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村居志 > 正文

“兴菜富民”奏佳音

——上冈镇徐庄村“外埠拓展”推进富民强村纪实

发布日期:2012/12/12 15:55:20  阅读:2957  【字体:
 

 

位于上冈镇冈东社区东侧的徐庄村,东与射阳县交界,南邻233省道,西靠204国道,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明显,如何使优势真正发挥作用,种植蔬菜无疑是最佳的选择。但是,徐庄人在多年的蔬菜种植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一家一户零星种植已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要想真正占领市场,集中利用资源,只有“成规模,讲特色”。

 

于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徐庄村的农户们便自发组建了蔬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蔬菜合作社。近年来,村里帮助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在“支部+合作社”的引领下,参合农户由9户迅速发展到200多户,组织基地面积也由100亩迅速扩展到近2000亩,合作社迅速成为全镇蔬菜种植行业的“龙头”,徐庄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

 

魅力一:菜农的“销售窗”

 

该村蔬菜种植起源于90年代初期,当时仅仅有三户群众搞蔬菜种植,其中,徐守军就是典型代表。他从1993年开始搞蔬菜种植,以后十几年尤其是合作社成立之后,他们逐渐带起了周围的群众搞起了蔬菜种植,他也被誉为全村蔬菜种植第一人。

 

“徐庄蔬菜合作社能够成长得如此之快,应归功于它在上海拥有自己的销售窗口。”该社社长徐守军说,“现在这个窗口,每天都向上海供应萝卜、青菜等蔬菜1500公斤以上,会员种植的蔬菜通过销售窗口都可及时销售出去。上海人口密集,蔬菜等农产品销售市场大,在上海设立销售市场,一是可充分发挥合作社一头连市场,一头连会员的作用,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指导会员按市场需求生产蔬菜。二是可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提高会员的种植收入。”

 

该村群众有多年种植莴苣的习惯,据此,党员徐守勇牵头办起了酱制品加工厂,但由于种植的无序性和酱制品销售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加工厂有时吃不饱,收不足原料;有时吃不下,农民提供的原料过多;有时提供的原料品种不对路,双方的生产和效益都受到影响而且没有保障。合作社针对这一情况,就组织周文超、王占干等种植大户与徐守勇商谈合作,由加工厂制定生产计划并负责种植技术,包产品收购,由周文超等人组织农民生产,使双方利益都有了保障,由于销售有了保障,近几年来种莴苣的群众越来越多,目前,合作社中种莴苣农户已达130户,莴苣种植面积也发展到了510多亩。

 

魅力二:会员的“保险餐”

 

村民李容连去年初加入徐庄蔬菜合作社,种植了20亩辣椒,亩产在3000公斤以上,全部由合作社统一加工销售,去年底实现纯收入6万多元。他说:“如果没有合作社给会员提供的产加销‘保险套餐’,我就没有今天的收成。”如今,像他这样成了蔬菜种植大户的会员就有100多户。“保险套餐”,即由合作社采取“统一引种、统一技术标准、统一包装加工和统一销售”的“四统一”方式,共同组织农户进行蔬菜产业化经营。

 

一路上,笔者看到了这里春季蔬菜交易和生产的喜人场景:一方面是蔬菜商人在公路沿线蹲点装菜,不断向外运输;一方面是大田里菜农正在收获、倒茬、赶种新一茬蔬菜。在大棚里,笔者见到已经长得水灵灵的蕃茄以及嫩蓬蓬的韭菜。

 

徐庄蔬菜产业的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规范发展的体系。合作社着力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把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绿色蔬菜作为核心,实行区域化布局、规范化发展、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营销、社会化服务。如今,该村已建立春季无公害蔬菜特色生产基地1000多亩。

 

合作社提倡“把风险留给组织,把实惠让给农民”的理念,采取合作社与农民签订保护价收购合同的办法,鼓励农民扩建冬暖式大棚和钢架大棚,发展反季节蔬菜。从2008年开始,合作社共争取项目资金100万元和协调小额贷款200万元,并拉动群众投资近千万元,以村为单位,围绕着市场需求,建立起规模化的蔬菜种植区。通过项目带动,去年底该村扩建了100吨的冷藏保鲜库和1万平方米的反季节蔬菜培育大棚,带动农户70余户。据统计,仅蔬菜一项就为该村每年创产值3000万元,占全村农业总产值的75.5%,人均纯收入中有4800元来自蔬菜种植。

 

魅力三:产业的“扩张路”

 

近几年来,该村五、六组大多数群众都种植山药,但由于栽培水平参差不齐,有的年亩收入达四、五千元,有的不到千元。据此,合作社让栽培技术较好的仓青华、仓定海等党员推广高产栽培技术,提高各成员户种植水平,在耕种、管护、施肥、治虫、销售等各个关键时期都进行示范、经验交流和实用技术辅导。有了技术上的保证,菜农种山药的积极性越来越高,种植面积越来越大,经济收入也越来越高,目前,成员户达180多户,种植面积近300亩,年亩平收入可达4000多元,高的可达6000多元。

 

几年来,合作社共推广优质高产蔬菜新品种36个,普及应用新技术达26项,并去山东寿光、安徽和县聘请了技术专家驻村指导。去年底,该村“万元菜地”已经超千亩,收入达6万元以上的农户已达150户,产值较几年前增长翻了两番,以蔬菜为主的高效经济作物占种植业的比重达到75%。蔬菜产业的快速发展,为徐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去年,全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1200元,名列全镇前列。

 

为适应蔬菜产业发展的需要,合作社今年又新开发了经济作物田40多亩,重点培植各类高档蔬菜和加工企业。为充分盘活土地使用存量,合作社还扩大了特种养殖,兴办了猪场,扶持养殖专业户30多户,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的综合效益。

 

从几年前迈出发展蔬菜产业的第一步到今天的全县第一蔬菜村,徐庄村在产业化建设的实践中取得了成功,他们的成功源于专业合作组织和党支部的组建,通过积极引导和身体力行的服务,带领农民走上了依靠种植蔬菜发家兴村的道路,通过内引外联,打造出了蔬菜专业村的绿色“航母”,并为其出海远航挂起了破浪前进的风帆。

 

转自《富民强村之路》建湖县委组织部编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