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备份栏目 > 建湖续志 > 正文

《建湖县志(1986~2008)》之第五卷政治第三十二章社会团体

发布日期:2011/10/17 15:05:17  阅读:12705  【字体:
 

 

 

第三十二章 社会团体
 
第一节 工  会
 
     一、代表大会
 
     1988年7月3~6日,召开工会第九次代表大会,共有168名代表出席,其中列席代表28名,会议审议并通过县总工会第八届, 委员会报告与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其中执行委员会委员27人,常务委员会委员8人。
 
     1993年5月11~13日,召开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共有165名代表出席,其中列席代表15名。会议审议并通过县总工会第九届委员会报告与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其中执行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
 
      1998年12月28~29日,召开工会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共有154名代表出席,其中列席代表16名。会议审议并通过县总工会第十届委员会报告与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其中执行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会委员9人。
 
      2003年11月18~19日,召开工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共有151名代表出席,其中列席代表52名。会议审议并通过县总工会第十一届委员会报告与财务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总工会第十二届委员会,其中执行委员会委员33人,常务委员会委员8人。
 
      二、组织建设
 
      县总工会机关内设办公室(挂“生产保护部”、“宣教部”牌子)、组织部(挂“经审办”牌子)、生活女工部(挂“法工部”牌子)、财务部(挂“经济发展部”牌子)。
 
      1986~2008年,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国有、集体企业工会与本单位改革、改制同步进行了续建、重组和改建,新经济组织建会工作正常开展。从1997年起,18个乡(镇)先后设立工会工作委员会,明确组织委员兼任工委主任。2001年,蒋营镇首家成立工会委员会,2004年各镇均成立工会委员会,2008年15个镇和开发区及县属13个部门配备副科级专职工会主席(主任)。
 
      根据各镇小企业和不同行业特点,从2000年起各镇还先后成立乡镇联合工会委员会。2004年,17个社区建立工会组织。2005年,花炮企业成立行业工会。至2008年底,全县企事业单位建立独立基层工会组织638个,工会会员72215人。
 
     2002年,建湖县获全省工会“十强县”称号。2005年,获“省工会工作模范县”称号。
 
      三、主要工作
 
      1.参与和推动改革。在改革改制过程中,全县工会组织召开职代会或职工大会,认真审议讨论改制方案,协调解决改制中的具体矛盾和问题,维护职工和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为企事业单位改革改制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2006年,开展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活动。2007年,建湖经济开发区获“全省十佳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称号。以厂务公开、民主评议监督、签订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等为载体,推行工资平等协商,维护企业改制后职工的政治权益和经济权益。至2008年,80%以上的非公企业建立职代会制度,签订集体合同638家,签订区域性集体合同5家,覆盖138家小企业,签订工资协商合同612份
 
      2.“职工之家”建设。 开展“双爱双评”(企业爱职工、职工爱企业,评选热爱企业的好职工、评选关爱职工的好厂长)、“双爱一建”(建设企业利益共同体)等系列活动。1992年,县总工会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基层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至2008年底,全县基层工会中有546个经上级工会考核验收,建成合格“职工之家”,其中有12个被省总工会授予“先进职工之家”称号,江苏九龙阀门制造有限公司工会、江苏东华纺织有限公司工会、江苏特达钻采设备有限公司工会被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职工之家”。
 
      3.职工弱势群体救助。1986年以来,高度重视对职工中弱势群体的救助。
 
     下岗职工培训。1996年起,随着企业改革、改制的不断深化,县属国有、集体及乡镇企业出现部分职工下岗失业。面对新形势,全县各级工会组织主动协同各级党政组织做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工作。1996年,县总工会成立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中心,每年培训下岗职工300人(次)以上。到2008年底,共举办不同类型的转岗、转业培训班260多期。
 
      扶贫帮困长效机制。1996年,成立职工互助互济会,筹集送温暖工程基金65万元,对职工生活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建立特困职工生活档案。2003年6月和10月,先后成立困难职工援助中心和工会职业介绍所。县总工会联合有关部门制定扶贫帮困的有关措施,1997年、1998年、2005年3次向37户、13户和100户特困职工发放特困证。2008年,对特困职工进行重新核定,发放特困证155份,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
 
      爱心助学工程。2001年起,县总工会实施爱心助学工程,每年为当年考取高校的特困职工子女提供300元~800元不等的助学金,到2008年底,援助特困职工子女累计达124人,发放助学金累计达8.09万元。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2004年起,开展农民工工资专项检查,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2008年联合相关部门在全县范围内巡回督查企业230家,发放指令书21份,帮助追讨拖欠农民工工资148.6万元,清退上岗抵押金81万元。
 
      4.女职工工作。1989年,县工会女工委员会更名为县女职工委员会,聘请县内知名女性肖兰英、陈庚玲等担任名誉主任和顾问。女职工委员会成立以来,先后组织开展“讲四自、做主人、上素质、争五好”、“巧手奉献”、争当“贤内助”、争当“五一巾帼标兵”、“争创五一巾帼标兵岗”等系列竞赛活动。1989年,联合县劳动局转发《关于女职工生育待遇若干问题的通知》。1986年、1997年、2002年3次组织已婚女职工乳腺病普查、普治多次举办女职工保健知识培训。1996年,成立县女职工互助互济会。2001年起,开展与特困单亲女职工家庭结对帮扶。2004年,组织女职工特殊权益与最低工资标准宣传月活动。2005年,联合有关部门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专项协议。至2008年底,签订女职工特殊权益专项协议212份,签订率达98%。
 
     5.劳模评选与宣传。1986~2008年,县总工会先后承办3届全国劳模、6届省级劳模、6届市级劳模的评选工作。共评选出杨怀恩、朱相桂、苏玮、彭明芳4名全国劳模、62名江苏省劳模(含16名享受省劳模待遇人员)、75名盐城市劳模(详见第四十八章《人物名录》)。2001年,还承办首届县级劳模的评选,共评出建湖县劳动模范80名。
 
第二节 共 青 团
 
      一、代表大会
 
     第十次代表大会于1986年1月28~30日召开,出席代表250人。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湖县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0人组成。
 
     第十一次代表大会于1989年5月22~24日召开,出席代表287人。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湖县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会由27人组成。
 
     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1992年5月18~21日召开,出席代表350人。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湖县第十二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0人组成。
 
      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1998年5月19~21日召开,出席代表260人。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湖县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1人组成。
 
     第十四次代表大会于2002年8月2~4日召开,出席代表210人。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湖县第十四届委员会,委员会由31人组成。
 
     第十五次代表大会于2007年9月14~16日召开,出席代表200人。大会选举产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建湖县第十五届委员会,委员会由27人组成。
 
     二、组织建设
 
     团县委机关内设3个部,即组织宣传部(挂“办公室”牌子)、青农部(挂“青工部”牌子),学少部(挂“县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办公室”牌子)。1985~2008年,全县共青团组织共发展团员4.24万人。2008年底,全县共有基层团委50个,团总支32个,团支部1123个,团员33926人。
 
     三、主要工作
 
     1.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1986年以来,团县委先后开展“与共和国同行,向新世纪迈进”、“庆回归,迎千禧”、“唱响主旋律,高扬爱国情”、“高举团旗跟党走”、“发愤学习创业,立志成才报国”等主题教育活动,引导青少年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1994年,全县开始实施“跨世纪中国少年雏鹰行动”,先后组织开展“红领巾展风采,与祖国共奋进”大型主题图片展示活动,“少先队之星”、“中队之星”、“小队之星”、“雏鹰之星”评选活动。1994~2008年,有10万名少年儿童参加雏鹰争章活动。县实验小学少先大队被命名为“全国红旗雏鹰大队”,县育红小学被团省委评为“手拉手活动先进集体”。
 
