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堡垒——唐家大桥庄(唐光真口述 唐张兵整理)
我的家乡唐桥庄,又叫唐家大桥。简称叫大桥口(现在人们还说大桥口)。听老人们讲,我们唐家是明朝朱洪武赶散,从苏州老阊门外过来的。那时苏北是海滩薄地,迁到这里的人插草为标,跑马圈地。我们庄子就是老祖宗过来砌房子扛起来的,前面挖了两个大塘,是挖土扛墩子堆屋基的,这个墩子很高,民国20年发大水都没有被淹。我们庄上前后人家排三排,是东西长。祖宗生老弟兄四个,也叫四大门,大房住在东头,人口并不多,二房做和尚,无家庭,三房、四房人口多。现在后代很多都出去了,分布比较广,全国各地都有,还有本县建阳、九龙口等镇。
庄子的东北角,向东一块田远有座大桥,这个桥是唐家的古桥,名叫唐家大桥,庄名就是根据桥名来的。大桥是木头造的分三节,也叫三级跳,在栏杆下面用铁绳链子拉起来,铁链子很粗,一把抓不下。这个桥到底是什么年代造的说不清,只晓得是我们家祖宗造的,我怎么知道的呢?有一年这座桥坏了,河东边的谭三爹爹和我父亲谈一起修桥,我父亲拒绝了,说我祖宗能造桥,我就能修桥。他把自己东河边四棵柳树锯下修桥,请我堂哥唐光富帮忙。修桥时,我们虽小,也帮着运小材料。我们唐大桥庄,在80多年前的盐阜军事地图上就有,在左上角。王大林他们研究工作时,拿出来的地图上有唐家大桥。他还指给我们看,说:“唐家大桥位置很重要,地图上面有。”
唐大桥庄是革命的庄子,这个庄子在很早是三十六户,八个姓,后来六个姓32户,有唐、王、嵇、羊、陈、孙。除唐姓外其余几个姓都是后到我们庄上落户的,其中王、羊、陈、孙都是从嘎粮河西过来的。庄子上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姓呢?因为祖宗才来时没钱没物,插草为标圈的地,因为穷自己维持不了,就卖一些给人家,卖田卖一点钱用来买农具、过生活。庄上虽然不是一个姓,却团结得象一家人一样,在战争年代,大家都顾大局,如敌人来了,团结一致对外。平时庄上非常和睦团结,有什么事都互相帮助。如王怀财家牛死了,一家人在家里哭,庄上人全去了,边安慰边想办法。按本地风俗如果谁家死了牛,一定要在三天内还补起来。西头王二爹爹,品三爹爹,我父亲和如鹏叔父等,他们六七个人商量后,推王二爹爹、如鹏叔父和我父亲他们三人到东沟去买牛,在三天内帮他家把牛买回来。买牛的钱是庄上各家各户凑份子,借给他家的。他们三个人自带粮食和路费,确实三天内,把牛买回来了。他家的牛补起来了,所以他家后人很好。
庄上人都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家家都有人参加革命,建国前入党的19人,参加民兵的32人,其余群众在战争年代,都积极涌向前线,参军的参军,做后勤的做后勤。有船的送粮送草,其他人做后勤、送军粮、抬担架、做军鞋等。老人也积极参加保卫和后勤。后方的妇女做军鞋,绝大部分人是一个人做三份鞋,唐老太一人做五份鞋,为完成任务,连日带夜地手不停。
我们庄上人知道共产党是从部队来过以后。1940年秋天,谭三爹爹听人说有部队要过来了,但是什么部队,他说不清楚,庄上老百姓听了心里都很担心。一天,部队真的来了,是从嘎粮河西边过来的,穿灰布军装,夜里到我们庄上的,没有惊动任何人,他们就住在各家门外,不到老百姓家里去。早上各家各户开门,才知道部队真的来到了家门口。战士们个个态度和蔼,见人就打招呼,说:“老乡好!”帮助老百姓打扫,尊老爱幼。庄上人才知道这是共产党的队伍,是为穷人谋幸福的队伍。老百姓都很高兴,说这是我们自己的队伍。部队在我们庄上驻了几天后就向东边去了。那时不知道是哪支队伍,现在根据有关资料看,应该是八路军南下去盐城和新四军会师的。部队来过后,共产党在我们庄上就有了初步影响。又过了一段时间,民运队的同志就经常到我们庄上开展工作了,开头来的是方平、常明初等三位女同志,带队的是方平。还有一位是海安一带口音,比较胖,名字记不得了。常明初同志与方平年龄相仿。中共党员,河南省西华县大常村人。她的父亲很早就去世了,她的家庭是一个红色的家庭,母亲、妹妹和她娘儿三人,先后都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她是高作区区委委员,兼一个乡支书(孤峰或是合兴)。她爱人邹屏同志是建湖区(现建阳镇南部)区委书记,是河南舞阳县人,曾在舞阳县、淮堡等地任县委书记,后转移过来的。
