生产研发情况进行考察指导。至2008年底,全县定报企业与246家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了紧密的长期技术合作关系,企业与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建成紧密型产学研联合体40多家,产学研基地10多个。
    2.国际交流。1992年,县内开始开展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智力,交流与合作涉及皮鞋、化工、印刷、作物栽培等多种行业。是年,沿河蔺草开发公司从日本聘请专家,对蔺草栽培、加工进行技术指导;农林部门选派技术人员到日本进修蔬菜栽培技术;城中彩印厂等企业选派技术骨干到意大利、日本等国培训学习;森达集团聘请意大利、澳大利亚、韩国、台湾和香港专家,负责各式皮鞋的专业设计,与意大利马尼龙格公司联合设立制鞋研究所,并派技术人员赴意大利学习先进的制鞋工艺。1997年10月13~20日,德国专家霍斯特·比曼到华莱化工有限公司,就道路标线涂料的产品技术改进作了指导,解决了有关技术问题。该企业的道路标线涂料于1999年被省科委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1999年5月4~25日,德国专家汉斯·尼布尔在帮助玛莎集团工作期间,解决香水变色、膏霜霉变、洗发水头感不好、梳理效果较差及细菌超标等技术难题,使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得到保证。
    二、科技咨询与示范
    1.科技咨询活动。在每年的科普宣传周、科技活动周等大型科普活动中,科技专家走上街头、田头,就种养殖技术、动植物防病防疫等技术问题解答咨询。2008年5月22日,全国第八届科技活动周暨建湖县第二十届科普宣传周在市民广场、人民路举行,县科技、农林、卫生、环保等行业专家50多人,现场开展技术咨询服务,发放科普资料超万份。专业技术人员还深入到蒋营、恒济、建阳、冈西等镇农户的家中、田头,接受农户的技术咨询。
    2.科技示范网络。至1990年底,全县有2个省级科技示范乡、150个科技示范村、46个科技示范厂和1743个科技示范户。县政府先后两次召开科技示范试验交流现场会。1992年,庆丰镇、近湖乡被列入全省“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07个科技示范乡镇。2000年以来,企业科研开发更多地采取市场化的操作方式,农村科技推广体系更多地转向农业示范园区、龙头企业、经济合作组织为主导的模式。
    三、科技情报
    1986年,建湖县以县科委情报组为中心,建立了由8个情报站、215名情报员组成的科技情报网络,并成立科技情报学会,有会员174人。科技情报学会每年收集传递有价值的经济、科技信息近千条。全县各乡镇、经济主管部门设立科技情报站26个,有专兼职情报工作人员320多人。一些乡镇还成立了科技信息服务公司。1997年,县情报学会撤销。
    1999年6月初,建成江苏省科技信息网络终端和局域网。2004年12月,建湖科技信息网正式开通。2008年9月,开通建湖科技网,设有科技政策、科技计划、科技服务、科技成果、创新基金、知识产权、办事指南、科普知识、防震减灾等栏目,宣传党和国家各项科技法规和政策,宣传普及科技知识。
    四、技术市场
    1989年8月,成立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全县的技术贸易、技术中介等活动,帮助组织科技成果展销、技术洽谈与交易,为科技人员业余兼职提供服务。1989年,县科委聘用技术市场管理协理员64人。1990年5月,聘用技术市场管理协理员102名,广泛开展农业技术承包,采取挂点承包、驻点承包、项目承包、定期下乡、义务承包等多种形式进行技术承包与服务。1990年8月,县政府下发《建湖县技术市场管理暂行办法》、《农业技术承包合同管理办法》,组织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科技部门主办的南京江苏高校科技成果展示及投资洽谈会、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实用技术展览交易会、第四届亚太经贸组织技术交易会等各类技贸活动。1992年,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获省技术市场金桥奖。1996年底,县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撤销,其职能由科技局科技管理科承担。1989~2008年,在各类技术交易会上,建湖累计参展162个产品,获得金奖37项、银奖25项、铜奖13项。至2008年底,全县有科技咨询企业5家,技术贸易机构94家。
     五、科技培训
    1986年,县成立农科教统筹领导小组,13个乡镇创办科技培训中心,规模较大的企业创办职工学校。县里开办厂长经理夜校,县长任校长,长年聘请省内外教授、专家授课,每年举办各种类型培训班百余期,受训人数在5万人次以上,较系统的技术培训5000人次以上。
    1986年以来,根据《江苏省科技进步条例》,建湖对专业技术人员实施继续教育证书制度,1993年底发放继续教育证书1.76万份。1990年~1996年,县科委会同计经委、电大联合开办工程师再教育进修班,每年1期,对全县工程技术人员进行轮训,有997人获得省科干局颁发的工程师继续教育证书。2001年起,建湖组织实施科教兴农工程,开展多层次、多门类、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每年有5万多人次的农民接受适用技术培训,培养致富骨干1.1万人。2004年,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承担科技部下达的百万农民技能培训,至2008年已培训7.5万人次。
 
第五节 科技成果
    一、评审与奖励
    1987年4月,县政府出台《建湖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办法规定每两年由县科委组织一次全县科技成果评审,获奖单位和研制人员由县政府颁发奖状和证书,一、二、三等奖分别奖给现金500元、300元、100元。1992年9月,县政府修订《建湖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改为每年评审一次,奖励额度提高为一、二、三等奖分别奖给800元、500元、300元。2004年7月,县政府出台《建湖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规定每年科技进步奖励名额20个,奖金额度大幅度提高,一、二、三等奖分别奖给5000元、3000元、1000元。至2008年,全县共评定科技进步奖531项。与此同时,组织申报市以上科技进步奖,共获得国家级7项、省部级28项、市厅级163项。
    二、成果选介
    1.粉锈宁新技术开发。国家“六五”攻关项目,建湖县农药厂研制,唐湖、章希知为主要完成人。粉锈宁又称三唑酮,是一种高效、低毒、低残留、杀菌谱广、持效期长、内吸性强的三唑类杀菌剂。甲酸铵法合成三氮唑和四步法合成粉锈宁的工艺路线先进,生产方法可靠,经济合理,一氯频呐酮的工艺解决了四步法新工艺的关键,四步法新工艺与一步法对比收率由63%提高到84%,纯度由65%提高到95%,产品成本降低30%,“三废”得到综合治理。经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证实,支出效益小麦为1∶20,玉米为1∶5.8,高粱为1∶25.6。1986年,该项目受到国家计委、经委、科委以及财政部的联合表彰。1993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这是中国农药行业荣获的科技进步奖中最高奖项。
    2.吡虫啉。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研制。吴重言、张宝银、孙芹、任四方、郭凤支等为主要完成人。吡虫啉,又名蚜虱净,是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低残留,害虫不易产生抗性,对人、畜、植物和天敌安全等特点。主要用于防治水稻、小麦、棉花等作物上的刺吸式口器害虫,对飞虱、蚜虫、稻水象甲作用显著。克胜集团先后开发出5%吡虫啉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等10多种低毒高效系列杀虫剂和多种新剂型。1997年,该项目获国家经贸委颁发的“国家级新产品奖”和江苏省乡镇企业科技进步一等奖。1998年,“蚜虱净原药、10%可湿粉、5%乳油的研制”获农业部中国乡镇企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999年,该项目列入国家、省星火计划,先后被农业部、中央电视台推选为“2004年全国3·15走进农家放心产品”和第15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金奖、中国农药行业十大名牌产品及中国首届种植业大会金奖产品。2006年,“克胜”牌吡虫啉系列杀虫剂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3    .饼干专用小麦——建麦1号。建湖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研育。何高为第11名完成人,吴爱国为第16名完成人,李成为第26名完成人。2000年,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定名为“建麦1号”(苏种字第388号),是国家2000年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的核心品种之一。“建麦1号”不仅具有很好的区域适应性,而且具有抗穗发芽、抗赤霉病、抗纹枯病、抗条锈病、抗梭条花叶病、抗倒伏等“六抗”能力,改变了以往专用小麦个体素质差、成穗率低、结实率低、籽粒充实度不高、后期易早衰的状况,保证该小麦品种优质高产高效。经农业部食品质量检测中心检测,建麦1号品质与从美国进口的软白小麦在同一水平上,在某些指标上甚至超过进口的澳大利亚小麦。生产厂家一致认为,建麦1号可以替代进口的优质饼干专用小麦。2001年,江苏省政府投资300万元,在建湖建立苏北沿海饼干专用小麦生产基地,上冈、冈东、宝塔、草堰口4镇生产基地均已通过无公害认定。“建麦1号核心示范基地”通过2001年盐城市人民政府“三放心”工程验收。“日福”牌建麦1号被认定为2001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2003年9月,建湖成为国家级专用饼干小麦生产基地县。建湖县农科所、江苏省农林厅等单位联合承担的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项目“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获2004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
    4.籼型杂交水稻栽培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黄务涛等为主要完成人。该项研究主要在籽粒发浆理论,杂种优势生育前后期的分布及其控制利用,培育大苗壮秧,提高成穗率,制订适宜的杂交水稻气候模式,以及鉴别真假杂种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居国内外领先水平,为江苏籼型杂交水稻的稳定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1990年,该项研究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5.多效唑调节水稻生长机理及应用技术。黄务涛为主要完成人之一。该项研究系统阐明了多效唑在水稻形态、解剖和生理效应、作用方式、吸收运转、残留分布等方面的重要改变,为采取正确的施用技术和方法奠定了基础。在水稻上施用后,水稻体内调节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蛋白质和核酸分别增加28.1%和22.1%,叶绿素含量增加19%,发根力增加51%。此外,多效唑还有防除秧田杂草的明显效果,使用后单位面积杂草株数减少73.8%。1988年,全省示范1400公顷,每公顷增产622.5公斤(增7.9%),1989年推广6.97万公顷,平均每公顷增产613.5公斤,两年共增产稻谷4361.2万公斤。多效唑作为一项新型生长调节剂的应用理论与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990年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99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6.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南京农业大学、建湖县庆丰农科站等单位合作完成。该课题在深入研究杂交水稻退化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的“三系”原种生产技术,采用三系各成体系,分别建立株行圃、株系圃、不育系增设原种圃,进行“三系”株行、株系的典型性选择,改革不育系的育性鉴定技术,制定出严格的防杂保纯规程,改变过去“三系”繁育技术“难、繁、慢”的局面。该项技术在国内外首次解决专业化、大批量生产“三系”原种的技术难题,先后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星火二等奖。
    7.液压动力钳。特达钻采机械公司1992年研制成功液压背钳技术,实现机电仪一体化,获得国家专利。由于此项核心技术的采用,公司第一代主导产品——XYQ系列液压动力钳很快在市场占据主导地位。此后,开发出ZQ25、75、100、125型系列钻井钳、NKS-B型扭矩自动控制系统、吊卡、固井工具、H950型旋转器、XYBQ8A闭口钳等多种产品,获得30项专利。2002年,扭矩自动控制液压动力钳被认定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2004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在产品开发过程中,该公司先后承担省农业攻关项目——XQ3X/89型液压动力钳产业化、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扭矩自动控制液压动力钳产业化、国家机电出口产品技术改造项目——钻井用液压动力钳、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行星爪式液压动力钳产业化、省机电出口产品研究开发资金项目——智能型无损伤液压动力钳等项目的实施。
    8.化肥深施器。发明人吴爱国,1990年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该发明提高化肥利用率15~18%,比人工穴施快5~6倍,同年投入批量生产,省农机局发文在全省推广。1991年被农业部拍成科教电影《化肥溶液深施技术》在全国推广,该产品在江苏、山东、甘肃等省推广近20万台,获得1991年优秀专利实施“佳利奖”。
19862008年建湖县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情况
 表6-1
年份
成果名称
完成单位及人员
授奖部门
奖项名称及等级
1986
高效低残留农药开发研究
建湖县农药厂 唐 湖 章希知
国家科委等
国家“六五”攻关奖
籼型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
庆丰农科站 陆作楣 赵霭林 马崇云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中稻病虫草害综合治理模式研究
建湖县植保站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7
射阳湖沼泽地连片鱼池养殖结构研究
建湖县多管局 建湖县科委 王宗钧 陈干林 任永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8
里下河地区稻麦大面积综合配套技术
建湖县农科所 农业局 科委 颜祖泽 孙禧榴 任永强 黄务涛 万晶生 周家泰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四等奖
1989
DTA系列单相、三相交流异步力矩电机电子调压器
建湖县庆丰电子调压器厂 陈文彬 冯万龙 沈国良 周晓棣 李容明等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四等奖
杂交稻汕优63的引进、消化和推广
庆丰种子站(参加单位),赵靄林(第5完成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建湖县54万亩连片水稻综合增产技术
建湖县粮油站 蒋营、建阳、高作、辛庄、钟庄、冈西、颜单、裴刘、近湖、草堰口、恒济、上冈等乡镇农技站、植保站
农业部
“丰收奖”二等奖
建湖县30万亩小麦综合丰产技术
建湖县农业局粮油站 建阳镇政府 钟庄乡农技站 辛庄乡政府 高作、芦沟、冈西、庆丰、颜单等乡镇农技站
农业部
“丰收奖”三等奖
1990
籼型杂交水稻栽培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研究
黄务涛(第4完成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一等奖
多效唑调节水稻生长的机理及应用技术
建湖县农科所(第二完成单位)
黄务涛(第3完成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SPD型土工聚合物排水带
建湖县土工器材厂 成炳全 洪斌 李容佐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1
江苏省董徐村生态村建设与研究
盐城市环境监测站 庆丰董徐村村民委员会 蔡士魁 施问超 吴鸿吉 胡佳 卢铁忠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杂交稻使用粉锈宁防病防衰增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吴爱国(第5完成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GB-2型系列密封式隔离变压器
建湖县电子器材厂 俞苏君 高宪法 蔡泽斌 戴明星 葛家昌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四等奖
SPD型土工聚合物排水带
建湖县土工器材厂 成炳全 洪斌 李容佐等
国家科委
国家星火四等奖
粉锈宁新技术开发
建湖农药厂(第4完成单位) 唐湖(第5完成人) 章希知(第7完成人)
化工部
科技进步一等奖
三唑酮原药、乳油、可湿性粉剂行业标准
建湖农药厂(第2完成单位) 章希知(第2完成人) 乔正富(第4完成人) 蒋国清(第5完成人)
化工部
科技进步三等奖
籼型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南京农业大学 庆丰农科站 陆作楣 赵霭林 马崇云
国家教委
科技进步一等奖
DZT-400型汽车子午线轮胎剥装机
建湖县供销机械厂
商业部
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2
多效唑调节水稻生长机理及应用技术
黄务涛(第3完成人)
国务院
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
杂交稻“三系七圃法”原种生产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南京农业大学 庆丰农科站 陆作楣 赵霭林 马崇云等
国家科委
国家星火二等奖
1993
植物生长调节剂多效唑
建湖县农药厂(第1完成单位) 李生俊(第2完成人) 曹志国(第5完成人) 孙宏彬(第8完成人) 蒋国清(第11完成人) 李绍华(第15完成人)
化工部
科技进步一等奖
粉锈宁新技术开发
建湖农药厂(第4完成单位) 唐湖(第4完成人) 章希知(第7完成人) 薛国夏(第15完成人)
国务院
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
湿蒸汽热流量显示仪
建湖智能仪表厂 丁效璜 刘志华 张如刚 张宏春 周斯康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四等奖
1998
蚜虱净原药、10%可湿粉、5%乳油的研制
吴重言 张宝银 孙芹 任四方 郭凤支
农业部
中国乡镇企业科技
进步奖三等奖
1999
新型旋光性农药(敌草强、双爱士)的研究
建湖农药厂(第5完成单位)
国务院
国家技术发明三等奖
2001
杉木小径材制造单板层积材及应用技术的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 建湖县轻工业通用机械厂 张永干(第7完成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青虾池塘养殖技术
建湖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农业部
全国农牧渔业
“丰收奖”一等奖
2003
年产50吨斑锈灵(A体三唑醇)中试
江苏剑牌农药化工有限公司 章希知 秦立华 孙洪斌 乔正富 薛国夏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新型猪皮敷料研制及临床应用
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建湖县纯清生物制品厂 朱云 葛乃航 李纯清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
优质弱筋小麦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何高(第11完成人) 吴爱国(第16完成人) 李成(第26完成人)
农业部
农牧渔业
“丰收奖”一等奖
2005
稻(麦)秸秆人造板生产方法及其柔性生产线
南京林业大学 盐城轻通机械有限公司 张永干(第4完成人)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方型杨树(意杨)木材加工技术研究与推广
盐城轻通机械有限公司(第4完成单位)
国务院
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8
高纯度二聚酸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
江苏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 南京工业大学 徐永林 姚成 陆为林 蔡东红 李文松
江苏省政府
科技进步三等奖
 
第六节 知识产权
    一、知识产权保护
    1995年,建立全县知识产权办公会议制度,由县科技局牵头,会同工商等部门协调管理全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2001年4月,组织全县专利工作者计500人参加全国知识产权知识竞赛。2003年,制订在全县开展知识产权试点工作的规划和方案,建立企业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推动企业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通过组织培训、宣传专题、打击假冒专利等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培育和形成产业优势。2003年,经江苏省科技厅、知识产权局批准,建湖被列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区域试点单位”,2005年6月通过验收。是年,成立建湖县知识产权局,与县科技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至此专利工作体系进一步完善。2005年“六一”节期间,县科技局、教育局在全县中小学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进校园”活动,帮助广大青少年和儿童了解知识产权的基本知识,树立尊重知识、崇尚科学、勇于创造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编写了通俗易懂的宣讲材料,结合主题班会、兴趣小组活动和有关课程教学等,对学生进行宣讲,使他们明白专利并不神秘,知识产权与自己息息相关,激发他们热爱科学、发明创造的兴趣和热情。2007年1月,建湖县知识产权局被评为“2006年度江苏省知识产权宣传培训工作先进单位”。
    二、专利与管理
    1992年9月,出台《建湖县专利管理工作试行意见》,明确专利工作协调、管理以及专利技术开发、实施、保护、奖励、权属等有关规定。
    1993年,县矿山石油机械厂(特达钻采设备公司)获“中国专利江苏百强企业”称号。1995年3月31日,市政府授予县电子器材厂、矿山石油机械厂“专利明星企业”称号。1993~1997年,在中国专利及新产品博览会上,建湖有30个专利产品参展,获金奖15项、创新奖4项。2006年7月,在第三届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上,江苏克胜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评为“中国专利十佳企业”。
    1.培养专利工作者。1991年3月~1992年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专业技术干部中开展《专利法》宣传普及活动,从县委书记、县长到普通技术人员有8500多人参加普及专利法考试,还在企业内部开展“三个一”活动:组织一项专利申请、利用一次专利文献、进行一次普法活动。1992年7月6日,在县厂长、经理第二期夜校学习班上,放映中国专利局局长高卢麟关于知识产权和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录像报告,参加学习班的310余名厂长、经理观看了录像,提高了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技术利益和经济权益的意识。县矿山石油机械厂充分运用专利法保护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权益,他们对液压油管钳和动力钳的每一次改进,都坚持及时申请专利,保护自身的技术优势。到2008年底,全县有1人获国家专利代理人资格证书、123人获企业专利工作者证书。
    2.专利实施。1986年以来,建湖县推进专利技术实施和产业化,到2008年底,全县共实施专利335项。县化肥深施器厂、油封弹簧厂实施的“化肥深施器”和“汽车密封蛇形条簧”获省专利局专利实施“佳利奖”。盐城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被列为“江苏省重点领域企业和行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项目”承担单位。盐城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的行星爪式开口型液压动力钳、建湖鑫磐道路器材有限公司的井盖系列产品被认定为“江苏省中小企业专利新产品”。
    3.专利资助。2002年以来,有136件发明专利申请获得省专利扶持资金资助。2005年,为鼓励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专利申请,促进专利技术的转化、应用和产业化,县政府制定出台《建湖县专利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对个人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费和发明、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费用给予资助。资助额度为:发明、实用新型专利每件资助申请费分别为800元、500元,授权费用800元、500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资助申请费300元。至2008年,建湖县发放专利申请资助资金总额为32.27万元,共有744件专利申请获得300元~800元资助。
    4.专利申请。1985年,建湖始有专利申请。2001年,专利申请量建湖是盐城市增幅最大的县份,被评为市专利申请先进集体。2004年8月,盐城特达石油钻采设备有限公司申请的开口型动力钳背钳钳头卡紧机构的PCT专利(注:PCT为国际专利合作条约),是盐城市申请的第一个国际专利。2008年,全县专利申请494件,其中发明专利80件,授权专利112件。知识产权宣传、培训活动,提升了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是年,新增专利申请大户(20件以上)企业达10家。至2008年累计申请专利1713件,获国家授权专利571件。
19852008年建湖县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
 表6-2
年份
历年专利申请情况
历年专利授权情况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小计
发明
实用新型
外观设计
小计
1985
1
2
3
1986
2
5
7
1
1
1987
5
5
2
2
1988
2
6
8
9
9
1989
12
12
7
7
1990
8
8
16
7
7
1991
1
13
14
1
11
12
1992
4
11
15
1
14
15
1993
1
16
17
1
11
12
1994
4
9
2
15
11
11
1995
3
8
3
14
8
2
10
1996
1
8
2
11
6
1
7
1997
2
17
5
24
1
7
1
8
1998
8
13
8
29
7
4
11
1999
2
15
10
27
26
8
34
2000
2
14
19
35
16
10
26
2001
6
23
25
53
14
4
18
2002
7
42
13
62
2
17
9
27
2003
11
34
20
65
1
36
6
43
2004
19
37
60
116
1
24
32
57
2005
21
40
105
166
1
25
12
38
2006
29
34
149
212
1
22
15
37
2007
40
65
187
292
2
46
11
59
2008
80
81
333
494
3
58
57
118
合计
254
516
943
1713
15
384
172
571
 
19862008年建湖县发明专利授权情况
 表6-3
专利号
名称
授权日
申请(专利权)人
发明(设计)人
88105566.2
机动化肥穴施机
1991.8.7
王者中 王旭明
王者中 王旭明
87100516
撑开式阀门密封结构
1992.6.17
王加新
王加新
92109430.2
高温高压球阀蝶阀
1993.4.21
王加新
王加新
95101733.0
由邻氯苯酚生产2,6-二氯苯酚的方法
1997.7.2
建湖县有机化工厂
顾仁俊 杭 超 曾崇余
98111402.4
全自动汽车前人体安全保护装置
2002.10.30
仓维恺
仓维恺
01113768.1
碳化钨-钢梯度耐磨材料制造技术
2002.8.28
赵天林
赵天林 赵 海 陈道友 赵 钢 赵 洋 夏 明 王志连 徐传福 顾小红 徐晓丽
98115866.8
纺织品烘晒机
2003.5.7
陈业
陈业
01127089.6
麦叶、核桃功能型附加粉
2004.2.25
商建
商建
02113134.1
铬钼合金钢离子渗镍抗硫工艺
2005.12.28
吴启春
吴启春
200410014581.0
新华码汉字输入法
2006.4.6
王树明
王树明
02146590.8
氯代特戊酰氯制备方法
2007.3.14
建湖建农农药化工
有限公司
王曙光
200410014601.4
一种开口型动力钳主钳钳头卡紧机构
2007.11.7
傅永森
傅永森
200310106033.6
一种三维三联动精密转台
2008.1.2
姜启罗
姜启罗 毛长荣
200510069854.6
降糖保健纤维糕点食品
2008.3.12
王寿山
王寿山
200510095285.2
一种白光LED荧光粉涂覆厚度控制方法
2008.8.27
江苏日月照明电器
有限公司
徐向阳 唐建华
 
第七节 科技管理
    一、科技政策
    1986~2008年,县委、县政府相继制定“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围绕建湖经济发展的关键产业和重大技术难题,坚持有目的、有步骤地组织科技攻关与开发,并配套制定《建湖县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建湖县科技成果管理办法》、《关于放宽放活科技人员管理政策、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若干试行办法》等一系列推进科技进步的政策,激励科技人员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对引进成熟技术、解决科技难题的有功人员,在一定年限内从产品的实际效益中分成,鼓励科技人员以技术入股,支持科技人员把新技术、新产品乃至将个人的智力技能作为无形资产投入企业转化成有形股份。对技术创新特别是高新技术项目,在县职权范围内的各项规费实行减免,对有一定科技含量、规模较大的项目,县财政予以贴息支持。2006年1月,县政府设立科技创新基金,每年由县财政安排60万元资金,用于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培育和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积极贯彻鼓励和扶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兑现研发投入抵扣所得税政策,2007年计抵扣187.28万元,2008年计抵扣133万元。
    二、科技计划项目
    从1986年起,县科技部门与科研计划项目的承担单位签订课题承包合同,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并不断组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986~2008年,建湖列入市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04项,其中列入省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13项,列入国家各类项目83项(国家中小型科技创新基金9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2项、国家应用技术与开发项目22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1项、星火计划39项、火炬计划15项、国家重点新产品15项)。
    2006年12月,江苏克胜集团的“新一代IPP系列新烟碱类杀虫剂技术”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获得省科技拨款1000万元,这是建湖县第一个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计划的项目。2007年,江苏永林油脂化工有限公司的“利用植物油脚连续酯化法清洁生产生物柴油并联产甾醇的开发及产业化”列为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创业投资项目,获得省无偿科技资金700万元。2008年,盐城豪迈照明科技有限公司“专用集成电路驱动的高可靠、长寿命节能灯研发及产业化”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获得1000万元无偿科技资金资助。江苏振华密封工业有限公司新型真空卸污、生化处理系统及装备的研发及产业化获得省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重大科技支撑与自主创新)专项引导资金200万元。1986~2008年,下达县级科技发展计划项目976项,立项经费达2000万元。
     三、经费管理
    1986年,出台《建湖县科技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实行科技经费有偿回收,回收率占下达经费的90%以上,回收的经费设立科技发展基金。1987年起,科技三项费用(政府为支持科技进步与创新而设立的新产品试制费、中间试验费和主要科学研究补助费)就被列入财政预算,开始为10万元,以后逐年增加,2008年达280万元,累计2000万元。1995年,县政府制定出台《建湖县科技三项费用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加强对科技项目实施、科技经费使用的管理。从1997年起,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建湖的科技三项费用也相应改为无偿资助。1986~2008年,通过申报实施各类科技计划项目,争取市以上各类科技资助经费1.15亿元,其中无偿资金6400万元。
 
第八节 气象 防震减灾
    一、气象
    1.机构。1986年,建湖县气象局内设办公室、气象台、会计室等3个科室。1997年3月,因湖中路扩建,气象观测场迁至近湖镇裕丰村树北组。建湖县气象局隶属市气象局和县政府双重领导、以市气象局领导为主。1987年,建湖县气象局被国家气象局评为全国气象系统“双学”先进单位;1991年,被省气象局评为“双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和“抗洪救灾气象服务先进集体”,2003年被省气象局评为“台站综合改善优秀单位”,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行业”。
    2.气象测报。1986年以来,按照国家气象局制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和省气象局规定的观测任务,每天8:00、14:00、20:00时定时气象观测,主要观测记录:气压、温度、湿度、风向风速、降水(液态、固态)、蒸发、日照、地温、云、能见度等天气现象,按时传输各种气象资料,重要天气向有关部门专报,为天气预报制作、项目论证评估、防灾减灾、指挥生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2002年,安装ZQZ-CⅡ型自动气象站,2003~2008年先后在各镇新建温雨(风)自动站15个,结束了气象要素靠人工观测的历史。基本气象要素24小时连续自动观测、传输、存储,为有关部门提供更多、更及时的科学依据,大大提升气象服务功能,使防灾减灾能力明显增强。建湖气象测报工作质量一直位于同行前列,获得2个“250班无错情”,60多个“百班无错情”,在省、市组织的测报业务竞赛中成绩优异。
    3.气象科研。1986年以来,县气象局注重加强气象科研工作,加大对科研支持力度,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科技创新、科研成果转化,促进事业发展,气象预报预测水平特别是气象灾害预测预警应急服务水平有了新的提高。积极争取科研立项,争取省级项目3个,市、县项目30多个。科研成果《用谐波参数作寒潮强冷空气中期预报》和《砖坯最佳停产期的气候分析和预报》于1988年、1991年分获盐城市优秀论文二、三等奖;1992年《杂交水稻制种亲本花期相遇综合指标和稻粒黑粉病发生的气象条件研究及其推广应用》科研成果获国家气象局科技扶贫二等奖;1996年《火灾成因的气象条件研究及火险预报》等科研成果获省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2002年《籼型两系杂交稻—两优培九制种亲本后期相遇积温指标研究》课题获省气象局科研开发二等奖。
4.气象服务。1986~2008年,建湖县气象局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不断更新预测预报载体,获取天气分析资料的方式从用CZ-80传真机到PCVSAT卫星资料接收小站,发展到全省可视化会商系统,再到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建立气象灾情收集上报、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对重大气象灾害的预警发布形成快速应急反应能力。服务载体从电话、气象警报接收机、对讲机,发展到“96121”、手机短信等天气信息发布平台,社会效益明显增强。寒潮、暴雨、台风、冰雹、强雷电等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75%。出现灾害性天气时,对灾害性天气的最新方位、移动路径以及强弱等详细信息及时通过传真、电话、手机短信、书面材料、当面汇报等多种方式向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广大专业用户汇报或服务,并在“96121”中开设灾害性天气专题预报信箱,为广大群众服务。在每年“3·23世界气象日”、“科普宣传周”和“安全宣传月”期间,积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强化公众对灾害性天气的防范意识。2003年3月,经江苏省气象局批准购置1台4联装人工增雨火箭发射架以及人工增雨火箭弹。2005年5月30日,在境内蒋营镇进行人工增雨作业,当日降雨21.0毫米,有效地缓解旱情,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8年2月,编制《建湖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明确红色、橙色、黄色、蓝色四级预警等级及相应的四级启动预案和应急措施,高效、有序地做好境内重大气象灾害的应急救援工作。
    二、防震减灾
    1.机构。1986年后,地震测报点管理工作由县科委负责。1990年8月,县成立县防震办公室,隶属县科委。1997年,成立县地震局,为县政府直属事业局,正科级建制。2001年7月,县地震局改为在县科技局挂牌。
    2.地震状况。县境处于郯庐地震带和南黄海地震带边缘,为地震烈度6度区。历史上境内没有发生过4级以上的地震。但两地震带的活动和邻近区域的地震均曾对县境产生重大影响。1991年,射阳发生5.1级地震,境内有较强震感。
19862008年建湖县地震发生情况一览表
 表6-4
年月日
时分
纬度
经度
震级
1989.4.18
08,22
33°10′
120°00′
2.3
1990.11.21
12,54
33°06′
119°58′
2.1
1991.7.4
13,35
33°09′
119°37′
2.0
1993.5.2
16,19
33°23′
119°58′
2.7
1993.5.3
04,05
33°18′
120°01′
2.5
1995.12.23
02,43
33°13′
119°56′
2.3
1999.5.29
15,16
33°20′
119°56′
2.6
2000.2.11
03,58
33°13′
119°56′
1.5
2000.12.9
11,01
33°11′
119°56′
2.8
2003.4.8
15,32
33°19′
120°05′
1.9
2004.2.7
21,43
33°17′
119°52′
1.8
2004.3.15
23,37
33°11′
119°45′
1.9
2004.5.10
00,39
33°12′
119°39′
1.8
2005.1.11
14,36
33°14′
120°03′
2.0
2005.10.13
23,16
33°12′
120°00′
1.7
2006.1.5
09,48
33°50′
119°26′
2.7
2007.6.25
16,46
33°59′
119°48′
2.2
2008.5.13
04,59
33°55′
120°03′
3.8
 
    3.监测预报。1987年,设立宏观测报点6个,观测内容分别为水位、地倾斜、动物观测等。各点每天两次记录观测数据和宏观情况。1997年在全市宏观观测评比中,钟庄宏观观测哨积分全市第二。2003年,调整优化宏观观测哨点,对不符合要求的观测哨撤并改造。宏观测报点改为2个,分别是县水产养殖场、上冈东方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的北冈村千头养猪场,以鱼类、家畜为监测对象。2006年9月,建成强震仪测报房,强震仪与省地震局联通。
    4.震害防御。1990年起,建湖被列为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1991年1月,成立建湖县防震抗震指挥部,由23人组成,县长任总指挥。1992年,国家分布的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上冈—草堰口一线以东地震烈度定为7度以上,以西为6度地区。1997年8月,县政府出台《建湖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明确指挥部及办公室组成单位和职责、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应急措施等。1999年9月,县政府出台《建湖县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管理办法》,对境内建筑物提出抗震设防要求及实施办法,将地震安全性评价列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并对建设工程进行全程管理。同时,制定实施细则,对抗震设防要求、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权限作了明确规定。1999年11月~2001年9月,凡新建、改建、扩建的工程需经地震部门办理抗震设防审批手续,明确抗震设防标准;重大工程、生命线工程、易引起次生灾害的工程由县地震局核发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审批证书。2001年10月,撤销建湖县防震抗震指挥部,建立防震减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协调防震减灾工作。2003~2008年,对《建湖县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进行二轮修订。同期,县地震局、公安局、卫生局、交通局、教育局等主管部门均制定本部门应急预案。
 