      1986年以来,团县委联合教育局等部门先后开展“星星火炬,代代相传”、“迈向新世纪”中小学生科学创意活动、“建湖县少先队工作掠影”图片展览、少先队优秀中队会方案评选、“手拉手共成长”、青少年书法、绘画展览、红领巾心愿征集、“十佳少先队员、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评选等活动。
 
     2001年,全面启动“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寻找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种感受,明白一个道理,养成一种品质,学会一种本领为要求,开展“一日小交警”、“‘森达’小导游”、“我当校长特别助理”等实践体验活动。2007年,开展“祖国发展我成长,红领巾与光荣同行”主题教育活动。
2.青年志愿者行动。1996年9月,成立建湖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此后每年的三月成为志愿者春风行动月。团县委先后开展“学雷锋,树新风”、“春风送真情”、“青年志愿者进社区”、“弘扬先进,真情奉献”、3·5志愿者集中行动等志愿服务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2004年,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主题系列活动:举办以“做注册志愿者,你也来参加”为主题的大型广场宣传暨志愿者注册活动,成立全县首批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先锋和西苑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站。
  
     2006年,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集中服务行动月活动,全县千名青年志愿者深入社区、农村开展家电维修、绿色环保、法律援助等志愿服务活动。2008年,开展“雷锋精神与你同行,奉献爱心创和谐”、青年志愿服务进社区等活动,不断扩大青年志愿者工作影响力。
 
     自2005年起,先后有4批54名苏北计划大学生志愿者到建湖从事志愿服务工作,团县委通过建立定期联系、定期活动等制度,开展大学生志愿者远程教育业务技能培训,召开大学生志愿者座谈会,创办《大学生志愿者简报》,建立大学生志愿者QQ聊天群,积极做好大学生志愿者在建湖管理服务工作。
 
     3.希望工程。自1993年起,团县委先后开展“手拉手,与我同行”、“捐出一点压岁钱、援助失学小弟妹”、“手拉手捡回一个希望”、“真情暖童心、携手世纪行”、“新春我为希望工程献爱心”、“同在一片蓝天下,携手建湖共成长”、“希望工程圆梦大学行动”、春秋两季“农村助学行动”等活动,累计筹资184余万元,资助2000多名大中小学生,兴建钟庄镇武港希望小学、钟庄希望小学、高作镇东涔希望小学、南京中华财院草堰口希望小学4所希望小学。
 
     2008年,争取全国“泰格·伍兹基金会希望工程职业教育助学金”18万元,为县职教中心100名学生提供每人1800元的资助;启动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圆梦行动”,争取到圆梦行动助学金15万元,为县内45名大学生提供了及时救助。
 
     4.青少年维权工程。1999年,在全市率先成立县级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2000年,各乡镇团委全部建立未成年人保护机构。成功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报告会,开展“青少年维权岗进社区”、“青春与法同行——法制进校园”、“青春红丝带”、“少年儿童平安行动”、“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远离毒品”、“青少年自护教育”、“优秀青少年维权岗服务青少年月”、“《未成年人保护法》宣传”等活动。2005年,成立县青少年维权中心。2007年,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活动,通过开展结对帮扶、城乡青少年“手拉手”、设立QQ亲情屋等活动,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难。组织发动团员青年捐款、捐物,支援汶川抗震救灾工作,全县共缴纳70982元特殊团费。联合县文联、县民政局在东方广场举行“灾难无情,人间有爱”赈灾义演活动,共募集捐款41770.8元。全县共创省级青少年维权岗1家,市级青少年维权岗6家。
 
     5.服务青年就业创业。1986~2008年,团县委先后开展“小康路上写青春”立功竞赛、“三争三创”、“创新、创业、创一流”、“金桥工程”、“青年创业竞风流”、“创业建湖·青春行动”等活动。成功举办5届“建湖县十大杰出(优秀)青年”,两届“十佳青年园丁”、“十佳青年医务工作者”、“十佳青年卫士”以及“十大杰出青年创业之星”、“十大优秀青年企业家”评选表彰活动。2007年,以“双十百千工程”为抓手,重点实施“现代新型青年农民培训”工程、村级团组织负责人网络培训工程、“青年创业贷款扶持项目”以及争创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培植11个县、市级青年创业示范基地,累计培训镇村级团干部263名、青年农民2564人次、青年农民经纪人1900人次、青年技能培训1300人次。2008年,实施青春创业招商行动,打造10个县级青年创业示范基地,开展招商引资“五个一”行动和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提供技能培训、岗位见习、创业辅导等帮助。周文林、符红兵、严夕中、曹志军等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农民致富带头人称号,左保年被评为“江苏省十大杰出青年”,吴启春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企业家”。
 
     6.基层团建基础工程。1986年起,坚持党建带团建,深入推进农村团组织建设,开展“一轻双强(年纪轻、致富能力强、带富能力强)”型村级团支书评定、非公企业团建活动月、争创“青年文明号”、争当“青年岗位能手”、推行非公企业新“三会一课”制度等活动。2007年,指导全县基层团组织完成集中换届,召开共青团建湖县第十五次代表大会。2008年3月,建湖县被团中央确定为“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首批联系点”。县委成立四套班子相关领导为正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党建带团建”工作的意见》,把区域共青团整体化建设纳入全县基层党建工作。全年新增市级团建示范点10家。2002年,建湖县荣获江苏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先进县。2006年,推进城乡青年中心建设,全县共建成5个城乡青年中心。2007年,探索农村协会建团、村企共建、合作社建团等团建新模式。2008年,建湖县被团中央确定为“全国团建先进县合建单位”。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
 
     一、代表大会
 
     1986~2008年,建湖县共召开4次妇女代表大会。
 
     1988年5月20~24日,召开第九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10人,特邀代表10人。大会审议并通过八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妇联第九届执行委员会。第九届执委35人,常委9人。
 
     1993年9月15~17日,召开第十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150人,特邀代表8人。大会审议并通过九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妇联第十届执行委员会。第十届执委33人,常委9人。1994年9月,妇联领导职务称谓由主任改为主席。
 
     1998年11月1~3日召开第十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00人,特邀代表8人。大会审议并通过十届执委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妇联第十一届执行委员会。第十一届执委33人,常委7人。
 
     2004年12月30~31日召开第十二次妇女代表大会,出席会议正式代表200人,特邀代表22人。大会审议并通过十一届执会工作报告,选举产生县妇联第十二届执行委员会。第十二届执委35人,常委7人。
 
     二、组织建设
 
     2008年,县妇联内设办公室、组织宣传部、权益部、城乡工作部、儿童少年工作部。县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县城镇妇女巾帼建功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县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均设在县妇联。
 
     1990年,县妇联对基层妇代会进行全面改选,全县共建立424个妇代会。1995年,农村基层妇代会建设纳入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配套建设的整体规划。1997年,县直40个单位配备兼职妇女工作者。2001年后,根据机构改革、乡镇调整、, 村组合并的实际,基层妇代会作了相应调整。至2008年,全县15个镇设有妇女联合会,246个村(居)建立妇委会,建湖经济开发区和46个县直单位设立妇委会,192个民营或股份制企业建立起妇女组织。
 