王大林经常到我们庄上。我们庄子是他们开展工作的一个点。经常和王大林一起来的有十多个人,记得名字的有邹屏、张达、鲁立昆,还有几位男同志名字记不得了。区委书记咸文和、区长孟庆恒及区里财粮、保卫、妇女、治安等七八位干部也经常来,如咸德生(治安)、许学金(治安)、咸德华(妇女)。乡里干部更是经常去,如姚文保(乡指导员)、杨崇照(乡指导员)、徐彬(乡长)、王伯怀(乡长)、张宝友(民兵中队长)、咸德厚(治安主任)等。张宝友正常跟随指导员姚文保来,他们在庄西车棚里召开过群众大会。张宝友后来参军,一直打到东北,牺牲在四平。方平等民运队的同志到我们庄上一般到我家多些,还有就是唐光华家。当时我堂哥唐光华做村长,我父亲是情报员,他们到了后,就找庄上的几位长者谈情况。如果先到唐光华家,光华大哥就叫我先把我父亲喊来,再去喊唐如鹏、王二叔(名字不记得了)、王克连、陈华,找得多的是他们四、五位。在他们的宣传发动下,我们庄上的老百姓都积极靠拢共产党,向往革命,先后有19人加入共产党, 32多人参加民兵,有的积极报名参军。
战争年代,鬼子、和平军虽然来我们庄子骚扰过,但从来就站不住脚。记得敌人来过三次,第一次鬼子从北边大坝过来的,到我们庄上后,发现嘎粮河里二个部队在打仗,鬼子被吓溜走了。当时我们联防队在东边姚鉴清家东圩塝上。听到枪不响了,我就一个人装作是老百姓,到嘎粮河边看,问人家是哪里的部队,没人答理,趁人家没醒过来,我就沿着河边向东北走了。打仗的双方弄不清是哪两个部队,人山人海的,两个部队都在船上,有好多船,打了一阵子就不打了。管家舍的不少人拾子弹壳,最多的人拾了一笆斗。第二次鬼子进庄,还是从北边大坝口过来的(益林、东沟方向),庄上人有的逃荒外去了,没逃出去的人坐在庄子东北角的麦田里,庄子里没人,东西藏起来了。鬼子没找到粮食等东西,就把庄上各家的锅都拎到外边用脚跺碎了。坐在东北角麦田里的老人都看到鬼子的作为,他们为不让鬼子发现,都把头埋下来,大家互相招呼不要讲话。第三次,鬼子比较多,从我们庄子东边走大桥过小桥,没进庄,向蒋营去了(当时我们巡逻的人就伏在离他们半里路远的东边河北岸沟里)。
唐光华做村长,王大林交待他民兵的事由他负责。庄上民兵班32人,有的是基干民兵,有的是普通民兵,有十多条枪。王克连是模范班班长,在他带领下,民兵班很勇敢,很积极,机智灵活。保庄子,庄上不差一个人、不差一条牛、不差一间房,完成了上级“三个一”的要求。还有不少人虽然没参加党,但也为革命作出了贡献。唐光华做村长,拥护共产党,王大林到唐家大桥庄都先到他家。我父亲唐如好出生很苦,13岁就给地主家做伙计,长工、短工26年,土改后才不做伙计。他非常热爱共产党。共产党来后,他是情报员。淮海战役时,他主动为别人代工,到徐州做后勤。建政后,先后任冼穆乡农会主任、文教主任。王大林和方林二位同志对他很了解,王大林同志2001年8月26日还对我们提到他,说:“好爹爹(我父亲名叫唐如好,都叫他好爹爹)做了好多好事,这个人好呢,好事多呢,你们不晓得,他的功劳大呢。有一次好爹爹挑个羊油担子去河西益林、东沟一带收羊油,看到来了十几个鬼子,当时我们的人还不知道,好爹爹跑来通知他们走地下道脱险了。还有一次,通知好爹爹接受新情报任务时,他正好遇到汉奸带路捉人,好爹爹急忙送信给机关,使他们脱险。还有一次在东沟东边,鬼子偷袭,好爹爹就和几个要饭的挤在一起捉虱子,看到敌人向南边走,好爹爹就走北边小道送信给机关,敌人的偷袭没有得逞。这些你们家人不知道,好爹爹做的好事太多太多了,挽救了很多生命和财产,当时叫他不要说,所以大家都不知道他是情报员。”一直到老,我父亲都没对任何人说过,如果王大林同志不讲,我们还是不晓得。
