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我县水利排灌机械化的建设情况(周燕来)
建湖县境地势低洼,比四周平均低0.5~1.0米。解放初期,境内圩堤残破,圩口多而无闸,排水工具落后,下游归海水道不畅,经常涝、旱成灾,俗话说十年九灾。
新中国建立初期,恢复经济,发展经济,搞好农业生产,成了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任务,发展农业机械化灌溉也就进入许多有识之士的视野。
回忆起周学成
建湖的排灌机械化,可以追溯到1950年。谈起我县的机械排灌,就得提起周学成。他是我县原群策乡港口村人(现宝塔镇港口村),家境贫寒,世代为农,深感水利灌溉对农业的重要性,少年时就立志要搞好水利。他1941年参加革命,1942年入党,1948年任县总工会生产部长,1950年任冈西区第一副区长,1951年1月任冈西区区长,为恢复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动了不少脑筋。
1951年,我县出动1万多民工参加苏北灌溉总渠开挖工程,周学成就是带队人之一。他吃住在工地,与民工一起生活、一起工作。他个子高,体力大,挖土、挑泥、平整坡面,他总是比别人做的快、做的好,民工们都对他竖起大拇指。“周区长啊,我们的泥工生活赶不上你啊,我们可要加油啦”。就在那时,他父亲病重,家里来人送信说,老人就要不行了。他含着泪水,想到父亲就生了自己兄弟二人,弟弟参加革命,在涟水保卫战中牺牲了,自己又经常在外,把家扔给了父亲,很是愧对不起!于是安排了工作就上路回家。那时没有汽车,全靠步行,赶到家时,父亲已经去世,也没能见上最后一面。他用了两天时间把父亲安葬了,就急匆匆赶回河工工地。有人问他,为啥不在家多呆几天,把事情安顿好?他说,不能啊,这里可是有1万多人呢。我既然把他们带来,就要把他们都完好的带回去,送到他们的父母身边。
建湖的第一台“大头机”
1950年,县内出现旱情,冈西区的沿冈地带旱情更重一些。夏插时农民用脚车踩水、风车翻水、人工提水,可总难解插秧的需要。农时不等人啊,周学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回想起早年随长辈在上海逃荒谋生时,见到过的稀罕物——大头机,那东西抽水快,提水高,对插秧用水肯定会有用处。他随即和有关人商量此事,好多人没见过,也没听说过,大家只摇头。他想了想,还是走出去将先进设备和技术引进来。
周学成多方打听,在扬州工作的老领导王大林的帮助下,租借了两台大头机,随来的还有两位师傅。那时的大头机,有人也称为打水机,就是抽水机,不过它不是铁的,而是用木板箍成圆的,一头插在水里,一头对着田头,长约3米,直径30~40厘米。因装叶轮的那头较大,就被人们叫做大头机。大头这一头放在水里,叶轮的轴杆竖直向上,上头装有轮盘通过皮带由柴油机带动。开始时,要人工向管子里灌水,一会儿,水就被抽上来,流进田里。当首次在沿冈地区使用时,围集了很多人。看到河水急速被吸进机器,又从上口流出,瞬间就把大片田地灌上了秧水,人们拍手称快。那一年,启用了新技术、新机器,减轻了干旱的危害,也引进了先进思想。
1952年,周学成调任建湖区区委书记。那一年又逢干旱,蝗虫泛滥,走马沟一带是建湖出了名的高田,旱情严重得多。他带领大家在这一地区大面积的使用了抽水机,有效的抗击了灾害,迎得了丰收。
建湖境内的大规模排灌机械队伍
随着经济的恢复,国家加快水利建设的步伐。省里决定在我县境内建设抽水机站。1954年4月,周学成受命配合徐树生(后任盐城地区水利局副局长)、张学纯在草堰口南杨巷成立江苏省里下河抽水机站,任副站长。在组建期间,他们白手起家,满腔热忱,积极探索勤俭办事业的路子,把每一分钱都掰成两半用。那时的工人文化水平低,能有个初小文化(小学三年级)就很不错了,怎么才能有一支拉得出的工人队伍?真让他操碎了心。一方面进行文化补课;另一方面,又寻找捷径,让技术师傅现场拆装抽水机、柴油机。就像当年扛枪打仗时能在被窝里把枪拆下再装起来那样,熟知部件构造。拆下来,装起来,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培养了很多的技术力量。1955年春,省里下河抽水机站迁至上冈北桥,这时已拥有柴油机55台,1198马力,灌溉面积4.54万亩,遍及射阳、阜宁、建湖、盐城等县。
1955年5月,周学成又受命成立江苏省建阳抽水机站,任站长、党支部书记。新组建的建阳抽水机站隶属于省水利厅,要求在两年内建成,下拨的资金也非常有限,怎么办?他搭建班子,组织队伍,经常跑省、跑专区、跑县,经常怀揣干粮早出晚归,那时的交通非常不便,他常常饿着肚子,吃不上一顿饱饭,喝不上一杯热水。拨下的资金让建13间房屋,他硬是建成了30间,这让好多人大吃一惊,他怎么砌得起来?其实他也没有什么奥秘,靠的是发动群众,组织职工划船运砖瓦,运黄砂,运石灰、笆柴和木料,率领职工扛土平地,带领职工做木匠、做瓦匠,他和职工一起放线,开漕挖土,支门树窗,上梁铺瓦。也就是说,建筑没花什么钱,仅仅是花了建筑的材料钱!有了这30间房,不仅有了办公用房,安排了职工宿舍,还办起了金工修理车间、木工木模车间、翻砂铸造车间。使得抽水机站初有规模,一应俱全。既保证小修小造不出站,不延误抗旱排涝,又能为社会提供服务,得到一些收益为站上的建设积累资金。
经过吃辛受苦,建阳抽水机站终于在1957年底建成,可周学成却因饥饱失衡,患了胃病,胃被切除2/3;建筑时腿被砸断,成了二等乙级残疾。病魔去后,他二话没说,又工作在第一线,赶上了大跃进那个时代。建成的抽水机站拥有船机(机器在船上,可以行走移动)60台,座机(相对固定,可以拆除后搬运)28台,服务面积遍及淮安、兴化、宝应、阜宁、盐城、建湖等县。
由于我县内建有两个抽水机站,一个在境内的东面,一个在境内的西头,这就极大的提高了建湖的排灌和抗灾能力,初步改变了建湖农民多少代人靠天种植的习惯,建湖这个鱼米之乡的美名才小有其实。
1966年,省里又在近湖的古基寺建起了江苏省抗排二队。这个规模更大,拥有柴油机292台,共8485马力,抽水机船200条,具有相应的修理和制造能力。它的建成,基本上改变了我县的抗旱排涝情况,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好的保障。
电力排灌的建设
1957年,我县就开始建设电力灌溉,由于它功率大,排灌能力强,操作方便等好处,从一开始就受到人们的欢迎。随着经济恢复后的发展,电力排灌建设也得到逐步发展,到1971年时全县共有机电1843台,灌溉面积79.48万亩,从根本上改变了建湖的抗旱排涝状况。除大灾之年外,建湖的水利灌溉基本没有问题,农业生产有了稳步的发展。
【作者简介】 周燕来,1959年1月出生,1997年7月入党,曾任水利器材运输公司办公室副主任。
转自《老党员话建湖党史》 中共建湖县委党史办编
- 上一篇文章: 建湖县建县初期的粮食工作(李铭)
- 下一篇文章: 旧时钱粮计量单位趣说(唐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