     三、主要工作
 
     1.特色教育
 
     新风教育。1988年,近湖乡裕丰村未婚青年家长和芦沟乡五联村的妇女分别向全县未婚青年家长、全县妇女发出移风易俗倡议书,全县成立428个红娘组织,有560多对大龄青年喜结良缘。1991年“三八”节,编排以搞好社会主义教育为内容的文艺小品节目,参加市妇联调演,获组织、编导、演出3个优秀奖。1991年,从婚事新办、赡养老人、文明大院、五好家庭、禁赌5个方面培养的50多个先进典型中筛选7个典型组成“扬正气树新风”报告团,在全县城乡巡回报告15场次,1200多人受到教育。1994年,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拥军活动。1988年,县妇联和部分乡镇妇联与县人武部等单位联合开展“爱国防、安军心、固长城”活动,并做了400多双军鞋,派员参加由县委、县政府组织的慰问团,赴山东威海等地慰问服现役的建湖籍官兵。1989年,对广大妇女进行“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教育。组织妇女学习还红艳等模范人物和云南前线英雄献身事迹,全县, 妇女为前线将士做军鞋1200双;成立396个帮扶小组,开展为军人家庭服务活动。
 
     争当贤内助。1998年,配合县纪委分别召开县处级领导干部家属和正科级领导干部家属“争当贤内助”座谈会。2005年,向全县领导干部家属提出“少参政,不用夫权;不攀比,知足常乐;多提醒,廉风常吹;树家风,相夫教子”的倡议。2006年,与县纪委等部门联合举办“明荣知耻勤廉治家”征文和“家庭助廉知识”竞赛等活动。家庭助廉工作荣列全国妇联表彰的15个“全国家庭助廉教育工作县级妇联先进组织”,并被确立为省级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2007年,与县纪委等部门联合举办领导干部家属家庭助廉座谈会,向全县副科级领导干部家属发出“倡廉助廉,兴家立业”倡议书。县妇联先后被省市纪委、妇联等单位联合命名“家庭助廉工作示范点”。
 
     2.“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1986~2008年,县妇联不断修订“五好”家庭创建标准,深入开展“五好文明家庭”、“文明楼幢”、“文明楼院”创建活动。1995~1998年,开展“美在万家”(万家互助活动、万家洁净活动、万家敬老活动)家庭文明系列活动和“妇女文化中心户”创建工作,组织下发《走进美好家庭》、《女法官说法》、《科技信息》等书刊物近万册。1999~2000年,开展“科学进家家家富,文化进家家家乐,文明进家家家美,道德进家家家新”系列活动。2001年以来,把文明家庭与扶贫济困、移风易俗、绿色环保、文明村镇、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机关创建等活动有机结合在一起。先后评出“五好”文明标兵户1293户,“五好”文明家庭190447户,“五好”文明家庭示范村(居)76个,文明楼院53个。2007年,与政法委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在全县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在全县开展“平安家庭”创建活动。2008年,县妇联被省妇联表彰为“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县级先进协调组织”、“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集体”。
 
     3.双学双比、巾帼建功活动
 
     双学双比竞赛活动。从1989年开始,在全县广大农村妇女中开展学文化、学技术、比成绩、比贡献的“双学双比”竞赛,提高妇女科技文化素质。采取发放科技资料、发布科技信息、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理论辅导与现场观摩相结合的形式,以乡镇成人中心校和各村农民学校为阵地,聘请市县技术专家进行专题辅导,并组织乡镇种植能手、养殖女状元、经营女能人登台传经送宝,形成县乡镇妇联牵头,农技站、兽医站、林业站参与,“田秀才”“土专家”为基础的农业科技教育体系,培训近50万人次,5000多名妇女取得绿色证书。县妇联获2006年“省农村妇女双学双比竞赛活动先进集体”。
 
     巾帼建功活动。1995年起,县妇联和总工会等17个部门联合发起在全县城镇妇女中开展“巾帼建功”活动,先后召开“巾帼示范岗”创建会、“女个体私营经济工作经验交流会”、“下岗女工再就业先进事迹报告会”、“巾帼建功”流动现场会等多种会议,推进巾帼建功活动的开展。2006~2008年,先后召开“做大企业、再谋跨越”女企业家心得交流会、“建设新农村、当好带头人”女干部座谈会、“共谋发展、再立新功”巾帼群英座谈会,多次开展创业女标兵评比表彰,与农行联合表彰百名“创业女能手和百名务工经商带头人贤内助”。20多年来,一批优秀女性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2008年,县中心幼儿园被表彰为省“三八”红旗集体。至2008年底,全县共有236人被授予“三八”红旗手称号,其中杨庭娣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徐晓芹、陶学翠、荀扣銮、沈玉兰、聂正兰、彭勤、冯华7人被授予省“三八”红旗手,还有市级18人、县级210人。
 
     4.妇女儿童合法权益维护
 
     兴办儿童福利事业。1992~1995年,筹集资金160多万元,建成建湖县中心幼儿园。2002~2003年,与县中心幼儿园联体筹资200多万元兴建了建湖县妇女活动中心。2008年,围绕规范管理,筹集资金,对活动中心进行扩建改造。
 
     加强妇儿权益维护工作。2001年以来,法律援助、妇女干部特邀陪审员和妇女权益联席会议三项制度得到不断完善。制定《建湖县妇女法制宣传教育规划》,每年都联合县公、检、法、司等20多个行政执法部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妇女权益保障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全县妇女及家庭法律法规的受教育普及率达96%。开展群众性“禁毒”、“禁止毒品进我家”宣传和防治艾滋病“巾帼红丝带”培训活动。2006年,建立健全社会化维权网络,推动成立县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联席会议,召开全县“家庭暴力投诉站”成立大会,联合县委政法委、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出台《建湖县建立家庭暴力投诉站实施意见》和《进一步做好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见》,在全县19个基层派出所和16个社区挂牌成立家庭暴力投诉站和家庭暴力投诉分站。2008年,建立100多名妇女维权志愿者队伍和16个镇区妇联主席女性人民陪审员队伍。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商会)
 
     1992年8月,工商联恢复成立。1995年3月,建湖县商会恢复成立,继续与县工商联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一、代表大会
 
     1992年10月30日,工商联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85名,特邀代表17名。大会选举产生由31人组成的第五届执行委员会,经五届一次执委会选举,产生由9人组成的县工商联第五届常务委员会,设5名副主任委员(其中专职1名、兼职4名),主任委员暂缺。1993年11月,根据中国工商联章程,工商联领导职务称谓由主任委员改为会长。
 
     1997年3月31日,工商联(商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20名,特邀代表10名,列席代表20名,大会选举产生由33人组成第六届执行委员会,经六届一次执委会选举由15人组成第六届常务委员会,副县长胥正洋当选为县工商联(商会)会长。
 
     2001年11月23日,工商联(商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54名,特邀代表10名,大会选举产生由59人组成第七届执行委员会,经七届一次执委会选举由23人组成第七届常务委员会,选举副县长胥正洋为会长,副会长7名,秘书长1名。
 
     2002年,胥正洋辞去会长职务,至2006年3月,会长暂缺,由1名副会长负责会务工作。2006年3月,县政协副主席陈秀花兼任县工商联(商会)会长,在全市第一家实行会长驻会工作。
 
     2007年1月25日,工商联(商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175名,特邀代表28名,大会选举产生由93人组成第八届执行委员会,经八届一次执委会选举由41人组成第八届常务委员会,陈秀花当选为会长。2007年11月根据中华全国工商联章程,县级以上工商联领导称主席、副主席,商会领导继续称会长、副会长。
 
     二、组织建设
 
     建湖县十分重视工商联(商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2008年7月,县工商联(商会)代表苏北县级工商联在全国工商联组织工作座谈会上作了交流。2007年、2008年,连续两年被省工商联授予“县级工商联先进集体”。
 