第三十四章 教  育
 
境内素有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愈加得到重视,发展教育事业被列为“科教兴县”战略的重要内容。1986年~2003年,县内义务教育办学体制一直沿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模式,教育经费以乡镇为主。2004年起,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教育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得到完善。
1986年,全县有小学565所、初中85所、高中12所、电大1所、职(技)校10所。90年代后,适应城市化步伐加快,农村孩子进城读书增多,以及生源总量趋减等变化,对全县中小学布局陆续实施调整,累计撤并57所中学、361所小学。至2008年底,全县有中小学103所(其中普中29所、职中2所、小学72所),教师进修学校、青少年活动中心、特殊教育学校、少年体育学校各1所,幼儿园97所,成人教育中心校15所,学龄儿童入学率和小升初录取率均达100%。2006年秋学期起,全面推行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工作,2008年春学期起,全面实行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免杂费、免课本费,补助寄宿生活费),全县有62336名学生享受“两免”教育,1724名普通高中家庭贫困生享受每年1000元的政府普通高中助学金;中等职业学校在籍的一、二年级学生100%享受每年1500元的政府普通高中助学金。青少年学生中的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受到普遍关爱和帮助。
2001年和2002年,建湖和上冈两所高中分别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和省四星级高中,县二中和钟庄中学建成省三星级高中。1986~2008年,共向各类高校输送学生42153人,其中本科生22519人,升学率一直居于盐城市前列。全县建成2所国家级职(技)校,5所市级实验小学、25所特色小学,13所市级实验初中和省标现代化示范初中,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向普及十二年教育的跨越。
经过23年的发展,全县幼儿教育初具规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升学率逐年上升,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强,素质教育成为主导。建湖县先后被省政府表彰为“基础教育先进县”、“幼儿教育先进县”、“特殊教育先进县”、“职工教育先进单位”、“教育先进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教育促小康先进县”。2007年,又被省政府表彰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先进县”。
第一节 机  构
1986年,建湖县教育局内设秘书股、人事股、教育股、财计股等行政股室,以及基建组、教研室、招生办公室、勤工俭学服务公司等直属事业组、室、司。1986年增设工农教育股,1988年更名为成人教育股。(1997年,县政府决定全县成人教育划归教育局,同时撤销成人教育股,新设县成人教育办公室,2001年更名为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1988年,撤销教育股,设普通教育股和职业教育股。1991年,设立幼教办公室。1997年,撤销普教股、幼教办,设初等教育股和中等教育股,并将幼教办职能并入初教股。同年撤销秘书股,设立办公室。2001年11月,内设机构改股为科。2008年,设办公室、组织人事科、计划与财计科、初等教育科、中等教育科、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科、体育卫生科等7个行政职能科室,以及教研室、基建办、招生办(自学考试办公室)、勤工俭学办、电教办、教育学会、教育技术装备室、审计办、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档案室等事业科室。
1991年12月,县政府成立县教育督导室,2002年3月更名为县人民政府督导室。
县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2002年8月成立,办公室设在教育局,挂靠初等教育科。
1986年,乡、镇文教办公室先后配备文教会计、工农教育辅导员、视导员(规模较大乡、镇的小学、初中各配1名)、幼儿教育辅导员、工会主席、电教员、基建管理员、勤工俭学管理员等,有的专职,有的兼职。自2004年8月起,县内全面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新体制。2004年9月,撤销乡镇文教办,教育助理改称为教育干事。
第二节 教育改革
一、管理体制改革
1.行政管理体制改革。1986年,县内义务教育办学体制沿用“分级办学、分级管理”模式,即人事调配由县、乡共管,以县为主;教育经费由县、乡共管,以乡为主;教育事业计划和教育教学业务以县为主,实行统管;干部任免,县直学校按干部管理权限分步进行,农村以乡镇党委为主。高中由县直管。1989年1月起,农村完中、农业中学也实行乡镇办、乡镇管,纳入分级办学、分级管理体制。县办幼儿园、小学、中学由县直管。从2004年起,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体制,县教育局统一管理全县中小学教职工,负责制订中小学教职工队伍建设的整体规划并组织实施,包括中小学教师, 的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调配交流、考核奖惩工资待遇以及农村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培训、考核等。
2.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80年代初,试行年段教学过关责任制,此后在实践中又逐步发展为教学岗位责任制。钟庄乡经过实践,发展总结成为“三制”,即校长选任负责制、教师定编聘任制、教育岗位责任制。“三制”形成后,得到省教委和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并全面推广。1990年3月,省教委在建湖举办各市、县教育局长参加的“钟庄乡‘三制’讲习班”,同年钟庄乡“三制”改革经验获全国首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从80年代中期起,全县大部分中小学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作为学校行政负责人,主持全校的教育教学和一切行政事务工作,副校长协助校长负责学校有关工作(教学教研、政工、后勤财务等),同时恢复校务会议制度。一般中小学设立教导处、总务处,后根据工作需要,规模较大的中小学先后设办公室、教务处、政教处、教科室、总务处、保卫科等处室。全县公办幼儿园内部管理体制与中小学同。随着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特别是县直学校班级和生数急剧增加,建湖高级中学、上冈高级中学、县第二中学、县钟庄中学、县实验初级中学、县实验小学、县第二实验小学等规模较大的学校先后设立年级部,实行年级部管理制。县电大、教师进修学校实行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二、办学体制改革
图6-2 香港扬子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栋先生捐资修建的杨栋小学(建阳小学)
1.民资办学。80年代,县内开始出现少数社会办学机构,但办学形式单调,办学内容以短期文化补习、技能实习为主。90年代,社会力量办学发展为以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为主。2002年6月,张家港市季元平先后投资4000万元在原建湖职中校址创建建湖外国语学校,招收初、高中学生,年度承担400多名学生的义务教育。(2008年,该校经省教育厅民办学校管理部门评估审定,被确认为江苏省首批40家模范民办学校之一。)2003年,社会力量办学迅速发展,民办教育成为全县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是年3月,上海田海贸易公司投资500万元人民币在县城西苑新村内创办鸿雁幼儿园。至2008年,全县先后建立97所民办教育机构,其中全日制教育机构24所,幼儿教育机构31所,机械、电子、计算机、职业技能等培训机构28所,文化娱乐教育机构14所。
2.公办学校参与办民校。2003年,全县有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校20所,其中初中18所,小学2所。是年9月起,按照法律规定的“四独立”(独立法人、独立的校园校舍、独立实行经费核算和人事管理、独立进行教育教学)要求,县教育局对全县公办学校参与创办的民办学校进行全面清理整顿,15所未达到“四独立”要求或不具备办学基本条件的初中被停止招生,1所新建公有民办学校(建湖县城北实验初级中学)被收回公办,直接承担施教区范围内的义务教育。至2008年,全县经省教育厅批准的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4所,其中初中2所,小学2所。
三、人事制度改革
2001年起,建湖全面推行校长竞聘制、教师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绩酬挂钩制、职称评聘公开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用。全县参与改革的学校150多所,校长竞争上岗的学校134所,中层干部竞聘上岗的学校122所,实行教师全员聘任学校134所,中层干部竞聘试聘人数300多人,待聘30多人,451名代课教师全部清退。在师资配备上,重点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促进城乡师资力量的均衡。在城乡学校中,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鼓励应届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城乡学校结对互派校长和教师挂职任教定期化和制度化。
2003年以前,师范类毕业生基本上由国家统一分配工作。是年起,实行新的招聘制度,教师统一分配的“大锅饭”被彻底打破,教师的招聘工作开始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录用新教师严格实行凡进必考、择优录用;双向选择、服从调剂;签订合同、人事代理的基本原则。2003~2008年,全县通过严格的聘用程序,共录用新教师825人,其中本科471人、专科354人、外地生源63人、非师范类3人、研究生2人。
四、教学改革
1.教研体制改革
1, 986年,全县中小学教学研究网络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即县属完中各科教研组,以中心初中为中心的各乡镇各科教研组,以中心小学为中心的各乡镇小学教研组。1997年,县直各学校相继成立教科室,负责学校的教科研工作。1999年,将全县乡镇划分成5个片,初中教研活动主要采取分片形式进行。2002年4月,中心小学、中心初中直接承担和指导各乡镇学校的教科研工作。县教研室每学期或每学年对全县中小学教学研究工作、各学科的教学工作提出书面的指导意见。
1986年,县学科教研组织主要有数理化学会、教育研究会和德育研究会。1988年9月,成立教育学会。1998年10月起,教育学会下设分会。至2008年底,共有数学、物理、生化、语文、外语、政史地、体育、职业教育、幼儿教育、青少年科技教育、少儿书画、中小学心理教育、复式教学13个专业委员会和小学校长联谊研究会,会员达5100余人。
2.教学研究改革
1994年,印发《建湖县中小学教学“五认真”细则》,并多次组织教学“五认真”的督导与检查。1998年秋季,全县调整部分学科教学内容与要求,深化基础教育改革,减轻学生过重负担。2000年,县实验小学开展国家级重点课题“小学生生活作文”的研究,为全省小学作文教学研究会提供现场。2001年,举行全县联办初中校长会课,召开全县教科研工作总结推进会。
1996年以来,全县申报国家级科研课题23项,省级科研课题141项,市级课题162项,每年推荐到省、市参评论文500余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论文326篇,撰写出版专著121部,获专利38项。
五、招生升学制度改革与毕业会考
1.招生升学制度
小学招生、升学制度改革。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后,小学招生按施教区就近登记入学。所有适龄儿童,按时到施教区内的有关小学就读,毕业后仍就近进入施教区内的初级中学就读。
初中招生、升学制度改革。2001年前,初中招生实行就近入学,小学毕业生需参加毕业升学考试。2001年开始小学只进行毕业考试,初中招生实施免试就近入学。各初中按划定的施教区范围招收小学毕业生入学,未达到小学毕业水平的学生可回原小学重读。民办初中招生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试,择优录取。
高中招生、升学制度改革。1986年起,高中招生一直施行毕业考试与升学考试合一的考试形式,试卷由市教育局统一命题。1996年以后,初中毕业生还可报考5年制大专。2003年以后,省级重点中学(4星级)招生指标的30%以上,依据生数和历年中考情况分配到全县各初中,在招生指标范围内可降20分录取。2004年以后,学生的中考成绩分为三部分,即学业成绩、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认定、体育成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和实际情况,可报考重点高中、一般高中、职业高中(含技工学校)。
高考制度改革。1986年前后,高考报名资格需预选通过、政审合格;考试时间为每年7月7~9日;科目的设置分文史类和理工农医类。文史类考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外语6门课程;理工农医类考政治、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外语7门课程;录取形式为择优录取。1989年,江苏省高考对英语、化学两门学科试行标准化考试。
1994~1999年,普通高考全面实行“3+2”考试模式招生。其考试科目分文科和理科。“3”为语文、数学、外语;“2”文科考政治和历史,理科考物理和化学。所有科目均实行标准化考试。
2000~2001年,省内首次试行“3+X”高考制度的改革。“3+X”中的“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X”指小综合考试,文科考政治、历史、地理综合卷,理科考物理、化学、生物综合卷。考生报名和录取分别实行电子档案管理与远程网上录取。考生报名条件取消年龄与婚姻状况的限制。
2002年,考试模式为“3+大综合”,考生除考语文、数学、外语3门单科外,还要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6科的大综合卷。
2003~2007年,考试模式为“3+1+1”。“3”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另外的2门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课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个“1”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2004年起,全国高考统考时间调整为每年6月7~10日,以避开雨季和热暑,方便考生和考生家长。
经国家教育部批准,从2005年秋季开始,江苏省进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为使高考与高中新课程相衔接,省教育厅研制的2008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方案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统考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英语3门,分值设定为:语文160分,数学160分,英语120分,总分为480分(含40分附加分)。学生于高二时进行的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为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等7门。高三时进行的选修测试科目2门,必修测试科目5门。综合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6个方面。
1997~2008年,县内高考成绩在市教育局综合考评中一直名列全市前列,其中1997~2002年连续6年为第一名。
19862008年建湖县考入本科、专科(含大中专)人数统计表
 表6-5
年份
本科
专科
合计
备注
1986
282
261
543
文理分科考试
1987
261
299
560
1988
302
326
628
1989
195
277
472
英语、化学试行标准化考试
1990
231
230
461
1991
255
246
501
1992
240
284
524
1993
334
722
1056
1994
379
511
890
试行3+2考试模式
1995
416
492
908
1996
487
481
968
1997
755
350
1105
实行“并轨”招生,不分公费、自费
1998
753
302
1055
1999
1290
235
1525
全国高校扩大招生
2000
1182
818
2000
首次试行3+X高考制度改革
2001
1515
896
2411
2002
1403
1040
2443
考试模式为3+大综合
2003
1711
1146
2857
考试模式为3+1+1
2004
1685
1796
3481
高考时间改为6月7~10日
2005
2026
2251
4277
2006
2085
2421
4506
2007
2148
1945
4093
2008
2584
2305
4889
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
合 计
22519
19634
42153
 
 
2.毕业会考
小学毕业会考。2001年前,小学毕业生毕业前必须参加毕业升学考试。2001年起,小学只进行毕业考试,每年由县教育局统一命题,各乡镇、校统一组织毕业考试。
初中毕业会考。1984年前,初中毕业考试由学校命题和组织考试。1985年后,由县统一命题,同时结合中考预选一并进行,合格者准予毕业,优秀者可报考省级重点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中考试卷一直由市教育局组织命题。1987年起,实行“三卷合一”(毕业、升学、招工)的方法。进入90年代后,演变为“两卷合一”(毕业和升学)。2004年起,除学业成绩外,增加体育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考核认定,不达标或不合格者不得毕业。
高中毕业会考。从1988年起,省内试行高中毕业会考制度,县专门设立会考办公室负责会考工作。1993年,江苏全面试行普通高中会考制度。2002年5月,首次对高二在校学生举行中学生信息技术等级考试和高三年级学生语文、数学、外语3门毕业会考,规定普通高中学生取得理科实验、劳动技术、信息技术3个科目考查的合格证书才能毕业,并有资格参加高考。从2007年起,取消原有的高中会考、高考综合考试,在全省普通高中实行学业水平测试。测试科目设7门,其中必修测试科目5门,选修测试科目2门。
六、学校布局调整
1986年,全县小学565所,中学94所。1995年,县政府出台全县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方案,实行分级办学,村办初小(教学点),片办完小,乡镇办初中和中心校(中心初中、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和成人教育中心)。调整的重点是农村初中,年底基本完成调整任务。1999年,全县开始实施新一轮学校布局调整,到2008年,共撤并中学70所,小学374所。至2008年底,全县有中小学103所,其中初中22所,普高7所,职中2所,小学72所。
2008年建湖县小学、初中名录
 表6-6
所属镇区
学校类型
学校名称
县直
小学
县实验小学、县双语实验小学、县第二实验小学、县第二双语实验小学
初中
县实验初中、上冈实验初中、县少年体育学校
开发区
小学
开发区小学
初中
开发区中学(县实验初中东校区)
近湖镇
小学
育红实验小学、朝阳小学、森达实验学校、镇北小学、裕丰小学、近湖小学、蔡徐小学、季舍小学、
西葛小学
初中
近湖中学、镇西初中
建阳镇
小学
建阳小学、马厂小学、胡桥小学、交睦小学、荡中小学
初中
新桥初中
颜单镇
小学
颜单小学、义虹小学、沈韩小学、楼夏小学、刘荡小学
初中
颜单中学、群英实验学校
蒋营镇
小学
蒋营小学、合荡小学、收成小学、公兴小学
初中
蒋营初中
恒济镇
小学
孟庄小学、建中小学、沿南小学
初中
恒济初中
沿河镇
小学
东夏小学、马沿小学、新桥教学点、樊阳小学、沿树小学
初中
沿河初中
芦沟镇
小学
大崔小学、裴刘小学、芦北小学
初中
芦沟中学、裴刘初中
庆丰镇
小学
马庄小学、永安小学、东刘小学、庆南小学、东乔小学、华林小学、前进小学
初中
庆丰初中
冈东镇
小学
冈东小学
初中
冈东初中
上冈镇
小学
上冈小学、榆西小学、大团小学、明照小学、龙汪小学、育才小学、益民小学、宋楼小学
初中
冈南中学、红卫初中
草堰口镇
小学
草堰口小学、新冈小学、路庄小学
初中
草堰初中
冈西镇
小学
冈西实验小学、东徐小学、蔡港小学、左幼小学
初中
冈西初中
钟庄镇
小学
钟庄小学、新建小学
初中
海南初中
宝塔镇
小学
宝塔小学、增寿小学、朦胧小学
初中
宝塔初中
高作镇
小学
高作小学、丁庄小学、双界小学、蒋王小学、涔庄小学
初中
高作中学
 
19862008年建湖县停办小学、初中名录
 表6-7
所属镇区
学校名称
县直
初中
县第三中学
开发区
小学
夹港小学、东陈小学、吴左小学、新东小学
初中
东付初中
近湖镇
小学
镇西小学、光明小学、镇南小学、西吴小学、唐桥小学、武陵小学、文化小学、高马小学、季埝小学、湖中小学、长兴小学、中堡小学、花园小学、刘桥小学、建港小学、洪沟小学、太平小学、塘东小学、东冯小学、建高小学、严桥小学、高桥小学
初中
东冯初中、严桥初中、裕丰初中、西葛初中、镇北初中
建阳镇
小学
顾坝小学、陈圩小学、瓦瓷小学、商家小学、建南小学、冯晏小学、职工小学、金桥小学、建北小学、湖荡小学、赵墩小学、成墩小学、杨沟小学、东尤小学、西南小学、丰喜小学、坚持小学、二桥小学、建设小学、古荡小学、交东小学、顾东小学、杨桥小学、建东小学、湖成小学、李庄小学、路墩小学
初中
西尖初中、荡中初中
颜单镇
小学
沙村小学、灯塔小学、双漕小学、曙光小学、官庄小学、乔舍小学、虹丰小学、七里小学、古石小学、义虹小学、李夏小学、梅塘小学、洪夏小学、庙河小学、马武小学、尚庄初小
初中
走虹初中、沈韩初中、灯塔初中、楼夏初中
蒋营镇
小学
荡东小学、亥河小学、荀舍小学、金徐小学、黄李小学、梅苏小学、乔庄小学、太绪小学、竹元小学、梁泽小学、新丰初小、前堡初小、谭赵初小、王墩初小、沙庄小学、福瀛小学、义兴初小、永昌初小、后堡初小、乔红初小
初中
公兴初中、城南初中、沙庄初中
恒济镇
小学
九里小学、山河小学、,恒庆小学、建河小学、苗庄小学、东袁小学、东进小学、吉兴小学、专水小学、芦舍小学、祥为小学、花垛小学、华射小学
初中
沿南初中、建兴初中
沿河镇
小学
孙陈小学、于新小学、新南小学、塘南小学、日新小学、匡苏小学、富强小学、桂东小学、芦南小学、长胜小学、高树小学、张丁小学、沿北小学、幸福小学、烽火小学、蒋罗小学、潘于小学、兴旺小学、蒿仑小学、丰河小学、方姚初小、建圩小学、匡舍小学、徐顶小学、树桥小学、朱庄小学、纪村初小、邵舍初小、学田初小、孙庄初小、胥舍初小、停翅初小、郭庄初小、郑沟小学
初中
自强初中、新桥初中、沿树初中、郑沟初中、马沿初中、沿河初中、柴湾初中
芦沟镇
小学
红亮小学、沿塘小学、杨成小学、更新小学、裴东高小、光荣小学、田曹小学、徐沟小学、新凌小学、民生小学、荡王小学、三沟小学、南夏小学、五星小学、大兴高小、大同小学、陈垛小学、联西小学、三庄小学、北舍小学、朝阳初小、陈吴小学、庆余小学、北夏小学、肖岸小学、同意小学、孔庄小学、芦塘小学、朱童小学、汪嵇小学、南吴小学、朝崔小学、西王小学、凌葛小学、赵墩初小、李舍小学、姜夏小学、兴隆初小、李尖初小、裴西小学、芦东小学
初中
裴西初中、裴东初中、田曹初中、芦北初中、芦东初中、芦西初中、东北初中
庆丰镇
小学
庆丰小学、刘庄小学、张舍小学、红日小学、东方小学、东王小学、南徐小学、谷荡小学、朱港小学、董徐小学、中陈小学、南港小学、潘吴小学、小阜小学、东洪小学、谷巷小学、丁舍小学、高利小学、两沙小学、新华小学、胡王小学、廖庄小学、袁刘小学、北秦小学、张庄小学、北凌小学、三洋小学、乔徐小学、廖港小学、蒋陈小学、凌庄小学、庆东小学、瓦荡小学、夏庄小学、赵庄小学、双胜小学、吉庄小学、蓝陈小学、新港小学
初中
福初初中、永安初中、马庄初中、华林初中
上冈镇
小学
宝康小学、镇东小学、榆东小学、新团小学、新坍小学、黎明小学、利华小学、利群小学、为民小学、石桥小学、何墩小学、双洋小学、光华小学、冈南小学、新光小学、桥南小学
初中
双洋初中、串冈初中、新村初中、上冈镇初中、明照初中、宋楼初中
冈东镇
小学
大吉小学、洋中高学、风华小学、新风小学、建康小学、合心高小、徐庄小学、三港小学、炬东小学、运河小学、凤心小学、合心小学、运东小学、川洋小学、康庄小学、八庄小学、洋中高学、树新小学
初中
培红初中、合心初中
草堰口镇
小学
堰东小学、堰西小学、堰南小学、两桥小学、港北小学、彭庄小学、堰河小学、堰红小学、跃进初小、周东初小、丰宁小学、东冈小学、永丰小学、吴桥初小、冈河初小、杨桥初小、阿成初小、杨彭初小、堤西初小、合意初小、圩西初小、祁堰小学、桃园小学、崔庄小学、沙墩小学、臧村小学、院道小学
初中
永丰初中、刚毅初中、院道初中、堰西初中、双星初中
冈西镇
小学
后陶小学、丁渡小学、马渡小学、许庄小学、徐王小学、两港小学、向阳小学、同进小学、光耀小学、先行小学、奋勇小学、姚墩小学、陆河小学、嵇舍小学、港东小学、旗帜小学、新沟小学、双墩小学、沿河小学、壮烈小学、立公小学、肖荡小学、金舍小学、东吉小学、丁北小学
初中
丁渡初中、东徐初中、徐王初中、左幼初中
钟庄镇
小学
建新小学、红旗小学、伍港小学、吴湾小学、南郑小学、唐湾小学、东荡小学、双港小学、刘岑小学、新河小学、三元小学、马墩小学、丁港小学、英文小学、南华小学、口河小学、大王小学、荡村小学、合兴小学、梁湖小学、建西小学
初中
新建初中、建西初中
宝塔镇
小学
赵湾小学、四树小学、人兴小学、红卫小学、双湾小学、培东小学、辛北小学、潘渡小学、辛东小学、陈桥小学、长春小学、马南小学、丁湾小学、官尖小学、港口小学、吉北小学、埝头小学、培桥小学、高强小学、丁红小学
初中
丁湾初中、高强初中、宝塔初中、陈桥初中
高作镇
小学
马楼小学、陆沟小学、东北小学、马滩小学、人尖小学、唐界小学、长北小学、植西小学、尖东小学、陆舍小学、甲东小学、陈吕小学、沈王小学、卞舍小学、乔加小学、斜港小学、季墩小学、新民小学、季南小学、西站小学、黄沟小学、大墩小学、吕墩小学、咸庄小学、高西小学、高南小学、高东小学、利民小学、荣群小学、王庄小学
初中
合兴初中、唐界初中、马楼初中、陈吕初中、西站初中、荣群初中 
第三节 素质教育
1986年以来,建湖县以思想教育和艺术教育为突破口,结合新课程改革,以教学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感悟社会,提高综合素质。
一、新课程改革
1986年,国家教委公布《义务教育教学计划(初稿)》,突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新型教育方针。1992年,国家教委将以往课时“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且首次提出将活动与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1993年,向全县中小学印发《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方案(试行)》的通知,开始实行第七次新课程改革。1999年,建湖在中小学开展课堂“教学效益年”活动,并组织中心初中和联办初中校长、主任开展会课、赛课活动。
2003年,在全县小学开始第八次新课程改革。2004年秋学期,全县初中进行新课程实验。2005年印发《关于加强全县中学语言学科教学的意见》。同年新课程实验在高中阶段启动。在初、高中学段提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理念,组织新课程背景下的全县中小学优质课展评活动。2003~2005年,全县小学、初中和高中先后进入新课程改革试验区,改革涉及到教育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县选派35名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参加省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培训,通过他们对各镇(区)进行新课程改革培训,并利用片级教研活动,组织全县学科培训和集体备课,开展会课、赛课和优质课展评等活动,提升全县教师对新课程的认知和实施水平。50多名教师在市“新课程优质课展评”中获一等奖,20多名教师在省级以上教学竞赛中获一、二等奖,教学质量居全市上游水平。2008年,建湖县开展小学教师实施新课程综合能力培训与考核,2247名教师参考,合格率达98%以上,A等率超过21%。
二、思想品德教育
1988年6月,建湖县召开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强调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意改进教育方式。1990年,省教委明确素质教育首先在小学抓落实,逐步扩大到初中,影响到高中。全县由“点上实验”到“区域推进”,学生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1994年,全县组织中小学生开展观看100部爱国主义影片,阅读100本爱国主义教育图书,建立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唱100首爱国主义歌曲等活动,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002年,明确以推进素质教育为主线,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实践,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2007~2008年,在全县征集素质教育实践案例,并汇编成册。
1.小学思想品德教育
1987年,全县各小学各年级都设置周会课和思想品德课,每周各为1课时,用以对学生进行政治常识教育和初步的共产主义思想教育。
1992年,国家教委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旨在加强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的政治常识教育,以省编教材《思想品德》为载体,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1~6年级每周开设1节课,每学期末进行考核,考核成绩列入学生个人成绩册。
1999~2001年,小学《思想品德》由过去的单一课程改革设置为综合课程,“生活德育”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该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在全县各小学实施,每周不少于2课时。
2004年,全县各小学普遍开展学习、宣传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的活动,培养小学生从小就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社会主义小公民。2005年,在全县各小学中开展德育系列化主题活动方案征集评比活动,共收到368篇,评出一、二、三等奖141篇。
2.初中思想品德教育
1986~1997年,全县初一到初三分别开设青少年修养、法律常识、社会发展史等课程。2001年,全县初中开设思想品德课,内容涵盖品德教育、劳动教育、社会教育、科学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建湖县还通过建立课外德育基地、编写《建湖历史》、《建湖地理》和《建湖英雄谱》等乡土教材、向“三室两厅一吧”告别签名、办好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1986~2008年,全县8所初中先后被评为市、省“德育先进学校”。
3.高中思想品德教育
1986年,全县普通高中使用《科学人生观》、《经济常识》、《政治常识》教科书。1988年秋,高中教材改为《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追求知识的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突出各教材知识逻辑,同时注意渗透“两史一情”教育,增强传递知识功能。2002年,全县普通高中开始使用《经济常识》、《哲学常识》和《政治常识》等有关教学内容调整后的新教科书。2004年3月,高中思想政治课采用模块化设计,其中必修课4个模块,选修课6个模块。全县普通高中在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课堂主渠道作用的基础上,挖掘与开辟新的资源和渠道,如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举行入团、入党和18岁成人宣誓仪式,举办“远离黄、赌、毒”及反邪教图片展,组织观看“百部爱国主义教育影视片”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4.职校思想品德教育
1986年以来,全县职业教育中坚持把学生的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特别是2002以来坚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培养其自主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全面提高综合素质。主要是展开4个方面的教育:①稳固专业思想教育。针对学生普遍存在自卑心理的实际,引导树立自信心,了解专业特点及社会需求,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坚定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信心和决心。②开展劳动与职业素质教育。主要进行生计教育与职业教育,增强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意识。③开展社会与生活素质教育。进行规范化教育和评定,并作量化考核,让学生在接受社会与生活的考核中得到教育,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活素质。④注重个人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及自我实现的教育。锻炼学生自我实现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有创见的独立思考能力,学会尊重他人,搞好自我修养。开展学生心理自我调节讲座,设立心理咨询热线,请心理专家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艺术教育
全县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起步较早。1986年以来,各中、小学均开设音乐和美术(图画)课。1990年,出台《建湖县1991~2000年艺术教育发展规划》。县城各级各类学校及部分镇(区)中心校的艺术教育开始步入正轨,组织管理和教学管理形成一定的规范和机制,出现了一些艺术教育窗口学校和特色学校。1999年,建湖县被国家教育部命名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县”。2002年,印发《建湖县2001~2010年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全县中小学和幼儿园普及艺术教育工作,确保开课率100%。至2008年,全县构建起大中小学与幼儿园相衔接、校内校外相贯通的学校艺术教育体系。
1.课程设置与教材 。1983年起,全县幼儿园先后使用人教版《幼儿园教材》、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幼儿园儿童用书》、南师大出版社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华东师大出版社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教材中设有音乐、美术、游艺等课程。全县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丰富多彩,入园幼儿普遍受到良好的早期艺术教育。1985年起,全县小学音乐、美术课每周各2课时,初中音乐、美术课每周各1课时,使用人教社编印的教材。1990年,全县使用省教委教研室据《大纲》编写的小学、初中音乐、美术教材,音乐课开始将口琴、竖笛、口风琴等器乐引进课堂。是年,冈西小学率先将学校特色项目补充进艺教教材,艺术教育成果显著,成为省内有很大影响的农村小学艺术特色学校。1994年,全县在高一、高二即开设美术欣赏课,每周1课时,使用人教版教材。高三艺术高考专业教学处于起步阶段。2000年,全县高三艺术高考特长生的培训教学形成规模,高中艺术考生达数百人,并逐年增加。2002年秋学期起,从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开始,逐年使用省编课程标准音乐、美术新教材。2005年~2008年春学期,改用人教社课程标准教材。2008年秋学期起,又恢复省编课程标准新教材。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还把富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和本地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精品编写成校本教材,作为对省编教材的完善补充。在美术学科中,补充进剪纸、刺绣、绢花、贝雕等艺术门类。音乐学科中,补充进淮剧、竹笛、二胡、唢呐等内容。
2.教学与教科研 。90年代开始,教育局采用“聘、转、培”等措施逐步解决农村学校艺教教师不足问题。全县聘请282名幼师兼任村小艺教工作,在基础学科中转职、兼职206人,分期分批轮训,培训合格上岗,有效地充实艺教力量。同时还聘请民间艺术、器乐能手和县淮剧团、杂技团优秀演员等兼职任教或担任校外辅导员,带教师、教学生。1999年以后,全县幼儿园、小学、初中艺术必修课开课率均达到100%。2002年秋学期起,建湖率先进入实施新课标和新课程教学实验区,到2008年每学期组织骨干教师参加省市新课标、新课程培训学习和新课标教学的县级研讨会、片级研讨会、校本教研、教学展评、教学基本功竞赛、优秀录像课评比等活动,不断提升艺教教师的教学、教研和科研水平,不断改革艺术教学的结构、方法和模式。县艺术教育教研中心组还印发《建湖县小学音乐、美术教学六认真要求》、《艺术师资考评办法》,并编辑《建湖县中小学音乐课型结构设计示例汇编》等教学业务文本,组织对各校艺教工作进行考查考核。2001~2008年,连续7年举办“世纪之星”中小学生(幼儿)美术书法比赛。
3.教学成果 。艺术教育示范校、特色学校建设成绩显著。全县20所学校创建成市级艺术特色学校,森达实验学校还创建成省级、国家级艺术特色学校,成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舞蹈定点培训基地。宝塔小学创建成省级写字实验学校,县第二实验小学创建成“全国书法教育特色学校”。2000年,县实验小学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
1995年以来,每年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青少年绘画比赛,9人次获一等奖,20多人次获二等奖。在书画比赛中,数百人次获县级以上奖项。1996年,建湖参加各类艺术比赛获国际奖项12个,全国性奖项26个,省级奖项35个。2003年,在市举办的第3届少儿艺术节上,建湖推荐的18个节目,全部获等级奖,其中9个节目获一等奖。县第二实验小学确立“书华夏文明,写灿烂人生”的写字育人理念,学生人人写一手好字,2名学生的书法作品被编入苏教版国标本第5册小学语文教材。2008年,全县承担的教育部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实验二级课题《农村艺术教育教科研活动研究》结题,并获课题研究成果评比一等奖。
全县高三年级的艺术考生人数逐年增加。1990年仅20多人,2006年达648人。近几年来,县内艺术高考人数和本科达线率均居全市前3名。2008年,建湖艺术高考考取公办本科130人,民办本科77人;专科录取311人。其中,音乐本科录取数为全市第一,美术录取数为全市第二,获市教育局颁发的“艺术学科高考优秀质量奖”。
四、新生军训
1998年起,实行新生军训制度。县成立军训领导小组。当年建湖高级中学、上冈高级中学开始对高一新生进行军训。教官由县人武部派员担任,军训内容主要是队列、队形练习,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等。2003年,县职教中心新生实行军训。2007年起,全县二星级以上高中和职业中学新生实行军训,时间为10天,其中集中训练时间不少于7天,二星级以下的高中学校学生军训时间为7天。各学校必须履行申报手续,未向县军训领导小组申报的学校不得组织军训工作。1998~2008年,全县共有2.1万名高一新生参加军训。
专记:校外教育基地
图6-3 建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
德育基地 1986年以来,全县坚持拓宽德育渠道,建立校外德育基地,利用清明节、国庆节等节假日组织师生祭扫、参观、访问,聆听老同志讲传统、讲业绩,接受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精神的教育,有效地发挥着校外德育基地的独特教育功能。全县共建有19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省级2个,即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陆秀夫纪念馆;市级6个,即建湖烈士陵园、乔冠华故居、钟庄烈士陵园、恒济烈士陵园、蒋营烈士陵园、上冈二十一无名烈士墓;县级11个,即谢家庄新四军苏中印刷所旧址、沿河烈士陵园、芦沟烈士陵园、冈东烈士陵园、草堰口烈士陵园、冈西烈士陵园、高作烈士陵园、宝塔烈士陵园、建阳烈士陵园、颜单烈士陵园、建湖县档案局。
图6-4 小学生在参加生活实践
青少年活动中心 建湖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前身为县少年宫,始建于90年代初。2003年5月,投入资金788万元进行扩建,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现代化装备的各类专用活动室21间。大型活动广场——希望广场占地2.3万平方米,建有绿地、水榭、喷泉、雕塑、凉亭、名人廓柱等景观。中心在编教师13人,兼职教师70余人。常年聘请南京艺术学院、盐城市歌舞团专家、教授为顾问,指导艺术教育教学工作。中心与县城学校建立互动机制,与乡镇学校建立协作机制,与社区单位建立开放机制,努力把教育功能拓展到全县所有青少年。在专业设置上,除继续强化艺术教育、乡土文化等特色外,还充分发挥公益性职能,开辟旋转舞台、健身区、科技活动等阵地,向科技、体育、德育等方面全方位延伸。1995年以来,有3000名学员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500多名学员通过省级5~10级的器乐考级,近千人在全国少儿书画作品比赛中获奖,中心连续10年被评为全国少儿书画大赛先进集体、省校外教育先进集体。2008年,利用希望广场先后组织或承办环保专题教育、科普宣传周、推普宣传周、教育开放周、消防安全宣传等活动,组织学员参加全国第13届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获组织工作先进集体,被省文明办评为江苏“七彩假日”未成年人暑期系列活动优秀活动场所、江苏省校外教育先进集体。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位于城南新区,2007年3月投入运行。专业指导老师16名。基地以“体验生存,感悟自然,培养能力,提高素质”为宗旨,以优良的设施、优美的环境、优秀的师资为全县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优质服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实践基地由活动区和生活区两部分组成,共占地2.38万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2472.18平方米,绿化面积1.6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65%以上。实践基地开设攀岩、趣桥、烧烤、水车、消防演练、勇敢者之路等室外活动项目,以及绳艺、纸艺、仿真机床、多米诺骨牌、粮食加工坊、烹饪等室内活动项目,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齐全,具有一次性接纳300名学生的能力,是青少年进行实践活动及素质拓展训练的理想场所。2008年,接纳2万多名学生开展素质拓展训练。
第四节 学前教育
1986~2000年,幼儿教育以国家、集体兴办为主。各乡镇在办好中心幼儿园的基础上,在村小内创办幼儿班,实行村办校管体制。村办班全部是综合班型,进行混合教学。1990年,全县有幼儿园(班)526所(个),其中教育局主办1所,其他部门办21所、乡镇集体办491所,个人办13所。有大、中、小班674个,在园幼儿17963人,保教人员820名。1995年,县幼儿园被省教委评定为全省唯一的电化教育示范幼儿园。是年县级机关幼儿园撤并至县幼儿园。1998年,县教育局出台《建湖县乡镇中心幼儿园工作考评细则》,在全县范围内使用《幼儿园逐日活动计划》、《幼儿素质发展报告书》,开展村办园(班)乡、县级评估定类和一类幼儿园卫生保健合格评审活动,并首次组织年检,促进农村幼儿教育规范管理。90年代末,由于幼儿数急骤下降,村幼儿班与村小的撤并同步进行。1999年,全县有幼儿园(班)428所,626个班级。
2001年,县政府出台《关于鼓励扶持和规范管理社会力量办学的意见》后,县城私人投资新建幼儿园20所。各镇(区)调整幼儿园布局,实施改革改制多元化办学。主要模式是租赁承包,经济上独立运营,业务上仍由乡镇教育办、所属村小管理。2005年以后,草堰口、上冈、庆丰等镇中心幼儿园的管理权限被教育部门陆续收回。2008年,全县有幼儿园97所(含村办班),447个班级,在园幼儿20626人,幼儿学前3年入园率达94.55%。有幼儿教职工1110人,其中合格以上学历的专职教师877人,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上岗证的480人。县幼儿园、县中心幼儿园、鸿雁幼儿园、庆丰镇中心幼儿园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
一、日托制度
1986年至1995年7月,全县各幼儿园都实行半托制度,着重抓好送接制度、安全工作以及幼儿的生活、娱乐、游戏、学习等方面的活动安排。
1995年7月,县中心幼儿园在全县首家实行日托制度。1998年,冈西镇中心幼儿园在全县镇(区)中首家实行日托制度。1999年,县幼儿园实行日托制度。其后,县教师进修学校幼儿园、鸿雁幼儿园等也相继实行日托制度。到2008年,全县幼儿园基本形成以日托为主、半托为辅的办园格局。
二、保育与教学
1.保育。1986年以来,建湖幼儿保育工作不断发展和完善。半托制每两个班合1名保育员,日托制每个班配1名保育员。规模幼儿园设立保健室,配有1名专职保健医师,预防和诊治幼儿传染病等疾病,定期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和预防接种,设立午休室,做到一人一床,保证幼儿午休。
2.教学。
1983年起,全县幼儿园(班)统一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幼儿园教材》。1986年前后,教师多采用分科教学,一般语言、音乐、美术各班由一名教师任教,计算、体育、常识各班由另一名教师任教。各班两教师共同组织游戏活动。90年代初,综合课程兴起。1994年,县幼儿园改用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的《幼儿园儿童用书》,1998年换用新时代出版社的《幼儿园系列教材》。1999年起,全县大部分幼儿园开始使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此后教育观念逐渐转变,注重活动形式的多样化,强调幼儿的主动参与和实际体验。2003年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以建湖县幼儿园为先导,全县各幼儿园均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幼儿园建构式课程》。各类幼儿园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坚持以儿童发展为本,给幼儿创设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多种教育手段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学习等习惯,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和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三、幼儿园选介
建湖县幼儿园 县教育局主办,前身系创办于1952年的湖垛镇幼儿园,1997年迁至人民路与跃进路交界处。1986年为省电化教育试点校,1989年为省电教工作先进单位,1996年为省级名幼儿园,2000年为省级示范性实验幼儿园。2003~2008年,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实验园、国家级现代幼儿英语示范园、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幼儿园、省幼儿园网络数字化实验基地。2008年秋学期,全园有34个班级,1900多名幼儿,130名教职工,教师专业学历达标率100%,被评为市县学科带头人、幼教先进个人等30多人次。教师设计的40余篇活动方案入选国家级《幼儿教育活动大全》。舞蹈《娃娃兵》获全国“小荷杯”少儿艺术评比优秀奖,淮剧表演唱《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在全国推新人大赛中获江苏赛区第一名。
建湖县中心幼儿园 县妇女联合会1995年7月创办,位于县城兴建路与徐东路交界处,1998年转为自收自支单位。该园2008年有21个班级、800余名幼儿。1995~2008年,先后被评为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省妇联重点幼儿园、国家级国际象棋传统学校、省巾帼示范岗、省青年文明号。教职工73人,其中9人在县、市、省幼儿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9人在全国、省、市、县优质课竞赛中获奖;2人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国家级课题研究优秀主持人;5人被中央教科所评为国家级课题优秀班主任;3人被中央教科所评为教科研先进个人。该园以优质保教促幼儿发展,开展小班化、小组化、游戏化的教学,2006年2名幼儿参加全国幼儿口语大赛分获一、二等奖。2006年、2007年该园幼儿在幼儿珠心算比赛中打破盐城市个人记录,幼儿园获团体一等奖。
第五节 九年义务教育
一、小学教育
1986年前后,全县农村小学划归乡镇办。初小、双小分布于县内各乡村,方便农村少儿就近入学。至1990年全县有小学508所,其中初小118所。2000年以后,逐步撤并大部分村小,按片保留部分定点小学。至2005年全县保留小学70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为100%。当年各镇根据县部署,构建以中心小学为主的“一校制”管理模式,即定点小学与中心小学在人员配制、课程设置、组织教学活动方面实行统一管理。2008年,全县有小学72所,学龄儿童入学率仍保持100%。
县内小学积极开展实验模范学校创建工作,县实验小学(1998年)、森达实验学校(2000年)、县第二实验小学(2002年)、育红实验小学(2003年)、冈西实验小学(2003年)先后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省级实验小学。1993年,马庄小学被省教委授予“江苏省首批模范小学”称号。1999年,县实验小学通过省级模范学校创建验收。
90年代开始,各小学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确立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环境课程的改革思路,落实推进新课程措施,并根据学校实际,编印校本教材。1991年,草堰口小学被省教育学会表彰为省科技教育先进学校。1992年,冈西小学、上冈小学、马庄小学、县实验小学、谷庄小学成为艺术教育、劳动教育、养成教育、环境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特色学校。草堰口小学1997年被国家教委确定为重点课题《活动课程与中小学生科学素质的提高》实验学校,1998年被确定为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示范基地,2000年获省素质教育先进集体称号。冈东小学1998年为全县举办《“写真”性作文》现场会,2001年被确定为省级实验课题。县实验小学2003年举办全国“生活作文”研讨会,获得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称号。县第二实验小学2004年被中国教育学会确认为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森达实验学校开发以“鞋文化”为主体的校本课程,先后成为省书法、美术实验基地、全国象棋训练基地。育红实验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文化奠基”工程,先后获得“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江苏省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
1.学制与课程设置
学制。1986年9月起,境内小学学制全部为六年制。
课程设置。1986年,小学学科科目设置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自然、历史、地理、劳动等。1993年,小学学科科目设置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劳动、常识、历史、地理、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等。1998年,小学学科科目设置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音乐、体育、美术、自然、社会、活动课程、地方课程等。2001年,教育部发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小学1~2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3~6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自然》改为《科学》,重新开设《健康》课,增设《英语》(双语班从一年级开始开设《英语》、普通班从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其他课程科目不变,课程内容为新编。2003年秋学期,县内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实施,至2008年已全部进入新课程。
校本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全县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结合各自办学特色,自编校本教材,熏陶和培育创造型人才。县实验小学自编《水乡的旋律》,县第二实验小学自编《书法简史》、《书法入门》、《瀚海拾趣》、《碑贴赏析》,钟庄小学自编《淮剧唱腔》,冈西实验小学自编《趣味剪纸》(上、下册)、《水乡之韵》、《乡土美术教材》、《乡土音乐教材》,育红实验小学自编《杂技小技巧》等,恒济镇孟庄小学自编《写字教程》、《乡土文艺教程》、《龙之声》、《龙之韵》、《龙之形》、《走进校园龙文化》,森达实验学校开发“鞋文化”校本教材,编纂《走近名人》、《视今天为落后》,近湖镇朝阳小学自编《中国象棋十讲》、《国际象棋十讲》、《围棋十讲》。使用校本教材,彰显各校特色,给全县素质教育工作注入新的生机。
2.学校选介
建湖县实验小学 始建于1914年,1929年更名为县立湖垛小学,1961年改称为县实验小学。1981年被省教委确定为省级重点小学,1988年被命名为省级实验小学。2008年该校领办的建湖双语实验小学正式启用。学校总占地6.4公顷,有100个班级,5086名学生,238名教职工。专职教师中有特级教师2名,市、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60多名。学校先后获得“全国绿色学校”、“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江苏省模范学校”、“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电化教育示范校”等称号。2005年以来,有30人次获国家、省、市、县优质课竞赛一、二等奖,300多篇论文公开发表或获国家、省、市、县论文赛等级奖。现有国家、省、市级课题10多项,两项课题研究获省教科研成果一等奖。有4000多幅学生书画作品在全国、省、市大赛中获一、二等奖。成立西塘少儿艺术团,《倔强的小红军》等10多个节目获省、市一等奖;舞蹈《鼓声咚咚》入选中国第六届艺术节赴宁参加广场演出。学校被国家教育部表彰为全国农村艺术教育先进学校。该校是省科技教育特色学校、全国少年宇航技师省活动基地。连续多年获省计算机奥林匹克联赛团体一等奖、省“金钥匙科技竞赛金奖”、省科技航模比赛团体冠军。通过多年努力,形成娃娃足球、科技教育、艺术教育、生活作文等四位一体的办学特色。
建湖县第二实验小学 创办于1994年8月,位于县城秀夫路西、向阳路南侧、,前身为1967年创办的建湖镇镇西小学。2002年升格为省级实验小学。校园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1994年以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写字教育实验学校”、“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称号。该校有班级62个,学生3500名,教职工160名。专任教师中有国家和省、市表彰的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4人,市县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34人。学校有100多人次在省、市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学科优质课展评、基本功比赛中获奖,发表或评比获奖论文400多篇。该校先后承担省教育学会和省、市教科所的立项课题多项。1998年以来,该校确立“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办学理念,以写字育人为突破口,推进素质教育。2003年,书法艺术教育赋予“书华夏文明,写灿烂人生”的崭新理念,提升写字育人层次。2005年12月,该校成功地承办华东地区写字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写字教育获全国创新教育成果一等奖。至2008年底,近千名学生在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获奖。
19862008年建湖县小学教育事业发展概况表
 表6-8
年份
学校数(所)
班级数(个)
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1986
565
2601
96974
13779
10642
1987
565
2825
120321
21850
16882
1988
531
2639
94014
14155
12777
1989
529
2631
90355
12597
14266
1990
508
2582
84758
11076
14974
1991
499
2516
79784
11147
14344
1992
476
2464
76212
11586
13580
1993
442
2316
74937
13886
13069
1994
442
2296
75876
15894
13368
1995
435
2314
80313
17293
12005
1996
430
2399
86340
18064
11020
1997
423
2428
92122
16388
10171
1998
414
2464
92780
11522
10603
1999
400
2367
88430
9093
12549
2000
347
2214
81063
7340
13762
2001
278
1892
72393
7123
15994
2002
211
1677
61409
6806
17686
2003
77
1319
50888
6433
16753
2004
77
1167
44504
6261
12727
2005
70
1104
40583
5265
9489
2006
68
1027
39139
5630
7825
2007
69
965
37333
5438
7310
2008
72
923
36219
5736
6958
 
