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建湖文史资料 > 正文

烈士后代老区人(沈长满)

发布日期:2012/8/26 7:54:00  阅读:7313  【字体:
 

 

      饮水思源,不忘党开拓的红色江山;

      饮水思源,不忘老区是革命的摇篮;

      饮水思源,不忘先烈用热血换来的今天。

  

建湖是革命的老区。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境内就有进步青年开始宣传民主思想。大革命时期,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宣传党的主张,发展党员。尽管国民党当局大肆搜捕,血腥镇压,境内的共产党人义无反顾,坚决地进行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抗战爆发后,于194010月新四军、八路军会师盐城,县境首次解放。在刘少奇、陈毅、赖传珠、黄克诚、张爱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和指挥下,境内党组织和人民,与嚣张一时的日伪军开展了殊死的斗争。1941年秋,日军发动的第一次大扫荡被粉碎后,建阳县建县。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军民同仇敌忾,一次又一次地粉碎了敌人的清乡、扫荡,赶走了日本侵略者,迎来了全境的第二次解放。1946年冬,县境东部通榆一线集镇和西部湖垛主要集镇被国民党军占领,地主阶级组织的还乡团也随之入境,使境内再次出现艰苦斗争局面。经受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建湖人民无所畏惧,他们紧握手中枪,保田保家乡,积极参军支前,全力支持解放战争,终于在19483月,迎来了全县彻底解放。

 

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建湖人民付出了血的代价,有1400多英雄儿女为国捐躯,他们的鲜血洒在建湖的土地上,他们的英雄业绩,将为后来者永记不忘。

  

我们怀着“三个不忘”,组织县、镇两级老促会同志,对县内知名的25名革命烈士后代,进行重点走访,一方面是对先烈的缅怀;另一方面是对其后人的亲切关怀。凝眸这些革命烈士后代,在党的哺育关怀下,在先烈的壮举影响下,全都是响当当的,铸造了辉煌的人生。

  

继承遗志   爱岗敬业

 

  退休干部申父志和申解放,是烈士申德辉一子一女。申德辉是建湖县草堰口人,生前先后担任盐城县十四区财粮员、原建阳县三区公安特派员兼武工队长、县公安局副局长。他出生入死,除奸捉特,屡建奇功。19452月,因汉奸告密被捕,同年11月英勇就义,年仅28岁。狱中,他给组织写了遗书:“吾深知革命是要流血的,绝对含笑以赴……如负责同志有时间,望到家母处劝其不必悲伤、哭之无益,好好教育孙辈,为继吾志而努力。如吾之子,可改名父志,这是我对其今后之最大希望……”解放后,烈士家乡命名为“德辉乡”,其村为“德辉村”;申德辉的妻子陆秀英把5岁的男孩申玉才正式改名为申父志,把2岁的女儿申玉花改名为申解放。申父志和申解放没有忘记父亲的遗嘱,他们成人后,经常手捧遗书,思念亲人,激励自己继承烈士遗志,为祖国建设事业建功立业。父志在校读书,一直是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20岁便加入了党组织。1961年父志从盐城商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盐城地区合办处水泥石灰厂,后又调往市外贸公司和市对外经贸委。他干一行爱一行。1995年,市外经贸委决定让他负责建筑一幢办公楼和一幢宿舍楼。他处处维护国家利益,全部实行工程招标承包,工程预决算款全部交审计部门审计。两幢大楼建成了,申父志没错花一分钱,没捞一点“油水”,却掉了几斤肉。几十年来,申父志家庭生活遇到了许多困难,他总是严格要求自己,从未向党组织伸手要求照顾,真正做到一生清政廉洁。退休后,他仍忙个不停,自费到南京、上海等地搜集资料,准备写一本《血染古城》的书,回忆革命烈士英勇事迹,激励后人继承烈士遗志。妹妹申解放高中毕业后,安排在建湖缫丝厂当工人,1981年入党,她勤勤恳恳,苦练技术,由质检员提升到副总工程师。后调任丝绸公司任生技科科长,成了建湖茧丝出口经营的顶梁柱,多次评为单位的先进工作者,现参照公务员待遇已退休。申父志、申解放兄妹俩还经常用父亲的遗书教育后代,让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刻苦学习。如今,父志的3个儿子申明、申亮、申旺,大学毕业后,申明是盐城永正对外贸易总公司经理,党员;申亮,盐城工学院副教授;申旺,镇江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副处长。申解放一子一女,儿子刘焰,在建湖县农行工作;女儿刘东梅,共产党员,外语专业人员,受聘盐城外贸搞翻译。