     1.会员队伍。1992年,县工商联(商会)有会员152名,其中私营企业8名,“三资”企业10名,个体工商户40名,乡镇企业41名,县直有关企业11名,团体会员1名,老会员41名。2008年底,共有1241名会员,其中团体会员20名、企业会员629名、个体工商户会员517名、原工商业者老会员36名、党政干部及其他会员59名。
 
      2005年起,县工商联加强会员数据库和代表人士数据库建设。
 
      2007年,陈秀花当选省工商联执委,朱相桂当选市工商联副会长,吴重言当选市商会副会长。同时建立了一支195人具有政治先进性和经济代表性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2.行业商会。2004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做大产业,组建各类行业商会的精神,县工商联(商会)对全县玻璃制品、石油机械、化工农药、烟花等行业进行认真调研,参与、指导、服务新的行业商会的组建,至2008年底成功组建建湖县玻璃制品行业商会、建湖县花炮商会、建湖县石油机械商会、建湖县化工商会、建湖县纺织服装商会5家县级行业商会和庆丰纺织商会、冈西土工器材商会、芦沟玻璃仪器商会3家镇级行业商会。从2004年开始,在县石油机械商会搞试点,正式出台县石油机械行业商会《关于禁止侵犯商业秘密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规定》、《企业招人、用人公约》,在其他行业商会中推广。同时还帮助和引导县化工和纺织服装两大商会积极探索行业商会规范化建设的方法,化工商会、纺织服装商会创办商会期刊。2005年,市工商联成立盐城市机械电子行业商会,推荐本县4个企业入会,盐城特达石油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姜启罗当选为副会长。2007年6月,县委办、县政府办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行业商业职能作用的意见(试行)》的文件,赋予行业商会知情权、参政权、监督权、惩戒权。
 
      3.工商联(商会)分会。1994~1996年底,全县18个乡镇完成工商联(商会)指导帮助分会组建工作。2005年底,工商联(商会)指导帮助各镇工商联(商会)分会通过市工商联标准化、规范化验收,达到专职人员、办公地点、工作制度、办公经费、服务载体“五落实”,建立健全会员、活动、理事会记录“三台账”。
 
      2005年4月起,县工商联指导各镇召开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进行换届,至2006年8月底各镇分会都按时完成换届选举工作。在建阳镇开展企业家担任会长的试点工作,陈兆阳当选为建阳镇工商联(商会)分会第二届会长,其余14个镇工商联(商会)会长仍由镇统战委员兼任。
 
      三、主要工作
 
 ,      1.参政议政。组织系统内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和广大会员围绕地方经济建设中心,在两会期间积极提出议案、提案,1992~2008年累计达380余条。1992年以来围绕全县非公经济健康发展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先后撰写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调查》、《接轨国际惯例,发挥商会作用》、《加强行业商会建设促进非公经济发展》、《关于推进全县纺织业健康发展的几点建议》、《关于推进我县产业提升的建议案》等45篇调查报告。2008年,县工商联(商会)被省工商联确定为调查研究联系点。
 
      2.光彩事业。1992年以来,动员和组织会员开展“百企进百村、共建新农村”、“民企助学、回馈社会”、“献爱心送温暖”、抢险救灾、扶贫济困、希望工程、修桥铺路公益活动,并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统计调查,建立光彩、公益事业台账。据不完全统计,1992~2008年,全县民营企业用于光彩事业的资金达1.95亿元。2005年,境内上冈等镇遭受“4·20”特大龙卷风袭击,绝大部分民营企业都自觉捐资捐物,为抗灾自救作出贡献。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县工商联(商会)立即与兼职主席、各基层商会联系,并向会员发出“支援四川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倡议书,会员企业积极响应,共向灾区捐款500多万元。
 
      3.服务会员企业。工商联从1992年恢复工作开始就十分注重为会员企业服务。2004年开始,每年对全县规模民营企业开展调查并上报全国工商联参加500强排序。2006年,帮助东华公司建省级技术中心,帮助永林公司申报利用植物油脚生产生物柴油项目,帮助克胜集团公司申报IPP新型烟碱杀虫剂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专项,帮助咸中公司申报多功能防喷装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专项。
 
     2008年,组建县工商联法律维权工作委员会,工商联主席担任主任,明确专委会开展典型案例调研,帮助会员企业依法维权。
 
      4.友好商会的联络联谊。利用商会平台,加强与友好商会及兄弟县市工商联之间的沟通与联络,2005年以来,先后与上海浦东区、宝山区、虹口区,苏州吴中区,如皋市,南京市,浙江省嘉善县,辽宁省铁岭市等地的工商联和商会开展互访、交流、考察活动,并与丹阳市、铁岭市、如皋市、宝山区和虹口区工商联建立友好商会关系。2006年,开始在企业家会长、执委、行业商会中开展“联系一批客商、引进一个项目”活动。
 
第五节 科学技术协会
 
     一、代表大会
 
     1979年2月,建湖县科学技术协会恢复活动,与县科委两块牌子、一套班子,1984年4月分设。1980年5月、1985年4月先后召开县科协第二次、第三次代表大会。
1989年9月,召开县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会议代表135人。
1998年12月,召开县科协第五次代表大会,会议代表110人。
2008年11月,召开县科协第六次代表大会,会议代表139人。
 
      二、组织建设
 
     1986年,全县拥有县级学会23个,乡镇科协18个,共有会员2600多人。。至2008年底,全县拥有县级学会23个,镇科协15个,企业科协70个,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62个,村科普分会222个,共有会员25630人。1998年,针对建湖实际,县科协统一制订《工厂科协章程》、《村科普分会章程》、《农村专业技术研究会章程》。2005年底,对这些章程进行修订和完善。
 
2008年建湖县级各学会(研究会、协会)情况
 表5-15
名称
会员人数(人)
办公地点
名称
会员人数(人)
办公地点
县农学会
350
县农林局
县建筑业协会
300
县建设局
县畜牧兽医学会
280
县兽医总站
县通信学会
250
县电信局
县林学会
80
县林业站
县质量技术监督协会
30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
县蚕桑学会
65
县蚕桑站
县税务学会
85
县国税局
县农机学会
110
县水利农机局
县会计珠算学会
290
县财政局
县水产学会
58
县资源开发局
县医学会
650
县卫生局
县水利学会
60
县水利农机局
县预防医学会
160
县疾控中心
县教育学会
820
县教育局
县中医学会
190
县中医院
县环科学会
310
县环保局
县中西医结合学会
150
县中医院
县城市金融学会
60
县工商行
县计生协会
850
县人口和计生委
县农村金融学会
200
县农行
县人口学会
45
县人口和计生委
县交通学会
150
县交通局
 
 
 
 
三、科普宣传教育
 
     1.科普宣传周活动。1986~1989年,科普宣传主要是举办科技讲座、编印科技宣传资料、举办科技展览和放映科技影片。1990~2008年,县科协共举办20届科普宣传周,平均每届活动近50项,受教育群众达5万余人次。其中第十、十三、十五、十六、十七、十九届科普宣传周活动,县科协被省科普宣传周领导小组授予先进集体。第十七届科普宣传周举办的“走进绿色大型文艺演出”获省最佳活动奖。1998年在全县农村开展争创科普文明乡镇、科普文明村、科技示范户活动。2000年9月,配合揭批邪教“法轮功”,举办“崇尚科学文明、反对迷信愚昧”大型科普图片展览。建立科普宣传一条街。1986年以来,在县城人民南路设立科普宣传一条街,凡涉及到科技方面的节日都组织一批科普工作者以及科普志愿者走向街头开展科普宣传。开发科普宣传阵地。2000年起,在《建湖报》开办“五谷树”科普宣传专栏,在县广播电台开办“科普之声”,在有线电视台开办“周末医生”、“农技讲座”,在县广播电视报开设“科普苑”专栏,与县卫生局共同创办《建湖健康教育》专刊。在县政府大院外围墙建立100多米的科普画廊,在县实验小学建成“科普长廊”,县直各单位设有科普宣传栏,各镇设有图书资料室、文化活动中心,还建成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系统,形成县有电教中心、镇有电教站、村有电教点的现代科普宣传网络。
 