二、初中教育
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施行,全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初中教育发展加快。90年代初,全县初中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并将建湖镇、近湖乡、庆丰乡和县直初中作为县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初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分别在市、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介绍。90年代中期,全县初中积极实施“两基”(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改造薄弱学校和布局调整,全县初中在苏北地区率先通过“两基”验收,钟庄乡、建阳乡、上冈镇、恒济乡、颜单乡的初中还为市、省提供薄弱学校改造、危房改造和布局调整现场。1996年,制订《关于加强初中建设的意见》,出台《建湖县初中分类定级评估方案》,启动初中“腰杆子工程”。县内福初、串冈、永安、建兴、东付等初中校进行的“初三分流”、“三加一”、“三加X”等试验,为农村初中教育适应经济建设需要开辟新途径。1997~2000年,全县初中积极实施“双高两基”(“双高”即高标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标准扫除青壮年文盲)创建活动,16个镇(区)中心初中“双高两基”工作成效显著,其中13所达到市、省规定的上限标准,并通过市、省的验收。庆丰镇还通过省教育现代化工程的验收。至2000年底,全县初中校从80年代的89所撤并为50所,在校学生34167名,教职工2667人。2005年,全县初中校从50所撤并到22所。2001~2003年,县实验初中、近湖中学、蒋营初中、恒济初中、芦沟中学、马庄初中、红卫初中、冈西中学等8所中心初中通过市实验初中、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验收,县实验初中还被省教育厅确定为“江苏省模范学校”。2004~2005年,颜单中学、沿河初中、冈南中学、海南初中、高作中学等5所初中通过市实验初中、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初中验收。全县初中学生入学率、升学率逐年提高,到2008年分别达100%、97.71%。
1.学制与课程设置
学制。1986年至今,全县初中一直实行秋季始业的三年学制。
课程设置。1986年,全县执行国家教委和省教委颁布的教学计划,开齐开足必修课。初中开设13门必修课: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2000年开始,微机课正式纳入课表。2002~2005年,在全县初一年级开设地方课程《建湖地理》和《建湖历史》,并在初二组织全县会考。
2.学校选介
建湖县实验初级中学 创办于2000年8月,按民营机制运作。其前身为省级重点中学——建湖县中学初中部,最早可溯源到清末举人孙大鹏1925年创办的私立盐城县海南中学。2008年,开发区中学并入,成为该校东校区。2008年秋学期,全校有79个班级,6154名学生。拥有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设施,在县内率先基本实现信息化,建有校园电视台、校园无线广播电台、校园网站、2个语音教室、4个微机教室,班班均为多媒体教室,教师人人配备电脑。科技综合楼设有理、化、生实验室,实验仪器达国标水准,图书馆藏书7万册。建有塑胶运动场,体育健身器材齐备。现有教职员工260名,其中中学高级教师59名,市、县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40名,县“水乡教坛新秀”5名,有26名教职工受到市级以上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的表彰奖励,18名教师在市、省级以上教学基本功和新课程、新教材优质课竞赛中获一、二等奖。历届中考实绩均居全市前列。该校先后获得“江苏省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示范初中”、“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等称号。
19862008年建湖县初中教育事业发展概况表
 表6-9
年份
学校数(所)
班级数(个)
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1986
85
578
27349
8831
7267
1987
89
579
26365
9016
7824
1988
89
605
26922
10501
7258
1989
89
635
30022
12216
6774
1990
89
678
33476
13012
7426
1991
86
708
35544
13193
8825
1992
82
710
38998
12350
9964
1993
65
699
34129
12416
12016
1994
61
694
35056
12828
10403
1995
59
696
35488
11718
10354
1996
59
673
34240
10645
11046
1997
55
633
31218
9995
11977
1998
51
607
29260
10223
10669
1999
51
614
30946
12300
9477
2000
50
668
34167
13439
9314
2001
51
710
40237
15984
9069
2002
44
823
45620
17604
11154
2003
24
862
49455
16688
12436
2004
23
699
46603
12683
15224
2005
22
703
37933
9534
17039
2006
22
574
29357
7884
15882
2007
23
507
24402
7310
11991
2008
22
473
22222
7000
9180
 
三、特殊教育
1993年,全县强化特教工作,出现了庆丰培智校和钟庄小学、单庄小学、草堰口小学培智班等一些兼有特教特色的学校和班级,在读培智儿童239名,另有310名弱智儿童随班就读。1994年,建湖被国家教委表彰为首批“特殊教育先进县”。
1999年8月,创办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依据国家教育部1998年12月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施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依据国家教委颁布的《全日制聋校课程计划》规定,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常识、理科、律动、体育、美工和劳技等课程,并分别编排聋生、弱智生课程表。当年招收聋哑学生2个班20多人,自此全县形成县有特殊教育学校、镇有特教班、普通学校有残儿随班就读的格局。是年,全县332名各类残疾青少年儿童在校就读,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6%以上。2006年,原县第三中学校园划归特殊教育学校并重新规划,新建1460平方米的启智楼。2008年,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5%。
2006年起,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生年龄在6~18岁,对中度以上智障学生年龄适当放宽。学校对残疾儿童的培养既重视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又注重职业技能培训。对听障儿童侧重口语训练,进行笔读,掌握交流工具;对智障儿童侧重培养自理能力。经过九年义务教育,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一技专长。2008年7月,首届学生毕业。聋哑学生周益新(女)以优异成绩考入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五年制大专),为县内第一个聋哑人大学生。
2008年,全校教师30人,其中特殊教育专业学校毕业的12人,普通师范毕业的18人,本科学历占全部教师的70.6%。教师中有聋哑教育、启智教育、聋康复等特殊专业,有音乐、美术、舞蹈、语文、数学、科学、体育等普通专业,职业技能教学则采取校企挂钩办法,聘请企业技能职工给学生上课或到企业去进行实习。凡在编教师均享受国标工资提高15%的待遇。
第六节 普通高中教育
1986年,全县有普通高中12所,在校学生5100人。1995年,全县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上升到5485人。建湖县中学、上冈中学成为省级重点中学,县第二中学、县钟庄中学成为市级重点中学。
“九五”期间,县调整高中布局,撤并和改造薄弱高中,把4所省、市级重点高中办成升学预备教育模式的学校,将颜单中学、冈南中学、庆丰中学、建阳中学4所农村完中办成“二一分段,高三分流”的综合高中,招生数逐年上升。2000年普通高中在校学生数增加到8734人。
1998年秋,易地新建建湖高级中学,2000年通过验收,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2年,上冈中学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全县撤并颜单中学、冈南中学2所农村完中,创办县艺术高级中学,并利用社会力量创办建湖外国语学校。2002年,钟庄中学易地县城新建。2003年,建湖高级中学、上冈高级中学先后转评为省四星级高中。2004年,县第二中学、钟庄中学先后通过省三星级高中验收,建湖外国语学校通过省二星级高中验收。2008年,全县普通中学有建湖高级中学、县艺术高级中学等高级中学2所,有上冈高级中学、县第二中学、县钟庄中学、建阳中学、建湖外国语学校等完全中学5所,计277个高中班级,在校`高中学生1.59万人。
一、学制与课程设置
1.学制。1986~2008年,全日制普通高中学制一直延续实行秋季始业的三年制。
2.课程设置。1986年,高中开设13门必修课:语文、数学、外语、政治、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美术、劳动技术。1991年,时事政治课由选修课改为必修课,增开劳技课,其他不变。2003年4月,教育部正式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2005~2008年,建湖进入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阶段,施行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的课程结构模式。
二、学校选介
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 其前身最早可追溯至1925年创办的私立盐城县海南中学。1999年秋学期,江苏省建湖县中学高中部迁入新址,设立江苏省建湖县高级中学,2001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并更名为江苏省建湖高级中学,2003年转评为省首批四星级高级中学。学校拥有办公楼、科技楼、生服楼、艺体楼各1幢,教学楼2幢、学生公寓3幢。有11个理化生实验室、72个多媒体教室、4个微机教室、1个现代化教育设备控制中心。至2008年,有班级71个,学生4398人;333名教师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124人,一级教师90人,县、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80余人,一线教师本科达标率近98%,研究生学历2人,研究生课程结业60余人,获国家、省、市、县表彰的200多人次。该校把创建江苏省五星级高中作为奋斗的目标,把“做成功的现代中国人”作为育人方向,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定不移地走“质量立校、质量立人”之路,高考综合质量一直位居盐城市前三强。
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 其前身为1935年创办的私立鸿文中学。2002年被认定为“国家级示范性高中”,2003年12月通过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转星评估。该校分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工厂区和农场区。拥有72个多媒体教室,4个标准计算机教室,4个设备齐全的理化实验室,3个生物实验室,2个音乐教室,4个美术教室和1个排练房。校内设有广播电台和电视台。2008年,有87个班级、4945名学生,其中高中部65个班级、学生3683人;初中部22个班级、学生1262人。教职员工386人,1986年以来有10人被吸收为县、市、省和全国各级学术组织成员,撰写学术论文800篇,其中在省级以上报刊上发表200篇。多年来,致力于提高教学质量,高考综合质量在全市位列前茅,同时又在盐城市中学中率先开设劳动技术课,培养专业人才400余名,受到省、市表彰。
建湖县第二中学 前身为创建于1976年的建湖镇中学,1982年4月更为现名。1998年升格为市重点中学,2001年4月跻身省重点中学,2004年3月被省教育厅确认为省三星级高中。所有班级均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建立校园网,基本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至2008年,有55个班级,在校学生3117人,其中初中6个班级,学生233人,高中49个班级,学生2884人。教职工256人,其中专任教师227人,学历达标率97%以上,高级职称80人,中级职称104人。1990年组建射击队、报务班等兴趣小组,代表县、市参加市、省比赛。1990年,学生颜海霞作为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捐款第一人,参加亚运会开幕式。2003年,被省教育厅认定为省历史学科教育科研基地。
建湖县钟庄中学 前身为创办于1956年的建湖县秉文中学,是60年代盐城市13所老完中之一。1999年升格为盐城市重点中学,2004年转评为省二星级高中,同年易址县城新建。建有布局合理的全欧式造型的现代化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综合楼与学生公寓。高三所有教室均配备多媒体,高一、高二各, 班均配有“三机一幕”。2007年,成为省三星级高中。2008年,有班级62个,学生3453人,其中初中9个班级,学生793人,高中53个班级,学生2660人。有教职工295人,其中专任教师230人,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有硕士研究生3人,高级职称78人,中级职称99人;3人获省劳模,多人获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红杉树金奖称号。2002年,新建“创新写作教学与研究”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两个国家级课题的实验基地。
19862008年建湖县普通高中教育事业发展概况表
 表6-10
年份
学校数(所)
班级数(个)
学生数(人)
招生数(人)
毕业生数(人)
1986
12
86
4903
1140
1196
1987
12
92
5117
1465
1665
1988
12
91
4945
1480
1728
1989
12
90
4634
1441
1641
1990
12
91
4543
1458
1540
1991
12
90
4627
1413
1434
1992
12
91
4523
1491
1433
1993
10
95
4358
1543
1691
1994
10
94
4861
1861
1329
1995
10
106
5485
2165
1471
1996
10
116
6404
2437
1505
1997
10
128
7095
2647
1791
1998
8
137
7769
2896
2064
1999
8
143
8148
2873
2284
2000
8
157
8734
3191
2472
2001
6
174
10147
4326
2734
2002
7
218
12933
5577
2697
2003
7
258
15993
6674
3039
2004
7
275
16963
5294
4085
2005
7
291
17465
6001
5380
2006
7
290
17231
6186
6186
2007
7
289
16989
5287
5225
2008
7
277
15856
6245
5705
第七节 高等教育
一、电大教育
80年代初,江苏广播电视大学盐城分校建湖县管理站成立,为县政府所属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业务上受上级电大指导。1987年初,改为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建湖分校,是年5月更名为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建湖分校。
市广播电视大学建湖分校招生对象初为普高参加高考的统招生,后多为在职干部和职工,也有少数社会知识青年,采取自愿报名、单位推荐、统一考试的形式择优录取。教学大纲、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均按教育部统一规定,考试统一命题。至80年代末,学校先后共招收10届29个大专班,987名学员,开设16个专业。1987年,开办电视中专,招收4个专业,428名学员。1990年,全校有15个专业,26个教学班,1545名学员。其中大专6个专业,8个教学班,271名学生;中专4个专业,10个教学班,327名学员;培训5个专业,8个教学班,947名学员;教职工20人,其中专任教师12人。至1998年,建湖电大已有6幢教学、生活楼,建筑面积5822平方米,其中教学、办公用房3111平方米,生活用房1027平方米。当年在校学生865人,其中大专9个专业413人,中专7个专业452人。还举办工程类人员培训班,受训者计1000余人次。
1999年,建湖电大开始实行专科教育完全学分制。学历教育形式共有普通大专班、成人脱产大专班、成人业余大专班、5年一贯制大专班(前三年接受普通高中教育、后两年接受大专教育)、成人中专班等5种形式。2000年,建湖电大增设春季招生,招收法制专业学员48人。秋学期开设专科班,招收财会、教育管理、工民建、法律等专业学生113人;大专普通班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英语)两个专业54人;5年制计算机信息管理34人。建湖电大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大专部学生的毕业论文在市电大论文评审中,一次性合格率达100%,列全省前列。建湖电大单独办学20年,至2002年共开办41个专业,其中大专27个,中专14个,累计向各条战线输送各类毕业生2716人,各类岗位培训4448人次。
图6-5 建湖电视大学(2002年与县职教中心合并办学)
2002年,建湖电视大学改为县教育局管理,与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合并办学,扩大开放专科教育规模,当年招收学员533人。开放教育以免试入学、完全学分制为特色,践行传统教学方式与卫星、电视、电信、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传播媒体相结合,为社会培养高等应用人才。
二、函授教育
县内函授教育坚持以教师为主,其渠道和形式大体有两种:一是通过县教师进修学校组织在职进修或脱产轮训,提高学校干部、教师的管理和教学能力。1985~2008年,县教师进修学校对在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短期结业培训近8万人次,培训中小学行政领导干部3350人次。二是通过报考高等院校函授教育,提高学历合格率。截至2008年,教师考取中师函授的1838人、大专函授的1706人、本科函授的1217人。
三、自学考试
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中期,自考在建湖得到迅速的发展,参考考生逾万人次,成为高等教育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3年,开设教师自学考试,并于2004年划归县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统一管理。199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实施农业户口自学考试毕业生“农转非”政策,1999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建立省级农村自学考试实验区。
从2002年起,自学考试学历教育开考本科专业。2005年,建湖开考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NCRE)、全国英语等级考试(PETS),2006年相继开考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NTET)和书法水平等级考试。至2008年,全省面向社会总共开考涉及10个学科117个专业,其中本科67个,专科50个。建湖学历教育先后开考29个本科专业。
四、远程教学
建湖远程教学始于1979年。是年2月,设立江苏省广播电视大学盐城分校建湖教学班。1987年11月,盐城市广播电视大学建湖分校正式成立。1997年,电大湖中路校区,先后新建三幢教学楼,36个标准教室,设立地面卫星接收站,用于接收中央电大的电视教学课程,学生教室都能接收到电教室的视频录像。1999年,建湖电大开始招收5年制高职生,至2008年共招收4个专业640人。从创办至2001年,招收全日制脱产大专生21个专业1548人。1999~2008年,共招收成人大专13个专业1658人。2002年8月,建湖电大与建湖县职业高级中学及8所行业职校合并,从此远程教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4年,学校开通网站“电大在线平台”,为学员进行网上学习提供了方便与保障。2005年春,建湖电大通过电大系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总结性评估验收,具备开办本科的办学资格。2006年,与中央电大奥鹏职教中心联合招收网络本科学员,到2008年共招收7个专业387人。
庆丰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利用网络远程教育,开展学历培训。自1986年以来,与中央党校、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幼儿教师培训中心、盐城市电大等高等院校联合举办大专、本科函授网络远程教育,毕业学员3200多人,在籍学员540人。2005年,取得独立兴办中专班和直接发放文凭资格。
第八节 职业技术教育
1986年,全县有县职业中学、福初中学、上冈镇中、冈东中学、县农业学校、县卫生进修学校、商业职校、粮食职校、供销职校、轻工职校、工业职校、物资职校、冈西农职中、高作农职中、永丰农职中、荡中中学和沿河中学等17所职业学校(班),初步形成教育部门独办、其他部门自办、教育和经济部门联办的“三轮齐转”的办学格局。全县职业高中与普通高中的招生比例提高到1∶1.64。
1990年,全县各部门共办职业班86个,设置18个专业,在校学生2005人,职业班毕业学生2183人。1996年是职业技术教育大发展的一年,全县普通中专招收742人,职业中专招收391人,电视中专招收75人,成人中专招收220人,职业高中招收1220人,技工学校招收356人,在校学生3566人,职、普招生数之比为1.12∶1。
至2002年春学期,县内职业学校分为两大类,一是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县职业高级中学、县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县乡共管)和5所设置职业班的农村初中。二是县总工会、商业局、粮食局、物资局、供销社、水利农机局、工业局、轻工业局、纺织工业局、建设局、交通局等部门和行业举办的11所职工学校。此外还有县劳动局主办的县技工学校、卫生局主办的县卫生进修学校、农业局主办的县农业学校。2002年7月,县职业高级中学与建湖电大合并,组建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同时进行职业教育布局调整,技校、卫校、农校、水利职工学校仍为自办,交通职校、纺织职校自行分流,其他8所行业职校均并入职教中心。2004年8月,县第二职业中学由冈西镇搬迁至原钟庄中学校园,并收归县管。2008年,县职教中心通过省四星级中等职业学校转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创建成省级示范专业。
至2008年,全县职业高中有县职教中心、县二职中、县技工学校和教师进修学校、党校设立的职业高中班,在校学生6130人,专任教师357人。
江苏从1988年开始实行职业教育对口单招制度。从1991年起,建湖对口文考成绩一直位居盐城市前一、二名,其间多年为江苏省之冠。职教中心(原职业中学)曾连续7年本科录取数等各项指标居全市第一位,享有七连冠的称号。对口单招以来,县内有10多名学生取得建筑、机械、电子、旅游管理、财会、烹饪等专业全省总分状元。2003年,全省计划招收本科3600人,县内职校共被录取153人,这一数字至2008年仍为盐城市最高记录。1991~2008年,县内对口单招共被高校录取4061人。
一、教学
2002年以来,境内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举办职业教育。打破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进行职业教育资源优化重组;推广订单式、模块式培养教育模式,走升学、就业“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新路。各校重视实践技能,实施“双证”教育(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学生中级工合格率达80%以上,98%以上的学生有1门专业技能合格证书。
1.专业
80年代设有农业、幼师、建筑、机械、电器、烹饪、财会等专业。
90年代设有农业、财会、机电、建筑、计算机、缝纫、电子电工、化工、烹饪等专业。
2000年后设有计算机、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汽修、电子、财会、服装、烹饪、农业、旅游管理、化工、市场营销、电子信息技术等专业。
2.学制
1986~2008年,职业高中、综合高中主要实行三年学制,少数专业如服装、纺织专业等实行两年学制。其中三年制职业高中的学生前两年主要是在校学习文化和专业理论,第三年进入企业实习。职业中专学制为四年。电视中专学制为三年。电大普通专科、成人大专为三年制,其中成人大专是业余学习。初中毕业生直接考入电大、高等职校,学制为五年,其中三年高中教育,然后直升专科两年。
3.课程
文化课 全县职业教育专业学校文化课开设以“够用、实用、适用”为原则,主要开设:政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美术、音乐、就业指导等学科。
2002年暑期,组建成的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随着职教对口单招班的升温及顺应改革的需要,对课程作了改革调整。
专业课 全县职业教育专业学校专业课开设的原则是: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各类专业开设的课程分别为:
农业类:种植、农艺、园艺、养殖、生物技术、食用菌、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财会类:财务管理、审计基础、统计基础、成本会计、基础会计、珠算、点钞、计算机操作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计算机:电工基础、计算机电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计算机网络基础、安装与维修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电子电工、电子信息技术、电子技术应用:电工基础、电子线路、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电子、电工实习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CAD/CAM技术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市场营销:市场经济概论、市场营销、营销策划、推销技术、贸易谈判、电子商务、基础会计、经济法基础、公共关系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化工:化学、化工原理、化工分析、化工制图、化工工艺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旅游管理: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餐饮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烹饪:原料与加工、工艺美术、烹调技术、面点工艺、面餐制作、营养与卫生、成本核算、技能训练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数控: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工具与量差、计算机编程等实验实习与技能操作训练。
二、学校选介
建湖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2002年,由建湖电大、建湖职业高级中学及8所行业职校合并组建而成,2003年11月被省教育厅评定为省级重点职教中心,2005年6月被确认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8月被科技部确认为国家星火计划农民科技培训学校。2008年,成为省四星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校共有全日制班级65个,在校中职学生3629人,成人教育928人,5年制高职学生98人,为社会培训2600多人次。教职工287名,专任教师232名,其中有19名盐城市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学校教学、实习设施配套齐全。设有计算机、机电技术应用、数控、汽修、电子、财会、服装、烹饪等13个专业,其中机电技术应用、烹饪为省级示范专业。
建湖县高级技工学校 1988年办班,1989年挂牌,隶属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集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职业资格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省级教学管理规范化学校、国家级重点技校、省市职业技术教育先进单位、成人高等教育先进集体。在校学生2031人,其中大专班在籍生335人。教职工100余人,师资结构合理,专业课“双师型”教师占80%,中高级职称教师达80%,技师和高级技师26人。2006年,在县民营科技创业园新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学校管理规范,教学质量位居省、市同类学校前列。
第九节 成人教育
一、扫除文盲
1984年4月,经盐城市政府验收,认定建湖县为脱盲单位。此后至90年代初,主要进行扫盲扫尾,组织已脱盲的农民进行业余高小学习或业余初中学习。当时村小校长兼任本村农民文化业余学校校长,教师兼任农民文化业余学校教师,主要利用晚上时间进行扫盲,兼教一些简单的农业知识。1986年后,全县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逐步达到100%。1993年,全县18个乡镇全部达到国务院规定的“农村教育率95%以上,城镇98%以上,复盲率低于5%”的基本扫除文盲标准。1995年,全县共扫除剩余文盲484名,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稳定在99%以上。建湖被作为江苏省唯一高标准扫盲先进县报国家教委并获通过。2000年以来,农村的文盲均来自贵州、四川等地因婚迁进的农民。各乡镇成人中心校与乡镇民政部门紧密配合,凡发现上述人员是文盲或半文盲的,在领取结婚证时,同时领取学习课本,由家庭成员对其进行教学。
二、农民和社区文化知识教育
1986年以后,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巩固提高扫盲成果,坚持“一扫、二堵、三提高”方针,重视后续教育,举办各种复盲人员学习班和初等职业教育培训班。
90年代,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与乡镇农业、水产、副业、文化广播、畜牧兽医站等单位联合,常年对村干部、技术员、农民、职工进行文化技术培训。工作重点是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全县建成16个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基地,年培训农民11.2万人次,新增劳动力培训率达85%。各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积极开展学历教育,和有关院校联合办学,举办中专和专科学历班。至2008年,全县举办学历班80多个,毕业生5000多人。不少乡镇成人校开设幼师、机电、服装设计、化工、建筑设计与施工等专业,培养合格毕业生上万人。
2000年以来,成人校的重点工作移向社区教育,为培植学习型社区、和谐文明社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庆丰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近湖、建阳、颜单、沿河、芦沟、上冈等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市级社区教育中心。
三、职工教育培训
1986年以来,职工教育的培训层次向高级工、中高等文化专业知识培训层次推进,着重组织学习新技术、培养新技能,结合考工定级进行规范化岗位培训。1988~1999年,除继续重视对职工的学历教育和技术教育外,还加强青工政治轮训工作。1990年,全县2.24万人参加青工政治轮训,1.5万人参加技术培训。2000年开始,全县成人教育工作随着企业改制,在形式和内容上均发生很大变化,方式主要是市场化,全县每年培训职工的人数均在5万人次左右。
四、老年教育
建湖老年教育始于80年代初。1992年,成立县老年大学,乡镇、村(居)相继成立老年学校、老干部党支部、老干部学习小组。县城以县老年大学为依托,乡镇以老干部党支部、村(居)社区老干部学习小组为中心,组织广大老年人参加正常学习活动。至2008年,县内共有老年大学1所,乡镇老年学校14所,村级老年学校165所,老干部党支部41个,老干部学习小组6个。
县老年大学常年开展老年人教育,每年大约有500人次参加学习。主要科目有:诗词、书法、绘画、老年人保健、服装裁剪、家电、象棋、歌曲、京剧、淮剧、烹饪、庭园经济、太极拳、太极剑等,基本上满足了老年人的学习需求。至2008年底,老年大学学员先后10多人近百首诗词在全国、省、市级刊物上发表;19人次65幅书画在省、市以上参展获奖。
第十节 教师队伍
80年代中期开始,全县教育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教师队伍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壮大。2006年,建湖县被省授予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县。
1988年、2000年、2008年建湖县在职教职工队伍情况
 表6-11
单位:人
年份
人 数
性 质
文化程度
职 称
教师
职工
公办
民办
研究生
本科
专科
中专及以下
高级
中级
初级
1988
6586
407
4797
2196
0
1086
1876
4031
67
1102
4821
2000
6849
425
7193
81
5
1893
2560
1936
241
2194
4004
2008
6829
280
7109
0
9
2600
3102
1398
959
3701
2035 
 