 

我们走访了县国土局退休干部袁文横,他是烈士袁哲勇独子。他告诉我们:1943年,父亲25岁报名参军,在新四军六纵队任班长,194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在黑龙江阿城与国民党军一次战斗中光荣牺牲,时年28岁。袁哲勇参军后,一直杳无音信,直到19503月苏北盐城行政专员公署送来烈属证书,方知牺牲的消息。此后,母子俩相依为命,袁文横在母亲王小妹的拉扯下,慢慢长大成人,读完县高中后,回乡务农,1970年入了党,先在建中大队、东袁大队任支部书记,后脱产任恒济公社、荡中公社革委会主任、党委书记。他有敢闯敢干精神,县委研究决定开发大溪河由他负责,把白水荡开发成渔塘搞水产养殖,县新成立农业资源开发局、水产局、水产总公司,统由他组建,身任局长、总经理三职,都是在百手起家,非常困难的条件下操办的。他想自己是烈士的儿子,党叫干啥就干啥,从不叫苦,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把新单位建立健全起来,江苏省水产局在建湖三次召开水产工作现场会,并在全国水产工作会议上做了经验介绍。1979年被推选为省人大代表,5次参加省人民代表大会。

 

  曲波创作的《林海雪源》,以后拍成电影,塑造的剿匪英雄杨子荣的形象深入人心。参加剿灭座山雕这股顽匪的战斗中,竟有建湖高作的英雄——符炳生。他当时在三师骑兵团特务营,共产党员,懂得胡语,奉命围剿盘踞在大庆西南80公里的杏树岗座山雕王克夫部。因杏树岗地势险要,部队久攻不下,为了摸清敌情,决定派员打进匪巢。正巧此时座山雕派了亲信赵忠仁来骑兵团二连找当班长的“内线”任振清,这个任振清原是当地的“棚炮头”(土匪小头目),新四军三师解放齐齐哈尔后,他被迫带十几人枪投诚,编入骑兵团。此人匪性未改,表面积极,暗地散布谣言,用拜把子(旧社会青红帮话叫“把兄弟”)笼络人,妄图东山再起。符炳生就在他班任副班长,经组织批准与任振清拜了把子,称“老二”。团首长决定,将计就计,要符炳生带4个战士上山投奔座山雕,以探清匪巢底细并作内应。符上山后因懂得匪规、匪话,得到了座山雕的信任,迅速摸清了地形炮火点的位置,制成了军事机密图,并控制东北炮台,准备与地方交通员王大嫂接头把情报送出去。不料王大嫂被土匪识破,活活被打死。这时离剿灭山寨进攻还有三天,无奈之下符炳生派战友周和借瞭望之机下了山岗。匪首王克夫发现后,找来符炳生追问。符此时已完成了任务,心地坦然,露出身份,要他们“缴械投降”,匪首怒不可遏,随即将其杀死。总攻开始,符炳生战友周和就其熟道,追打座山雕王克夫,王克夫应声而倒,但周和不幸中弹,也壮烈牺牲。符炳生烈士有一子符明光,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在建湖县工商行政管理局工作,现已退休,生三个女儿,长女符维蓉从事商业服务,二女符维娟复旦大学博士,现留校副教授,三女符维华南通医科大学毕业,现就职于苏州市阳光保险集团。

  

24位烈士中,有6名烈士后代都做了国家干部,除上述3位外,还有宝塔镇曾任过联防大队长、区农会会长李文柱烈士儿子李良,曾任建湖县近湖镇党委书记、射阳县委副书记、盐城市监察局局长,现退休;上冈镇冈东社区曾任射阳三区区长王智谋烈士儿子王刚,扬州农学院毕业后,曾在市农业局做过农业科长,后任射阳县检察院检察长,现退休,王刚的儿子王祥是留美博士,现任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冈东社区还有张大芹、张小芹兄弟二烈士,牺牲时一个20岁,一个19岁,大芹已结婚,生一子名叫张光荣,后在镇机关工作。