      2.农村科普工作。1990年前,重点加强农村科技扶贫活动。1990年5月,以“科技兴农”为主题,在全县农村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年”活动。1994~2003年,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风杯·科普工作先进杯”竞赛活动。1998年6月,开展争创科普文明标兵乡(镇)、优秀科普文明村和科技示范户活动。2001年,开展创建科普文明镇、村活动。2004年4月,围绕创建文明城镇开展科普进社区活动。2005年,开展“农村科普工作年”活动,在全县农村实施“掌握一门技术,使全家致富;推广一个品种,使全村致富”活动。2006年6月,建湖县被列为农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试点。至2008年底,全县所有镇、村均建成科普活动站和科普宣传栏,配备了388名科普宣传员。
 
     3.青少年科普教育。1995年以来,在全县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小实验、学科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青少年参加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科技模型竞赛、计算机应用操作比赛等科技活动。县草堰口小学、东付初级中学、县职中、县实验小学先后被省命名为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1993年以来,每年组织近万名中小学生参加省“金钥匙”科技竞赛活动,每年有近百名同学在竞赛中获奖。1998年,在省青少年“迎接新世纪挑战”科普论文竞赛中获一等奖一项;在省青少年发明创造及科学论文竞赛中获三等奖二项。2004年,在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建湖县有11所中、小学的28名同学获奖,领先全市。2008年,在市第十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冈西小学获优秀组织奖,2名同学分获科学幻想绘画一、二等奖。
 
     4.科普示范县创建。2005年6月,创建省级“科普示范县”工作全面开展。2007年1月,建湖县被授予省级科普示范县。截至2008年,全县先后培育出近湖、蒋营、冈西等7个市级科普示范镇和近湖的严桥、镇北等12个市级科普文明村。
 
     四、学会工作
 
     1.县级学会。1986年以来,引导县级学会与乡镇专业技术研究会挂钩,“送科技下乡”与种养殖大户联营。为农民解决种、养及加工中的技术难题,县农业系统的7个学会每年组织农技宣讲团,宣讲50余场次,编印技术资料5万份送到农民手中。县卫生系统5个学会每年坚持送医下乡,开展专家义诊,编印卫生健康宣传资料近万份散发到农民手中。1989年以来,每年组织1次县级学会工作检查和交流总结表彰活动。
 
      2.企业科协。1990年以来,企业科协工作以培育和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学术交流和科技普及活动,促进企业科技人才的成长,推进企业跨越发展。在企业广大科技人员中,组织开展“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1992年8月,县农药厂高级工程师章希知被中国科协、国家经贸委、计委联合授予全国厂矿科协“讲理想、比贡献”十佳先进个人光荣称号。县交通局航道站职工张瑞桢利用工作之余,潜心致力于龟、鳖、蛇动物研究。
  
     1992~2001年,先后出席第一、四届亚洲两栖爬行动物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议、第一届国际蛇伤学术研讨会议、第八届全国蛇伤学术交流会议。1997~2008年,为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两栖爬行动物专家组成员。
 
     3.优秀论文评审。1986年始,每两年举办1届优秀学术论文成果评审。1991年,成立建湖县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成果评审委员会。截至2008年,共评出优秀学术论文成果489项。
 
第六节 归侨侨眷联合会
 
     一、代表大会
 
     建湖县归侨侨眷联合会(简称县侨联)成立于1984年9月,由全县归侨侨眷组成,为县委领导下的群团组织,正科级建制。侨联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归侨侨眷代表大会每5年召开一次。1986年以来,共召开过3次代表大会。
 
,      1987年12月28~30日,建湖县归侨侨眷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65人。大会选举产生第二届侨联委员会,委员13人,副县长雷涤生兼任主席。
 
     1997年5月8~9日,建湖县归侨侨眷第三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70人。大会选举产生第三届侨联委员会,委员10人,主席空缺,由1名副主席负责日常工作。
 
     2002年11月22~23日,建湖县归侨侨眷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正式代表80人。大会选举产生第四届侨联委员会,委员15人,主席空缺,由1名副主席负责日常工作。2003年9月,增补主席。
 
     二、主要工作
 
     1.侨益维护。采取多种方式学习宣传贯彻侨法,依法维护侨益。1999~2008年,先后召开侨界人士座谈会6次,举办侨界人士学习侨法培训班3期,印发单页宣传材料25000多份,维权调研,帮助解决侨务纠纷30多起。2003年3月1日,新《归侨侨眷保护法》实施后,以文件形式印发给各镇、各部门及广大归侨侨眷。2004年8月,在全县开展“侨法宣传月”活动,广泛宣传学习新修订的《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及《实施办法》。2007年3月,举办一期侨界代表人士培训班,组织学习侨务工作业务知识及新侨法的相关内容;组织侨联委员开展维护侨益情况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上报省市侨联。2008年8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新侨法知识竞赛活动,受到省侨联表彰。
 
     2.扶侨助困。贯彻“侨胞利益无小事”原则,努力帮助归侨侨眷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每年走访慰问困难侨眷不少于20人次,并送去慰问金及慰问物品。2002年,去省侨联争取扶侨助困专项资金0.8万元,结对帮扶5名侨界特困小学生。自2003年起,县财政每年将侨界人士解困金作为专项资金列入年初预算。2008年,为8户困难归侨侨眷登门发放补助款及实物3000多元。
 
     3.海外联谊。奉行“大侨务”策略,深交老朋友,广交新朋友,不断壮大海内外友好力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寄发贺卡和电话电子邮件等多种形式,加强海外联谊。多次开展侨情普查,不断完善海外侨情资料。2001年,建立500多人的建湖籍海外人士信息库。2005年,建立100多人的建湖籍海外“四有人物”信息库。多次组织侨界代表人士到东南沿海、山东半岛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等地考察学习,接待来自美国、加拿大、日本等10多个国家的华侨华人130多批次。在县直有关部门聘请10名侨情联络员,印发侨情联系卡2000多份,接待海外华侨华人4批30多人次,邀请并接待了上海普陀区侨联考察团。2007年初,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为期2个月的港澳台侨情普查,接待华人华侨及外地区侨联5批40多人次。2008年,接待华人华侨社团8批54人次,是年9月组织侨联委员赴广东、福建等侨乡考察学习。
 
第七节 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建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于1999年9月,正科级建制,挂靠县委宣传部。首任主席吴桂发。2002年10月,召开第一次建湖县文联代表大会,主席空缺,设常务副主席1名,兼职副主席3名。同时表决通过《建湖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章程》。
 
     县文联自成立以来,先后成立书法家协会、摄影家协会、美术家协会、杂技艺术家协会、音乐舞蹈家协会、戏剧家协会6个文艺家协会,有会员600多人。各协会正常开展活动,组织各类展览、比赛、演出活动100多场次。2005年,被江苏省文联评为艺术考级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被评为江苏省先进县文联。
 