一、“三名”工程
1986年以来,建湖以打造高质量师资队伍为追求,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996年,实施“三名”工程(名助理、名校长、名教师培育工程),评选出市、县学科带头人100多名,“建湖水乡教坛新秀”10名。1997年9月,评出首批名校长5名、名教师8名。1998年初,通过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向社会公示承诺、查处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等系列活动,规范教师言行,倡导弘扬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精神。是年,教师节全县共表彰22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并评出首批“十佳师德标兵”。
1986~2008年,有40位老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145位老师被评为县学科带头人,111位老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340位老师被评为县教学能手,每年有10~20位青年教师被评为建湖水乡教坛新秀。至2008年,县内有11位教师被评为省特级教师。
二、社会地位
1985年9月10日为全国第一个教师节。县委、县政府专门作出《关于尊师重教的十项规定》。自此以后的每年教师节,县和各乡镇都分别召开庆祝大会,县、镇主要负责人到会向教师致贺、赠送礼品,大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还重视奖励和表彰在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教师。1986年以来,全县教育系统有284人次受省以上表彰,其中受省政府、国家教育部表彰的劳动模范7人次,全国优秀教师20人,被评为省以上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的158人,参加省党代会、人代会、政协会议的5人。各级党委对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教师全方位培养。1986~2008年,有1882人入党。2008年,全县教育系统共有党员2370人,占教职工总人数的25.2%,比1987年增长6.3个百分点。
三、经济待遇
1987年起,公民办教师享受增加原工资10%的待遇,如在教师岗位上退休,还可计入退休金基数。1988年起,职称与增加工资紧密结合。中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最高月工资分别为154元、124.5元、94.5元、84.5元,最低月工资分别为134.5元、107元、77.5元、70.5元。小学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最高月工资分别为124.5元、107元、98.5元、84.5元,最低月工资分别为107元、77.5元、70.5元、64元。职改后,全县公办人员月工资平均增加8.2元,民办教师月工资增加7元。此后,公民办教职工连续8次调整工资,分别是1990年7月、1993年7月、1997年7月、1999年7月、2001年7月、2001年10月、2003年7月、2006年7月。至2008年10月,全县教职工人均月工资收入达1447.53元,加上地方津补贴,人均月收入超过2000元。
县直学校教师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保险,农村教师从2003年开始低标准进入,在职教师年人均300元,退休教师年人均500元,并逐年提高标准,至2006年全部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教师享受劳动保险。男教师年满60周岁,女教师年满55周岁,即可退休。若男教师教龄达30年以上、女教师教龄达25年以上,则享受100%退休金待遇。若身体有病,经医院诊断不能坚持工作的,可适当提前办理退休手续。教职工牺牲或病故,他们生前直接供养的亲属,享受定期生活补助。
四、学历达标与进修
1987年,全县有高中教师323人,其中本科毕业116人,占35.9%;初中教师1628人,其中专科毕业以上637人,占39.1%;小学教师3167人,其中中专、高中毕业以上2333人,占73.7%。90年代起,为帮助和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合格证书考试。1998年,全县有1260名教师报名参加专业合格证书考试,参考率为80.20%,及格率为69%。同时通过在职函授学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以及远程教育(电大、网大)学习提高学历层次。2008年,全县专任教师中学历达标人数分别为幼儿园877人,占98.9%;小学2697人,占100%;初中2242人,占96%;普通高中869人,占84%;农职中359人,占79%。
五、民办教师
60~80年代初,为解决基层教师不足,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针,通过短期培训、缺额代课、半耕半读及合同代课等形式招收回乡初、高中毕业生补充教师队伍。这些教师的报酬,60~70年代期间实行的是民办加公助,即农民出一部分,国家补助一部分。到80年代初,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随后这部分教师改为工资制,农民不再负担其工资。至1987年底,全县仍有民办教职工2541人,占教职工总数的40.6%。1987年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下,加大民师转正力度。1997年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文件精神,建湖在1年内将1048名民师转为公办教师,到2000年县内民办教职工还有81人。2008年已无在编在岗民办性质教职工。
第十一节 经费与设施
一、经费
1.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农村税费改革前,办学资金主要由乡镇筹措,资金来源包括财政资金、农村教育费附加、城市教育费附加、农民教育集资、学杂费、勤工俭学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镇企事业单位上缴收入安排、其他收入等。2000年,全县农村教育经费1.23亿元,其中财政预算内资金9025万元(占73.4%)、农村教育费附加1150万元(占9.4%)、城市教育费附加210万元(占1.7%)、教育地方附加62万元(占0.5%)、学杂费866万元(占7%)、勤工俭学收入50万元(占0.4%)、上级补助收入4万元、镇企事业单位上缴收入安排870万元(占7.1%)、其他收入51万元(主要是社会捐资,占0.4%)。当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1.23亿元,占财政收入43.7%,其中农村义务教育经费9235万元,占教育总经费的75.3%。
农村税费改革后,镇(区)教育经费全部纳入县级财政预算。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预算内补助、学杂费、民办校培养费、勤工俭学收入及其他收入等。2004年,镇(区)教育经费收入16398万元,其中财政预算内补助14023万元(占85.5%),学杂费964万元(占5.9%),民办校培养费478万元(占2.9%),勤工俭学收入12万元(占0.1%),上级补助收入892万元(占5.4%),其他收入29万元(占0.2%)。财政性教育经费每年增加2000多万元,年增长率超过10%;2008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3.57亿元。2006年秋学期开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免收杂费,免收部分由省补助70%,县财政承担30%。
2.人员经费保障。农村税费改革前,教师工资的发放,县直学校由县财政和学校筹措资金发放,各镇(区)由镇财政筹集资金发放,各镇(区)标准不一,且经常发生拖欠和乱扣工资现象。2001年7月起,各镇(区)教师国标工资及离退休人员经费由县财政筹措直接拨付到工资代发银行,划入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个人账户。2002年6月开始,又将县直学校教职工及离退休人员与各镇(区)同步发放,保证全县中小学教职工工资按国家规定的标准及时发放到位。
为消除由于各镇(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而导致的教职工地方津补贴发放的差异,2003年初,县政府及时调整县、镇(区)财政体制,全县教育系统教职工人员经费统一划入县本级财政预算,教师工资及离退休人员保障经费按国家规定的标准按月打卡到位,对地方津贴、补贴,结合教育教学实绩考核情况每年分两次发放,实现“一县一标”制。2004年,盐城市政府出台市补贴标准,2005年开始对省定津补贴实行与国标工资一起按月发放,并将市定补贴用于教育教学实绩考核,按学期发放。
3.勤工俭学。1984年11月,成立建湖县勤工俭学服务公司,隶属教育局领导。1991年12月,成立建湖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办公室。
1988年,全县有校办企业72个,校园商店52个,校办农场13个(占地16.27公顷),生产园地25.6公顷。1991年,建湖县被列入“江苏省1990年中小学勤工俭学利润超百万元”的县(市、区)。1995年,全县中小学开展勤工俭学工作的普及率达98%以上。2001年以来,勤工俭学开始从以创收为重点向育人为根本目的的战略转变,全面服务第八次课程改革,以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发挥育人创收双重效益,改善师生生活待遇,资助贫困学生。2008年,全县勤工俭学实现总产值1.35亿元。校园经济和校园三产年创纯收益700万元以上。
4.社会集资和捐赠。群众集资。80年代至90年代上半期,集资办学是发展教育的主要形式之一。1979~1987年,全县集资总额1241.07万元,1985~1991年,全县共集资2915.79万元。1995年,全县共集资578万元,缓解了办学资金不足问题。
希望工程与社会捐赠。1991年7月,县内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建湖县第二中学受灾严重。德国政府赠款60万马克(折合人民币268万元)、建湖县人民政府配套拨款127万元人民币,为其新建一幢实验楼、两幢教学楼和配套设施,建筑面积4388平方米,于1993年12月建成。是年,建湖县中学被列入香港爱国人士邵逸夫捐赠名单,1992年3月,确定建“逸夫楼”,收到赠款80万港元,1993年建成。2006年台湾台塑集团董事长王永庆捐资100万元,帮助蒋营小学搬迁,该校建成后增挂“明德小学”牌子。2008年,邵逸夫奖励基金资助庆丰中学80万港币(折合人民币70.44万元),建成科技综合楼,香港彭荫刚资助上冈小学10万美元(折合人民币72.16万元),建设教学楼。希望工程,详见第三十二章第二节《共青团》。
5.扶贫助学。2000年前,县内扶贫助学尚处于零散自发状态,捐资额少、受捐面小,只能帮助极少部分贫困生完成学业。2004年开始,省政府设立职业教育助学金,用于资助职业学校家庭贫困的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由学校冲抵资助对象的学费和其他费用。2005年8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建立扶贫助学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对扶贫助学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措施。2005年,全县有家庭经济贫困的中小学生10874人,其中小学5313人,初中5469人,特殊教育92人。2005年春学期,全县扶贫助困学生1.45万人次,减免杂费、课本费和生活补助费254.25万元;秋学期扶贫助困学生1.34万人次,减免杂费、课本费和生活补助费208.93万元。全年有7200多名贫困生享受到省发放的免费教科书,214名职校生享受到每学年2000元的专项资助,9200多名贫困生享受到“两免一补”助学金,对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的92名学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不包括生活费)。2007年,国家设立“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资助对象为具有全日制正式学籍的一、二年级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主要用于受助学生的生活开支。2008年,县内义务教育阶段有61735名学生免学杂费,计1478.72万元;免费提供教科书6.17万套;中等职业学校学生526人享受每人2000元助学金,3192人享受每人1500元助学金,覆盖面100%;普通高中1699人享受每人每年1000元政府助学金,覆盖面10%;33名特困家庭大学新生享受每人每年2000元专项补助。
6.经费管理体制。2003年以前,农村教育经费由县与乡镇共管,以乡镇为主。2003年开始,逐步建立和完善教育经费“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坚持收支两条线,实现学杂费、代办费上划管理,实行“款随票走”,专户储存,专门核算,封闭运行。对省补助专项资金以及财政补助资金,针对镇情、校情,合理安排并落实使用计划,同时协调各方关系,保证所有资金落实到位。教育经费使用,按照会计科目共有12个方面。以2004年为例,总计经费27574.3万元,各方面支出的数额及其所占比例是:基本工资8147.3万元,29.55%;补助工资5378.5万元,19.5%;其它工资806.3万元,3%;职工福利费679.5万元,2.46%;社会保障费4982.2万元,18.1%;助学金97.5万元,0.4%;公务费955.4万元,3.5%;业务费42.7万元,0.2%;设备购置费894.7万元,3.24%;修缮费1102.2万元,4%;其他费用1433.1万元,5.2%;基建支出3054.9万元,10.85%。2005年,建湖对农村中小学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按每个学生小学10元、初中20元的标准,在财政预算内经费中予以安排。2007年起,免除杂费补助资金和原财政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归并,严格执行省定小学每个学生每年230元,初中每个学生每年350元的公用经费标准。2008年,小学增加到每个学生300元,初中每个学生500元。
二、设施
1.危房改造。1986年,全县开展大规模危房改造工作,实施“一无两有(校校无危房、每个学生都有公有课桌、凳)”工程。1989年10月,全县“一无两有”工作通过省验收。实施“一无两有”工程期间,全县新建校舍4.11万平方米,改造危房5.82万平方米。1996年7月,全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布局调整中,共拆建改造校舍8.87万平方米,基本消除校舍安全隐患。2001~2002年,全县对定点学校实施办学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对现有危房进行改造,全县共投入资金1.3亿元,消除D、C级危房3.35万平方米,维修加固B级危房3.1万平方米,改扩建校舍6.16万平方米,提前1年完成目标。2002年4月,省教育厅在建湖召开全省危房改造工作现场会,推广建湖“四拆四建”的做法(拆危房建新房、拆平房建楼房、拆非定点学校建定点学校、拆薄弱学校建中心校),并奖励资金200万元。1986~2008年,全县共改造危险校舍16.5万平方米,总投资9075万元;新建校舍45.48万平方米,总投资为4.32亿元。至2008年,全县共有校舍75.10万平方米,其中70%以上是1990年以后兴建的。
2.“三新一亮”工程。 “三新一亮”即课桌新、板凳新、讲台新、电灯亮。全县于2002年3月开始实施此项工程,至2004年共投入资金600多万元,添置更新课桌凳4.74万套(其中省配套课桌凳3.54万套、自配1.2万套),维修出新3.2万套。1986~2008年,在各级政府和群众大力支持下,全县共添置更新学生用课桌凳36.88万套,维修出新课桌凳11.29万套。
3.“六有”工程。 “六有”即有整洁的校园、有满足师生就餐需要的卫生食堂、有冷热饮用水、有水冲式厕所、有安全宿舍、寄宿生每人有一张床。2004年6月,“六有”工程启动。至2008年,共投入资金5580万元,改造、新建学生餐厅2.4万平方米,学生宿舍3.3万平方米,新建、改建厕所1.2万平方米,打水井93口,购买饮水机、热水桶1500台(只),添床位3400张。
4.“校校通”工程。 80年代,各校开始添置电教设备。1989年,教育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正式开通。至1990年全县拥有录像机27台、放像机7台、彩色电视机49台、收录机556台、高亮度投影仪88台、自动幻灯机10台、中小学各科幻灯片420套。1999年,全县中心小学以上的所有学校“两机一幕”(投影机、录音机、投影幕)全部进班。2004~2005年,从北京中基教育软件有限公司一次性购入1372台紫光计算机,全县所有中小学至少建成1个符合要求的网络教室,在此基础上新建网络教室42个,改造网络教室25个,确保全县中小学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教育局成立网络中心,并于2005年10月开通“建湖教育网”。2005年7月开始,实施省“校校通”工程,县内9所初中、6所中心小学、52所完小列入省“校校通”工程建设学校名录,所有农村中小学(94所)均建成1个以上符合“省通班”要求的网络教室。至2008年,全县学校净增计算机3400台,有49所学校以光纤方式接入盐城教育城域网与因特网,44所学校建成校园网,开通网站并发布主页,新建多媒体教室37个,新建完善网络教室94个,达到省“校校通”工程的要求。
5.“四配套”工程。 “四配套”即农村中小学理化生实验教学仪器配套、体育器材配套、艺术教育器材配套、图书资料配套。至1990年全县建立实验室56个(其中物理实验室30个,化学实验室23个,生物实验室3个)。从2006年起,实施以充实和完善实验仪器、体育与艺术教育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等为重点的“四配套”工程。至2008年底,全县所有农村中小学均达到省定“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规定的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第十二节 教育督导
县内的教育督导工作曾因“文化大革命”影响一度中断。1991年12月,县教育督导室成立,隶属县教育局领导。2002年3月,更名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隶属关系不变。
一、“两基”和“双高两基”创建
1992年起,开展以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为主要内容的“两基”创建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对各个乡镇实施《义务教育法》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督导检查。1993年全县“两基”创建工作通过市级验收,1994年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
1998年起,开展盐城市“双高两基(高标准、高质量)”合格乡镇创建活动,巩固和提高全县“两基”成果和水平。2000年,庆丰、上冈两镇创建成盐城市“双高两基”合格乡镇。2001年恒济、蒋营、冈西等3个镇,2002年近湖、颜单、宝塔等3个镇,2003年芦沟、建阳、高作、草堰口等4个镇,2004年冈东、钟庄、沿河等3个镇分别通过市级验收,成功创建成盐城市“双高两基”合格乡镇。至此,全县15个乡镇全部创建成盐城市“双高两基”合格乡镇,提前两年完成创建任务。2004年底,县“双高两基”创建工作受到省政府表彰。
二、教育现代化工程
2001年,县教育督导室规划在6年内把全县15个镇全部创建成“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创建期间坚持以评估促建设,以评估促管理,以评估促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2005年,庆丰、恒济等2个镇率先创建成“盐城市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合格乡镇”。2006年近湖、建阳、芦沟、上冈、冈西等5个镇,2007年蒋营、颜单、宝塔等3个镇,2008年沿河、冈东、草堰口等3个镇先后通过市级验收。
三、素质教育督导评估
1992年以来,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对各乡镇人民政府、教育相关部门和全县中小学执行教育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教育工作情况实施监督和指导;对全县范围内中等及中等以下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实施督导评估,全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督导评估主要包括三方面,即实施初中分类定级评估和中心小学星级评估,创建依法治校先进学校,开展各项教育教学督导活动。
四、“无流生乡镇”创建
2002年起,县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各镇政府“控辍”工作,从制度、措施和效果等方面加强督查,指导各乡镇积极开展创建“无流生乡镇”活动,取得显著成效。2002~2008年,全县小学实现无流生,初中生年流失率符合省、市规定。上冈镇、芦沟镇自2002年以来一直被评为“盐城市无流生乡镇”。其他各镇也先后创建成盐城市“无流生乡镇”或“基本无流生乡镇”。
 
第三十五章 体  育
 
境内既有吴越崇文之灵气,又有楚汉尚武之雄风,悠久的文化传统体现在各级对体育运动重视和群众的喜爱。1986年以来,建湖县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日益活跃,在被命名为“江苏省体育先进县”后不久,1987年被国家体委表彰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5年10月,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到建湖考察农村全民健身活动情况,对建湖重视体育工作特别是农民健身活动给予充分肯定,并先后题词“精神高尚,乐于奉献,文体并茂,带头小康”、“培养健康的下世纪优秀人才”。是年,县委、县政府发出“学习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奔小康”号召,此后每年举行数万人次参加的农民游泳、举重物、自行车、棋类等单项体育比赛。2000年以来,建湖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创建成绩斐然,全民健身更是逐渐成为城乡风尚。人们在搏击市场的大潮中,以更多元的方式、更加放松的心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追求精神上的享受。到2008年,全县有等级运动员632人,其中国家运动健将和一级运动员有19人;向上级体育部门和体育院校输送各类运动员850人。建湖农村已发展文体户3241户,每户都有3种以上体育器材,钟庄、上冈、庆丰、颜单、恒济、蒋营和冈东等7个乡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近湖、建湖、裴刘、建阳和冈西等5个乡镇被评为市“体育先进乡镇”。
第一节 机  构
1986年,建湖县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县体委)内设秘书股、学校体育股、社会体育股。2001年7月,县体委更名为县体育局,与教育局合署办公。1986年,建湖县被省政府命名为“体育先进县”,1987年被国家体委表彰为“全国体育先进县”,1991年县教育局被国家体委、教委表彰为“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集体”,1995年县体委被评为“全国全民健身先进单位”。2001年11月,建湖县被国家体育总局表彰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至2008年,县体委(体育局)被省体委(体育局)先后表彰为“业余训练先进集体”、“体育场地普查工作先进单位”、“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体育系统先进集体”。
第二节 群众体育
一、全民健身工程
1986年起,建湖以争创全国体育先进县为目标,积极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体育人口逐年增加。1993年,县建立全民健身领导委员会,在基层建立领导小组,形成组织网络,并抽调专业人员组建服务队伍。每年4~6月份都举行全民健身宣传周(月)活动。正常开展形式多样的小型体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民体协、老年体协等各种协会团体的作用。积极培训骨干,推行社会体育指导员制度。至2008年,共培训二级社会体育指导员86名,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316人,其他义务社会体育指导员800余人。
各镇、各部门、各社区注重全民健身点的建设,配合主管部门利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先后为县城社区和公共体育场所添置全民健身器材400多台(套),新建全民健身点376处,健身工程(点)在各镇建成,覆盖面达100%。
随着人们对健身要求的提高,晨练、晚练的人数大为增加。2002年以来,县体育部门在全县建立300多个晨(晚)练点。2008年,每天有近6万人次参加跑步、舞蹈、剑术、球类等健身娱乐活动。南峰商场(原百货大楼)的工间操已坚持十几年不间断。2005~2008年,县内每年有40个家庭被省体育局、省妇联联合表彰为优秀健身家庭。
2006年,恒济镇的12个村被确定为省“万村体育健身工程”试点村。2007年,县内各镇全面进行创建,是年底各村均达到要求。至2008年,县内共创建市、县级体育健身俱乐部47个。
二、学校体育
1.教学研究。各学校积极开展体育教学研究活动,每年组织校内外公开课。1987年8月,全县举办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辅导班。1996年,县第二实验小学梁士军参加省青年教师体育教学基本功比赛,获三等奖。2001年,森达实验小学朱芳参加省青年体育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获一等奖。1998年、2001年、2003年、2006年、2008年,举办全县中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有近150名体育教师参加比赛,80人获得一、二等奖。县实验初中分别于2003年和2006年为盐城市体育教学研讨会、江苏省体育教学研讨会提供现场。1986年以来,有6所学校申报国家、省、市级体育课题,县实验初中获国家级课题一等奖。2所学校参加国家“218”课题研究,近200篇体育教学论文发表并获奖。
2.体育竞赛。1986~2008年,县内共举办县级比赛78项次,参赛运动员达1.89万余人次。各镇、各校每年都举办2~3次体育运动会。1998年,县第二实验小学组队参加省跳绳比赛,获得三等奖。2006~2008年,在省“冬季三项”通讯赛中,县第二实验小学、庆丰中学、马庄小学、钟庄小学被省教育厅、体育局表彰为“冬季三项”先进学校。
3.课外活动。各学校积极响应“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组织跳绳、长跑、羽毛球、篮球对抗赛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与比赛。2008年,全县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达97.8﹪。
各中小学“阳光体育运动”全面开展,引导学生走进操场、走进大自然、走进阳光下,坚持开足两课(体育课、活动课),上好两操(眼保健操、课间操),全面推进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体育活动),组织各类体育健身活动兴趣小组,坚持赛事引领,提高学生体育锻炼的积极性。2004年下学期起,推行教育部新编全国中小学生健美操。2007年6月,推广教育部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
4.传统项目学校建设。80年代中期以后,县内加大对中小学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力度,建设数量、质量、级别和项目布局上均列全市排头、全省前列,多次受到省、市体育部门的表彰。1986年,盐城市教委命名建湖县实验小学、马庄小学分别为足球、游泳传统校。1987年,盐城市教委命名上冈小学为田径传统校;江苏省教委命名上冈中学为田径传统校,建湖县中学、县实验小学为足球传统校,马庄小学、钟庄小学为游泳传统校。1998年,江苏省教委命名建阳中学为篮球传统校。2002年,盐城市教育局命名钟庄中学、建阳中学、建阳小学为篮球传统校,县实验小学、建湖高级中学为足球传统校,马庄小学为游泳传统校,森达实验学校为棋类传统校,朝阳小学为游泳和棋类传统校。2003年,国家教育部体卫艺教司与国家体育总局棋牌运动管理中心联合命名朝阳小学、森达实验学校、县中心幼儿园为国际象棋传统校。2005年,省教育厅命名建湖高级中学为田径传统校。2008年,盐城市教育局命名近湖中学、宝塔初中、冈东初中、庆丰中学为篮球传统校,县第二实验小学为田径传统校。是年,省教育厅、市教育局重新命名建湖高级中学、上冈高级中学为田径传统校;市教育局重新命名县实验小学为足球传统校,钟庄中学、马庄小学、建阳小学为篮球传统校,森达实验学校、朝阳小学为国际象棋传统校。
三、职工体育
80年代后期,共建有职工体协44个,职工之家121个,有运动员2200余名。1989年建国40周年之际,县直机关广泛开展“体育月”活动,出现“百次竞赛,万人参加,十万人次观摩同庆”的局面。
90年代,职工体育依托社会,坚持全民健身全民办,发动各行业、各阶层乃至个人一起办体育。至2008年底,各单位体协和文体户共举办各种体育比赛880多次,7万余人次参赛;建立气功、武术等各类辅导站29个,举办培训班43期,培训2800多人次;各单位自筹经费新建篮球场85个以及网球场、门球场、游泳池、旱冰场、健身房、乒乓球房、保龄球馆等。
1991年,县举行机关太极气功十八式大会操,18个系统数千名机关干部同场表演,壮观的场景照片被亚运会选中展出。
2000~2008年,县内大力加强假日体育、休闲体育、体育广场等城乡健身景观建设,方便更多职工群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
四、农民体育
1986年以来,全县各乡镇利用农闲、节假日开展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活动和小型比赛。90年代是农民体育活动最为频繁的时期,共举办各类比赛249次,近4万人参加。农民自己组织的运动队有709个,运动员达6380余人。1994年,庆丰镇被评为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受到国家体委、农牧渔业部和中国农民体协的联合表彰。1995年10月25日,国家体委主任伍绍祖到建湖考察农村全民健身活动情况,先后题词:“精神高尚,乐于奉献,文体并茂,带头小康”、“培养健康的下世纪优秀人才”。1995年,县委、县政府提出“学习贯彻《体育法》,全民健身奔小康”号召,此后每年举行数万人次参加的农民游泳、举重物、自行车、棋类等单项体育比赛2~3项。至2008年底,建湖农村已发展文体户3241个,每个文体户都有3种以上体育器材,钟庄、上冈、庆丰、颜单、恒济、蒋营和冈东7个乡镇被评为省体育先进乡镇。
五、老年体育
1986年起,各乡镇、各村(居)的老年体育组织逐步建立起来,至90年代中期,已形成县、镇、村(居)三级体协组织网络。从1997年开始,各级老年体协陆续将运动爱好者组织起来,统一管理,集中训练、辅导和开展活动,并成立老年体协直属的各个单项运动组织。1997年,成立建湖县太极拳联谊会(建湖县太极拳辅导总站)。2002年,组建腰鼓队、女子门球队、社区夕阳红活动中心。2005年,成立近湖镇健身气功站和县中老年乒乓协会。除组织跑步、乒乓球、象棋比赛外,增加健身走、健身气功、拳剑、羽毛球、门球、舞蹈、自行车(慢骑)等项目。1993~2008年,城乡共举办老年人中小型竞赛1860多次,参赛人数达5.97万人次。2008年,县内老年体育人口达4.78万人,占县内老年人口的40﹪以上,步入全市先进行列。
六、残疾人体育
1986年以来,全县组织安排的残疾人体育活动、体育选拔赛计8次,选拔出50多人次参加省、市比赛。90年代以来,在省、市比赛中,张正华、孙一斌、杨爱洲、滕大进、赵国玉等在田径、游泳等项目中共夺得金牌14枚,银牌2枚,铜牌1枚。
七、国防体育
1986年,县人武部成立国防教育指导中心,领导和指导全县国防教育、军事训练,开展战备训练,重点训练投弹、射击、战术、防原子弹、防化、防空等科目,并进行实弹射击和手榴弹投掷。80~90年代,县内在沿荡地区搞小型水上训练和演习30余次,在恒济乡苗庄村组织武装泅渡试点,参加游泳达13.43万人次。先后在建湖县中学、建湖县第二中学开设无线电报务班,人武部每周派员上课训练。此外还成立航海俱乐部。建湖、上冈两地还成立冬泳队,每年冬季定期训练,举行武装泅渡、负重冬泳、水中打靶射击等比赛。1992年,县人武部和县体委联合确定县第二中学为军事项目训练点,挑选20名学生,开展射击运动,自11月份开始业余训练。曾代表市、县参加省、市比赛,获得团体省第四名、市第二名和个人单项省、市第一名,共获得个人金牌13块。随着国家、省市体委军事部门的撤销,此项工作也逐渐转由武装部专门管理,专抓民兵组织。县各高级中学每年都进行一次军事训练,进行队列、正步走、行进中一些基本功训练。至2008年,全县高级中学新生入学后进行军训已制度化、规范化。
第三节 竞技体育
一、田径
建湖体育训练工作重点抓田径。进入80年代,县内各中学和乡镇中心小学校校建队,形成对口衔接的业余训练网络。80年代末,上冈中学唐劲松、季一恒先后出席全国业余体校田径分龄比赛,分别夺得1枚金牌、1枚银牌。
1990年,县确立上冈小学、庆丰小学、镇东小学、单庄小学、火炬小学、上冈中学等10个田径训练点。全县田径项目的竞技成绩连续十几年名列全市前茅,在省、市比赛中共获得奖牌276枚,其中金牌197枚。上冈中学成为江苏省田径传统校。
在田径项目建设中,每年召开1~2次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定期举办农民、职工田径比赛,形成制度。80年代起,全县开展“三赛三比”(赛速度,比谁跑得快;赛长度,比谁跳得远;赛高度,比谁跳得高)活动。至2008年,全县建立各年龄组田径队96个,10多次获市级比赛第一名、省级比赛前六名达310多项次。1990~2008年,县组队参加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获团体总分第一名。
二、球类
1.足球。建湖发展足球坚持从娃娃抓起。1986年国家体委有关领导人员观看了建湖县机关幼儿园的小足球表演后大为赞赏,将相关的录像片带回北京播放。县内足球从“宝宝队”到“贝贝队”,再到“萌芽队”,直至“希望队”,一步一个脚印,4次摘取全省桂冠,10余次夺得全省前3名,20多次获得全省前6名。足球小将聂伟、金学春、刘忠曾入选国家少年足球队和青年足球队。刘忠曾代表国家少年足球队和队友们一起出访西德、荷兰、英国,参加第三届世界“柯达杯”足球比赛,受到巴西球星贝利的赞赏,并与其合影留念,此照收入国家体育博物馆展出。1990年,足球训练电视录像片《绿色的希望》被国家体委选入北京亚运会展播大厅播放。
女子足球从冈西小学试点,然后面向全县。1988年,冈西小学女足参加江苏省比赛获得第六名。1988年底,由于经费短缺等原因,女子足球停办。1998年建湖重组女子足球队。2006年,建湖县女子足球队夺取“达能”国际杯江苏赛区冠军和全国第三名的成绩。是年,县少年体育学校被省体育局和省教工委分别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
2.篮球。70~80年代是建湖篮球的鼎盛时期。大多数乡镇、机关、工厂都组建篮球队,不少大队和学校也有篮球队,近百支队伍、近千名运动员活动在篮球场上。1986年,职工男女篮球在全市处于上游水平,中、小学生男子篮球处于全市中游水平,中、小学生女子篮球处于全市上游水平。原国家女排队员陈胜兰、篮球运动健将陈胜萍、解放军篮球队员陈胜全、省篮球队员陈胜照等一批体育人才都是从建湖篮球场上走出去的。全县中学从1998年起,小学从2007年起,每年都举办篮球比赛,至2008年已分别举办11届、2届。2008年5月,建阳中学代表县参加市阳光篮球比赛获第三名。是年9月,县少体校组建小学生男子篮球队,开始正常专业技术训练。
3.乒乓球。1986年以来,县内乒乓球活动稳步健康发展,不少机关、工厂、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俱乐部都建有乒乓球室,各镇文化中心至少有40平方米的乒乓球室,不少村(居)都拥有乒乓球台和活动室。80年代后期,民间纷纷兴办乒乓球活动中心。至2008年,全县共有10个乒乓球活动中心和乒乓球俱乐部。特别是朝阳乒乓球馆,请来外地名教练,挑选众多青少年参加训练,该馆已成为“盐城市乒乓球训练基地”。
2004年12月,在县城朝阳乒乓球培训中心举办由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参加的县“新华杯”职工乒乓球比赛。2005年,县内乒乓小将苗强、陈轶凡等学生出征“上海红双喜·山东乒校杯”中国乒协少儿乒乓球比赛,荣获男子儿童组团体总分第四名,苗强获个人单打第四名。全县小学生、中学生分别从2006年、2007年起开始举办首届乒乓球比赛,至2008年已分别举办了3届、2届。2008年,苗强在山东举行的全国少年乒乓球比赛中,夺得少年乙组冠军。
三、水上运动
建湖水上运动,以游泳为主。1983年10月,钟庄小学在全县率先组建24人的游泳队。1984年下半年,马庄小学组建20人左右的游泳队。是年,建湖参加盐城市游泳比赛,囊括全部金牌。1985年,钟庄小学、马庄小学2支队伍合并,到淮安体育场室内游泳池进行训练。1986年,首批游泳小将马琴、李宏洋、郑扣成等在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上夺得4枚金牌,并破3项年龄组记录,实现建湖县和盐城市该项目省赛成绩的突破。1987年,庆丰幼儿园新建幼儿游泳池,获得全国体育开拓奖。建湖组建的1976年、1977年2个年龄组有40名队员,1988年15名队员赴北京训练,1989年参加盐城市首届运动会获30多枚金牌。建湖游泳队在1990年省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打破省年龄组记录,获得金牌。1991年后撤点建队,游泳队归县体育场管理。1993年,建湖游泳队参加盐城市第二届运动会取得30枚金牌、450分。1994年在市第三届运动会上,取得6枚金牌、280分。1999年,在市第四届运动会游泳比赛中取得22枚金牌、410分。市四届运动会后,建湖游泳成绩一直排全市第二名;在省级比赛中,共夺得23枚金牌、10枚银牌、15枚铜牌;参加全国比赛,获11项第一,14项第二,9项第三;运动员马琴获游泳“运动健将”称号。1986~2008年,县内游泳运动员在省、市游泳竞赛中,5200多项次取得前六名。
四、棋类
棋类项目在县内较为普及。1987年,县老干部局新建活动大楼,专设棋类室,正常开展棋类活动。是年,成立县象棋协会,正式组建建湖县棋队。1989年,参加盐城市首届运动会,获市金牌总数第二。1992年,县内农民棋手谢成贵在省农民象棋比赛中夺得第一名,代表江苏参加全国农民象棋比赛,取得第5名的好成绩。1992~2008年,县内每年都举办“三棋”(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比赛。在市第二、三届运动会上,县内棋类代表队均获得前三名。
1998年始,每年举办一届县中小学生棋运会,参加单位有驻城中小学和幼儿园,竞赛项目有中国象棋、围棋、国际象棋,至2008年已举办11届。2003年、2008年,分别举行首届、第2届迎新春“朝阳杯”三棋公开赛,全县各小学、幼儿园300多名学生、幼儿代表参赛。2003年起,由棋类协会举办“友邦杯”少儿棋类竞赛,至2008年已举办6届。
五、其他运动
1.举重。1988年组建举重队。1989年,县举重队参加盐城市首届运动会举重比赛后解散。1992年,重新组队,转入常年训练。2000年,赵丹丹(女)在上海参加全国举重比赛获第三名。2001年,农荣辉在上海参加全国比赛获第二名,成为国家健将级运动员,2003年被省队录用。刘婵(女)多次在省、市比赛中夺得金、银牌,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2003年被上海竞技学院录取。2005年,陈正虎在扬州参加全国举重比赛获第二名,成为国家一级运动员,是年进江苏举重队,参加全国青年举重锦标赛,夺得男子77公斤级的抓举、挺举和总成绩3块金牌。2008年5月,盐城市在建湖县体育场举办举重比赛,县内获团体总分第二名,其中女子、男子分别获第一名、第四名。至2008年,建湖在参加各级各类举重项目赛事中,310多人次获前六名,共向省市运动队输送40多名优秀人才。
2.武术。小武术活动在原建湖镇的镇南小学曾坚持数年,后因学校合并,武术队解散。1998年,县内成立民办九龙武术馆。至2008年,共招收学员千余人,多次参加省、市比赛和表演,共夺得省级金牌2枚、市级金牌16枚,省、市级银、铜牌83枚。该馆多次被省、市表彰为先进武术馆,被市评定为盐城市武术散打训练基地、盐城市跆拳道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3.台球。80年代前,台球运动一度盛行于县城和乡村大街小巷。至2008年有台球桌250张。
六、获奖情况
1986年以来,县内选手参加市级以上比赛累计获奖牌1793枚,其中金牌877枚,在省、市内均位居前列。
19882008年建湖县参加全国比赛成绩一览表(取前四名)
 表6-12
单位
姓名
性别
时间地点
运动会名称
项目
名次
钟庄小学
李洪洋
1988年,上海
全国短池游泳比赛
50米自由泳
钟庄小学
李洪洋
1988年,上海
全国短池游泳比赛
100米自由泳
钟庄小学
李洪洋
1988年,淮南
全国业余体校游泳赛
100米自由泳
钟庄小学
李洪洋
1988年,淮南
全国业余体校游泳赛
50米自由泳
钟庄小学
郑扣成
1988年,定海
全国业余体校游泳赛
蝶泳全能
上冈中学
金小虎
1989年,江阴
第二届青年运动会
自行车
建湖县中学
刘忠
1989年,江阴
第二届青年运动会
足球
建湖县中学
陈胜萍
1989年,江阴
第二届青年运动会
篮球
钟庄小学
郑扣成
1989年,南京
全国少儿游泳分会赛
蝶泳全能
钟庄小学
郑扣成
1989年,南京
全国少儿游泳分会赛
400米混泳
钟庄小学
郑扣成
1989年,南京
全国少儿游泳分会赛
200米蝶泳
钟庄小学
郑扣成
1989年,南京
全国少儿游泳分会赛
50米自由泳
建湖县中学
金学春
1989年,长沙
全国业余体校足球赛
足球
孙宏图
汤 波
刘志斌
县举重队
蒋建飞
1997年,江西
全国举重比赛
举重
县举重队
赵丹丹
2000年,上海
全国举重比赛
举重
县举重队
农荣辉
2001年,上海
全国举重比赛
举重
县举重队
陈正虎
2005年,扬州
全国举重比赛
举重
县举重队
陈正虎
2005年,南宁
全国青年男子举重锦标赛
举重
少体校
女足
2006年,上海
“达能国际杯”全国总决赛
足球
周汐君
2008年,山东
“奥赛杯”全国少儿乒乓赛
乒乓球
 
