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建湖文脉西塘河(李世安)

发布日期:2012/11/19 19:35:55  阅读:4618  【字体:
 

 

古老的西塘河,不仅是建湖的水系动脉,也是历史文脉。薪火相传千百年的塘河文化,滋养一代又一代建湖人的心灵,彰显水乡独特文化的力量,为文化建湖亮出一张美丽名片。

 

塘河沿线自古崇文尚教,学风称盛。早在废科举前,有不少村庄学子成群,书声不辍,科贡之士不乏其人。据地方志记载,明清两代,中进士即有8人,中举21人,秀才百人之多。塘河南端楼夏庄夏氏,从夏雷起,耕读传家,在自家构建草楼一所,教儿孙读书其上,取名“卧薪楼”,以誓刻苦攻读,博取功名的决心,楼夏庄名即由此而来。有志者事竟成,以后夏氏有多人被登科取仕。发起建“卧薪楼”的夏雷,于明嘉靖乙酉年中举,次年成丙戌科进士,被授刑部主事,后任长沙知府。其子夏应星,万历甲戌科进士,亦曾官长沙知府。“父子长沙”成为佳话。相传清光绪年间,该庄一榜曾出18名秀才,占盐邑科考额总数一半以上。楼夏庄附近的大孙庄孙氏,也是几代书香,文士满门。明末中式进士的孙榘,授官户部给事中。他高才绝学,于书无所不窥,著有《初茅轩集》、《四书正义》、《被缨集》、《亦园杂刻》等,名重一时。其侄孙一致,为请顺治戊戌科进士,被钦点一甲二名,榜眼及弟,授翰林院编修,后晋升侍读学士,为顺治、康熙两帝的文学侍臣,是盐城历史上唯一的大学士。孙一致曾历游长江、黄河两流域的名胜,吟咏奇山丽水,广交文人墨客,所著《四耕堂集》被纳入《清诗别裁》中。

 

晚清时期,我国出现了一股留日的狂潮。塘河一带有数十名学子走出家门,东渡扶桑。单塘河北岸辛安厂(今北马厂)马氏即有十多人出国留学,成为苏北的首批留日学生。他们回国,对地方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育更产生广泛的影响。辛安厂马为珑回国后,即与季龙图、刘启晴一起创办盐城学会(后改为盐城教育会),不久,他被选任浙江提法使、山西督学。民国初,授蒙藏院和众议院秘书,著有《瀛洲泪诗集》、《退郛诗钞》、《应用女子修身教科书》。马为宣、马为光、马为里学成回来就在家乡创立后乐堂,亦称文士院,为文学子弟提供了习业场所,这是西北乡继明万历间创建景忠书院之后的又一高等学府。学院林曾赠有“乡闾硕望”的匾额予以褒扬。与马氏同期留学的郝汝琳,在盐城首创淮东法政专门学校;夏嵩出任盐城县教育款产经理处经理(相当于现时的教育局长),他们对地方的新学兴起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当时塘河沿线,几乎村村都有社学或义学,之后又在盐城县率先创办了建溪中学、群英中学、海南中学,近代教育在苏北处于领先地位。在现代人物中,还有祖籍沿河塘南村的王赣骏博士,他不但是世界首位进入太空的华人,而且是第一位在太空中从事自己设计的科学实验的科学家。还有高作印水心,乔舍蒋逸雪,湖垛徐汝典,楼夏夏雨人等,都是知名学者,著作颇丰。还有台湾国民党原考选部部长李寿雍,亦为楼夏庄人。

 

西塘河下游的朦胧和上游唐桥两镇,是西北乡被载入盐城首志(明万历县志)仅有的两个古镇。唐代建筑的朦胧宝塔今尚在,为盐阜平原现存的两座古塔之一(另一座是东台海春轩塔),已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塘河文化是多元的,两岸众多的寺观为塘河沿线增添了另一层厚重的文化底蕴。建于唐武德三年(620)的净慧寺,为佛教在旧邑兴起之始。以后又陆续建起三教合一的广福院、关帝庙、三官殿、毗芦庵、桑台寺、水月庵、祇园庵、永福庵、福慧庵、福缘庵、延寿寺、龙王庙,还有湖垛的地藏庵、太平庵、三教庵、观音庵、魁星阁等寺观。有名寺就有名僧,净慧寺住持原智和尚,曾被康熙帝赐为“净慧禅师”;湖垛静波和尚,清末民初出任中华佛教总会副会长;罗汉院出家的茗山法师,生前为江苏省佛教协会会长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他们为弘扬佛教文化作过重大贡献。

 

建湖是全国杂技艺术三大发祥地之一,又是江苏省主要剧种——淮剧的故乡。有人把西塘河畔比作“北京的天桥”,是草根艺人的广阔天地。抗日战争前,曾在塘河上举办“马戏会(节),艺人在对岸拉起的钢丝上表演走索;在马戏船桅杆上表演“三上吊”,真是惊险极了。僮子出身的田金桥、葛广福和窦庸,最初就是在塘河边上合唱“三伙子”唱出了名,成了淮剧的祖师爷。淮剧早期艺人彭友庆、时炳南、何孔标、吕祝山、徐寿保,周二娘、李玉花、何叫天等都是从西塘河唱出去的。淮剧是以建湖方言为舞台语言,而塘河中游的湖垛方圆5公里,正是建湖方言的标准语区。因此,塘河一带也成为淮剧语言的标准语区。建国后,著名淮剧艺人筱文艳、何叫天曾多次带领上海人淮学员来此学习我们的母语——建湖方言。塘河文化沉淀深厚,且丰富多彩,历史上还流传过打水平、放河灯、渔帮会、龙王会、水陆大祭、神台大祭等多种民俗文化活动。

 

如今,建湖人充分利用塘河历史文脉,依托西塘河畔的城南新区为平台,在塘河沿线打造景观带,彰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建湖魅力。在城南新区搭建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基地和现代文化创新发展的新高地。除在双湖公园内建有罗汉院、淮杂宛、明德堂文化驿站等多元文化设施外,大手笔建起文化艺术中心,体育馆、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杂技馆、淮剧馆以及大剧院等一大批现代建筑群快速崛起,沿河(湖)文化一条街亦已形成,并全部对外开放,文化软实力大幅提升,城南新区将成为塘河文化的集散地,引领全县城乡公共文化全覆盖。在这里,塘河文化闪耀着新的时代光彩。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