     书法家协会,成立于2001年12月,主席戚太鸿,会员195人,其中国家级会员有戚太鸿、李耀中、肖公文,省级会员有唐修国、凌炳奇、唐晓斌、居然、成德刚、李淳鸿、孙华之、沈晔、王怀良、王书一、乔宗帅、龙春雷、马崇云、季如华、李焰、陆琴、谷加志、吴为广、肖三龙、王丹平、顾晓明、周余成、胥家祥、张亚林、刘海东、汪汉儒、曾为俊、许康富、孟祥瑞、龙漩、朱珺、李安贵、李维生、洪锦明、张辉、吴其凯、徐中尧、谢栋华等。2002年10月,举办书法家协会会员书法作品展,入展作品100幅,展览历时30天,参观人数达万人。2003年9月,举办沈晔个人书法展览。2005年10月,举办建湖县首届书法理论研讨会,并编辑作品集。2007年10月,承办中国书协培训中心临摹与创作研究班。2008年7月,联合美协、影协举办“迎奥运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
 
     摄影家协会,成立于2002年1月,主席张万康,会员43人,其中省级会员有张万康、赵翔、单怀根、孙晖等。2003年5月,举办“劳模风采”摄影作品展览,展期10天,共有1.5万人次参观展览。2004年9月,举办“美在建湖”摄影比赛,同时举办“美在建湖”城乡建设新貌摄影展览。2005年7月,举办“在党旗下”摄影展。
美术家协会,成立于2002年1月,主席郭永霞,会员84人,其中省级会员有郭永霞、戴超、张长庚、陆嘉禾、左文汇、戴国禾、夏俊等。2004年1月,举办戴超美术作品展。2005年6月举办左文汇花鸟画展。2007年5月,联合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建湖书画家作品展,展出全县38位省级以上书法、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100余幅,编辑出版《建湖书画家作品集》。
 
      杂技家协会,成立于2002年1月,主席周蔚海,会员69人,其中省级会员有吴其凯、孙贵荣、张连成、嵇才良、卜树权、祁海红、李森、杨同根、王玉干、卜金宽。2003年11月、2005年11月,先后承办两届烟花杂技节的杂技专场演出,邀请广州军区战士杂技团、中国杂技团、上海马戏学校、安徽省杂技团等获奖节目加盟演出。2007年4月,参与“建湖杂技”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并承办江苏省杂技家协会四届八次理事会,全省20多位杂技艺术家出席会议。
 
     音乐舞蹈家协会,成立于2002年5月,主席单明,会员97人。其中国家级会员有单明,省级会员有宋吉华、刘以良、崔景骝、刘步雄、孙娅、顾星群等。
 
     戏剧家协会,成立于2003年11月,主席孙才生,会员148人。其中省级会员有孙才生、戴建民、秦玉莲、王锦宜、刘素华、王友理、李华、孙玉华。2003年11月,组织淮剧名家名段演唱会,邀请淮剧界所有“梅花奖”得主同台献艺。2006年6月,举办首届淮剧票友大奖赛。后组队参加江苏省票友大奖赛,2人获金奖、2人获银奖。是年9月,组织部分艺术家参加淮剧进上海100周年演唱会。2008年9月,协会编排的现代剧《圆梦》获江苏省民营剧团调演银奖。
 
第八节 残疾人联合会
 
     1986年,境内共有残疾人50180人,其中肢残22786人,视力残疾14262人,听力语言残疾5642人,精神残疾5371人,弱智(含脑瘫)2070人,多重残疾49人。2006年,在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确定全县残疾人总数为5.12万人,占总人口的6.3%,其中视力残疾14336人,听力残疾3269人,言语残疾3108人,肢体残疾24818人,智力残疾1348人,精神残疾4321人。
 
     一、组织建设
 
&nbs, p;    1989年12月30日以前,建湖残疾人工作由县民政局代管,社会福利股、民政股、优抚股分别具体负责。1989年12月30日,建湖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0年9月2日,建湖县残疾人联合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代表大会举行,应到代表145人,实到代表116人,特邀代表10人。大会通过《建湖县〈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章程〉实施细则》,选举产生县残疾人联合会(简称县残联)第一届主席团,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薛维松为主席,副主席4人,由执行理事会理事长负责日常工作。同时成立县残疾人福利基金会,聘请陈金鹏为名誉主席,薛维松为主席。至1991年,全县18个乡(镇)均成立残疾人联合会。1992年5月,成立县残疾人事业领导小组;1995年5月,改为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2007年改为县政府残疾人工作委员会。1996年12月,县残联升为正科级,内设办公室、康复科、宣传教育就业科,后增设扶贫助困科。下辖残疾人劳动就业所。
 
     至2008年,全县16个镇(区)全部健全完善了镇(区)、村(居)社区各类残疾人基层组织,形成镇(区)残联、残疾人服务社、志愿者联络站的“三位一体”组织体系,全县246个村(居)全部建立残疾人工作小组,全县镇(区)、村(居)一条线的残疾人工作者达1250多人。每年4月,均举办各个镇(区)残联理事长业务工作培训班。
 
     1999年,全市残疾人基层组织建设现场会在建湖召开。1996~2005年,连续10年获省残疾人工作先进县。
 
     二、主要工作
 
     1.残疾人教育培训。1999年8月,成立建湖县特殊教育学校(聋哑学校),当年接收20多名聋哑儿童入学就读,其他绝大部分残疾儿童在附近的中、小学就读,形成县有特殊教育学校、镇(区)有特教班、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格局。至2005年,全县有特教专业教师35名,兼职特教教师50名;有343名各类残疾学生在中、小学就读,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7.27%。2002年起,利用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举办以种植、养殖为主要内容的生产知识讲座。2004年,县残联购置10台电脑,用于残疾人计算机培训。2005年8月,县残联与县职教中心联合创办3年制残疾人职业高中班,培养残疾学生60人;与市残联联合培训盲人按摩、残疾人插花等共45人。至2008年底,县残联与镇(区)联办12期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班,共培训2600多人次。
 
      2.残疾人就业。1995年11月,成立县残疾人劳动就业所,隶属县残联。自此每年3~4月,组织卫生、工商、税务、民政、残联等部门对全县行政、事业、企业单位以及各类经济组织的在职残疾职工总人数、残疾人证、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费清单、残疾人工作环境、工种、待遇等,进行逐一检测、评审,维护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同时,县残联通过多种形式为残疾人就业提供平台。除县内安置残疾人职工外,还向常州、镇江等地输送安置。先后培植省级扶贫基地1个(恒济镇扶贫养殖场),县级扶贫基地3个(颜单镇刘三水产养殖场、冈西镇亚荣有限公司、钟庄镇正龙炕孵饲养场)以及33个社会福利企业;对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私营经营的165名残疾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优先给予办理登记注册手续并减免有关工商费用,税务部门按国家规定减免有关税收。
 
      3.残疾人康复。为完成残疾人“三项康复”(聋儿语训、小儿麻痹症矫治、白内障复明手术)工作,经申报和考察评审,1993年县人民医院被省批准为“儿麻矫治手术点”,2002年县建阳眼科医院被批准为“省低视力康复基地”。2002~2003年,共为136名小儿麻痹患者进行矫治手术,为898人进行了白内障手术,为80人安装假肢,并对46名0~6岁的残疾儿童进行了抢救性康复训练。
    