19912007年建湖县参加省比赛集体项目比赛成绩一览表(取第一名)
 表6-13
代表队名称
时间地点
运动会名称
项目
  县足球队
1991年,建湖
江苏省少年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县足球队
1992年,苏州
江苏省男子儿童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县足球队
1993年,建湖
江苏省传统校儿童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少体校
2006年,南京
“达能”国际杯江苏赛区女子足球比赛
足球
2007年,泰兴
省少年男足(丙组)赛
足球
2007年,建湖
省少年女足(丙组)赛
足球
 
19862008年建湖县参加省比赛单项成绩一览表(取第一名)
 表6-14
姓名
性别
时间地点
运动会名称
项目
唐劲松
1986年,徐州
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田径比赛
跳远
季一恒
1988年,扬州
省传统校比赛
跳远
徐 和
1988年,徐州
省传统校比赛
400米
季一恒
1988年,扬州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跳远
李洪洋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100米自由泳
李洪洋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400米自由泳
李洪洋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100米蝶泳
李洪洋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200米混合泳
李洪洋
1988年,无锡
省短池游泳比赛
自由泳全能
李洪洋
1988年,苏州
省中小学生游泳赛
200米混合泳
李洪洋
1988年,苏州
省中小学生游泳赛
50米仰泳
李洪洋
1988年,苏州
省中小学生游泳赛
100米自由泳
马 琴
1988年,苏州
省中小学生游泳赛
100米蝶泳
马 琴
1988年,苏州
省中小学生游泳赛
200米混合泳
马 琴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400米自由泳
马 琴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50米蛙泳
马 琴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100米蝶泳
马 琴
1988年,东台
省县级游泳赛
200米混合泳
潘道华
1989年,南京
省第十二届田径赛
七项全能
潘道华
1990年,南京
省第十二届运动会田径比赛
七项全能
马 琴
1990年,南京
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游泳比赛
100米蛙泳
马 琴
1990年,南京
省第十二届运动会游泳比赛
200米蛙泳
马 琴
1991年,南京
省第十二届游泳赛
100米蛙泳
马 琴
1991年,南京
省第十二届游泳赛
200米蛙泳
郑向彬
1991年,徐州
省少儿游泳比赛
100米自由泳
马 琴
1991年,徐州
省少儿游泳比赛
100米蛙泳
马 琴
1991年,徐州
省少儿游泳比赛
200米蛙泳
郑扣成
1993年,无锡
省少儿游泳比赛
50米自由泳
郑扣成
1993年,无锡
省少儿游泳比赛
100米自由泳
马 琴
1993年,无锡
省少儿游泳比赛
50米自由泳
马 琴
1993年,无锡
省少儿游泳比赛
100米蛙泳
胡玉梅
1993年,无锡
省少儿游泳比赛
100米蛙泳
徐 军
1994年,江都
省县组田径比赛
100米
周 建
1994年,江都
省县组田径比赛
800米
郑向彬
1994年,东台
省少儿游泳比赛
50米自由泳
付 军
1995年,新沂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110米栏
付 军
1995年,新沂
省县级田径比赛
110米栏
付 军
1995年,新沂
省县级田径比赛
200米栏
张晶鑫
1996年,如皋
省县级田径比赛
110米栏
张晶鑫
1996年,如皋
省县级田径比赛
200米栏
姚 军
1997年,常州
省重点中学田径比赛
三级跳远
姚 军
1998年,南京
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田径比赛
三级跳远
黄同胜
1998年,江都
省县级田径比赛
200米栏
张正标
1998年,江都
省县级田径比赛
100米
张正标
1998年,江都
省县级田径比赛
跳远
董红艳
1998年,江都
省县级田径比赛
400米
姚 军
1999年,无锡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三级跳远
黄同胜
1999年,无锡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110米栏
姚 军
<, /TD>
2000年,苏州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三级跳远
朱亚军
2000年,苏州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铁饼
王海旭
2000年,仪征
省县组田径比赛
30000米
张雪峰
2000年,仪征
省县组田径比赛
110米栏
花永庆
2000年,仪征
省县组田径比赛
800米
张建洪
2001年,镇江
省青少年田径比赛
跳远
张正标
2001年,徐州
省中学生田径比赛
跳远
花永庆
2001年,徐州
省中学生田径比赛
110米栏
陈正虎
2001年,盐城
省赛
举重
农荣辉
2001年,盐城
省赛
举重
唐 健
2002年,通州
省中学生田径比赛
110米栏
徐高荣
2002年,通州
省中学生田径比赛
跳远
嵇晓青
2002年,苏州
省赛
举重
祁建春
2003年,盐城
省少儿游泳比赛
50米自由泳
祁建春
2003年,盐城
省少儿游泳比赛
100米自由泳
祁建春
2003年,盐城
省少儿游泳比赛
800米自由泳
嵇晓青
2003年,苏州
省赛
举重
陈正虎
2003年,苏州
省赛
举重
王晓东
2005年,徐州
省县组田径比赛
200米
肖志财
2005年,徐州
省县组田径比赛
110米栏
杨 琳
2005年,徐州
省县组田径比赛
跳远
徐兆梅
2005年,徐州
省县组田径比赛
三项全能
谢 超
2007年,南通
省青少年举重比赛
总成绩
吴 浩
2007年,徐州
省青少年武术比赛
散手
周驰原
2007年,徐州
省县组田径赛
200米
杨 琳
2007年,徐州
省县组田径赛
跳远
刘 周
2008年,金坛
省县组田径赛
100米
周伟远
2008年,泰州
省青少年武术散打比赛
少年甲组
第四节 体育运动会
一、承办运动会
1986~2008年,建湖县承办省、市各项比赛计16次,其中省级10次,市级6次。
19862008年建湖县承办省、市体育竞赛活动一览表
 表6-15
年份
运动会名称
项目
参赛人数
1986
江苏省少年足球比赛
足球
200
1986
江苏省县组田径比赛
田径
580
1986
盐城市农民运动会
田径
200
1987
江苏省青少年乙组足球比赛
足球
350
1987
江苏省“幼苗”杯足球比赛
足球
180
1988
盐城市老年门球比赛
门球
100
1989
江苏省少年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350
1991
江苏省少年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350
1993
江苏省传统校儿童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250
1997
江苏省传统校少年甲组足球比赛
足球
350
1997
江苏省传统校少年乙组足球比赛
足球
350
2002
盐城市老年人门球比赛
门球
120
2002
盐城市老年人象棋比赛
象棋
40
2005
盐城市老年人门球比赛
门球
120
2007
江苏省少儿女子足球比赛
足球
120
2008
盐城市中小学举重比赛
举重
150
 
二、自办运动会
1986~2008年,建湖县自办各种县级运动会和单项体育竞赛103次,其中规模较大、影响较大的有49次。1986~1998年,每年元旦、春节期间均举办万人迎春长跑。1986年9月,举办建湖县第四届农民运动会,设田径、拔河等项目。1999年9月,时隔22年,举办建湖县第九届运动会,分为职工部、农民部,共设九大项15个小项。2000年以后,职工体育活动更多地走向市场,许多企业赞助各类体育比赛,如2002年“人寿杯”职工乒乓球比赛、2005年“金基东方杯”名企球类联谊会、“友邦杯”象棋锦标赛等。
第五节 体育队伍
一、运动员
“文化大革命”后,全县仅有二级运动员4人,三级运动员15人,少年级运动员38人。80年代,等级运动员人数成倍增长,级次上升较快,1987年时等级运动员达到248人。2008年,全县共有等级运动员632人,其中国家运动健将4人、一级运动员15人、二级运动员53人、三级运动员232人,少年级运动员328人。
至2008年,向上级体育部门和体育院校输送各类运动员850人,其中国家集训队9人、省队125人、市队193人、体育院校623人。
二、教练员
80年代,全县有球类、田径教练员4人,其中经省批准的二级教练员1人,地区批准的三级教练员3人。1987年职称改革后,经省批准的中级教练员有5人(其中田径教练员3人,篮球、足球教练员各1人),经盐城市批准的足球助理教练员1人。到2008年,有中级教练员6人,初级教练员7人。教练员队伍中,本科、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10人,中专文化程度的有3人。
三、裁判员
2001年,朝阳小学副校长于京凤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游泳裁判,是全市唯一的国家级游泳裁判员。至2008年,县内有国家级游泳裁判员1人;一级裁判员8人,其中田径裁判员5人,足球裁判员2人,游泳裁判员1人;二级裁判员51人,其中田径裁判员33人,篮球裁判员10人,足球裁判员4人,游泳裁判员1人,乒乓球裁判员1人,门球裁判员2人;三级裁判员100多人。
四、体育教师
80年代初期,县内专职体育教师严重不足。1986年,县文教局和体委组织体育专业班子,对全县536所完全小学以上学校的兼职体育老师进行短期培训,同时开展优秀体育课评选活动。1987年,县直各中小学、农村完中、乡镇中心初中和中心小学,都配齐专职体育教师,其他完全小学也明确1~2名兼职体育教师。2006年,60多名体育教师外出参加新课标观摩研讨活动。到2008年底,全县共有专职体育教师224名,兼职体育教师104名,形成一支比较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
五、体育团体
1986年,县内有信鸽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青年足球俱乐部、钓鱼协会及单位体育协会44个,会员242人。此后,县内又相继成立象棋协会、篮球协会、游泳协会、气功科研协会、农民体育协会、太极拳联谊会、社区夕阳红活动中心、武术协会、桥牌协会和老年人乒乓球协会等10个体育团体,最多时全县体育协会有会员4184人。2005年,成立建湖县体育总会,各镇和有关部门也相应成立分会。至2008年,坚持正常活动的有县体育总会、老年人体育协会、农民体育协会、钓鱼协会、青年足球俱乐部、信鸽协会等。
六、少体校
1975年,县体委在县体育场内创办县业余体校。1993年单独列编,更名为建湖县少年体育学校。为县教育局直属初中校,教职员工14人。2005年9月,建湖少体校、体育场合署办公。2006年,被省体育局和省委教工委分别命名为“江苏省青少年奥林匹克体育俱乐部”、“江苏省培养足球后备人才重点学校”。至2008年,学校有在职教师14人,在职教练员10人,在训运动员160人,开设田径、游泳、举重和男、女足球等竞赛训练项目。
1986~2008年,县少体校系统训练的运动员总人数2600多人。2008年12月,市体育局命名建湖县少年体育学校为2008~2011年度“二星级”业余体校。
第六节 场地设施
一、公共体育设施
1.县人民体育场。县人民体育场始建于1951年,1956年迁至汇文路952号,占地面积4.2公顷,东西长230米,南北长183米。1986年,新建544平方米的室内训练房,扩建、翻建3000平方米、有固定看台的田径场(8条跑道、内含标准足球场),25米15米的室外游泳池和25米4米的室内游泳池,680平方米的教练员住宅楼,扩建有1500座固定看台的灯光篮球场1个,120平方米的运动员食堂。2003年,在体育场内东侧扩建规模较大的健身路径1条,配置12种18件健身器材。上述体育设施均属公共体育设施,符合国家体育总局规定的县级体育设施标准,同时达到全国体育先进县要求的“一场、一房、一池、一个灯光球场看台”的规定。2008年,在城南新区启动建设体育中心,占地15.9公顷,建有3000座固定座位席的多功能中型体育馆,8道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还有游泳馆、体操训练房、乒乓球训练房等体育设施,建成后将成为县内功能较完备的全民健身中心。在县体育中心内还将新建县少体校、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图6-6 县体育场全景
2.城镇体育设施。1986年前后,文化馆、航运公司分别建起儿童游乐场,上冈镇建成300平方米的汽枪、棋类和电子游乐场活动馆。此后,城镇体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至2008年,全县城镇共有水泥篮球场29个(其中灯光球场6个),足球场8个,排球场18个,训练房2座,溜冰场4个,游泳池4个,乒乓球室和棋室67个,门球场5个,游乐场3处,保龄球馆1个,健身房5个,乒乓球活动中心2个,街道、社区健身点147个(面积1.2万平方米)。
3.农村体育设施。1985年,启动“体育先进县”创建工作,农村体育设施迅速增加。各乡镇都建成一场(水泥或灯光篮球场)、两室(乒乓球室、棋类室),上冈还建成室内游泳池,各大队(村)和乡直乡办也都有活动场所。2008年,全县农村共有篮球场512个(其中水泥球场19个),排球场171个,羽毛球场247个,乒乓球室453个,棋类室617个,溜冰场5个。
4.社区体育设施。至2008年底,县内新建全民健身点376处,添置体育器材1000多台套。
5.学校体育设施。80年代到90年代末,为全县各学校统一购置体育器材66种、93973件。完全小学以上学校已基本配齐体育教学大纲规定的主要活动器材。至2000年,县内中小学共有田径场220个,篮球场285个,足球场6个,排球场160个,游泳池4个。钟庄小学小学生游泳池,被中央电视台录像播放,称为“全国第一家农村小学游泳池”。大崔小学、马庄小学和马庄中心幼儿园也分别建有室内、室外游泳池。至2008年,学校体育设施更加完备,拥有体育馆1个(建湖高中),塑胶跑道田径场11个。各镇(区)中心初中、中心小学和县直各学校校校有运动场,体育器材都能满足体育教学和学生的体育运动。
二、体育彩票发行与管理
1999年,县内体育彩票开始设点销售,即开型兑奖。2001年,电脑体育彩票开始销售,发行量逐年上升。2008年,全年发行量达5984万元,销售量位于全省前八位,列苏北地区首位。销售点由2001年的3个发展至95个。
2004年起,省体彩中心规定,按彩票销售总额的2%返还公益金到各县,实行专户管理。公益金使用原则上用于体育场馆建设、业余训练、体育竞赛和全民健身运动。截至2008年底,县内体彩公益金累计返还达388万元。
2008年,县成立体育彩票管理办公室,对销售站点进行指导、监督,选配业务员对各站点机器、表册、环境等进行定期检查、维护。
 
第三十六章 文化艺术
 
1986年以来,围绕建设文化强县,立足县情,传承优势,创新发展。
传统文化得到弘扬。建湖是淮剧的故乡,境内十八团是杂技的发祥地。政府从舆论、政策和资金等多方面予以大力扶持。2003年起,开展“淮杂进校园”活动,每年暑期举行一次成果展示。1986年以来,县淮剧团坚持每年推出1~2台新创剧目并常年演出,送戏下乡,年演出300场次以上。1986年起,5次参加江苏省淮剧节均获大奖。1998年,建湖被省命名为“民间淮剧艺术之乡”。20多年来,杂技团先后编排200多个节目奉献社会。90年代起,杂技团受江苏省和文化部委托先后赴3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演出,并多次参加全国杂技大赛,获“银狮奖”和“铜狮奖”,享誉国内外。2008年,盐城淮剧和建湖杂技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在弘扬传统特色文化的同时,以发展文化产业为主线,建立县、镇(乡)、村、组四级文化网络和各类专业文化协会,加快发展文学、艺术、戏剧、书法、美术、音乐、舞蹈等各类专业文化事业,全县涌现出在省、市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学、艺术工作者与作品,以及一批有建树的书法名人,并多次在省和全国大赛中获奖。
1992年,省政府授予建湖县“群众文化先进县”称号,1994年,建湖首批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3和2004年,省政府和文化部组织先进文化县复查验收,建湖县再次获得“江苏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和“全国文化先进县”称号。2004年,建湖县还被省政府命名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2008年,建湖县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第一节 机  构
一、行政管理机构
1986年,建湖县文化局内设人秘股、文化股、艺术股,另设事业编制的剧目工作室。1991年,增设文化市场管理股。2001年,局机关改股为科,原人秘股改为办公室,原文化股、艺术股合并为文艺科,文化市场管理股改为文化市场管理科,保留剧目工作室,增设文化市场稽查队。
二、文化单位
1.文化馆。占地面积1.54万平方米,文化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达6000平方米,内设办公室、群文工作部、美影工作部、文化服务部。馆内设有电子阅览室、书报阅览室、书画展览厅、老年活动室、少儿活动室、橱窗画廊展览、灯谜、音乐茶座、奥林匹克健身房、电子游戏厅、广场演出大舞台等10多项活动场所,形成大型活动季季有、中型活动月月有、常规活动天天有的规模。1990年,被文化部授予“全国先进文化馆”称号,2004年5月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一级文化馆,2005年被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联合表彰为全省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工作先进集体,跻身“江苏省十大文化馆”之列。
2.博物馆。成立于1989年,与文化馆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县博物馆成立初期,收藏的文物放在文化馆约60平方米的三间平房内,达不到文物藏所的一般要求。1998年,新建博物馆一事列入1999年和2000年的政府实事项目,2000年4月30日竣工,总造价为200多万元。2005年下半年,又完善文物库房监控装置以及110防盗报警装置,科学地对文物进行保护、利用和管理。至2008年底,有馆藏文物1600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300多件。
4.图书馆。内设辅导部、采编部、读者服务部、流通部,设有电子阅览厅、报刊阅览室、特藏图书阅览室、外借室、少儿室、文献资料室。1990年,全县逐步形成以县图书馆为中心,辐射各基层单位和乡镇图书馆、室的图书事业网络。从1993年开始,在实行全开架借阅的基础上,图书室逐步实行办公和业务自动化,建立馆藏文献数据库。同时,为推进国家“知识工程”计划,在全县开展“万户读书”活动,做到一人办证、全家读书,户户办证、全民读书。1992~1994年,在参评全国和省文化先进县期间,县内各镇全部通过万册图书馆的检查验收。2005年,县图书馆被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2006年,被评为江苏省文明图书馆。至2008年,全县共有藏书(私人藏书除外)近130万册,其中县图书馆藏书18.46万册,乡镇藏书22万余册,县直属单位图书室藏书8万余册,企业图书室藏书10万余册,学校图书室藏书70余万册。
4.工人文化宫。前身系建湖县工人俱乐部,1977年更名为工人文化宫,原址在建湖县政府大院内,后迁至建湖路(今汇文路),1979年筹建工人电影院,1983年2月对外开放,1987年为扩大工人活动场所,筹资建成1000多平方米的职工艺术活动大楼。1988年5月,被市总工会授予“先进文化宫”称号。1989年11月,被省总工会批准为江苏省首批合格文化宫。2001年以来,由于企业改制,企业文化活动形式变化,该宫活动处于停顿状况。
5.电影管理站。1963年建站,隶属于县文化局。1990年1月,成立建湖县录像放映服务部。1993年8月,县电影管理站将原试片室改建成圆梦娱乐厅,对外营业放映。2001年后,电影市场严重萎缩,不少影剧场、院、放映队逐步歇业。2006年6月,县电影管理站实施清算解体。
6.影剧场所。建湖县影剧院。建于1979年2月,面积1176平方米,内设观众座位1261座,隶属于县文化局。1996年10月,新建天马影城,设190个座位。1988~2000年,连续12年获得省“明星剧场”称号。2001年后,由于影剧市场萎缩,设备老化,处于停业状态。建湖县人民剧场。建于1952年,场址位于县城老街(今滨河南路),仅限于戏剧演出。1957年,剧场改扩建,面积达1300平方米,观众厅设座位1062座,并增设演员宿舍、练功房等设施。隶属于县文化局。1998年,县政府对老城区实施改造,原人民剧场被拆除重建。在原地新建的人民剧场,总造价180万元,设观众座位220座,年底对外正式营业。由于影剧市场萎缩,2006年6月,实施清算解体。建湖县文化剧场。前身是县大会堂,地处建湖路(今汇文路)中段。1986年4月,更名为文化剧场。企业建制,隶属县文化局。该场设观众座位1214座。由于设施老化,2001年起处于歇业状态。2005年7月,实施清算解体。
三、乡镇文化站
县内乡镇文化站建设,起步较早,至1987年底全县共有文化站18个,干部职工21人。文化站系全民事业单位,股级建制,隶属县文化局领导。县文化馆对其进行业务辅导和有关艺术培训。乡镇政府根据需要对其布置相关的文化活动和文化宣传等工作任务。
1991年以后,乡镇为了推进农村文化工作,成立乡镇文化活动中心,除辛庄乡(宝塔镇)外全县17个乡镇都建成融科技、广播、文化、卫生、教育为一体的文化中心。恒济、沿河、荡中、建阳、高作等5个文化站被列入省达标建设对象。从1999年开始,每年修建1个站,省补助10万元,使文化阵地不断完善。此后,乡镇体制改革,撤乡并镇,文化站由18个减少到15个。2002年事业单位改制,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站合并,建立文广服务中心。乡镇文化站自成立以来,根据群众文化需求和地方经济发展要求,组织文化活动,服务经济工作,同时设置图书借阅、报刊阅览、娱乐游艺、科技影视、录像放映、板报宣传以及各种科技讲座等项目传播先进文化,活跃农村文化阵地。至2008年,全县有文广服务中心15个。
第二节 淮剧 杂技
一、淮剧
1986年以来,县委、县政府在政策、资金等方面大力支持淮剧,逐年增加对淮剧事业的投入;县镇每年举办文艺会演或淮剧大奖赛;重大活动或重要节日组织淮剧专场演出;开展“淮杂进校园”活动。1986年,江苏省文化厅举办首届淮剧节,建湖县淮剧团《如何不如何》获得演出、导演、音乐设计3个一等奖。是年,折子戏《断桥》参加江苏省首届青年演员戏曲大赛获金奖,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1990年1月,中央、省、市电视台联合在建湖拍摄《白蛇传》中的《断桥》、《祭塔》,《丁黄氏》中的《哭坟》,《南归》中的《送别》等组成的《淮剧折子戏精选》,作为国家戏曲精品对外交流。1992年,《贾干事下乡》在省第二届淮剧艺术节上获得最高奖项。1998年10月,建湖以淮剧项目申报“民间淮剧艺术之乡”,获得江苏省文化厅命名。2004年,以“建湖淮剧”申报江苏省地方特色文化项目,予以立项保护,是年12月省文化厅命名建湖为“江苏省特色文化之乡”。2006年,省第五届淮剧艺术节在县内设分会场,建湖淮剧团的《剃头匠与理发师》获得最高奖项。是年,建湖淮剧团上演《深渊》,演出达百场以上,获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奖励的一台价值40万元的流动舞台演出车。2007年,在省第五届戏剧节上《剃头匠与理发师》再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和11个单项奖。2008年,该剧入选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并获优秀剧目奖。
图6-7 2006年11月24日,上海淮剧团在建湖举行“淮剧故乡行”演出
建湖县民营淮剧团是建湖淮剧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者,至2008年底,建湖民营淮剧团主要有钟庄淮剧团、光华淮剧团、少南淮剧团、秀芹淮剧团、金乐淮剧团、文广艺术团等。2007年11月,在南通市举办的江苏省首届民营表演团体优秀剧(节)目调演活动中,建湖县金乐淮剧团的《圆梦》获银奖。
淮剧在建湖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1986年以来,县里每年组织的文艺调演,各镇、各单位会演的剧目大多为淮剧小戏、淮调表演唱。2003年,西塘河风光带建成后,一品梅亭等地方成为淮剧票友们切磋技艺、自娱自乐的去处。2005年,省举办首届淮剧票友大赛,县内有4人入选决赛(共20人),钟文桂夺得第一名,成月华获二等奖。2008年,影响较大的票友群体有4个,分别是县城西塘河夕阳红淮剧票友、希望广场建湖淮剧票友、上冈镇淮剧票友、颜单镇淮剧票友。
以建湖淮剧为基础的盐城淮剧2008年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建湖县淮剧团 始建于1954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曾一度解散,1974年11月恢复。1986年,剧团自办的淮剧培训班学员全部毕业进团,老中青三代同台,阵容强大,行当齐全,全团演职员工70余人,其中戴建民、刘素华、秦玉莲、玉锦宜和青年演员沈加秀、何敏星、李志芬等为县内外知名淮剧演员。1990年6月,剧团专门创作剧目,随县政府赴沪参加“经贸洽谈会”。随后在上海中兴剧场公演,场场爆满。90年代初跌入低谷,人才大量流失。1995年起,县委、县政府将离退休人员工资列入财政拨款,并下达专项资金扶持剧团,使之恢复生机。2005年,剧团实施内部机制改革,增强自身活力,与江苏克胜集团联姻,组建“江苏克胜艺术团”。2008年,全团演职员工27人,全年演出250场次。
19862008年建湖县淮剧团获省以上艺术奖项剧目表
 表6-16
年份
剧目名称
类 型
调汇演名称
获奖项目、获奖人员
1986
断桥
折子戏
江苏省第一届青年演员戏曲大奖赛
朱月美获优秀青年演员奖。
如何不如何
现代戏
江苏省首届淮剧节
剧本二等奖,演出一等奖。导演一等奖:王友理;音乐设计一等奖:宋吉华;舞美设计二等奖:戴超、王亚高;优秀主演奖:戴建民;优秀配角奖:朱月;优秀表演奖:孙才生、秦玉莲。
1992
贾干事下乡
现代戏
江苏省第二届淮剧节
优秀剧本奖,优秀演出奖,乐队伴奏奖。优秀导演奖:王友理;音乐设计奖:宋吉华;舞美设计奖:王钧章;优秀表演奖:赵方玉;表演奖:王立生、陈斌、刘素华;司鼓奖:胥利民;字幕奖:田宗成。
1998
野狼谷
新编古装戏
江苏省第三届淮剧节
剧目奖。舞美设计奖:王钧章;优秀表演奖:何敏星;表演奖:李文广、崔成凤。
1999
江苏省“盐建杯”淮剧广播演唱大赛
崔成凤二等奖;何敏星三等奖。
2002
陆秀夫
新编历史剧
江苏省第四届淮剧艺术节
剧目奖,音乐伴奏奖。舞美设计奖:王钧章;优秀表演奖:凌炳高;表演奖:李文广、秦玉莲、李志芬、沈加秀、张正龙、何敏星。
2006
剃头匠与理发师
大型现代戏
江苏省第五届淮剧艺术节
优秀剧目一等奖。优秀编剧奖:杜学连、赵海龙;优秀导演奖:王友理;舞美设计奖:王钧章;优秀表演奖:戴建民、李志芬;表演奖:何敏星、夏伟、李坚、彭鹏、凌炳高;灯光设计奖:吴吉华;服装造型设计奖:李华、纪俊珍。
良心
现代小淮戏
江苏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
决赛二等奖。优秀表演奖:沈加秀;表演奖:李坚。
2007
剃头匠与理发师
大型现代淮剧
江苏省第五届戏剧节
优秀剧目一等奖。优秀编剧奖:杜学连、赵海龙;优秀导演奖:王友理;舞美设计奖:王钧章;优秀表演奖:戴建民、沈加秀;表演奖:李志芬、何敏星、李坚;化妆造型奖:李华;服装设计奖:李华;配器奖:宋吉华。
2008
剃头匠与理发师
江苏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评选
优秀剧目奖。
 
二、杂技
境内庆丰十八团是杂技的发祥地之一。1986年以来,盐城市杂技团先后编排200多个节目,多次参加省、华东地区和国家举办的杂技比赛,并以其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南派风格以及精湛的技艺广受赞誉,获得各类奖牌56块。1986年,王玉干、唐健的《对手顶碗》在华东地区6省市杂技大赛中夺得一等奖,并被收入影片《杂技精英》在海内外放映;1993年,卜金宽、吴一虹的《变脸》在央视《曲苑杂坛》中录播。1995年,该团作为唯一参赛的县级杂技团以集体节目《春江花月》获第四届全国杂技大赛银狮奖。2003年10月应韩国起亚集团邀请,盐城市杂技团赴韩国进行为期15天的访问演出。2004年5月央视(4套)《走遍中国》栏目以盐城市杂技团发展为主线,对“建湖十八团”杂技作了报道。2005年5月2日,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视察盐城市杂技团,在杂技展览馆,她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在家乡学艺成长的过程,并祝愿建湖杂技不断创造新的辉煌。2007年7月,受江苏省文化厅委派,盐城市杂技团《软钢丝》节目参加香港回归十周年庆典演出。2007年9~11月、2008年3~10月,盐城市杂技团参加《四季周庄》演出,赢得国内外旅游专家好评。
图6-8 2005年5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杂技家协会主席夏菊花在盐城市杂技团考察
建湖民营杂技团主要有冠华杂技团、雄风杂技团、蓝天杂技团、腾飞杂技团、十八团马戏团等5家。这些民营杂技团演出剧(节)目多以软硬气功、传统杂技为主。2003年,在江苏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上,冠华杂技团的《柔术敦煌》获一等奖;2007年在江苏省首届民营剧团调演活动中,冠华杂技团的《绸吊》获金奖。2007~2008年,冠华杂技团还先后两次赴美进行演出。
盐城市杂技团 前身为成立于1954年的建湖杂技团,1983年更名为盐城市杂技团。1986年5月,应邀参加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哑剧节,在温哥华、蒙特利尔、多伦多等地演出20多场,受到热烈欢迎。1990年,由市、县文化局牵头将杂技招生纳入江苏省中专院校招生计划。1997年1月,江苏杂技培训中心在该团挂牌成立。1997年,与广州军区战友杂技团、沈阳杂技团、上海杂技团等一起参加上海电影制片厂《中国杂技大观》拍摄演出。2002年12月,盐城市杂技团被评为“江苏省文化工作先进集体”。2004年5月,作为县政府实事工程之一的杂技团练功房完工并交付使用,新建的练功房总面积2280平方米(包括附属用房),造价220万元,在江苏杂技艺术团体中首屈一指。2004年5月,该团与江苏悦达集团联姻,增挂“江苏悦达杂技艺术团”牌子。2005年4月,盐城市杂技团获市政府文艺奖铜奖。在长期的训练演出中,该团培养出赵君、李森、窦青华、颜强、倪同辉、苗志强、冯竹等一批著名的杂技演员。1986~2008年,该团先后赴加拿大、波兰、日本、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演出和商业演出,演出场次逾千场。
19862008年盐城市杂技团获省级以上奖励一览表
 表6-17
年份
获奖内容
奖次
授奖单位
表演者
指导老师
1987
第二届全国杂技大赛华东区预选赛《对手顶碗》
一等奖
大赛组委会
王玉干、唐健
卜金宽
第二届全国杂技大赛华东区预选赛《滚杯》《硬钢丝》
二等奖
顾汝芹、严海燕
嵇粉红
高文红
1988
第二届全国杂技大赛《对手顶碗》
三等奖
文化部
王玉干、唐健
卜金宽
1994
第四届全国杂技大赛华东区预选赛《春江花月》
一等奖
大赛组委会
孙晓慧、王静、夏开颜、夏静等
杨同根
高文红
1995
第四届全国杂技大赛《春江花月》
银狮奖
文化部
孙晓慧、王静、夏开颜、夏静等
杨同根
高文红
1999
江苏省杂技比赛《集体车技》
金奖
省文化厅
李森、颜强、窦青华、孙亚玲等
杨同根
嵇才良
江苏省杂技比赛《对耍花坛》
银奖
颜强、窦青华
杨同根
江苏省杂技比赛《头顶技巧》
银奖
李森、许飞
孙贵荣
江苏省杂技比赛《对手顶碗》
铜奖
马企祝、夏静
嵇粉红
2000
江苏省青少年杂技比赛《软钢丝》
金奖
省文化厅
倪同辉
葛春芹
江苏省青少年杂技比赛《希望》
铜奖
孙楠、冯竹、唐艳等
孙贵荣
卜树权
江苏省青少年杂技比赛《转碗》
铜奖
王慧、崔静、郭洁、吴秀娟等
高文静
2002
第四届华东青少年杂技比赛《软钢丝》
银奖
大赛组委会
倪同辉
葛春芹
2004
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华东区预选赛《软功》
二等奖
大赛组委会
冯竹、苗志强
赵君
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华东区预选赛《软钢丝》
二等奖
倪同辉
葛春芹
第六届全国杂技比赛华东区预选赛《单车技巧》
三等奖
孙楠、郭基伟
孙洋、夏天等
卜树权
2004
第六届全国杂技大赛《软功》
铜狮奖
大赛组委会
冯竹、苗志强
赵君 
 