   

接过手中枪   卫国出力量

 

这次调查中,我们走访了近湖镇陈堡村烈士陈金昌独子陈国留。他今年已68岁,在部队工作14年。他追忆父亲牺牲时说:我父亲在“两军”(编者注:八路军和新四军)会师以后即参加了革命,任过村长、财粮乡长、指导员。194869日,一支国民党军队“追剿队”侵占湖垛后,向汤碾、涔庄一带清剿扫荡,情况非常危急,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硬拼不行,我父亲决定由民兵带领群众向塘河东转移。其时三面受敌,汤碾渡口,由于人多,一时显得非常拥挤,他一边指挥群众渡河,一边注视着敌人行踪。当群众和民兵全部过河后,敌人临近了,他为了不把枪和公文包里文件落入敌人之手,毅然跳入西塘河,奋力向东游去,由于体力消耗过大,身上负重,浮面宽阔,渐渐沉入河底,壮烈牺牲,时年29岁。陈国留说:我长大成人后,牢记自己是革命先烈的后代,要继承父辈的光荣传统,当好革命接班人。1964年高中毕业后,经县里特批(因为烈士之子,又系独子),到部队当兵,在人民海军北海舰队旅顺基地服役,接过革命先辈手中枪,成为一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服役期间,始终不忘保持先辈的革命传统,工作任劳任怨,踏实认真,196710月光荣入党,1970年提干,先是排级,后是副连级,在团政治处任书记,以后到连队任副指导员。1978年从部队转业回乡,在建湖县税务局工作,任人秘股长,由于工作表现突出,年年授奖,多次受到县表彰,2001年退休。退休后仍关心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在社区积极参与关心下一代和老年工作,为党为人民继续奉献余热。

  

庆丰镇永安村烈士谷加照,1945年与日伪军交战牺牲。他有两儿子,大儿子谷俊先,不识字,一辈子清清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务农;二儿子谷伟先,19岁应征入伍,在部队勤学苦练,被部队评为优秀士兵,复员后,在上海储运公司工作,现年70岁,已退体。

 

革命烈士滕天美同志,1940年参加革命,同年入党,历任乡、区农救会长,领导穷苦农民打土豪、斗地主,实行“二五减租,四六分收”。1942年,日伪军占领东夏庄后,转入地下斗争,炸炮楼、烧据点、捉鬼子,使敌人闻风丧胆,对他恨得要死,到处悬赏捉拿天美同志。1943年他秘密来到桑树沟,召开党支部会议,传达上级关于征收公粮和继续开展日伪斗争任务,由于汉奸告密,不幸被捕,敌人用尽酷刑,针剌十指、烙铁烙全身、沸水烫、皮鞭抽,天美同志丝毫没有屈服,终于被敌人杀害。建国后,以天美同志命名为天美公社、天美大队。更使人值得欣慰的是,天美同志的后代,在烈士的精神鼓舞下,能继承先烈遗志,立志成人成才,7个孙子有5个先后投笔从戎,应征入伍,分别在陆、海、空三军中服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卫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红色江山。大孙儿滕扣忠在祖国大西北工程兵部队服役,由于履建功勋,晋升大尉军衔,领导决定他转业到内地工作,他婉言谢绝,要求到宁夏长庆油田,发挥一技之长,继为祖国开采石油。三孙儿滕以富在东海舰队一直坚守岗位,保卫祖国海疆,晋升为副团职后转业到地方工作,以才、以胜、建中三个孙儿服役期满,转业到地方分别在供电、建筑、乡镇企业等部门继续建功立业。

 

立志农村改旧貌   携手共建新家园

  