     1997年5月,县建立肢残、弱智、听力、视力、精神病防治5个康复中心,乡(镇、区)社区建立康复站、点。2003年9月,县残联与县卫生局组织专业医务人员成立普查小组,深入各镇(区)对乡镇卫生院和村(居)卫生所负责人进行培训,对15个镇和开发区残疾人到门到户进行普查,共普查6122人,分门别类建立完整的资料档案,搞好残疾人社区康复试点,共为肢体残疾人捐赠轮椅710辆,为听力残疾人捐赠助听器23只,发放康复科普知识书籍1500本,并帮助落实医疗保险。2008年,协助政府实施“光明行动”,全县661名白内障患者得到免费救治,重见光明。
 
     4.扶残助残活动。从1991年起,连续18次开展“全国助残日”活动,县政府办、宣传、广电、教育、文化、卫生、司法、工商、民政、公安、残联等各有关部门走上街头,开展法律咨询、街头义诊、文艺宣传、义务维修等各种助残活动,县、镇(区)领导发表助残电视广播讲话,营造全社会助残氛围。2005~2008年,每年实施“双五百扶贫”工程,实行县、镇、村三级各500户扶贫责任制,县残联一次性扶持30万元,镇(区)、村(居)扶持百万元。
5.法制维权工作。为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县先后出台残疾人扶贫、就业、教育、医疗、减免税收、管理费等各项优惠政策性文件28个。2003年,建立由残联、司法、残疾人代表组成的“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至2008年底,办理多起残疾人涉案案件,均获胜诉。
 
     2003年,县残疾人法律援助工作站被省司法厅、省残联授予“先进单位”称号。
 
第九节 红十字会
 
     一、机构
 
     1988年3月,重建建湖县红十字会,5月正式挂牌。理事会由43人组成,副县长胡重佳兼任会长,卫生局局长孔繁仁为常务副会长。1989年3月,为便于台胞和海外侨胞回国探亲就医,县人民医院和上冈中心卫生院增挂“红十字医院”院牌。1991年底,基层红会组织发展到151个,拥有会员13000人。2008年8月,县红十字会独立办公,副县长阮宜春兼任会长。
 
     附:据史料记载,早在1920年县境即成立了中国红十字会建阳分会。会址设建阳镇西方庵,在湖垛、楼夏、草堰口、郭村、顾村、北祁村、西安丰等地设办事处。历任会长为金林、崔国麟、李愚、乔炳等。当初的红会实行总会、分会两级体制,各分会地位平列。其主要活动为救助遣送伤兵、难民,救灾、赈灾、兴办公共事业和征缴基金等。建阳分会所办事业有义渡、接婴、恤嫠、惜字、施衣、施药、施棺、施茶、施粥及其他临时义举。建阳西部原官渡口有“歇脚亭”一座为当时分会所设,出资建亭者名勒石碑,“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35年开始,为建阳分会发展的鼎盛时期,知名度高,国家总会曾授予该会奖旗一面、银鼎一座。抗日战争爆发,至1939年建阳分会不复存在。
 
     二、救助活动
 
     县红十字会重建以来,开展一系列公益活动。1989年、1990年,县直7个医疗卫生单位先后组织红十字小分队340人次,深入街头、单位、残疾人家庭,进行免费体检和咨询服务,宣传卫生防病知识,接受服务者达12000人次。1991年,境内发生特大洪涝灾害,红会在救灾、赈灾中,接受中国人民解放军三总部、河北省魏县、盐城市卫生局和台湾、香港、联合国等国内国际组织捐赠的各类药品、医疗器械、大米、食品、衣被、针织品、帐篷、净水器、电冰箱等物资,折合人民币总值110多万元。除药品、医疗器械作为医疗单位装备使用外,其余物资均及时分发至各重灾区。
 
      1998年,接受价值人民币46360元的救灾物资,及时发给需要救助的群众。春节前夕,由副县长、红会会长顾春芳带领红会工作人员将1台彩电、2500元食品和1000元现金,分别赠送麻风病区、精神病区和蒋营镇的部分特困户。是年,基层红会接受近万人(次)义捐现金6000多元,用于慰问社会上的孤老残人员。
 
     2000年,开展以人道主义为宗旨的“三救”工作,先后向县内特困户、特困生、麻风病人和响水县受灾群众提供救助资金近万元,衣被3000多件。通过向省红会争取,在境内主要公路沿线设立4个红十字救护点,组织34名急救员进行培训、演练。组织会员和志愿者到乡村送医送药,为敬老院老人体检。
 
     2004年,印度洋地区发生大地震、大海啸,红会累计接受捐款6万元转至灾区。2005年春节前夕,募集大米3吨,棉被、棉衣各百条(件)以及2000元食品,慰问聋哑学校、困难病员及沿河镇敬老院特困老人。上冈、庆丰、冈西3镇遭受“4.20”龙卷风袭击后,争取上级红会42万元援建款和32万元物资。据统计,1996~2008年10多年间,县红十字会共向特困户、特困生提供救助资金94676元,向灾区提供衣物29410件,为农民义诊51710人(次),募集或接受捐赠90.53万元,其中为建阳医院一职工换肾募集10万元。
 
     三、无偿献血活动
 
     历史上,建湖医疗单位用血靠为数不多的输血员有偿供血,很难保证用血需要。90年代起,输供血情况有所好转,有偿输血员最多年份达5000人次,以阜宁、滨海等邻县人员为多。
 
      2000年5月,成立建湖县无偿献血领导小组,召开无偿献血动员大会,并出台《建湖县公民无偿献血实施细则》,明确凡在县境居住的年满18~55周岁的健康公民均有参加无偿献血的义务,驻湖部队的现役军人在湖服役期间无偿献血一次,常住县境的外地适龄公民,每5年无偿献血一次,上述3种对象自愿多次献血不限。无偿献血启动当日,县委书记肖兰英、县长刘长青带头献血。此后,每逢“5·8”世界红十字日、“5·12”国际护士节、“6·14”世界献血者日等相关节日来临,县卫生局、医学会、红十字会和广电局等单位,联手宣传,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参加。2001~2002年,建湖连续2年被省卫生厅、省红十字会、省民政厅以及南京军区后勤部联合授予“无偿献血先进县”称号,被市政府表彰为“无偿献血先进集体”。2000~2008年,全县无偿献血达22919人次,献血总量超过512万毫升。
 
     2004年起,征集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截至2008年底,全县有500多人光荣加入中华骨髓库。
 
     四、博爱活动
 
     2005年起,县红十字会开展博爱一日捐活动。至2008年底,共募集资金100多万元。同年县红十字会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冈西镇双墩村结合16户灾民的灾后重建,争取省、市红十字会100多万元,建成全国第一个博爱小区,42户贫困家庭于2007年底入住别墅式楼房,并成立了村级红十字服务站。2008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亲临博爱小区调研指导。是月,在县特殊教育学校成立两个博爱班,帮助贫困学生。县红十字会还在全县开展博爱助医、博爱助学、博爱助农、博爱助困等品牌活动。
 
第十节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一、组织建设
 
     1991年12月,建湖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简称县关工委)成立,代平任主任,潘震、唐修竹、吴金才、王学鲁、董金奇任副主任。1994年8月,李培亮任主任,董金奇、王学鲁、吴金才、杨豪、唐修竹、潘震任副主任。2002年3月,嵇德柱任主任,王学鲁、潘震、韩家桐、李正伦任副主任。
 
      县关工委成立后,全县18个乡镇和县开发区、县直单位、村(居)、社区,以及学校、企事业单位相继成立了关工委或关工小组。90年代后,随着机构改革、乡镇合并,基层关工委组织随之作相应调整,至2008年底全县有关工组织692个,组成人员5356人,“五老”参加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的共12173人。
 