第三节 文学艺术创作
一、文学创作
1.戏剧与影视剧创作。建湖文学创作以戏剧创作为龙头,已形成一支骨干队伍,同时也不断出现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的好作品。1986年以来,先后创作大戏、影视文学剧本80余部,涌现出一批在省、市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剧作家,在省、市调演及新剧本评比中获奖的主要作品有(括号内为编剧与首次获奖年份):《如何不如何》(袁福荣、王友理,1986年)、《醉县令》(金之愚,1987年)、《鸳鸯榜》(金学桂、莫如华,1988年)、《丁黄氏》(袁福荣、王友理,1988年)、《悠悠绿水情》(金学桂,电视文学剧本,1989年)、《贾干事下乡》(孙茂庭、袁福荣,1992年)、《酒驸马》(杜学连,1993年)、《大明贤后》(杜学连,1994年)、《辛酸的风流》(李秀梅,1996年)、《冲天鸟》(袁福荣、王友理,1996年)、《白菜知府》(杜学连,1998年)、《多管一方》(金学桂、袁福荣,1998年)、《村官“偷”羊》(金学桂,1998年)、《夕阳红》(赵海龙,1998年)、《野狼谷》(金学桂、袁福荣,1998年)、《鱼塘情缘》(杜学连,2001年)、《冤斩马谡》(金学桂,2001年)、《临河杨柳》(袁福荣,2004年)、《深渊》(金学桂、袁福荣,2005年)、《浪淘沙》(孙玉华、袁晓亚,2006年)、《剃头匠与理发师》(杜学连、赵海龙,2006年)。其中,1997年,袁福荣、王友理创作的大型现代淮剧《冲天鸟》除在市艺术节获奖外,还被苏州音乐剧团、扬州扬剧团等10多家剧团移植上演,10年累计演出逾万场,在省内外产生巨大影响,并获得市“五个一工程奖”提名奖。2006年,杜学连、赵海龙创作的现代戏《剃头匠与理发师》获省第五届淮剧节优秀编剧奖。
建湖素有省市“小戏之乡”的美誉,小戏创作已成为建湖的文化品牌。20多年来,先后创作小戏、小品、曲艺作品300余部,其中,《如此瘾君子》(肖公章,1997年)、《配锁记》(金学桂,1998年)分别获曹禺戏剧奖,《新厂长戒酒》(袁晓亚,2007年)获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二等奖,《三妯娌争“印”》(金学桂,1987年)、《孙二娘闹店》(袁福荣,1991年)、《土地神换任》(杜学连)、《丈母娘拜师》(徐志猛、袁福荣,1997年)、《良心》(孙珏,2002年)、《板桥掌嘴》(顾良泽,2004年)、《盛夏小夜曲》(殷富,2004年)、《刘小二赶脚》(李秀梅,2006年)、《冤家路宽》(金学桂,2006年)等先后在省、市获奖。2006年,建湖推荐7个小戏、小品参加江苏省第四届小戏小品大赛,其中3个小戏1个小品获作品奖。小戏《良心》被选中参加全省的决赛,并获一等奖。
2.诗歌。湖海艺文社和蒹笳诗社以创作旧体诗词为主,唐光来、刘俭、陶天真的新体诗和非格律的散文诗创作成果颇丰。陶天真先后发表诗歌500余首(篇),部分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儿童文学》、《二十一世纪文学大系》等书。建湖籍诗人季白出版诗集《爱的风向》。
3.小说、散文、报告文学。1986~2008年,发表在全国各报刊上的中短篇小说达150多篇,报告文学、散文与杂文1500多篇。结集出版的主要有杜乃彤的《书生意气》、姜茂友的《穷家难当》、吴永生的《从牛棚走向世界》、袁福荣与金学桂的《蓝天作证》等。建湖籍著名杂文家王春瑜的《牛屋杂俎》、传记文学作家颜世贵的《往日时光》、报告文学作家王春才的《彭德怀在三线》等,均在全国产生较为广泛的影响。1989年,农民作家沈耕夫被评为全国首届农民优秀通讯员。
附:文学作品选录
大型现代淮剧《剃头匠与理发师》第六场片段
杜学连 赵海龙
[西街肖风理发店。
[吴 正 品(汉奸)于幕后高喊:“大日本皇军中队长犬养少佐驾到——”引犬养一郎与几个日兵上。
肖  风 (女扮男装的理发师,真名肖美凤)(一怔)犬养少佐?
犬养一郎 敝人的,正是。
肖  风 少佐的部队可在省城驻守过?
吴 正 品 当然!我们少佐就是在攻打省城时立了战功才提升的。肖师傅,开始吧!
肖  风 (回过神)噢,开始。少佐,请!
犬养坐到椅子上,肖风为其围好饭单,拿起木梳和一把推剪为其理发。
肖  风 (旁唱)  手拿推剪满腔恨,小日本害死我双亲。残杀无辜老百姓,屠刀之下无数冤魂。且将怒火忍一忍,伺机雪恨杀仇人。
(放下推剪,拿起剃刀)发理好了,我替少佐修面。
犬养一郎 慢,肖师傅,听说修面的要唱吉词,对吗?
肖  风 修面当然要唱吉词。
犬养一郎 那好,吴先生,把卫兵们都叫过来听听。
吴 正 品 是。(向外)太君们,犬养少佐叫你们都进来听吉词。
众 日 兵 哈依!(进内)
吴 正 品 (对日兵小声地)少佐的意思是让你们加强警卫,明白?
众日兵 哈依!(排列开来)
肖  风 (将座椅拉成半躺型,帮犬养调整姿势)
(唱) 本想趁机刺杀犬养,未料到又进来一群狼。血海深仇总要报,虚与周旋想主张。
吴 正 品 肖师傅!
(唱) 快把修面的吉词唱。
肖  风 是。
(唱) 现编吉词现开腔。第一刀轻轻刮前额,少佐是大脑发达高智商。只要出师就打胜仗,绝对不会阵前亡。
吴 正 品 就是,战场上的皇军死光了,也死不到压阵的中队长。
犬养一郎 八格!
吴 正 品 打嘴,打嘴。(打自己耳光)
肖  风 (唱)第二刀慢慢刮双颊,少佐有副好脸膛。生来便是一骁将,以死效忠日本天皇。
吴 正 品 大日本皇军当然是为天皇效命喽!(欲打自己耳光又停)少佐,这句没说错吧!
肖  风 (唱) 悄悄移刀向太阳穴,叫他为爹娘把命偿。
犬养一郎 慢!鬓角不用刮。
吴 正 品 对对对,留着络腮胡子更威风。
肖  风 那好吧,就刮嘴巴上的胡子。
(唱) 第三刀细细刮嘴巴,羡少佐有着阔大的嘴一张。吆喝一声大扫荡,大嘴巴吃尽猪牛羊。
吴 正 品 对对对,这一句唱得好。
[肖风将剃刀伸向犬养颈部。
犬养一郎 (用手挡住)喉头的,不刮。
吴 正 品 少佐,你在祝捷大会上讲话,假使一仰脖子……
犬养一郎 愚蠢!
吴 正 品 是是是,我愚蠢,愚蠢。
肖  风 少佐,后脖颈上毛发太长,你看……
犬养一郎 嗯,那就刮一刮吧。(示意吴 正 品拿着一面镜子对着自己,看着肖风刮)
肖  风 (唱) 提刀在手暗思量,此刻不能再彷徨。时机一失难再有,暗中求告我爹娘。保佑女儿能得手,报仇雪恨杀豺狼。
犬养一郎 吉词的,怎么不唱?
吴 正 品 收工的吉词最好听,快唱!
肖  风 好,少佐请听!
(唱) 第四刀再刮后颈项,少佐的厚福享久长。
吴 正 品 好,后、厚同音,大吉大利。
肖  风 (唱) 祝捷会上名气响,战功赫赫震东洋。待到凯旋班师日,天皇给你授勋章。
犬养一郎 要西!要西!哈哈……
肖  风 (唱) 趁他狂笑用力攮——(将剃刀狠狠刺向犬养的后脖颈)
[犬养未忘防范,一把抓住肖风握刀的手腕子。
吴 正 品 呃哟喂,亲妈妈!
(接唱)吓得我大魂冒顶梁。
[肖风与犬养搏斗,肖风一把将犬养的右臂扭成脱臼。犬养甩着伤臂疼得哇哇大叫。
犬养一郎 快……快的拿下。
[众日兵冲上,抓住肖风。肖风上衣被撕破,露出里面的胸衣。
吴 正 品 (惊叫)太君!她……原来是个女子。
犬养一郎 女子?(上前,咧着嘴,强忍疼痛)你一个年轻女子,为什么的……要杀我?
肖美凤 (咬牙切齿)呸!
(唱) 满腔愤慨无限恨,怒火中烧燃在心。狗强盗心毒手狠,纵兵肆虐在省城。抓我父亲服劳役,可怜他病重难动身。你打得我父满地滚,皮开肉绽成血人。我娘跪地求饶命,你竟抓她到军营。母亲不堪受凌辱,一头撞死在城墙根。父亲活活被打死,抛尸江中难找寻。你们这些恶魔,早已丧失人性,烧光杀光抢光,到处肆意横行。大好河山遭蹂躏,铁蹄之下遍血腥。罪恶滔天诉不尽——美凤我虽说为女性,铁骨铮铮,国恨家仇,萦怀在心,来到小镇,又遇仇人,狭路相逢,怒火填膺。仇报仇、命还命,恨不得、举剃刀,剥你皮、抽你筋、剁你手、挖你心、剔你骨、碎你身,用你的狗头祭亡灵!
吴 正 品 快、快开枪!
[众日兵举枪瞄准。
犬养一郎 八格!押回指挥部,严加审问!
众日兵 哈依!(将肖美凤押下)
万岁
王春瑜
万物有生必有死:死与生一样,不过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有两句古诗说:“神仙不死成何事,只向西风感慨多。”可见,所谓神仙者也,也还不能例外。清人赵翼有两句诗,说得很直白:“古有长生今亦鬼,天如可上地无人。”显然,人不可能长生不老。那么,稽诸史册,那些身体特别健康的人海骄子,其长寿又能达到多大限度呢?说法不一。什么“彭祖寿八百”之类,原属无稽之谈,不值一哂。明人谢肇淛谓:“人寿不过百岁,数之终也。故过百二十不死,谓之失,归之妖。然汉窦公,年一百八十,晋赵逸,二百岁。元魏罗结,一百七岁,总三十六曹事,精爽不衰,至一百二十乃死。洛阳李元爽,年百三十六岁。钟离人顾思远,年一百十二岁,食兼于人,头有肉角。穰城有人二百四十岁,不复食谷,惟饮曾孙妇乳。荆州上津县人张元始,一百一十六岁,膂力过人,进食不异。范明友鲜卑奴,二百五十岁。……此皆正史所载。”据报载,今日之北欧,有活到二百岁以上的老人,察今知古。谢肇淛的上述长寿统计材料,不能目为虚妄。但是,正如曹孟德所言,“神龟虽寿,犹有竟时”。活到二百多岁,应当就是人生长度的极限,岂能永远健康?谁能活到百岁,就称得上是稠人中的“怪”杰,颇有点稀奇了。
考中国历代帝王,活到一百岁的,不但一个也没有,就是九十岁,也成了从来没有能够跨越的铁门槛。清代乾隆皇帝弘历,一生好自大,但看来他借以自鸣得意的一项资本,是历代帝王年寿中独占鳌头,但也不过活了区区89岁。可笑的是,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几乎没有一个皇帝不想活一万岁。兴师动众,求长生不死之药的秦始皇,更是其中的头号名人。从汉武帝起,“万岁”不但是皇帝的代名词,而且逐步成了专利品,这项专利品浸透了封建专制主义的汁液,其神秘、虚幻的程度,成了人们诚惶诚恐不敢仰视的七重天上的奇葩。
这真是“斯亦奇矣”!但是,封建帝王,尽管无不标榜“敬天法祖”,以古为则,而考“万岁”一词之源,这些帝王却未必是“法祖”,倒是去古远矣。
宋人许观说:“万岁之称,不知始于何代,商周以来,不复可考。”这话并不确切。商代甲骨文,因是刻在殷墟发掘出来的龟壳上,堪称信史。但现存箱满柜盈的大量甲骨文中,皆无“万岁”,亦无“万寿无疆”的记载。在西周中、晚期的金文中,每见“眉寿无疆”、“万年无疆”(与“万岁无疆”同义)并亦有“万寿”的记载,但是,它并不是专对天子的赞颂,而是一种行文款式,不妨称之为“金八股”,铸鼎者皆可用。诸如“眉寿周邦,是保其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保永享”,“乙公作万寿尊鼎,子子孙孙永宝用之”。“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其万年无疆,子孙永保享”。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显然,这里的“万年无疆”云云,不过是子孙常保,永远私有之意。这一信息,我们从我国最古老的诗集《诗经》中,也不难窥知。固然《大雅·江汉》中有“天子万寿”语,表示了人们对天子“万寿”的祝福。但是,更广泛的意义,则不是这样。《豳风·七月》:“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小雅·南有嘉鱼·崇丘》:“南山有台,北山有叶。乐只君子,邦家之基。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南山有桑,北山有杨,乐只君子,邦家之光,乐只君子,万寿无疆。”《七月》中的“万寿无疆”,是描写年终时人们在村社的公堂中,举行欢庆仪式后,举杯痛饮,发出兴高采烈的欢呼。至于后二首,无非是见兴比赋。所谓君子,朱熹谓:“指宾客也。”若然,这里的“万寿无期”、“万寿无疆”,都是诗人对宾客的祝福词,很可能是当时人们口头上的家常便饭。宋人高承说:“万岁,考古逮周,未有此礼。”这种看法,是符合历史实际的。
从战国到汉武帝之前,“万岁”的字眼尽管也常常在帝王和臣民的口中出现,但其用意,可分为两类,大体上仍与古法相同。其一,是说死期。如:楚王游云梦,仰天而笑曰:“寡人万岁千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大王万岁千秋后,臣愿以身抵黄泉驱蝼蚁。”刘邦定都关中后,曾说:“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又,“万岁之期,近慎朝暮。”颜师古注谓:“万岁之期,谓死也。”这就清楚地表明,不管是楚王的仰天大笑说“万岁千秋”也好,还是安陵君拍马有术所说的“大王万岁千秋后”也好,或者刘邦在深情眷恋故乡时所说的“万岁后”也好,都是表明“死后”的含意,这跟普通人称死,只能说卒、逝、谢世,蚤世、不讳、不禄、陨命、捐馆舍、弃堂帐、启手足之类比较起来,虽然显得有点特别。但与后来被神圣化了的“万岁”词意,毕竟还是大相径庭的。其二,是表示欢呼,与俄语中的“乌拉”颇相似,请看事实:蔺相如手捧稀世珍宝和氏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孟尝君的门客冯驩焚券契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史载:冯驩至薛后,使吏招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因烧其券,民称万岁”。田单为了麻痹燕军,“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纪信为陷入项羽大军重重包围中的刘邦定计,跑到楚军中撒谎说:“‘城中食尽,汉王降。’楚军皆呼万岁。”陆贾遵刘邦之命著成《新语》,“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汉九年,未央宫建成,刘邦“大朝诸侯,群臣置酒未央前殿。高祖奉玉卮,起为太上皇寿曰:‘始大人常以臣无赖,不能置产业,不如仲力。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殿上群臣,皆呼万岁,大笑为乐。”——凡此皆充分表明,从战国到汉初,人们虽常呼“万岁”,却并非专对帝王而呼,但有开心事,即作此欢呼,亦不过如此而已!
至汉武帝时,随着儒家被皇帝定于一尊,“万岁”也被儒家定于皇帝一人,让它成为最高封建统治者的代名词。稽诸史籍,我们不难发现汉武帝精心炮制的弥天大谎。史载:元封元年,“春正月,行幸缑氏。诏曰:‘朕用事华山,至于中岳……翌日亲登嵩高,御史乘属,在庙旁吏卒咸闻呼万岁者三。登礼罔不答。”看吧,汉武帝登上了嵩山之巅,吏卒都听到了向他三次大呼“万岁”的声音。谁呼的?荀悦注曰:“万岁,山神之称也。”原来,是神灵在向汉武帝高呼“万岁”,以致敬礼,而且,汉武帝向神灵致意还礼,无不答应,也就是所谓有“登礼罔不答”。真是活龙活现!汉武帝为了进一步神化君权以强化封建专政而编造的“咸闻呼万岁者三”的神话,成了后世臣民给皇帝拜恩庆贺时三呼“万岁”——并雅称“山呼”的不典之典。15年后,也就是太始三年三月,汉武帝在制造政治谎言的道路上又高升一步,声称“幸琅玡,礼日成山。登之罘,浮大海。山称万岁”。这一回,说得更神了:山东的芝罘山,整座山都喊他“万岁”,这样一来,就势必构成这条逻辑,神灵、石头都喊皇帝“万岁”。臣民百姓既比神灵要矮一头,又比无知的石头毕竟要高一头,不向皇帝喊“万岁”,显然是不行的。于是,从此以降,封建帝王的宝座前,“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不言自明,如果他人亦随便称“万岁”,就是僭越、谋逆、大不敬,聊举一例。史载,后汉大将军窦宪,“威震天下,……会帝西祠园陵,诏宪与车驾会长安,及宪至,尚书以下议欲拜之,伏称万岁。棱正色曰:‘夫上交不谄,下交不黩,礼无人臣称万岁之制。’议者皆惭而止。”看来,这位尚书的脑壳里恐怕浆糊不少,而韩棱的头脑还是清醒的;如果窦宪真的对“万岁”一词甘之若饴,即使侥幸脑袋不搬家,也非要吃尽苦头不可的。
汉武帝后,封建统治者在“万岁”上玩的花样,真是五花八门,皇帝自封自己的生日为“万寿节”,皇帝的老婆、儿子、闺女之流,降一等如法炮制,美其名曰“千寿节”,每逢此节,闹得沸沸扬扬,穷奢极侈。尤其是两个女统治者,更是别出心裁。一个是武则天,她像翻帐本那样随便地多次改元,以“天册万岁”自居,在公元696年的一年中,年号迭更,一曰“万岁通天”,一曰“万岁登封”。在年号上冠以“万岁”二字,真是一大发明。另一个是秽名昭著的慈禧太后。她的尊号已经是长长一大串,有马屁精竟上奏本,建议把“万寿无疆”四个大字也摆进去。这实在也是前无古人。如果“老佛爷”地下有知,大概还在引以为傲吧?还有一个封建统治者,虽然是男人,但却曾被鲁迅讥刺为“半个女人”,此人就是人所不齿的明朝太监魏忠贤。他大权独揽,虐焰熏天,在全国遍建生祠,要人称他为九千岁。仅从蓟州的生祠来看,魏忠贤的“金象用冕旒,凡疏词一如颂圣,称以尧天舜德,至圣至神。而阁臣辄以骈语褒答,迎忠贤象,五拜、三稽首,……诣象前祝称:某事赖九千岁扶植”。九千岁比万岁,虽然还少一千岁,但也算得上准“万岁”了。这不禁使人想起鲁迅的名言:“愈是无聊赖,没出息的脚色,愈想长寿,想不朽。”而实际上,无论是慈禧太后还是魏忠贤,借用鲁迅的话说,“还不如一个屁的臭得长久”!
“万岁”既与封建最高统治者划上了等号,老百姓必须在顶礼膜拜时呼喊,否则当然就是大不敬。但是,在包括像唐律、明律、清律那样严密的封建法典中,并无此等条文。这就表明,皇帝“称万岁之制”,及相应的大不敬律,是用不成文法固定下来的;而无数历史事实证明,不成文法比成文法更厉害百倍。当时的老百姓对此中奥妙也并非毫无察觉,在民间戏文中,动辄一开口就是“尊我主,万岁爷……”,甚至供上一块“当今皇上万岁万万岁”的牌位,以表示自己对皇帝的所谓耿耿忠心,就是明证。
但是,正如清人张符骧在诗中所说的那样,“未必愚民真供佛,官家面上费庄严”。因此也还有例外的情形。据清人赵翼考证,古代作为庆贺时欢呼的“万岁”词义,“民间口语相沿未改,故唐末犹有以为庆贺者,久之遂莫敢用也”。就国势积弱的北宋来说,史载,“澧州除夜,家家爆竹,每发声,即市人群儿环呼曰大熟,如是达旦……广南则呼万岁。”广南“呼舅为官,姑为家,女婿作驸马,皆中州所不敢言,而岁除爆竹,军民环聚,大呼万岁,尤可骇者”。其实,有何“可骇”?在广南那样远离封建统治中心的穷乡僻壤间,在人们心目中,“万岁爷”是“天高皇帝远”,未见得那么神圣、可亲或可怕。因此,且不妨与皇帝来平起平坐,把自己的女婿也称作驸马,至于这些驸马是否也可称自己的岳父大人为“万岁”?史缺有间,不得其知。事实上,在后周、隋、唐时的民间,老百姓的名字,仍偶有称李万岁、史万岁、刁万岁的,推其意,可能类似近代人给小孩取名长庚之类,意在祝福其长命百岁。至于除夕之夜,爆竹声中,人们欢乐非凡,“大呼万岁”,更无足骇,这不过是先秦时期古俗的残存而已。孔夫子谓“礼失求诸野”,信然。(1979年5月)
米饼飘香
杜乃彤
家乡建湖古称建阳,后因与福建省的建阳县同名而改称建湖。海内外游子要是与人提起建湖,知道的人委实不多,但只要改口说是建阳,保准会引起一片认同的轻呼:就是建阳米饭饼的“故乡”呀!由此可见,建阳大概是因了一个叫做米饭饼的吃食而闻名了。不错,要说建阳这个地方,也称得上人杰地灵,远时不说,光说近当代从这里走出去的响当当的名人就有如外交家乔冠华、第一个美籍华人宇航员王赣骏等近十位骄子。只是在这一切令人惊奇和艳羡的同时,家乡人当然也包括从家乡这片土地上走出去闯世界的游子,总能在为生计奔波之余,想起米饼的醇香。
建阳的米饼缘何有着如此之魅力?说白了,离不了细、甜、软、香四个字。细即细腻如雪,说的是饼的质感;甜即甜而不腻,说的是饼的口感;软,指的是绵软松脆,说的是捏着饼的手感;香,说的则是饼入口时的浓郁醇香和下肚后的口有余香。建阳米饭饼的原材料是选用水乡荡区盛产的稻米,用碓舂掉稻壳,用石磨磨成的细面。做饼时先将清冽的家乡湖荡水用一口铁锅给烧透了、烧滚了,然后在盆里放上洁白的米面,量视要做的饼的多少而定,舀来滚开水冲下,不多不少,将面和匀了,和成稠稠的糊状即可。此时的米面已有六七成熟,米香催人食欲。但这才算是完成了一小半的工作量,且离甜软香的成品米饼还有好长一段更为精细的工作流程要做。而下面的工序,也正是建阳米饼的精要所在。一口状如满月的平底浅沿薄铁锅是断断少不了的,一捆干燥耐烧的柴草亦不可或缺。铁锅导热均匀,保热保温时间长;柴草就用家乡芦荡里的细杆芦苇最好,易燃,火力不如木质硬材炽烈,其火之绵软正适合米饼文火慢烤益发醇香的要求。 这一切准备好了,就只需一位细心而有耐性的大娘来掌勺了。急脾气的年轻小伙和耐不住性子的姑娘媳妇都是做不好建阳米饭饼的,不是下锅时间迟了,就是起锅时间早了,或者是灶下的火不是猛就是弱,做出来的饼非糊即烂,那就不是建阳的米饼了。还有,米饼的厚薄要一致,大小要适中,这全靠掌勺人手上的功夫。一勺舀起多少面糊,倒在平锅里摊成多大的圆,做出来的饼才能正好一样大小厚薄,没有多年的反复练习,是断断不可能成为此中高手的。而出锅的米饼外焦里嫩,绵软喷香,入口即化,食多不腻,实为小吃中既能果腹又能解馋的上品。这一切的讲究,成就了建阳米饭饼的声名,也造就了建阳人温和、坚韧、耐心和精致的品性。
建阳米饼又称米饭饼,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叫“御饼”。个中原由与一位家乡的名人有关。史说南宋末期左丞相陆秀夫,也就是那位曾与民族英雄文天祥同科上榜入朝并共事,最后在元军攻破社稷江山,复国无望而负幼帝蹈海殉国的陆忠烈公,少年时代在建阳长建里(今建湖县建阳镇)建亭定居苦读(今有古迹陆秀夫读书处),常常无暇顾及一日三餐,其母便常将数块米饼置于小秀夫书皮之内,供其饿时果腹。小秀夫多以米饼为饭,竟百吃不厌。直到入朝为官多年,陆公还念念不忘家乡米饼的醇香,若逢乡人进京或是家人回乡,都不忘托人从万里之外的家乡小镇捎来,一解腹中之馋,并择优进献皇帝品用。极佳的口感赢得天子啧啧称赞,命多多进贡。金口玉言,建阳米饼始称“御饼”。忠烈公一生精心辅佐三朝幼帝,怎奈居处示世国力衰微,外强压境,最后身死国灭,实在令后人扼腕长叹。建阳米饭饼之所以闻名遐迩,令人难以忘怀,还与家乡所在的盐阜革命老区的一段历史有关。皖南事变后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陈毅、刘少奇率领英勇的新四军常转战于建阳(今建湖县)的北秦庄、湖垛一带,与日顽、伪军以及国民党地方残余武装进行过艰苦而卓绝的战斗,最终胜利挥师北上。而当时的新四军鲁迅艺术学院华中分院就驻扎在北秦庄,学校里的革命艺术家们与当地的百姓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小时候就听老一辈人讲过,每遇战士生病或者在战斗中负伤,善良的百姓总是将平时常年舍不得吃一口、悉心珍藏着的一点少得可怜的小米磨成细面,做成米饼给战士增加营养,而他们自己则常以瓜菜充饥。据史料记载,在1941年7月24日黎明前的黑暗下发生的那场北秦庄遭遇战中,优秀的革命作家丘东平和艺术家许晴等一批新四军杰出艺术人才大部壮烈牺牲,在战后整理烈士遗物时,当地百姓就曾在烈士的军用帆布挎包里发现半块还未吃完的已被烈士鲜血浸透的建阳米饭饼。烈士们的墓园和纪念碑堂如今已成为建湖最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往昔不再,而建阳米饭饼的历史却因此而显得更富传奇和庄重的色彩。
时间的流逝与岁月的变迁,没有改变建阳米饭饼延续的历史和纯正的口味。现在的建阳米饭饼还是坚持柴火铁锅的制作工艺,绝无沾染半点现代工业生硬的化学和金属气息。因此,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在凭吊英烈、缅怀先贤之余,还能亲口一尝正宗建阳米饭饼,亲身品味一下其细甜软香的质地和悠久、丰富的人文历史,悠然神往和怡然自得的心情可想而知。 (2004) 
一方水土(二首)
陶天真
杂技
道具:扁担、草帽和瓦罐
舞台:田垄、空地和乡场
还有,还有一群沾着泥巴的男女老少
这些,就被称之为杂技了
听!风的乐队在起劲地伴奏
太阳的追光灯下
收割水稻的动作
采摘棉花的动作
撒网、抛锚、摇桨的动作……
得以生动地一一再现
没有华丽的服饰
没有花哨的技巧
朴实如树枝在风中摆动
优美如野花在风中摇曳
自然,舒展,大气
别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与美!
几百年了!一代又一代
这从不间断的演出
也吸引了金发碧眼惊奇的目光
看!一个精彩的亮相
便激起全世界雷鸣般的鼓掌
淮调
是谁,站在田埂上
亮开喉咙
向着天空和大地
尽情抒发自己的快乐或者忧伤
又是谁,坐在一盏灯下
一边绣着荷包
一边小声哼唱着爱情的羞涩
淮调,这乡间土生土长的旋律呵
总是这样让人牵肠挂肚
阳光、雨水和泥土……
稻谷、芦花和鱼虾……
淮调的种子
就在它们的滋养之下
生根,发芽,茁壮生长
几根竹竿几块木板搭起的戏台
左邻右舍张三李四扮演的角色
唱跑了调,唱走了音
这些,这些,这些都不要紧
只要能在悠扬的淮调里
敞开心扉,和台上的人一起
大笑,或者痛哭一回
就是一种难言的满足和幸福
二、艺术创作
图6-9 书法作品选
1.书法。1986年以来,境内书法爱好者日渐增多,出现一批较有建树的书法名家,其中有中国书协会员戚太鸿、肖公文、李耀中3人,有省书协会员40余人。他们多次参加省级、国家级大赛,并获得大奖。1994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建湖分校成立,原县政协副主席杨豪任校长。南京书画院院长、建湖籍著名书法家曹志桂教授多次回故乡讲学授课。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培训中心在建湖举办书法培训。这些对县内书法艺术发展均产生很大推动作用。县第二实验小学、宝塔小学注重书法从儿童抓起,成为省级书法特色学校。县内世纪之星——青少年书画展从2001年起连续举办7届,书法队伍扩大到千人之多。
图6-10 美术作品选
2.美术。1986年以来,境内涌现出郭永霞、张长庚、戴超、陆嘉禾、左文汇、夏俊等一批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成为建湖画作领军人物。每年举办画展5~6次,20多年来多幅作品参加全国画展,有近百幅美术作品在省以上画展中获奖。县文化馆把境内书法、美术人才的培养和辅导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全县少儿美术队伍已发展到300多人,每年有上百幅作品参加各级展览和比赛。其中县第二实验小学学生周苗创作的国画《共同的心愿》获江苏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节金奖、全国儿童蒲公英奖绘画比赛金奖,同时被评为全国“群星奖”一等奖,填补盐城市这个奖项的空白。建湖籍著名画家朱泽多次在故乡举办个人画展和讲学,推动县内的美术创作。
3.音乐。单明创作的歌曲是其中的代表。其中《放鸭郎》2001年获共青团中央第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总书记到水乡》、《四季花开》等荣获江苏省2004年“五星工程”奖,入选中国“群星奖”,《中华民歌》2007年获省第六届音乐舞蹈节铜奖,《雨梦》2008年获省“五星工程奖”。
4.舞蹈创作。20多年来,境内各单位团体共编排创作舞蹈200多个,在省市获奖的作品10多个。其中县实验小学的《鼓声咚咚》获江苏省第二届少儿艺术节金奖,并参加全国第六届艺术节广场展演。森达小学的《飞吧,蒲公英》获江苏省第三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冠华少儿杂技团的《柔术敦煌》获江苏省第四届少儿艺术节一等奖。
5.摄影与电视专题片制作。20多年来,境内多次举办大型摄影作品展。王震华、赵翔拍摄的《东升太阳鹤呈祥》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张万康拍摄的《九龙秋韵》、《横空出世》入选江苏省群众美术书法作品集,《台前台后》入选《第六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并获奖。建湖电视专题片创作始于80年代初,主要制作单位为县电视台。早期的专题片,以县以及有关部门单位的形象宣传为主。从2000年开始,建湖电视台的专题片创作有了质的飞跃。无论题材、表现手法、拍摄制作技巧,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作品数量也由原来的每年3~5部增加到20部左右,在全市名列前茅。近10年来,建湖电视台创作的《淮剧老人糖》、《草炉饼》、《九龙口的秋天》等一大批反映地方风土人情的专题片先后在盐城电视台、江苏电视台、黄河电视台、凤凰卫视等媒体播出,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市级奖。郑亚平拍摄的《无悔人生》、《托起富裕的希望》、《流动的风彩》、《为了明天的辉煌》被省电视台作为电教专题片播出。县委组织部、县教育局等单位结合远程教育,相继投入拍摄专题片。
6.篆刻、木刻、石雕等。 居然等人的篆刻艺术独树一帜,具有独特的艺术水平和文化底蕴。境内不少木刻、石雕、盆景、剪纸等艺术作品在省、市展出中亦受到好评。
专记:建湖艺文社和蒹笳诗社
建湖艺文社成立于1989年6月28日,以继承陈毅在战争年代为搞好统一战线而倡导成立的湖海艺文社精神为宗旨,县政协副主席杨豪任社长,首届会员96人。2002年,陈金鹏为社长,潘震为副社长。至2008年,该社有会员205人,其中中华诗词协会会员12人,江苏省诗协会员33人,市湖海艺文社会员40人。1989年以来,该社共组织较大规模的书画展33次,出刊诗讯集56期。1991年,为庆祝建党70周年举办书画展,并为配合招商引资举办《九龙口诗书画》陈列展。1997年和1999年,为庆祝香港、澳门回归,两次举办《月是故乡明》书画展。2001年,为庆祝建县50周年汇编《百业颂》。2005年,为纪念抗日战争60周年汇编《抗战组歌》,为配合县计生工作完成特编集《国策在我心中》。
蒹笳诗社于1995年2月成立。诗社以唱祖国雄风、歌家乡巨变为立社宗旨,自费创办《蒹笳诗声》季刊。到2008年,基本社员已发展到45人,诗友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诗社有12人被中华诗词学会吸收为会员,10人被江苏省诗词协会接纳为会员。诗社和诗刊的辞条被载入《中国当代艺术家大词典》和《中华诗词十五年年鉴》。诗词作品被《人民日报》、《中华诗词》等国内10多家报刊录用,并在美国、日本、泰国和港台诗词刊物发表。截至2008年,诗社共出刊《蒹笳诗声》55期,编辑诗文类丛书——《蒹笳系列丛书》46集。余士林 (1936~2005),建湖人。芦沟镇农具厂职工,蒹笳诗社创办人之一,著有诗文集6卷。《赠剑》:十年磨成剑一支, 龙光闪闪影迟迟。休询侠气深藏处, 且看雄风曼舞姿。把与仁君伸正义, 相逢狭路斩狐狸。锋芒所向惊神鬼, 拜倒钟馗不二师。《咏雪》:彤云助尔显精神, 飘絮撒盐别样氛。素裹皑皑银宇宙, 瑰毡皎皎玉乾坤。填平俗世难平路, 洗净人间未净尘。此刻山河无限洁, 腊梅舒态笑迎春。
第四节 群众文化
一、文化网络
从1985年起,按照县有文化馆、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组有文化户的要求,在全县掀起村文化室、组文化户的建设高潮。县文化部门统一制定标准,召开现场会进行推广。到1987年底,全县镇镇建有文化站,80%的村建起文化室,3900多户建成文化户。1990年以后,文化市场逐渐活跃,恒济建河村文化室、建阳陶锦武的文化大院、沿河镇纪万森家庭文化户相继出现,成为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新模式。
二、文化惠民工程
80年代初,县内农村的主要文化生活是看电影。1986年底,全县有各类放映单位69个,到1990年底增加到81个,有放映员170多人。为解决农村电影经费问题,1986年5月,中宣部、广电部、文化部、农牧渔业部联合下发文件,将农村电影经费问题列入统筹。建湖按村人均每年0.5元标准在公积金中统筹列支,专款专用,基本上达到每村年平均放映电影12场。1992年,国务院将统筹列为农民负担,此项统筹款随之取消。1996年,省政府出台154号文件,按照文件精神,全县按村人均每年1元标准统筹电影经费。1998年底,中央出台“2131”工程,即21世纪实施每村每月放一场电影。2006年,实施数字电影进农村工程,全年共放映1523场次。省财政厅于2006年4月起以村为单位每月下拨电影经费80元,使农村电影放映有了可靠保证。
2006年4月,正式启动送书、送戏、送电影到农村的“文化三下乡”活动。“三送”工作领导小组设在县文化局。各镇电影队承担本镇送电影下乡任务,县文化馆、淮剧团和杂技团承担县送戏下乡任务,县图书馆及各镇文广中心负责送科普读物下乡任务。
2006年11月,举办建湖永林淮剧艺术周。在艺术周期间,邀请上海淮剧团到建湖作三场专场演出。此项活动是建湖首次采用市场化手段运作并取得成功的一项重要活动。2008年5月,县文化局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和谐建湖2008”广场数字电影节,组织20多部优秀数字影片在县城六大广场同时上映,并辐射到各个镇,共放映206场,观众达11万人次,得到省市主管部门的肯定。2008年11月,由文化局牵头,组织全县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艺演出,得到社会各界好评。
2008年4月,建湖县文化艺术中心启动建设。中心位于县城城南新区湖中南路以东、镇南路以北,占地面积6.6公顷,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中心规划为4个区,大剧院、特色文化区、公益文化服务区和文化产业区。
三、文艺调演
一年一度的群众文艺调演是群众文化活动的重头戏,也是全年文化工作的大总结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大检阅。调演由县委宣传部牵头,县文化局承办。从1986年前开始,至2008年已延续20多年。通过到县集中观摩、比赛,评出优秀节目奖、创作奖和组织奖等奖项。文艺调演大都安排在元旦至春节期间。各乡镇、县直单位均组队参赛,每年都有20多个单位参与调演,演出节目一般30~50个,多达60~70个。1986~2008年,创作并演出的节目达800多个。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有小淮戏、小品、曲艺、歌舞、表演唱,还有传统的打花鼓、打莲湘、荡湖船、小放牛等。
第五节 民间文化艺术
一、民间文化
建湖系古淮夷之地,属楚汉文化和吴越文化交汇地区,同时又是盐文化和湿地文化的发源地,蕴藏着大量的古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遗产。1987年起,经过数年的实地调查收集和整理,境内的民歌、民谚、民间故事三套集成形成文字资料约146.6万字,其中民间故事350篇,建湖民谚4620条,建湖民歌646首。芦沟余士林、新华书店唐光来分别被盐城市三套集成办公室授予“民歌手”和“故事家”的称号。姜茂友、徐清国历经10多年收集、整理地方方言,出版专著《建湖方言》。沈中顺主编的《塘河流韵》搜集建湖境内的历史人文景观和独特的水乡风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水乡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民间艺术和饮食文化的特色。蒋营文化站纪晓成整理的《九龙斗黑蟒》、《凤凰墩的传说》生动传神。李世安等根据民族英雄陆秀夫的历史传说,整理编写数十篇有关陆秀夫的故事,还编创以抗日为题材的故事,有《少奇巧过十顷荡》、《北左庄驻军记》、《陈毅赴宴》等。
二、民间工艺
建湖在花炮工艺设计方面颇有造诣,杨定月先后被评为第三届、第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商岳新被评为第四届江苏省工艺美术名人。
三、民间收藏
境内不少收藏者早在60年代就有丰富的藏品。1986年后,收藏更为广泛。有古瓷器、青铜器、铁器、木器、漆器、古书、古字画,还有文房四宝之类。多数收藏者还同时集邮、集各类证券等。县内有民间收藏者100多人,颇有成果的收藏者有收藏钱币的叶劲、收藏毛主席像章的祁冠华、收藏瓷品的祁德扣等。
四、民间艺术
1986年以来,县内民间文化活动十分丰富。杂技、淮剧是建湖民间艺术的主体。此外,建阳的“灯会”和“九狮图”、恒济的“龙舞”、上冈的“逗七巧”以及逢节过节组织的彩街娱乐等一系列民间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形式多样。1988年,县内组织力量收集民歌2200多首,筛选出646首,汇编成《建湖民间歌谣集成》。2005年,省命名建湖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8年10月,文化部命名建湖县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恒济龙舞 龙舞也称“舞龙”、“耍龙”。龙身用竹篾扎好,再用布裹成,有7~17节不等,节与节之间用布连接。龙体有数丈长,画有颜色,龙头、龙尾和每节均有撑杆作玩龙者的抓手。表演时,龙头龙尾及各节均按一定节奏摇摆或翻舞,互相协调。龙头前面配有一人,手握有音响的火球(火珠又称龙鼐)作引导,在大锣的配合下,玩龙者采用若干种套数(据说有108套),不同的舞法进行表演。例如两条龙凑在一起,紧逐火珠,称之为“二龙抢珠”。玩龙者大多是在春节或庆祝游行时进行,用以祈求吉祥、欢庆丰收、祝贺胜利、祈雨祈福、彰显力量、兴旺人丁等。这种形式群众喜闻乐见,流传很广。其中以恒济镇舞龙最具代表性。在该镇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贬。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遂人愿。
恒济龙舞的耍法有多种。9节以内的龙侧重于花样技巧,较常见的动作有:蛟龙漫游、龙头钻档子、头尾齐钻、龙摆尾和蛇蜕皮等;11节、13节的龙,侧重于动作表演,金龙追逐宝珠,飞腾跳跃,时而飞冲云端,时而入海破浪,具有很强的观赏性。龙舞动作招式按它的动作形态特征可分类为:8字龙舞动作、游龙动作、穿腾动作、翻滚动作、组图造型动作。8字龙舞动作是龙舞者将龙体在人左右两侧交替作8字形环绕的龙舞动作,可快可慢,可原地,可行进,也可利用人体组成多种姿态,多种方法作8字形状舞动,主要招式有:原地8字龙舞、行进8字龙舞、单跪龙舞、套头龙舞、搁脚龙舞、扯旗龙舞、靠背龙舞、横移(跳)步龙舞、起伏8字龙舞等。游龙动作是龙舞者较大幅度奔跑游走,通过龙体快慢有致,高低、左右地起伏进行,展现婉转回旋,左右盘翻,屈伸绵延等龙的动态特征,主要招式有:直线行进、曲线行进、走(跑)圆场、滑步行进、起伏行进等。穿腾动作是龙体运动路线呈纵横交叉形式,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下穿过,称“穿越”;龙珠、龙头、龙节依次在龙身上越过称“腾越”,主要招式有:穿龙尾、越龙尾、首尾穿(越)肚、龙穿身、龙脱衣、龙戏尾等。翻滚动作是龙体呈立圆或斜圆运动,展现龙的腾跃、缠绞的动势。当龙身运动到龙舞者脚下时,龙舞者迅速向上腾起依次跳过龙身,称“跳龙动作”;龙体同时或依次做360°翻转,龙舞者利用滚翻、手翻等方法越过龙身,称“翻滚动作”,主要招式有龙翻身等。组图造型动作是龙体在运动中组成活动的图案和相对静止的造型。主要招式有:龙门造型、塔盘造型、尾盘造型、曲线造型、出宫造型、组字造型等。
1978年,恒济的龙舞队在全县农民运动会开幕式上大展身手,名声大噪。龙舞被赋予了新意,成为表现百姓喜庆欢悦气氛的最佳形式,不但舞出老百姓的气质,更是舞出恒济龙的名声,成了各地重大喜庆节日、重大庆典,甚至个人喜庆活动邀请的对象。从此,恒济龙舞队的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县烟花杂技节、森达集团驰名商标祝捷、蒋营螃蟹节、建湖金店开业等活动上都有他们龙飞凤舞的身影,还走出县门,到南京、安徽等地演出。该镇东袁村、沿南村、恒丰村及孟庄小学共有大、小龙16条,还先后帮助县内蒋营镇收成村和扬州宝应的蒋堡村等地办起10多支龙舞队。龙舞在恒济镇已发展成为一项集娱乐、喜庆、竞技、健身多功能于一体的农民运动。
上冈逗七巧 “逗七巧”相传时兴于清末民间工匠之中。那时农村集镇,每年都会以行业为单位搞一次规模宏大的灯会,灯的种类和形式多样:农产品灯、小动物灯、植物灯等。为了给灯会增添热闹的气氛,多种创新元素被加了进来。上冈镇的灯匠们心灵手巧,能拼逗各种各样的七巧图制作成各种灯具,并在上面勾画翎毛花卉,格调颇为高雅,届时赴会演出,所谓七巧图,即用一个正方形,画成7块几何图形,这7块分别是1个小正方形、1块平行四边形、2个大三角形、3个小三角形。这7块又刚好拼成1个正方形。据传有个鞋匠心灵手巧,能拼逗各种各样的7巧图,即把1块正方形分割的几何图形,拼逗成西湖亭、宝塔松、白龙马、酒壶、船、南天门、鹊桥、百合花、笔架、伞等几十种图形。图形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表演时,7个男演员手中各拿1块七巧板,相互拼合所成的图案名为“逗七巧”,加上7个女演员手执云片载歌载舞,来回穿梭,此起彼伏。起时遮隐拼合过程中的变化,伏时配合七巧各式造型的亮相。随着造型的变化,根据每段唱词内容的提示,分别出现许仙、白娘子、唐僧师徒4人和李白、牛郎、织女等人物的化妆表演。
《七巧舞》演出时,7个艺人手执各异图形,拼成七巧图。随着时间的推移,艺人对此加以改进,把七巧板进行彩画。上面画起梅、兰、竹、菊。七巧板板子里面插起蜡烛,这样人们在晚上看演出时便可以看得更清楚,也就更能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社会的进步,也促进了逗七巧的发展,艺人后来用上了小灯泡,装上干电池和开关,逗七巧更加引人入胜。
《七巧舞》在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原始音乐伴奏的特点。乐器以二胡、三弦、琵琶、笛子、锣、鼓、木鱼等为主。演奏方法灵活简单,节奏较慢,抒情感强。
《七巧舞》的前奏曲是运用万年欢的曲谱。曲一:拼成正方形运用的剪剪花曲调;曲二(西湖亭):运用九连环曲调、小开门祝寿曲;曲三(青松):用的是道情调;曲四(白龙马):运用的佛调;曲五(酒壶):运用五大宫曲的一种;曲六(船):运用荡湖船调;曲七(南天门):运用南调;曲八(桥):运用宫曲。艺人根据舞蹈情节的变化、节奏快慢,把这8首民间曲调进行改编,与《七巧舞》融合,浑然一体。
建阳九狮图 建阳镇古称灯镇,从前每当逢年过节,均举办灯会,每次出灯,少不了玩龙舞狮。《九狮图》是建阳喜庆活动中的一大特色。灯会上狮子极为精彩,常常是9人各扮1只色彩不同的狮子,按乐器的伴奏变换图形,形成了一幅动作优美、气氛热烈的群狮图,名曰“九狮图”。九狮图全舞共分7节:狮王下山、众狮出谷、八狮拜王、双狮对戏、九狮戏球、群狮追逐、拱王归山。九狮图的服饰:从头到脚为连衣狮服,9只狮子色彩各异,分黄(狮王)、橘黄、红、粉红、桃红、青、紫、绿、白9色。头部和尾部扎成9种不同形状,并装有烛环,供晚间演出。建阳镇区有个九狮巷(古地名,今未改),以善舞九狮图而名闻苏北。80年代,江苏省民间舞蹈调演时,建阳镇代表队所表演的《九狮图》荣获苏北片一等奖,被中央电视台录像,并被收入《中国民族舞蹈集成》一书。
《九狮图》流传于境内建阳镇、近湖镇、高作镇一带。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元宵灯会或重大庆祝活动,《九狮图》必定出现,是当地人们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形式。
相传《九狮图》是根据一个民间故事创作的,说是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国向唐太宗李世民进献9只玉狮,色彩形状各异,首尾能动,栩栩如生,唐太宗见了大喜。但尉迟恭看出其中破绽,当即启奏唐太宗:“九狮中有一只大肚雌狮,内藏有地雷火炮,分明是蓄意谋害我主。”唐太宗大惊,欲发兵征讨。突厥使臣闻知,急忙拆去狮内爆炸机关,并当着文武百官戏狮,请唐太宗观赏。唐太宗见没有发生爆炸,查看狮内也无地雷火炮,心中对尉迟恭不悦,突厥使臣见有机可乘,便奏上一本,说尉迟恭有欺君之罪,挑拨大唐与小邦不和,应该治罪。唐太宗念尉迟恭是有功之臣,不忍过重处治,命他到沿海边境筑堤造塔戴罪立功。据说境内朦胧宝塔和东台市境内的海春轩塔均为尉迟恭监造。人民为了纪念和赞颂尉迟恭忠心保主的精神,创作了民间舞蹈《九狮图》。
《九狮图》中的9只狮子,色彩各不相同,各由1个演员操纵表演。在狮形的头尾处各安有一根木柄,表演者手持木柄而舞。从右侧出场的左手握头部的柄,右手握尾部的柄;从左侧出场的则与之对称。动作比较简单,行进步伐有“圆场步”、“三进一退步”、“花梆步”三种。《九狮图》的艺诀是“猴拳上,弯腿上下翻”。所谓“猴拳上”,就是向上举狮时,形如打猴拳一般,手分高低,眼随狮子走;“弯腿”是说表演时演员不能直立行走,这样就缩短了狮子距地面的高度。“上下翻”是说演员两手抓柄不停地上下划小圆圈,带动狮子头尾摆动。摇头摆尾是《九狮图》的基本形象,在表演是不论行进或定位,两手都要不停地翻动。只不过是幅度大小不同而已。表演时情绪要饱满、欢乐,狮子才能舞得有精神。
建阳人不光会舞九狮图,还创造了《九狮盘龙》这个舞台节目,建阳人说,把龙狮融为一体,是对民族英雄陆秀夫作象征性的纪念。据说,明万历年间,陆秀夫被谥为“忠烈公”,建阳人用自己的智慧,把龙狮引进灯会,塑造了《九狮盘龙》的形象。嘉靖十年,盐城知县陈节,于盐城首次创建陆公祠。在陆公祠落成那天,建阳人扎了1条18节长龙和9只金狮,赶去表演了《九狮盘龙》,以示庆典。其寓意是,龙比着天子、国家,象征着尊贵、伟大;狮比着陆丞相、陆夫人及其子女,紧紧守卫在龙的身旁,象征着不畏强暴,与国共存亡的英雄气概。从此,这个节目便保留下来。新四军东进时,建阳人特举办灯会,以示欢迎。具有民族特色、技术精湛、绚丽多彩的建阳灯会,尤其是《九狮盘龙》受到陈毅的赞赏。
建阳玩龙也有特色,都是13节以上的长龙,除在平地上表演外,还能在高台上盘转,甚至能盘桥过河,故该镇有“灯镇”、“龙镇”之称。
玩麒麟 麒麟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过去春节期间,境内有一些民间艺人以“唱麒麟”的形式,走乡串户,娱悦看客,以作为一种卖艺形式,任凭看客赏赐。这种文艺形式很早在民间就有流传。唱麒麟时,一般5人配合进行,其中一人肩扛一条板凳,板凳上绑着用竹篾和五色纸扎成的麒麟,其余4人边敲锣边唱。每段4句,每句7个字或10个字,都押韵。唱时,一个先独唱,然后齐敲一下锣鼓,合唱最后一句。唱的内容不定,有临时自编的,也有传统固定的。它可以是新年贺辞,也可唱生产农事;它可以咏叹古人,也可以唱故事,祝福主人吉祥如意。其曲调比较动听,舞姿较自由,任其发挥,有的也很精彩。解放后,唱麒麟的内容常充实时事新话。90年代以后,春节期间常有人借此形式上门拜年,讨得喜钱。
荡湖船 湖船用竹篾扎成,裱糊花纸,形状像船。船中舱的篷顶妆饰得像花轿一样,五光十色,引人注目。玩湖船,有的是三个人。船篷中站一化妆的女子,船前有一个扮相滑稽的撑船者,船后有一名化妆撑船的老艄公。有的是两个人,船篷外只有一个撑船人。说唱是从滑稽的撑船者开始的,接着对说对唱。在乐器的伴奏下,随着进进退退的步伐,船向左右摇摆晃动,好像在河中行进一样。演唱常用“梨膏糖”、“八段锦”、“打菜苔”、“杨柳青”、“下河调”等民间小调,表演很风趣,群众喜闻乐见。
踩高跷 这种形式很盛行。由2人、3人或一群人组成。每人两条脚上各扎绑一根木棒,代替一双脚在地上走路。表演时,演员往往化妆成传统戏剧中的著名角色,观众一望便知。高跷有高有矮,高的达3米左右,矮的只有1米左右,以夸张无比的手法表示有高人、矮人,有老人、小孩子。表演中,演员边踩边唱,饶有兴趣。
挑花担 花担是用竹篾扎成,有彩纸裱糊。花蓝里满装着五光十色的纸花。表演时,由两名身穿花衣的女子,各肩挑一副花担,在乐器的伴奏下,按一定的步伐进退,, 边走边唱。
打莲湘 莲湘用竹子做成,里面用铅丝穿着铜钱,一打即发出响声。表演时,右手执一支莲湘,也可两手各执一支。最早的是一人表演,边打边说,后来发展到两人。说词句数不限,每句字数限制也不太严。解放后,打莲湘的形式有了发展变化。人数不限,表演的动作和队形变换的花样很多,表演者不仅可以说,还可以夹唱。
小放牛 演此节目的男女两个角色,男角扮成牧童,女角扮成村姑。表演时,男的似在吹笛放牛,女的也做些挑柴拾草的动作,以对唱夹对白,轮番交替。小放牛曲调悠扬婉转。抗日战争初期,不少地方利用这种形式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内容。
打花鼓 节目由三个角色表演。一个扮“百跳”,演滑稽角色;两个扮成夫妻,男的一手持小堂锣,一手拿敲板,女的左手持一只花鼓,右手持彩色手帕和花鼓条。表演时,夫妻俩对舞手帕和花鼓条;“百跳”敲竹板或堂锣伴唱,并夹些滑稽动作,引人发笑。演唱中,三人的位置不断变换。解放以后,这种形式有了革新,也称“三人花鼓”。
附:民间故事选录:
土地
从前西乡里有个庄户人家,夫妻两个吵嘴,一个不让一个。男人一气之下离家出走了。妻子在家里闷闷不乐,后悔又没得办法,只好卖力地干活,期待丈夫早日归来。
一晃年把过去了。男人自离家出走后也后悔莫及,夫妻没有千日仇啊。但一想,也不能空手回家啊?于是在外面出力流汗,苦了一百两银子,准备回来向女人认错。
不久,就动身回家,一路兴高采烈,抬头到了一个土地庙,一脚跨进庙堂,稍歇片刻,再走。刚刚坐下,忽然觉得这样回家有点草率,假如妻子也离家出走了怎么办?假如她在家里又不规矩又怎么办?假如她……连想了许多,便定了主意,好丑让我把银子先藏在这庙里,等我回去探看虚实再说。于是就把庙里的土地老爷端到一边,将银子往底下一压,又把土地老爷安上去,就直奔家中。
到了家门口喊妻子开门,妻子一听丈夫声音,连奔带跑把门开了。进屋后,小两口又是后悔,又是高兴。两人重叙旧情,情真意切。以后小两口子扯起了家常。女人说的,你离家后,我还要过日子喃!在家里又苦了百把两银子。
男人一听认为女人在家确实不错,便告诉她:我外出也苦了百把两银子,现在藏在东南角上土地庙里。
老婆一听说道:“再给人家拿去呀!”
男人说:“没得人晓得喽,明天一早我就去拿。”当晚无话,小两口一觉睡到天亮。
第二天早上,男人跑到土地庙,把土地老爷一端哪,他吓慌了,银子没得啦!到哪里去了呢?说巧也真巧,昨天晚上夫妻两个说长道短,正好被庄上个小偷听见了,所以小偷把银子一拿就走了。这个男人钱没拿到,他连忙回去告诉女人。小两口子一想,这个钱是血汗钱,争气钱哪!被哪个没良心的东西偷去了!赶快报案去。
这个案子一报报到地方官跟前。这个地方官,历来是断案如神的,他说:“好,我替你们断案。”
下午,这个地方官就在土地庙跟前设立公堂,召集全庄所有男女老少,公开审理此案。不一会,全庄男女老少全部到齐,一个不漏。老爷开始升堂,派差役把那个土地老爷抬来。审案开始,他不慌不忙,走到土地老爷跟前,大声说道:“钱丢在你屁股底下没得了,是哪个偷的?你不告诉我,我马上扒你的屁股。”然后他把耳朵靠近土地老爷嘴跟前,其实土地老爷怎么会讲话呢?只听见地方官说:“噢,噢,是他拿的呀?……噢!行哪,行哪……我马上将他捉拿归案……”
地方官和土地老爷的对话,在场的男女老少也感到莫名其妙,唯有偷钱的家伙两腿摇铃。心想:不好,土地老爷告诉他了哇,我得赶快说呀,不然挨四十大板还是交呀。就“啪通”朝地方官面前一跪,连连求饶:“老爷,你们不要再说了,银子是我偷的,一点未动,还在家里。”
地方官随即派人把钱拿来。当场男女老少个个拍手称快,说大老爷断案如神。小俩口子连连磕头,拜谢青天大老爷。
在数难逃之三种说法
“在数难逃”,与“命中注定”的含义接近,就是说人的命运是注定了的,不可避免的。在江苏里下河地区的建湖县民间都认为起源于唐代黄巢,由“在树难逃”演变为“在数难逃”的,不过故事有三种不尽相同的说法。
第一种说法
唐朝末年黄巢起义兵,攻下了大地主刘某的庄园,可是左搜右搜也没有搜到刘某,, 也只好作罢。
这时,一个粗马三猴的大汉带着妹妹投奔黄巢,只见他单手托上一盘水果:“大王,请用!”
黄巢一看,心里一惊。惊什么?惊的是那果盘,你以为那是什么果盘?是个三四百斤的磨盘。黄巢忙上前也单手接下磨盘,说:“兄弟,好力气!”
话还没完,这大个子双膝落地,说:“大王,那就让我跟你当兵吧!”
黄巢一听大喜,便要收留,可他身边的一位将军说:“大王,他没有十人担保啊!”
大个子说:“大王,我是从淮河那边来投奔您的,我到哪里找十人来为我担保呢?”原来黄巢怕队伍里混进坏人、胆小鬼,便规定参加他的队伍要有十人担保,如果出问题要这十人的命。一听将军这话,黄巢不禁犹豫起来。
那大个子一看黄巢疑里疑思地,急忙站起身来,说:“大王,你看我是不是穷苦人?”黄巢把他上下一打量,点了点头。
“你看我是不是胆小鬼?”黄巢又把他上下一打量,摇了摇头。
“你看我有没有力气,能不能打胜仗?”
黄巢心想,不如让他显显本事,也好安下众人之心,便故意地又不点头又不摇头,看了看这大汉,又看了看左右将领,从一位士兵手里拿过一把钢刀递给大汉,往院里的大树一指,说:“你若是一刀砍了它,我就说你有力气,我就指派人担保你入伙!大家伙说好不好?”
众人闻听,一齐向那大树看去,那树可是真大啊!你说他参天摩云不为过,说他荫蔽一乡不算多,那树干恐怕足足有两三抱粗吧。于是大家伙齐声一吼:“好!”大伙本以为他肯定砍不倒,也就不必为他担保了。
那大汉二话没说,接过钢刀,又托起那个作果盘的石磨盘,三下两下一磨,这一磨可把众人给磨懵了,原来这大个子他不是把刀给磨快了,反而把刀口磨平了!只见他走到大树边上,猛力一砍,那大树喀剌剌喀剌剌倒了下来,压坏了三十间房子,敞亮了三亩地的天空,众人还没有来得及赞叹,只见骨碌碌一个人头滚将出来。谁?原来正是起义军没有搜到的大地主刘某的人头。
黄巢哈哈大笑,说:“这可真是在树难逃啊!”这下大家伙也没话说了,由着黄巢指派为大汉担了保。这黄巢还封他做了个头目哩。
这大汉姓叶,是黄淮一带的人,父母早就被地主迫害死了,兄妹二人逃难在外,听说黄巢起义,便来投奔,可是没人为他们担保。黄巢的夫人见他妹妹五官端庄武艺过人,也想收留她在身边做侍女,便设计让叶大个直接向黄巢要求当兵,没想到无意间杀了刘某,为起义军立了大功。
后来“在树难逃”逐步就演变成“在数难逃”了。
第二种说法
唐朝末年,黄巢家乡山东菏泽有个姓刘的大地主,仗着儿子在朝中做大官,横行乡里。这一年,黄巢聚集民众造反,首先就把目标指向刘某。他带领众人冲进了刘家大院,痛杀为非作歹的狗腿子,可就是没有抓到刘某本人。黄巢把刘家的人集中在大院的一棵大树下,要他们交出刘某下落,可这些人个个都摇头说实在不知道,这下可把黄巢给弄火了:“如再隐瞒不说,有如此树!”说着,拔出宝剑,猛力一挥,喀嚓一声,一抱粗的大树被他拦腰砍断,骨碌碌滚出一颗人头来。黄巢定睛一看,正是刘某。原来刘某听说黄巢率队攻打庄园,情急之中便躲进了这棵大树。可最终还是没能躲过去。黄巢说:“作恶多端,在树难逃!”
后来人们就用“在树难逃”警告那些为非作歹的人,久而久之,演变为“在数难逃”。
第三种说法
黄巢家乡有个六神庙,传说唐朝皇帝曾在里面挂过单,六神庙里的大小和尚仗着皇帝的脚力,为害乡民,无恶不作。
这年黄巢起义,决心拿六神庙祭刀。他以前一位同窗好友劝他不要起义,黄巢不听,还要这位同窗和自己一起去攻打六神庙,同窗不敢违拗,只好和他一起去了。
六神庙附近有棵大树,已经空心多年了,这同窗跟着黄巢到了六神庙边上,趁黄巢没注意,躲进了大树。
黄巢发起进攻之前,在大树下发布告示,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然后拔出宝剑,猛力一挥,把树拦腰砍断,说:“谁敢后退,有如此——”话还没说完,只见从树里骨碌碌滚出一颗人头,原来正是那位同窗好友!黄巢和众人心里都吃了一惊,黄巢心想,这仗还没打,先杀了自己的朋友,这可怎么办?他急中生智,指着人头,接着前面的话说:“谁敢后退,有如此人!”
众人一看黄巢对自己的朋友同窗也毫不留情,于是奋力进攻,终于打下了六神庙。
此后,“在树难逃”就成了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再后来又演变成了“在数难逃”。
百嘎咕得过且过
在塘河边的树林中,有一种羽毛丰满长得非常美丽的鸟雀,它的名字叫百嘎咕。它不仅能飞会舞,而且会唱美妙动听的“百嘎咕、咕”的歌曲。在同伴中是佼佼者。但同伴们并不喜欢它,因为它只知道成天玩乐,就是不爱劳动,不肯安家做窝。
每天到了夜晚,同伴们各自飞回自己的窝巢休息,而美丽的百嘎咕只是站在树枝头上露宿,同伴们劝它早些把窝巢搭好,有个安身之处。可它却说:“嘎咕嘎咕,不要管我,天气不冷,得过且过。”
到了夏天,同伴们又劝美丽的百嘎咕搭窝,说是自己有了窝巢,不仅可以免受风霜之苦,而且可以储存粮食,到了冬天免得挨饿。
美丽的百嘎咕却满不在乎的说:“嘎咕嘎咕,不要管我,不会挨饿,得过且过。”
到了秋天,气候渐渐凉了,同伴们又劝美丽的百嘎咕搭窝,而它却说:“百嘎咕、咕,搭窝搭窝,明天动工,不再耽搁。……”
到了第二天,红彤彤的太阳从东方升起,把树枝照得热乎乎的。同伴们飞来了,准备帮助美丽的百嘎咕搭窝,但是它毫无动静,同伴们问它为何还不动工?
美丽的百嘎咕又回答说:“百嘎咕、咕,太阳暖和,不要搭窝,得过且过。……”
到了冬天的一个下晚,太阳落山了。北风凛凛,吹得树枝象跳舞一样摇晃,一群鸟雀感到寒风刺骨难受,各自钻进自己的窝巢避风取暖了。而美丽的百嘎咕站在树枝上只是打颤,摇摆不定,嘴里有气无力地叫着:“百嘎咕、咕,又冷又饿,难过难过,明天做窝。……”美丽的百嘎咕一面喊着难过,一面又在下决心明天砌窝了。
天亮了,同伴们各自飞出自己的窝巢,已不见它站在树枝上了,大家到处寻找,还是小麻雀眼尖,说美丽的百嘎咕躺在地下睡觉呢。大家飞到它的身旁,只见它偎缩一团,花喜鹊叫它起身搭窝,可它睬也不睬。原来,它已冻死在雪地上了。
第六节 文化市场管理
一、管理体制
1986年,境内文化市场管理分为三大块。娱乐市场,如歌舞厅、游戏厅、台球室等由县文化局主管;书刊及印刷市场,亦归口县文化局管理;音像市场则由县广播电视站(县广播电视局)主管。1991年,县文化局增设文化市场管理股(2002年改股为科),下设文化市场稽查队,专事文化市场管理工作。此后至1998年期间,由文化、广播电视两部门双轨管理。从1999年开始,归口文化部门管理。90年代末,县内出现网吧新生业态,当时由电信部门主管。2001年,网吧管理归口文化部门,除专项整治行动外,加强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合执法,落实责任分区管理,聘请“五老”(具有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责任优势、亲情优势的老同志)监督员协同督查,安装监控软件技防,推进长效管理和依法管理。2006年4月,成立县新闻出版局,专门负责书刊及印刷市场管理。2007年,县文化市场稽查队在第五届全省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案件卷宗评比活动中,参评的三份卷宗获得1个一等奖、2个三等奖,总成绩居全市第一。
二、扫黄打非
1997年,县成立扫黄打非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分管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分管领导为成员,并在县文化局设置办公室。“扫黄打非”领导小组每年都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扫黄打非”工作,制订实施“扫黄打非”活动方案,组织联合执法行动,对收缴的非法音像制品及非法书刊进行集中销毁。2005年9月,在县城垃圾填埋场集中销毁盗版光盘11.4万张、盗版图书9.6万册。2006年,县文化局获“江苏省‘扫黄打非’先进集体”。2008年,县文化局在“雷霆行动”专项整治活动中获市政法委表彰。
第七节 文化遗产保护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2006年起,建湖县启动“十八团”杂技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县文化局专门成立了申报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到庆丰镇走访挖掘,从“十八团”杂技的起源、历史、传承及其发展,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同时对“十八团”杂技今后的发展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经过3个月的努力完成了申报的各项任务。2007年,建湖县人民政府发文公布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湖“十八团”杂技、建湖淮剧、上冈草炉饼、冈西剪纸等项目被列入保护。同时,建湖杂技和建湖淮剧还双双入选盐城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7年5月,建湖杂技和盐城淮剧被列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同时向国家申报,2008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是年,盐城市杂技团孙贵荣、卜树权入选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代表性传承人。
二、馆藏文物
至2008年,建湖县博物馆馆藏文物1600余件。经国家文物权威部门鉴定,历史文物中属于国家一级文物的有汉乳丁纹玉璧,计1件;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的有玉佩饰、元代陶罐等7件;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的有300多件。近现代文物中属于国家二级文物的有雪枫刀1件,属于国家三级文物的有3件。
三、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7月27日,县城老城区拆迁改造工地挖掘出土文物40件,经专家鉴定距今约750年,其中白瓷高足碗、白瓷钵为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2007年7月,历时三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全面启动,县政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的通知》,并成立建湖县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指导组和建湖县第三次文物普查指导办公室,布置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与前两次相比,普查规模更大,内容更丰富。至2008年,县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2处,现存21处(建湖镇“北当典”在县城拆迁改造时被拆除)。
2008年建湖县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表6-18
文保单位名称
地 址
保护级别
备 注
草堰口汉墓群
草堰口镇永丰村
省级
朦胧塔
宝塔镇宝塔村
省级
华中鲁艺抗日殉难烈士陵园
庆丰镇东平村
省级
东海王墓
蒋营镇收成庄
市级
建湖县烈士陵园
庆丰镇东平村
市级
宋陆忠烈公读书处碑
建阳镇建阳居委会
市级
古称长建里
乔冠华故居
庆丰镇东乔村
市级
盐城中学生夏令营营址
芦沟镇芦沟寺
县级
中共建阳县县委、县政府成立地
高作镇长北村
县级
新四军军部旧址
钟庄镇北左庄
县级
冈西烈士纪念塔
冈西镇
县级
蒋营烈士纪念塔
蒋营镇
县级
永丰革命烈士纪念塔
草堰口镇永丰村
县级
辛庄革命烈士纪念塔
宝塔镇
县级
陆庄革命烈士纪念塔
钟庄镇陆庄村
县级
新阳烈士纪念碑
建阳镇新阳村
县级
马玉仁墓
高作镇荣群村
县级
陈玉澍墓
草堰口镇丰宁村
县级
孙榘墓
颜单镇梅塘村
县级
五谷树
蒋营镇五谷村
县级
御史坟
近湖镇刘桥村
县级
 