颜单镇任杨村烈士凌长标弟弟凌长江,在哥哥20岁牺牲时,他才11岁。哥哥参加新四军三师在解放响水战斗中牺牲的,当时他亲自跟随父亲和地方政府工作人员,去响水运回用白布裹着的哥哥遗体,至今还历历在目。从那时起,他就立志继承兄长的遗志,为穷苦百姓翻身求解放,贡献自己一切力量。1955年,凌长江完小毕业,地方政府为照顾他系烈士亲属,想吸收他到区政府工作,他婉言谢绝,决心留农村。合作化时,他当上了合作社副社长,带领当地老百姓走上集体化道路,1960年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1972年被评为县劳动模范,1976年任灯塔大队大队长。在任职期间,忘我工作,任劳任怨,当时老百姓称他为灯塔的焦裕禄,“三不欠”(即上不欠国家,下不欠社员,社员不欠集体)的好干部。1977年,当时本大队六队是个落后队,又叫“倒干队”,每去一任干部,最后都没有好结果而离开,支部决定派他去。他去后做了三件事:一是盘活队里经济,该收的收,该还的还;二是订立村规民约,树立正气,打击邪气;三是自己带头,苦干实干。经过一年的努力,该队由落后减产10万斤的队,一跃为增产18万斤队,打了翻身仗,还清债务,集体还有积余,“三不欠翻身干部”也由此出名。1997年因年老下岗,但他仍保持一个普通党员的本色,为党为人民继续奉献余热。他特别关心青年人的成长。有个叫唐留网青年,小学没毕业,十几岁就在社会上游荡,整天不归家,父母管教不住,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去找农机合作社社长、大老板徐正清,让小唐打工,徐安排小唐学习插秧机操作,由于有事干,小唐赚到钱又学好了,现在已结婚成家。农民刘松标家兄弟四个,为了家庭琐事,经常争吵、打架,一个十多口家庭,闹得四分五裂。他主动担起了调解员,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努力,互相解除误会,和好如初。

 

  建湖抗日英雄王鸿章烈士后代,这次也重点走访。提起王鸿章,建湖西北一带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抗日战争时期,他带领一支民兵武装,内有他三个儿子,三个侄子,还有儿媳祁东宝,号称“王家军”。多次袭击敌人,打得敌人闻风丧胆。他从小家贫,跟随父亲打猎,练得一手好枪法。1941年春,从西荡里来了两条抢劫的匪船,他为了警告土匪,伏在半里路外“砰、砰”两枪,把两船桅杆上的“铃铛米子”(扯篷用的)打得粉碎,吓得土匪弃船登岸逃跑。1942年清明节那天,湖垛日伪军到建阳北乡廖家墩一带扫荡,王鸿章闻讯后,立即带领民兵埋伏在郝庄桥口,待敌人靠近时,他只打三发子弹,连毙了三个敌人,吓得其余日伪军不敢露头,只好从群众房屋的山头打了洞爬到河边,沿河坎溜走。同年414日,湖垛据点里的日军在小队长木木田的带领下,到建阳北乡扫荡。他们来到杨家小圈子,一个日军小头目爬上民房屋顶,举着望远镜四面瞭望,王鸿章隐蔽在村外一棵榆树下,对准那家伙的脑袋,“叭”的就一枪,那个小头目脑袋和望远镜一一起应声四分五裂,敌人大惊失色,慌忙胡乱放了几枪,逃回巢穴。正由于他抗日有功,1943年秋,建阳县授予他“抗日英雄”光荣称号,并奖给小马枪一支。枪杆上系着一束红黄两色丝线穗子,这穗子有着特殊含义:23根红丝线,表示他带领的这支民兵武装,共击毙23名日寇;78根黄丝线,表示歼灭78名伪军的光辉战绩。1945525日,在与日伪军战斗中,由于敌众我寡,他掩护民兵撤退,自已在后掩护,边打边退,不幸腿部中弹,无法撤退,就借一个坟地为依托,又打死来犯的7名敌人,最后仅剩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王鸿章的三个儿子,同是抗日英雄。长子王传志、次子王传中,解放后根据党的需要,携妻带子,分别参加开辟“新疆”和建设大“上海”并在那里扎根,像一粒种子在异地开花结果,三个孙子和两个曾孙都战斗在工业战线上;三子王传爱一直坚守在当年父亲流血的这块土地上,曾担任本地乡、村治保主任、民兵中队长(营长)。如今三个儿子均已过世,王传爱也有三男一女,都是创业能手,其曾孙辈,有的在攻读大学,有的在搞科研工作,继承曾祖遗志,成为国家建设的有用人才。