      1995年,成立建湖县关心下一代报告团。1999年11月,改为青少年“四有”教育报告团。1998年8月5日,成立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务中心,下设青少年科技教育报告团和青少年科技教育专家咨询组;1999年6月,成立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报告团;2006年4月,在法制报告团基础上又成立关爱工作团。各镇关工委也相应成立4个报告团或报告分团。
 
     二、主要活动
 
     1.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关工委成立以来,为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各级关工委配合有关部门,对青少年进行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教育。每年均组织“五老”报告员300多人,深入基层,结合纪念重大节日,通过报告会、讲座等形式,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教育的青少年每年达到10多万人次。
 
     2.法制宣传教育。抓住“四五”、“五五”普法契机,组织关爱工作团、法制报告团、法制副校长和“五老”等,深入学校、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青少年犯罪法》以及《义务教育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通过举办法制辅导报告、法律知识讲座、上法制课等,引导广大青少年从小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自觉抵御不良倾向,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失足青少年和“问题青少年”,组织“五老”进行结队帮教。2007年起,组织92名义务网吧监督员,配合有关职能部门抓净化学校和社会环境,对全县网吧、游戏厅进行检查监督。
 
      3.科技文化教育。1998年以来,县青少年科技教育服务中心开展科技讲座、科技培训、送科技下乡、深入田头检查辅导等活动,培训青年农民5000多人。
 
     4.普及科学家教知识。配合教育、妇联等部门办好家长学校。2005年起,大力推广沿河镇关工委“家教四优”(家庭环境优美、家长行为优良、家教方法优化、家教成果优异)经验,普及科学家教方法,帮助广大家长树立为国教子思想。    
 
     5.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 各级关工委积极发动和组织“五老”为青少年办实事、做好事。关怀弱势群体中的青少年和儿童。2003年起,全面推广草堰口镇关工委“助孤工程”的做法和经验,全县213名孤儿一般达到“六有”(住有房、吃有粮、穿有衣、病有医、学有校、玩有友)。2004年12月,在省关工委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议上作了专题介绍,并被中国关工委2005年第8期《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全文刊载。重视关爱全县5000多名“留守儿童”的思想和学习、生活。2006年以来,在全县范围内举行各种活动,建阳镇长建社区关工委组织“邻里关爱”小组;沿河镇、草堰口镇关工委发起“代管家长”或“代理家长”倡议,冈东镇中、小学和宝塔、高作初中关工委倡导“寄宿”关爱“留守学生”。不少社区、村关工委和老同志还创办“关爱工作站”、家庭辅导站、文化大院、假日学校、假期乐园、老少同乐室、爱心书屋、心理咨询室等,2008年5月为市基层关心下一代现场会提供现场。配合有关部门帮助下岗青年再就业,2005~2008年,参与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累计达5000多人次。
 
第十一节 老区开发促进会
 
     一、组织建设
 
     根据中央、省、市委要求,1989年8月,“江苏老区技术开发研究促进会建湖分会”成立。1991年9月,改为“建湖县老区开发促进会”(简称县老促会),为民间社会团体,旨在帮助老区振兴经济。
 
     县老促会开始为3年一届,1993年改为5年一届,到2008年,共历4届。首届县老促会组织以退下来的老同志为主体,部分在职的党政领导干部参与其中。理事长刘志高,顾问李培亮,副理事长4人,常务理事6人。理事53人(聘请的有关局负责人)。1993年5月31日,县老促会召开第二届理事会,陈金鹏当选为理事长,张少轩、周学彬、唐湖为副理事长,胡坤、刘志高为名誉理事长,李培亮、崔文龙、潘震为顾问,常务理事24人,理事104人,办事机构设5组1室,即农业组、工交组、财贸组、科技组、综合服务组、办公室。1998年,召开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陈金鹏连任,副理事长连任。办事机构取消5个组,保留1个办公室。2003年10月24日,召开四届理事会。理事长陈金鹏连任,副理事长杨怀恩、雷涤生、杨生高,常务理事28人,理事88人。同年,县扶贫开发协会和县老促会合并,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1990年3月,组织机构延伸到乡镇一级,会员领导小组至同年9月组建完毕,小组成员5至11人,1994年全部改称老促会,属县老促会分支机构。1991年,组织又延伸到村一级,为会员小组,村主任或村会计为组长,次年全部组建完毕。2001年,因部分镇、村、组行政体制调整,老促会组织也进行相应调整。至2008年底,全县镇级分会有15个,村(居)级会员小组有237个。
 
     2008年,县老促会会员达万人,其中离退休干部1958人,占总数19.58%;退下来的村组干部4424人,占44.24%;专业大户1929人,占19.29%;在职干部1695人,占16.89%。
 
     县老促会建会20年来,3次受到盐城市委、市政府表彰,两次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先进集体”、“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05~2008年,连续4年荣获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老区宣传工作三等奖。
 
     二、主要活动
 
     1.调查研究。为当好县委、县政府领导的参谋助手,县老促会根据党政中心工作,结合工作实际,正常开展调查研究,至2008年,共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80余篇调研文章,有50多篇被县委、县政府内刊,省、市老促会刊物和有关报纸登载。
 
     2.“两带”活动。 建会初期,发动会员搞庭院经济带头致富,带动他人致富。1994年以来,会员“两带”经验在全市推广得到省老促会认可。2008年,农村中会员带头致富的有4369人,带动群众致富有6455余户。
 
     3.帮助贫困户脱贫。1995年起县老促会采取找准对象、结对帮扶的办法,帮助贫困户脱贫。颜单镇老促会发动全体会员,开展“五送五扶”(送温暖,从精神上扶志;送项目,从经济上扶活;送资料,从技术上扶精;送人才,从组织上扶强;送政策,从经营方向上扶正)活动,1999年使420户脱贫,此经验在全省推广。至2008年底,全县被帮扶贫困户数累计达31104户,年底脱贫户数累计达20994户。
 
专记:振兴建湖咨询会
 
     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建湖分会 1988年成立,起初称为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建湖组,王俊、李登奇、仇甲为召集人,成员20人。建湖分会正式成立后,张培任会长,王诗雅任副会长。2006年,吴连登任会长。2008年底,会员达230人。
振兴盐城北京咨询委员会建湖分会的会员们高度重视家乡建设和发展。20年来,不间断地宣传家乡,推介家乡,提供信息,招引项目,促进合作,在家乡工业、基础设施、文教卫生等各项事业上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并向人大代表呼吁,促成新长铁路的建设和通车;推介玉人服装公司成为公安部警服定点生产企业;通过捐款和争取专项资金,为家乡改善教育,整治河道,修筑道路等。
 
     发展建湖上海咨询会 2005年5月14日成立,夏振亚、唐兆琪、姚春海任名誉会长,程立斌任会长,袁俊健、夏雨、徐同祥、马育顺、陈国权、嵇宏群、孙署君、顾成荣任副会长,咨询会首届会员有76人。
 
     发展建湖咨询会的各位成员非常关心家乡建设,宣传家乡投资环境,提供项目、贸易信息,帮助县内企业产品打进上海市场疏通渠道。不少会员以不同形式组织客商来建湖考察,至2008年底,由咨询委员会会员牵线搭桥,成功投资的工业项目有泛迪工艺品、亚明节能灯、裕安绿色乳胶手套、玮达工业园等;三产项目有上海农工商房地产开发、德容装饰城、东方御花园。还有不少会员在家乡兴办二产、三产企业,主要有收购建业集团、投资里下河物流中心、创办兴牧动物药业等,为发展家乡经济做出了贡献。
作者:佚名   来源:不详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