第八节 新华书店
1986年,建湖县新华书店设政工股、计划财务股、业务股、农村发行股、仓库和批发部。是年,成立新华实业公司,后更名为新华物资贸易公司。1985~1988年,新华书店内部实行“三项制度改革”。各发行网点实行费用承包。改革工资制度,实行效益工资,职工工资与销售业绩考核挂钩。1991年,图书批发部与第一门市部合并,并将政工股改为办公室。1997年1月,新华书店恢复事业单位性质,职工用工管理由县劳动局移交到县人事局。1999年4月,江苏新华发行集团成立。建湖县新华书店成为江苏新华发行集团子公司,人、财、物划归省集团公司,党组织关系属地方管理,劳动工资由地方管理。2004年9月,根据江苏新华发行集团体制改革要求,新华书店由原来的事业性质转为企业性质,职工用工管理由县人事局移交到县劳动局。从2005年1月起,新华书店开始按照企业模式运行,并进行内部机构整合,撤销办公室,成立综合管理部;撤销业务股,成立市场管理部,下设营销策划科、教材发行科;撤销计划财务股,成立财务管理部;撤销多种经营管理股,成立文化经营部。根据省新华发行集团机构设置要求,同时成立门店管理科、计算机信息管理科。2008年,原建湖县新华书店撤销,成立建湖新华书店有限责任公司。
图6-11 新华书店营业大厅
一、网点
1986年,新华书店拥有图书发行网点5个,分别是县城老城区第一门市部、人民路第二门市部、农村钟庄门市部、上冈门市部和沿河门市部。当时,各个发行网点规模均不大,店堂环境设施简陋。1987年,新建汇文路教育书店、颜单门市部。1990年,建成芦沟门市部。1993年,在县城向阳路新建综合楼,集办公、营业、职工住宅为一体。新华书店办公区由县城人民路搬迁至向阳路综合楼。1996年,新建上冈第二门市部。1997年,新建庆丰门市部。同年,新建第四门市部。1998年,新建建阳门市部。是年,老城区拆迁改造,新华巷一号第一门市部及职工家属区被拆迁,第一门市部搬迁到近湖镇农经楼租赁营业3年。2001年,在县城湖中路新建新华商厦综合楼,集营业、办公于一体。第一门市部搬入商厦门市部经营,经营面积达1100平方米,图书陈列品种达2.5万种,店堂实行全开架自选,配备了吸顶空调、背景音乐、POS机结算、微机查询以及休闲座椅等先进设施,成为建湖县城规模最大、环境最优、图书发行量最大的中心书店。2002年,汇文路教育书店合并到湖中路中心门市部。2003年,第四门市部搬迁到汇文西路租赁门面经营。2004年,在县城农工商超市开设图书零售点,是年在建湖高级中学创办校园书店。2005年,在县第二中学创办校园书店。到2008年,图书发行网点由原来的5个发展到现在的15个。
二、经营
1986年,新华书店经营的商品主要有图书、图片、期刊、音像制品。1990年,经营商品品种增加CD、VCD、学习文化体育用品。2000年,又新增小电器。2001年,新增电子教育类产品,如复读机、电子词典。2005年以后,经营商品扩展到图书、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小家电和学生文化体育用品等。
1985年起,新华书店坚持常年不间断送书到村间、田头,向农民普及科技知识,并配合全县科技节、科普宣传周,开展科普读物赠送活动。1995年起,新华书店坚持送课本、教辅图书到每一所学校,确保达到省新华发行集团“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要求;长期开展图书、图片、期刊等商品零售业务,以丰富多彩的图书品种、主动热情的优质服务、舒适优雅的购书环境服务全县人民。1999年7月,人民路第二门市部开辟图书夜市。1999年,在全店13个发行网点组织开展开门办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有奖、有奖征文、服务“三农”图书大联展、《金口袋丛书》发行、电子出版物及音像制品展销等系列活动。2000年,新华书店成立“江苏新华书缘读者俱乐部建湖分部”,为加入书缘读者俱乐部的会员提供出版物导读导购、信息咨询、综合服务等多功能“一卡通”式服务。2003年,向阳路第三门市部改建为特价图书专营店,并在县城湖中路中心门市举办“购助学读物、送文化用品”活动。2004年,在中心门市举办“购助学读物、赠音像制品”活动。是年,为了让商品快速流向市场,流向门店,新华书店与省新华发行集团连锁经营,大大提高图书在市场上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市场覆盖率。2005年,在中心门市部开展暑期购书“巨奖大行动”。
新华书店积极配合县文明办、教育局、文化局举办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1999~2006年,先后举办县中小学生“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演讲比赛、县中小学生“新华杯”纪念建党80周年主题演讲比赛、县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读书征文竞赛颁奖会、县中学教师“我为党旗添光彩、立足岗位作贡献”演讲比赛、“新华杯”中小学中华古诗文朗诵演讲比赛、县中小学生公民道德建设主题演讲会、公民道德教育“新华杯”辩论赛、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征文和演讲比赛、县中小学生“胸怀祖国、志存高远”爱国主义教育演讲比赛。2007年、2008年,在县城实验小学、第二实验小学、育红小学举办著名少儿文学家“黄蓓佳文学报告会”及签名售书活动。
 