 

改革促发展    带头奔小康

 

座落在射阳湖畔芦荡之滨的建湖县恒济镇华家庄有一个远近闻名的拥有30亩鱼塘、100亩粮田、120亩荷藕、一群鸡鸭,靠自身勤劳致富年收入100多万元养殖大户,除家乡住房外,在盐城市里又买了一套楼房,大儿子开店,小儿子、孙子读书,一家人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经济发展蒸蒸日上,他就是烈士陆庆芬嗣侄陆有浪。

 

      说起陆庆芬烈士,生前是建阳县(现建湖县)荡东区沿南乡民兵中队长,曾组织农民打土豪、分田地、打日寇、反扫荡。解放战争中,更是冲锋在前。在解放涟水战役中,他组织带领群众支前,并配合主力部队打伏击战,不幸肚子中弹,肠子流出来。他是那样坚强,不用麻醉动手术,伤未痊愈,又参加战斗,一次又一次,屡立战功。国民党反动派对他恨之入骨,1947年,因叛徒出卖,被驻西射阳国民党中央军逮捕杀害,时年24岁。烈士遇难后,留下六旬双目失明的老母。嗣侄陆有浪,过来照料,几十年如一日,直至侍奉临终。1983年以后,改革春风吹遍盐阜大地,陆有浪把握家庭承包机遇,开始养鱼、长藕,经验不足,买书籍,学技术,操持了现有一番家业。他常说:“翻身不忘党领导,发家不忘贫困人”。他帮助贫困户找项目,解决资金,积极主动向灾区人民捐款,每逢春节都要向孤寡老人献上一份爱心。他常对人说:“今天好日子来之不易,是叔父与千千万万烈士用鲜血换来的大好时光,我们要倍加珍惜。”

 

姚学群家住高作镇蒋王村一组,是烈士姚文奎的长孙。曾任村主任多年,目前离任在家种田。这次走访他时,他谈了祖父牺牲情况:祖父原在西北乡担任民兵中队长,长期练得一手好枪法,有神枪手美誉,到部队当兵,打靶训练,每发子弹均在9环以上,时间不长被任命为连长。在参加四平战役时,被任命为突击营营长。那场战役打得很艰苦,里三层,外三层,包围与反包围互相交织,敌中有我,我中有敌,伤亡惨重。在全营基本阵亡的情况下,他用重机枪顽强阻击敌人,敌人用炮弹炸断了他的左腿,身上多处负伤,血肉模糊。被担架抬下火线后,由于伤势过重,在运输途中殒命,时年38岁。烈士后人是子孙一趟(编者注:一趟,方言,许多的意思),据姚学群介绍孙子辈就有共产党员8名,他本人现年59岁,承包9O多亩地,全部长稻麦,年收入约1O万元,家有抽水机三台、手扶拖拉机三台、收割机一台;他为人处事,极其善良,群众需要帮忙打水、耕田、破垡、割麦,宁愿自家的农活不干,也帮忙应酬,困难户连酬劳都不要,特别对那些孤寡老人,都主动上门服务;村里筹资浇筑水泥硬质路面,他带头外出找关系,筹集资金30万元,自己也慷慨赞助了3万元;逢年过节,他心里装着那些年老体弱、家庭经济拮据的人家,送衣、送菜、送钱,被群众誉为“大好人、大善人。”

 

“每逢佳节倍思亲”。在建党九十周年之际,我们走访部分烈士的后人,感到十分欣慰。据调查,烈士后人三代、四代以知识型人才居多,攻读大学和博士就有28人。更值得欣慰的是尚未发现一个违法犯罪的,这或许是受先烈的动人事迹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教育和感召的结果。烈士的鲜血没有自流,我们党建立起来的基业,必定万古千秋!

 

转自《老党员话建湖党史》 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办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