县委书记王大林和民运队方平等人蹲在我们庄上,把我们庄子作为进步点,民运队同志的工作做得好,群众发动起来了,所以大家齐心团结,听党话、勤劳勇敢。我们庄上人经过党的教育,对党信任,保家卫国的观念比较强,我们村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牺牲了3个人,管正昌牺牲在抗日战争,姚文成、唐光宏牺牲在解放战争,尽管有好几个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我们唐家大桥庄人没有退缩和害怕,还是个个拥护革命,参加革命。在战争年代共产党的队伍、民运队和党的干部经常到我们庄上来,有过路的,有长驻的。如有革命同志路过,庄上家家户户都会自觉维护他们的安全。1941年有一次动员站岗放哨,庄上人都动员起来了,10多岁的孩子都参加站岗放哨。八路军、新四军的队伍经常路过唐家大桥庄,驻到我们庄好几次。庄上老百姓家家都有部队的同志驻过。有一次人很多,还有部队后勤的。我们庄子和后庄都住满了,里里外外都是人,住在外头的人搭帐篷。刘少奇从我县经过时,就住在我们东北乔家舍,在这之前我们联防队接到站岗放哨的命令,只告诉我们上级有人来,我们联防队承担外围保卫,设了好几道岗。
建国前唐家大桥庄先后参加共产党的有19人,他们是嵇建华、嵇俊芝、唐如鹏、唐光真、唐光权、唐光浩、唐光辉(唐光波)、唐光锦、唐光清、唐光宏、唐志军(唐光新)、唐林、陈华、倪盛华、杨为秀、王怀波、王克强、王克成、谭秀云。这些同志中有的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有的参军立功提拔,有的在外地安家。嵇俊之,抗日战争时参军,作战英勇提拔为干部,后到安徽芜湖市邮政局任负责人。现年88岁,离休干部,住芜湖。他对家乡念念不忘,与我通电话时多次提到要保留唐家大桥庄,他说,我们庄子是革命的庄子,是红色堡垒。唐如鹏,原在油米厂(位于益林东沟交界处)工作,解放后工厂搬到泰州,改为泰州油米厂,他就随迁到泰州工作了,90岁去世。唐光泉,在高邮粮食局任人事科长,离休,80岁去世。唐光浩,创办阜宁农机厂,并任厂长,42岁时病世。唐光辉,厅级干部。参加革命后,先在建阳县邮电局,后调到盐城、舟山、海南等邮政局任负责人,文革后调任苏州专区邮电局书记兼苏州市邮电局局长,离休,73岁去世。唐光清,江都小纪米厂厂长。唐光宏18岁参加民兵。他家当时三房头一个男的,所以他不属应征对象。1946年动员参军时,他听了动员报告后,立即站起来报名坚决要求参军。当时他结婚才3个月(因为家里太穷,他结婚时借的人家被子,只盖了一天。床是坏木板用土脚搁的,一尺多高。平时盖的被子就像棉花串子)。1947年参加淮海战役,牺牲在陇海铁路附近,具体时间在1947年5月后(他的儿子是1947年5月出生的),他家人曾到战场附近找,没找到安葬地。唐志军(唐光新)参军做通讯兵,后退伍。唐林先任高作区青年书记,后参加南下工作队,到崇明等地开展工作。后任邗江县武装部、湾头公社武装部长。湾头公社、槐泗公社副社长、副书记。农业局副局长等职,正科级离休干部,74岁病逝。王克成,在泰州市担任过公社副书记。王克强(是王克成的弟弟)盐城市砖瓦厂(一窑,上冈北边)人事科长。陈华任乡妇联主任,工作非常积极,动员参军、做后勤等工作时各村都到。倪盛华、杨为秀、王怀波、谭秀云等人参加党后,积极帮助开展工作,动员做后勤、做军鞋等。
- 上一篇文章: 御史沟水静静地流(周晴华)
- 下一篇文章: 漫步罗汉院(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