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专业志 > 正文

旧时钱粮计量单位趣说(唐周文)

发布日期:2012/8/27 10:44:32  阅读:4958  【字体:
 

 

看旧志常看到钱粮征收,自然是最为无趣的部分,偶尔一次看那征收的数量时,发现其计量单位甚是有趣。

 

所谓钱粮,实际在旧时就是国课的代名词,也就是今天的国家税赋。当时这种税收的来源主要就是农业,有时是征的粮,有时则折价为银。因为是国家的税赋,所以计算起来也非常精确,按照今天的说法就是精确到小数点以后多少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甚至是方便,不过旧时却是用汉字来标记计量单位,那就很有点意思了。我们常说的分毫不差、毫厘不差,其实都是古时的计量单位,以银为例,如以两为起始单位,分相当于小数点后一位,厘为后两位,毫就到了后三位了。不过要知道当时征银、征粮一般都要精确到小数点后多位,这些都要用相应的汉字来标明计量单位。看看古人的智慧都用到哪里去了,还真的可博一哂。

 

征银,合计总额时以两为起始单位,精确到小数点后三位,为十进位,钱、分、厘。而计算每亩征收份额起始单位为分,以下均为十进位。计量单位依次有厘、毫、丝、忽,这几个我们似乎还听说过。再接下去是微、纤、沙、尘、渺、漠、埃,这些用作计量单位实在是闻所未闻,不过在历史上却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民国《阜宁县志·财政志》记屯田亩征额为七分八厘一毫一丝一忽七微三纤二沙五尘二渺七漠二埃,也就是精确到了小数点后十一位,如果写成阿拉伯数字就是   7.81117325272。在此志“盐法”征银中还有更精确的,记草荡田征折价银一钱五分一厘三毫四忽八微八纤六沙二尘三渺六漠四埃七逡九巡,如果仍以分为起始单位,写成阿拉伯数字,就是15.1304886236479,好家伙,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三位,亏汉语丰富,有这么多表示细微的词汇。不过再细一想,原来有些成语中包含的这些词语实际是作为计量单位的,只是我们没有意识到罢了,如,一丝一毫、纤毫不差。

 

征粮,计算每亩征收份额起始单位为升,以下依次有合、勺、抄、撮、圭、粟、颗、粒、黍、稷、糠、秕,均为十进位。这其中合用作计量单位听说过,比如大战三十合,不过这是指的回合,似乎与这里不是一回事。颗、粒用作粮食的计量单位倒也常见,比如颗粒归仓,还有著名的诗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勺、抄、撮,有时似乎也这么说,加两勺米,多抄一抄米,那里还有一撮子米,但实际上与这里仍然不是一个意思。至于粟、黍、稷都是指的粮食品种,而糠、秕则是粮食加工中的副产品,这些用作计量单位,也亏古人想得出来。还看民国《阜宁县志·财政志》,其中记屯样斗则田亩征收粮食为二升五合一勺四抄六撮五圭七粟四颗七粒九黍九稷四糠一秕,精确到小数点后十二位,写成阿拉伯数字就是 2.514657479941。合计粮食征收总额时单位为石,精确到小数点后四位,为斗、升、合、勺。

 

这种计量看似精确无比,实际照样给那些贪官污吏可乘之机。有体制内的所谓火耗、鼠耗,至于超越体制大斗进小斗出、干湿折耗等等巧取豪夺之术,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当然还有更狠的,那简直就是明偷暗抢、敲诈勒索。可见,在那时数字的精确有时只是一种游戏,有时甚至成为官吏们玩弄朝廷、欺诈百姓的障眼法、挡箭牌,这一点或许我们在一笑之中还应该多些深思的。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