第三十七章 传  媒
 
第一节 广播 电视
一、机构
1986年,建湖县广播电视管理站为境内广播电视主管部门,副科级建制。1990年,增挂广播电视局牌子。1993年,县政府撤销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成立建湖县人民广播电台、建湖县电视台和建湖县有线电视台,副科级建制,隶属县广播电视局。1996年,明确广播电视局为县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局,原建湖县人民广播电台、建湖县电视台、建湖县有线电视台,合并建立广播电视台,与广播电视局实行“局台合一”,内设6个职能股(室、中心),即办公室、财务审计股、稽查管理股(挂“音像管理股”牌子)、编播中心(挂“宣传股”牌子)、技术中心(挂“事业股”牌子)和广告经营中心,并将广播电视服务部更名为广播电视服务公司,为广播电视局下属股级全民事业单位。2001年,将音像制品出版、复制、进口以及批发、零售、出租、放映的管理职能交由文化局承担,新增管理监督信息网络(包括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通讯网、计算机网、闭路电视系统等)上的广播电视节目、广播电视类节目播出前端和经营广播电视传送业务。局机关内设4个职能科(室),即办公室、宣传管理科(挂“总编室”、“音像管理科”牌子)、事业技术科(挂“总工室”牌子)和财务审计科。县广播电视台内设4个中心,即新闻中心、广告信息中心、网络传输管理中心和制播中心。2004年12月,增设物业管理中心。2008年7月,增设安全播出调度中心。
二、广播
1.广播网络。1986年,全县村通广播率为100%,入户率为79.9%。县城广播由县广播电视管理站机房扩音机通过有线广播线路,利用高音喇叭传送广播信号;乡镇广播则由县站机房扩音机,通过有线广播信号传送至乡镇广播机房扩音机,再到村广播室扩音机,通过村以下有线广播线路,利用高音喇叭或用户小喇叭、动圈音箱传输广播信号。1990年以后,电视逐渐普及,有线广播数量逐年减少,喇叭实响率逐年下降,县、乡广播传输专线逐渐报废。1993年底,调频广播开办,广播节目实现无线发射播出,频率为92.8兆赫,县城广播开始实现无线调频音箱覆盖,各乡镇机房开始接收92.8兆赫无线调频信号。1999年以来,各镇广播开始通过县至各镇的有线电视光缆传输调频广播信号,镇至村采用有线电视光缆和电缆传输广播信号,开通有线电视用户的广播信号采用共缆传输入户。2005年,广电局出台优惠政策,对镇、村购置调频音箱、调频高音和入户小调频的费用给予50%的补助。至2008年底,各镇镇区全部采用广播电视调频音箱,全县覆盖率为64%,通响率为89%。
2.广播节目。1986年,县广播电台自办节目主要有《建湖简讯》、《农业科技》、《经济生活》、《新风赞》和《文艺》等。1992年3月18日,新上一档《928直播室》,由主持人现场直播,内设《今日报道》、《生活伴侣》、《娱乐前沿》、《快乐星期天》、《健康之友》、《点歌台》等子栏目。1996年,早新闻栏目《建湖新闻》开播。是年,电台开始与有关单位联办节目,开设《农行之声》、《双拥之窗》、《国策之声》、《红绿灯下》等节目。
2003年,广电局与纪委、纠风办在盐城市县级台中首家开播舆论监督、热线直播节目——《政风热线》。该节目每周一档,每档30分钟,邀请30多家机关行政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轮流走进直播室,现场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帮助群众释疑解难。该做法在全市得到推广。2005年,县广播电台在苏北首家建立户外直播室,主要开设《健康乐园》、《绝对轻松》、《新梦女人》、《今日话题》、《温馨周末》、《每周一星》、《水乡小乐坊》、《空中商城》、《西塘少年》等栏目,实现与主持人面对面的互动与交流。2007年1月,电台对节目进行了大调整,开设《新闻早班车》、《今日报道》、《生活万花筒》、《音乐流行风》、《曲艺大观园》、《广播书场》、《周末剧场》、《市场瞭望》等节目,时长增至每天12小时。
在节目播出上,1993年前采用盘带播出,1993年开始采用MD播出,2005年以来,采用音频工作站播出,信号质量日益提高。
电台节目在各类评选活动中屡获大奖。《森达集团开创民族品牌输出先河》在盐城市新闻界首次获江苏新闻一等奖,并获江苏好新闻一等奖、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苗庄纪行》、《婆婆啊,婆婆》、《耕夫老人牵红线,八亿农民有新歌》、《江苏女杰章希知》等作品获省好新闻一等奖;《建湖简明新闻》、《女功臣的风范》、《建湖新闻》等节目获省播音一等奖;《全国生物防治第一村》、《为了三十万人民的健康》、《四十五家养殖户的艰难诉讼》等节目获省环保好新闻一等奖;《怀念耕夫》获省好新闻特别奖;《红绿灯篇——我在马路边》获省公益广告一等奖;广播剧《刘少奇巧过十顷荡》获盐城市“五个一”工程奖。2000~2008年,县广播外宣连续9年位居盐城市县级台第一名。
1976年,上冈镇广播站开播自办节目。1985~1989年,庆丰、冈西、建阳、颜单等乡镇广播站陆续开播自办节目。1990年,全县各乡镇广播站均开播自办节目。2008年,颜单、冈西、高作3个镇仍正常开播自办节目。
三、电视
1.电视网络
无线电视。1986年9月,境内增开13频道,转播江苏电视台节目,同时试播自办节目《建湖新闻》。1990年,微波站成立,主要传送盐城电视台、江苏电视台节目。1993年9月,增开30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节目,并调整2频道、13频道转播节目,2频道用于转播江苏电视台节目,13频道用于转播盐城电视台节目,同时在13频道正式开播《建湖新闻》。2004年8月,县广电中心落成,同时建成高138米的调频电视发射塔。至此,城乡实现信号全覆盖。2005年12月,新开47频道,转播中央七套节目。至此,全县已拥有4个无线发射频道,其中30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47频道转播中央电视台七套节目,2频道转播江苏卫视节目,13频道播出建湖电视台自办节目。发射设备由电子发射机向固态发射机过渡,2005年,固态率达50%。播出设备也不断更新,2006年,电视自办节目播出实现由磁带播出向硬盘播出的历史性跨越。2006年开始,逐步构建安全播出调度防范监控系统,至2008年7月基本完善。
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有线电视网络于1993年在县内起步,当时采用同轴电缆树型结构,450兆赫邻频传输系统。1995~1998年,全县15个镇陆续建成有线电视网。1997年起,县城网络进行首期改造,采用星型光缆到小区,铺设近70个光节点,每节点为二芯,其中一芯用于下传电视信号,一芯备用。光节点下为同轴电缆树型结构,同轴电缆网改造为550兆赫邻频传输系统。1997年底,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市、县光缆联网(四芯),1998年底实现县镇光缆联网。县镇联网采用星型结构、二芯到各镇。光缆杆路总长170千米。同年实施有线电视入地工程,开创县内乃至全市县城有线电视网络入地工程的先河。随后又相继完成县城新建小区和重点路段的有线电视主杆线入地工程。全县有线电视入地管线达80多千米,入地小区40多个。2003年2月,依附市广电局数字电视系统平台,县电视台在盐城市县级台首家开通数字电视信号。2005年9月,全县228个村(居)采用1310nm传输系统,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缆“村村通”。2008年9月,县城全面启动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作。10月,县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的实施意见》,县广电局在县城各居住小区设点现场办公,开展集中转换并逐步停送模拟信号。至2008年底,全县城乡有线电视总用户达13万多户,其中县城近4万户,农村9万多户,门樘入户率达65%。数字电视用户6000多户,统一传输30多套模拟电视节目、2套调频广播节目和近90套的数字电视节目。全县以传输多路模拟电视和多套数字电视为主的单向HFC-550兆赫覆盖网已初具规模。
2.电视节目
1986年9月20日,《建湖新闻》试播,每周一档,时长10分钟,主要对建湖重大时政活动进行采访报道。1993年9月1日,《建湖新闻》正式开播,每周两档,时长10分钟,除时政新闻外,增加经济、文化生活及社会新闻,对企业活动和文化庆典等报道实行收费播出。1994年1月,增辟《经济与生活》栏目,每周1~2档,每档10分钟。2001年8月,《建湖新闻》改为每周三档,每周一、三、五播出,每周二、四、六复播,每天两次,每档节目时长10分钟,周日为《一周要闻》。2003年10月,《建湖新闻》改为每周六档,每档10分钟,周日播出《视点》节目。至此,《建湖新闻》实现了日新闻。2004年9月,《建湖新闻》时长改为15分钟,周日《视点》改为《一周要闻》。2007年1月,对《建湖新闻》进行全新改版,突出对招商引资、全民创业、城市建设等县重点工作和经济一线情况的报道,主要设《项目追踪》、《新闻观察》、《创业富民》、《城建聚焦》等栏目。2008年9月,对《一周要闻》节目重新编排,整档节目分为《要闻播报》、《信息快览》、《经济前沿》等三个子栏目。从1995年开始,《建湖新闻》在节目评比中屡屡获奖。《森达集团开创民族品牌输出先河》、《曹翠花义务为孤寡老人做布鞋》、《独生子女在军营》、《“建湖梁红玉”在西沙立功誉归家乡》、《向世界名牌进军》等一大批作品先后获市级以上大奖。
1993年3月,县广电局成立广告部,利用1个无线发射频道播出纯广告节目和《点歌台》服务节目。1996年10月,增设经济新闻类栏目《经济大舞台》和《今日水乡》。1998年1月,广告部更名为广告信息中心,下设广告部、经济部、综合节目部、社教部。2001年1月,《经济大舞台》和《今日水乡》合并为《今日水乡》。2007年1月,《今日水乡》更名为《看建湖》,主要开设《各行各业》、《三农在线》、《经济资讯》、《警方声屏》、《廉政之窗》等5个子栏目,每周播出三档,每档时长15分钟。2006年1月,增设民生类栏目《西塘河畔》,9月又开播《房产家园》栏目。
2002年以来,电视新闻外宣工作连续7年位居全市县级台第二名。先后在凤凰卫视欧洲台、美国斯科拉电视网、黄河卫视、长江卫视、盐城台等电视台播出专题片240多部。从2003年至2008年,连续6年专题外宣发稿和用稿数位列盐城市县级台第一名,其中《杂技之乡一枝兰》、《青春,在这里守护》分别获2004年、2005年国家电视外宣“彩桥奖”优秀奖,《我当村官的故事》在第二届新农村新农民──中国农村小康故事拍摄评比中被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评为最佳奖,《九龙口之秋》、《草炉饼》在全市外宣节目评比中获一、二等奖。
第二节 报  刊
一、《建湖报》
图6-12 各时期的《建湖报》
1956年2月,县委机关报《建湖报》创办,每5天1期,于1957年5月停办。同年11月复刊,每周2期。1960年12月停刊。1998年10月8日,《建湖报》试刊号发行。1999年1月1日,《建湖报》正式恢复,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时任主编黄玉锦。每周2期,每期发行量为1.2万份。2002年1月1日,《建湖报》改版为《盐阜大众报·建湖新闻》,作为市委机关报的地方版。每周一、二、四、五出刊。2003年12月31日停刊,累计出刊760期。2004年7月30日,内部简报《建湖快报》出刊,隶属县委办公室,每周一、三出刊,每期发行量为4000份。2007年2月31日,成立县委新闻信息中心,隶属县委宣传部。至2007年12月31日,《建湖快报》共出刊298期。2008年1月1日,《建湖快报》改为《建湖报》,每周一、三、五出刊,每期发行量为8000份。(2009年1月1日起,《建湖报》更名为《建湖日报》,每周六期,发行量1万份以上。)
《建湖报》双彩印刷,四开四版,一版要闻版,二版经济、农村版,三版政文版,四版副刊。
1999年复刊以后,每逢重大节日、重要活动均出版专刊,至2008年底共专刊36期,其中2001年3月,为中共建湖县第十一次代表大会编发专刊。2003年,为县烟花杂技节编发专刊。2006年6月,编发中共建湖县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专刊,并编发彩报珍藏版。2008年10月27日,配合全市“家家到”现场,出版重点项目观摩会专版。是年12月27日,为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编发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专刊。
1999年以来,不断加强通讯员队伍建设,指导各镇区、部门选配专兼职通讯报道员,构建全县新闻宣传队伍网络。每年组织两次以上通讯员业务讲座,邀请新闻宣传系统领导、专家为全体通讯员讲课,先后培训983人次。至2008年底,共有14个镇区配有专职通讯报道员,部门通讯报道员多为兼职,全县共有专兼职通讯员156名。
近年来《今日河道:亟待活血化瘀》等20多篇新闻作品,在全省报纸“好新闻”评选活动中获奖。2001年5月,办报经验被省新闻出版局作专题介绍。在“艾兰得杯”、“走进WTO”等好新闻竞赛中均列全市(县、市、区)中第一。2007年来,县委新闻信息中心积极拓展渠道,加大内外宣传力度,先后有300多篇文章被各级媒体采用,“建湖新闻网”成为“人民网”地方合作单位。
二、其他报刊与内部出版物
1986年以来,境内其他报刊种类较多,特别是党政机关多办有内部刊物,一般为内部交流。较有影响的报纸还有《建湖广播电视》,刊物主要有县政府主办的《建湖情况》、县委研究室的《调查与研究》、建湖艺文社的《建湖诗讯》以及克胜集团主办的《克胜印象》。
《建湖广播电视》主办单位为建湖县广播电视局。2004年1月创刊,2005年1月更名为《建湖声屏》,7月复名为《建湖广播电视》,均为周刊,发行8000份。2006年12月前为《盐城广播电视报》建湖版,2007年1月后独立出刊。至2008年底,共出刊238期。《建湖广播电视》除正常刊登广播、电视节目预告,还定期刊载县内重大政策和信息,开辟《检察之声》栏目,每周对社会宣传检察知识,公开检务活动;设有《政风热线》回音壁专栏,定期公开部门办理听众建议情况。
第三节 网  站
建湖县信息中心于1992年5月,通过远程拨号,进行计算机点对点通信,获取中国经济信息网信息。1996年,信息中心直接联通互联网,浏览信息和发送电子邮件。1999年信息中心在互联网上建成建湖首家网站“建湖县人民政府网站”。至2008年底,全县有各类网站560多个,其中政府部门及事业单位网站有90多家,企业有420家、个人50多家,比较有影响力的网站为“中国建湖”、“建湖新闻网”、“建湖党建”、“建湖教育网”等约20多家。网站管理由主办单位向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申请域名,向省级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备案许可。
1999年,县信息中心在国际互联网上建成建湖县人民政府网站。2001年,新建建湖县人民政府招商网,适时发布政府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招商项目、投资指南等,并与“中国招商网”、“中国招商投资指南”等一些国内知名招商网站作友情链接,先后有美国、加拿大、香港、深圳等地数十家公司和客商来电来函提出合作意向。2004年,建湖人民政府网站改版为中国·建湖政府门户网站。网站设有建湖风貌、风土人情、特色经济栏目,着重介绍全县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所取得的成就,展示建湖“三个文明”建设成果和扩大开放新形象;设立政务新闻、建湖机构、政府规章、工作职责等栏目发布各类政务信息;设立办事指南和便民服务等栏目,将政府“窗口”部门提供服务的事项按行业进行分类整合,直接列出,方便用户查询,同时还提供表格下载,方便公众办事;开通领导信箱和公众监督等栏目,建立公众直接向政府反映问题的网上渠道,“中国·建湖”网站在2004年和2005年的两届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获“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称号,被评为2004年“江苏省优秀政府门户网站”。2008年,获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技情报研究所颁发的“中国政府网站优秀奖”。
2007年7月,“中国·建湖”网站作全面改版,采用集采集、审核、发布、维护为一体的智能化分布式信息管理平台,实行公众信息报送制度和部门授权维护制度。全县“三个文明”建设取得的重大成果、县委县政府的发展战略、县内重大活动、重要会议可及时通过管理平台上传至政府网,网站各栏目的内容以及相应的服务授权给相关部门进行维护更新。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于2008年3月20日开始,4月1日建成建湖县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及各镇(区)、各部门信息公开网上平台,主动公开2003年1月1日到2008年12月31日的政府信息8904条。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专栏访问量达176万人次。是年12月,建湖县获2008年“江苏省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先进单位”,为全市唯一的获奖县。
2008年建湖县主要网站
 表6-19
网站名称
网 址
主办单位
中国·建湖
www.jianhu.gov.cn
县政府
建湖新闻网
www.jhxww.gov.cn
县委宣传部
建湖党建红色盐阜建湖分站
www.jhdj.gov.cn
县委组织部
建湖价格信息网
www.jhjg.gov.cn
县物价局
建湖劳动保障网
www.jsjhlss.gov.cn
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建湖县城市管理局
www.jhcg.gov.cn
县城市管理局
建湖人事人才网
www.jsjhrsrc.gov.cn
县人事局
建湖县行政服务中心
www.jhxzfw.gov.cn
县行政服务中心
建湖招标采购网
www.jhjsgc.com
县招投标管理服务中心
建湖房产信息网
www.jhfcxx.com
县房地产综合开发管理办公室
建湖招商网
www.jianhu.cn
县招商局
建湖服务业发展局
www.jhfwy.gov.cn
县服务业发展局
建湖县规划局
www.jhgh.gov.cn
县规划局
建湖农业信息网
www.jh-agri.cn
县农林局
建湖县国土资源局
www.jhgtj.gov.cn
县国土资源局
建湖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
www.jhfda.gov.cn
建湖食品药品管理监督局
建湖开发区
www.jhedz.gov.cn
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
建湖科技信息网
www.jhkjj.gov.cn
县科技局
建湖文化网
www.jhwh.gov.cn
县文化局
盐城市杂技团
www.yc-acrobatic.com
盐城市杂技团
建湖县人民医院
www.jhhosp.cn
县人民医院
建湖县中医院
www.jhchyy.com
县中医院
建湖教育网
www.jhjy.net
县教育局
森达集团
www.chinasenda.com
森达集团
江苏克胜集团
www.kesheng.com
克胜集团
江苏信得石油机械有限公司
www.xinde.com.cn
信得石油机械公司
盐城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
www.cn-teda.com
特达钻采设备公司
建湖县鸿达阀门管件有限公司
www.hdvalve.com
鸿达阀门管件公司
盐城三益石化机械有限公司
www.ycsanyi.com
三益石化机械公司
江苏象王起重机有限公司
www.cn-ek.com
象王起重机公司
江苏日月照明电器有限公司
www.sinolighting.com
日月照明电器公司 
 
第三十八章 档案 史志
 
第一节 档  案
一、机构
1986年,建湖县档案馆内设业务指导股、保管利用股。1989年2月,恢复县档案局,内设业务指导组和保管利用组。2005年档案局升格为正科级建制,内设办公室、业务指导科和保管利用科,为县委、县政府直属事业单位。是年,县档案馆被评定为省二级档案馆,被县文明委命名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59年县档案馆建立后,县直单位和各乡镇机关也相继建立档案室,明确专兼职人员。1966年,全县有档案室45个,室藏档案8200余卷。“文化大革命”期间,机关档案工作处于停滞状态。1979年以后,机关档案工作在恢复整顿中有较快的发展,至1983年底县级机关和人民公社档案室发展到98个,有专兼职档案员101名,室藏档案近2万卷。1988年,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江苏省档案管理条例》,机关档案管理工作日臻完善,县直各部门、单位和乡镇都建立档案室,配备了专、兼职人员,建立健全了规章制度,机关档案工作从此走上规范化道路。县人民银行、工商局、供电公司档案室相继被评为省特一级档案室。
二、设备设施
1959年建馆初期,在县委办公室划出2间平房为档案馆库。70年代初建平房8间。1987年县档案馆新建含库房、办公用房的档案馆楼一幢,建筑面积1300多平方米。至2008年底,馆藏档案156个全宗,7.86万卷,各类资料1.11万卷(册),有铁质档案橱218套,档案密集架120立方米,微机8台,空调10台,去湿机2台及复印机、灭火器、电视机、数码照像机、扫描仪等较为完备的基本设备。
1979年以前,全县企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未建立档案室。1980年,贯彻执行国家《科学技术档案工作条例》,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积极配合县工业、交通、科技等部门,加大企事业单位建档工作推进力度,历时近5年,全县县属企业已基本建立档案室,事业单位全部建立了档案室,室藏科技档案2.06万卷(册),库房面积达4100平方米,会计档案近30万卷(册)。进入90年代,由于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城建档案工作得到加强。1996年,县城建档案室扩建为城建档案馆。县供电公司和农药厂等12个单位分别成为国家二级和省一级档案室。随着民营经济的发展,民企档案工作也取得一定成绩,森达集团档案室被省工商联、省档案局命名为民企档案先进档案室。
三、接收征集
1959年建馆时,集中接收县直机关和区(乡)档案3600多卷。1984年,分期分批接收了县级机关和人民公社1976年以前的全部永久、长期档案和机构改革撤并单位的全部档案。1990年,接收各乡镇原人民公社期间的档案1.65万卷。2002年,接收县级和乡镇1990年以前应进馆的档案2.89余万卷。2008年,接收全县婚姻档案4385卷、纪检监察档案4800卷(册)。迄今累计接收各类档案7万多卷。建馆以来,累计征集各地方史志、家谱、族谱、字画等有史料价值的资料796卷(幅),照片376张。
1986~2008年,县档案馆共编制完善案卷级目录291册,文件级目录375册,文件卡片9.08余万张,专题文件目录31册,建立婚姻档案、死亡干部档案和县委、县政府等5个重要全宗文件目录数据库,完成1983年前43个全宗开放档案目录的编制工作。各类检索工具的建立,方便了广大档案利用者,提高了利用工作效率。
四、保管利用
县档案馆馆藏近8万卷档案,按照管理规范,排列科学的要求,按全宗、分保管期限,做到存放有序,标识清楚,并建立健全了档案安全保管和科学利用等规章制度。1986~2008年,县档案馆共接待查档利用5.81万人次,提供档案8.47万卷次,复印档案6.25万份。
第二节 党史与方志
一、机构
1986年,县委党史办公室、地方志办公室两块牌子、一套班子,是年,成立建湖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仍与县委党史办公室合署办公。1987年12月,县委党史办公室更名为党史工作委员会,1997年3月又改称党史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委党史办)。1997年11月,定为县委直属事业单位。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志办)职能并入县委党史办,保留牌子,内设党史、地方志编纂2个科。2001年,内设政秘、党史、方志3个科。
二、史料征编
1986~1995年,根据中央、省、市党史部门要求,继续完成县内民主革命时期党史资料的征编工作,在征编过程中,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列出专项、专题,共查档3621卷,摘卡8167张,摘录报刊873份,发函调信368封,征集照片363张,实物46件,走访老干部、知情者3483人次,开座谈会58场次。1987~1989年组织12批人员赴外地征集、核实《中共建湖县组织史资料》。采用专题采访形式,搜集挖掘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境内活动故事17则,华中鲁艺师生在北秦庄遭日军袭击遇难史料29篇,填补了县、市党史资料的空白。并先后征集整理出《建湖革命史料》第4、5辑、《建湖英烈》第3辑、《建湖人民革命斗争大事记》、《水乡壮歌》以及《老干部回忆录》(下册)共200万字的资料初稿,在全市首家完成建国前革命史料的征编工作。
1995年,党史工作实行重心转移,开展社会主义时期“四个一工程”(即一本大事记、一本烈士传、一套专题资料丛书、一部革命史)和历史人物传记的资料征编工作。先后查档3820卷,摘抄30万余字,完成了大事记的资料征集;发动全县中小学师生开展“寻觅革命烈士足迹”征文活动,收集了新中国成立后县籍25名知名烈士传记和98名烈士简介,编辑成《建湖英烈》第四辑,印制3.2万册,发至全县中小学,作为历史教科书;列出社会主义时期53个党史专题,以县委发文形式征集专题资料;发183封函调信,征集县内外老干部的回忆文章,为编写《中共建湖地方史》(二卷本)打基础。1996年,根据省市下达的编纂《王翰传》工作任务,派出5名同志赴北京、上海、河南、湖北等地,采访78位老干部,搜集38万余字的历史资料,1997年底,完成了编纂任务。配合县委宣传部、县关工委开展《群英谱》(建湖分卷)征编工作,组织16批次人员做好6个乡镇的史料征集工作,并对形成的33万余字《群英谱》初稿作了审查、修改和定稿。1995~1997年,通过广泛征集资料,整理撰写成古代、近现代人物传记和革命烈士传共45篇,3万余字,为《盐城市志》提供了入志资料。还为《盐城市县概况》、《江苏省对外开放工业卫星镇》等地情丛书提供近8万字的专题资料,并于1999年开始年鉴编修工作。
2006年4月份开始,根据上级要求,开展建湖县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调研活动。组织力量用两年时间,全面查阅历史档案、文献资料,以日军在境内制造的重大事件和惨案为线索,先后对全县16个镇(区)进行调查摸底,走访幸存者、当事人和知情者1200多人次,赴省市档案馆和省二战馆查阅、复印相关资料,搜集当年日伪军在境内杀我军民、烧毁房屋、掠夺财产等暴行,基本摸清和掌握了日军在建湖造成的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对搜集的资料经过汇总、研究、整理,形成366份38万字的罪行控诉材料和专题报告,并完成日军在旁风湾施放毒气专题调研,到2008年5月形成资料注释,整理成7个卷宗上报省有关部门。以《建湖报》为平台,2008年8月2日~12月12日进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建湖大事记》连载,并汇编成宣传资料《足迹》,向社会发行;同时搜集图片、整理资料,举办“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图片展览。
1986年以来,县党史办、方志办通过对征集资料的筛选和梳理,整理撰写出党史各类文稿450余万字。撰写上报专题资料26篇,调研报告32篇,被县、市录用53篇;向国家、省、市提供历史人物故事、传记和烈士传121篇,全部被录用;撰写论文27篇,17篇获奖,其中有两篇获省优秀成果三等奖。共编纂出版史志书籍31部,在省、市获奖9部,其中党史4部,方志、年鉴5部。
三、《建湖县志》编纂
1987年春,建湖县首部县志正式开始编修。其时间跨度从所能记载的历史起,至1987年12月31日。在编修进程中,按照拟定的纲目要求,分大事记、专业记、图表等征集入志资料。全县投入修志工作的有280余人。1989年初形成初稿,下发征求意见。同时按系统召开22个联审会,吸纳上千条修改意见,1990年4月开始二度修改,年底形成送审稿。1991年4月5~6日,召开《建湖县志》评审会,通过省级评审,同年12月,经省地方志办公室验收合格,交付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7月公开发行。《建湖县志》为建湖历史上第一部县志,全书138万字。
《建湖县志》续志于2005年6月开始规划编纂,2006年10月起草总纲目,2007年3月全面启动。续志的时间跨度为1986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续志编纂过程中,按照“把志书编修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文化工程来实施,要编成精品良志,全力打造成建湖的总名片”的要求,县志办成立县志编辑部,聘请和抽调人员,对全县122个提供初始资料的单位编纂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层层把关,确保志书内容的真实性和可读性。志书2008年底形成200万字的初稿。此后,八易纲目,先后形成征求意见稿、修订稿(一稿、二稿、三稿)、送审稿、验收稿。计划于2009年10月1日前出版发行。
四、部门志、乡镇志编纂
首部部门、乡镇志编修工作与首部县志编修工作基本同步展开,至1999年先后编纂出版了12部部门专业志,按出版时间顺序为《建湖县供销志》、《建湖县税务志》、《建湖县供销合作社志》、《建湖县物资志》、《建湖县粮食志》、《建湖县城乡建设志》、《建湖县教育志》、《建湖县工会志》、《建湖县卫生志》、《建湖县土地志》、《建湖县邮电志》、《建湖县交通志》;先后编纂出版乡镇志7部,分别为《建湖县芦沟社志》、《建湖县高作社志》、《建湖县建阳社志》、《建湖县恒济社志》、《建湖县冈西社志》、《建湖县蒋营乡志》和《建湖县冈东乡志》。2007年初,与县志续修同步编修的有《建湖县司法志》、《建湖县体育志》、《建湖县供电志》、《建湖县军事志》4部首志和《建湖县教育志》、《建湖县芦沟镇志》两部续志。
五、《建湖年鉴》编纂
《建湖年鉴》1999年创刊。县政府专门成立由县长任主任、常务副县长为副主任的年鉴编纂委员会,落实了出版经费渠道,通过开会和发文形式部署任务,组织业务培训。全县各镇、各部门按编写纲目要求搜集资料,以信息条目形式提供文字材料和彩页图照。首部《建湖年鉴》是盐城市首部县级综合年鉴,设有31个类目,具体为特载、建湖概况、中共建湖县委、建湖县人民代表大会、建湖县人民政府、政协建湖县委员会、改革开放、社会团体、军事、政治、财税金融、工业、农业、交通邮电、城建环保、商业流通、经济管理、教育、科学技术、文化新闻、卫生体育、社会生活、乡镇概貌、服务指南、人物、文件选编、统计资料、大事记、附录及索引,并设192个分目、1118个条目。全书68万字,配彩图106页。1999年创刊后,每年一鉴。至2008年,共编纂出版《建湖年鉴》10部。其间,类目、分目的设置不断调整,内容取舍不断完善,字数也增加到80万字左右。2008年,出版《建湖年鉴》10周年刊,加大建湖形象宣传、公益彩色宣传插图从原来每部1~2页增加到10页(含地图),全书共设39个类目、198个分目。图文并茂地记述上一年度全县各行各业改革开放、生产建设的新成就和新经验,全面、生动地反映建湖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现状,对内为各级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借鉴,对外作为建湖名片,发挥窗口和桥梁作用。《建湖年鉴》参加全国第一届地方志、年鉴评比会获装帧奖,2次参加全省地方志、年鉴评比获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次。
六、开门办史
1986年以来,县委党史办坚持史志工作为社会经济服务的方向,采取多种形式搞好史志宣传教育,发挥“资政”、“育人”作用。在沿街出刊党史宣传画栏105期;通过县广播电台、电视台和《建湖报》刊出宣传稿252篇;给机关干部、青年职工、中小学生作党史报告会、英烈报告会和传统教育课37场次;发行党史书刊6.8万册;参与和组织重大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活动5次,举办书画展5期。1986年7月,纪念华中鲁艺烈士牺牲45周年时,与县委宣传部、县文化局建立了鲁艺殉难烈士事迹陈列室,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陈列室题词,参观者达8万人次。2005年7月,组织开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向社会散发宣传单1.5万份;搜集、整理建湖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军斗争故事15则,被收录进《江苏人民打击日寇英雄故事》(盐城卷);配合县、市电视台拍摄鲁艺烈士和保卫盟军飞机战斗专题片等相关纪念活动。坚持服务社会办实事。派出专人协助县纪委、县委组织部查处历史遗留案件18起,特别对1948年原建阳县委解散喻口区委的案件作了专题调查,甄别与平反、纠正了一批冤假错案。开辟史志咨询窗口,每年接待来信来访不少于50批次,先后向经济部门和乡镇提供地情资料8份,受到社会一致好评。1996年以来,先后4次被表彰为全省党史系统先进集体,2006年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集体。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