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土耕耘展新貌
——宝塔镇丁湾村“能人强村”推进富民强村纪实
位于两县交界的宝塔镇,这里河沟纵横,风景如画,民风纯朴,这里有建于唐武德三年的朦胧塔和净慧寺,古有“日有千客朝佛,夜有万家灯火”的说法,足见当年之繁荣。
丁湾村,以前却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村,老百姓的日子穷得丁当响,经过一代丁湾人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拼搏,千年古塔辉映下的丁湾村面貌一新,全村500多农户几乎家家有项目,户户忙创收,是全镇人纯收入最高的村之一。当地村民说:“我们能够有这么大的变化,关键在于村里有一个坚强有力的好班子。”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
随着全县“双学”号角的吹响,丁湾村党总支班子成员从自身做起,人人争当“双强”带头人。村党总支书记瞿向东投入50多万元购置了一艘大型铁驳货运船,挂靠苏州航运公司从事水上运输业,年货运额超百万元。村党总支副书记、主任周正林,依靠本地丰富的粮食资源,新上了深度加工项目,投入30多万元兴办了酱醋加工厂。村班子成员人人有项目,5名班子成员的家庭年收入都达到10万元以上,他们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着全村干群。
“一人富不算富,群众富才算富”,村班子借助项目推进,组织精兵强将全面展开农业招商,先后建成棚育蔬菜基地300亩,精品苗木基地80亩,培植种植业大户50多个,流转土地600亩,发展特种水产养殖500亩,全村沟塘、河道养殖利用率达87%以上,村集体增收了,村民也有了致富之路。
通过这几年的发展,养殖业成为丁湾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特色。一方面,丁湾村的养殖业在项目选择上没有盲目跟风,而是根据自身的基础设施条件、技术条件和外部市场条件等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另一方面,在发展规划上又凸显科学性,通过自身不断摸索总结出一条适合丁湾村发展的道路,走出了一条以养殖业为源点、多途径辐射发展的特色路,形成了以中小规模养殖户为基础、养殖大户为重点的产业格局。目前,全村有万只以上养鸡场2家,千只养鸡场4家,百只以上小型养鸡场44家;五百头以上生猪养殖厂3家,百头以上生猪养殖厂15家,建成的生态环保千头万只大型畜禽养殖场5个,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人均年收入超过25000元。
真情助民富,才算好干部
一组村民孙东成家庭经济困难,长期摆脱不了贫困的羁绊,好几轮帮扶过他的干部,都说这是一个“瘫子户”,咋扶也走不上路。
瞿向东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后,一脚跨进老孙家里,根据其家庭劳力结构,动员他让两个初中毕业,未能考入高中的女儿外出务工挣钱。老孙显得很为难:一是小孩从没出过远门,送往外地做工,生活起居没个人照料,他既舍不得,又放不下心;二是自己外边“满眼黑”,到哪找个打工出路,即使找到了,也没个可依托的城里亲戚做靠山;三是怕小孩埋怨,自己撑持不了穷家,让他们稚嫩的双肩扛着,耽心日后给小孩留下话柄。因而,迟迟没有“下断章”。
瞿向东看穿老孙的矛盾心理,向其作出了三项承诺:即工作出路由他保证找、在外生活归他负责寻求托管人、小孩的思想工作包给他来做。这些贴心贴已的“承诺”彻底化解了老孙的心结。当年底两个小孩被安排到上海一家制鞋企业做工。姐妹俩由于工作勤奋,心灵手巧,深得企业主赏识,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先后被提拔为质检员、班长、车间主任等,由领取月出勤工资制转变为定额年薪制。2011年初,她俩谢绝厂商的再三挽留,在“凤还巢”中,回镇投资近200万元,创办了皮革制鞋加工厂,吸纳村内闲置女劳力30多人进厂务工。如今的老孙家已成了村内的富裕户。
六组凌亚东一家7口人,四代同堂,老的老小的小,经济相当困难,村党总支根据其曾在集体主办的畜禽养殖场里养过家禽的实际,动员他“重操旧业”,并提供垫支资金8000元,并和养殖场签定“统一苗鸡供应,统一养殖标准,统一饲料采购,统一防疫治病,包组织销售”的“四统一包”合同,老凌鸡场办成后,一门心思扑在探求养鸡技术经验和市场营销技巧上。这些年,尽管市场风云变幻,价格起起伏伏,年收入一直稳定在5万元左右。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建设小康村,踏上新征途
丁湾村基础设施建设曾严重滞后,境内没有主干道,闸站年久失修,农忙时节争机争水争电矛盾突出,群众要求改变现状的呼声十分强烈。为建设小康村,村党总支决定从治水保安、通达工程和农业服务体系抓起,邀请县镇建设方面的专家进行设计规划,提出了任内的5年奋斗目标。
在治水上,为了修建和新建好配套的泄洪闸站,村党总支尽量花最少钱,办成让群众最满意的事,他们组织村组干部义务劳动,与群众一起装卸砖瓦砂石等建筑材料,相继建成和修复了全村境内5座闸站,抗灾能力得到显著增强。
在通达工程中,该村抓住上级支持农村硬质路道建设的机遇,主动积极提交项目工程申报报告,跑上跑下争取工程建设计划,浇筑完成了呈南北走向的中心路段、东西走向的新唐路段和孙冯路段的硬质路面,总里程达5200千米,并建成了4座公路桥梁。同时,按照规划设计,新筑了链接全村9个村民小组的机耕道,部分段面还铺设了砂石路,方便了大型机械进田作业,使村民劳动强度大为减轻。
为建设为农服务体系,村党总支针对农村主要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田间作物管理难问题,以市场运作形式,组建了机耕服务队、植保服务队、劳力协调服务队等服务组织,解决了在外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村“两委”班子一有空闲,就跑县进市,找部门找领导反映情况,请求支持,想尽了办法,吃足了苦头,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村班子一班人勤奋工作、清廉为民,每用一分钱,都由村会计和村民代表双向记帐,每月党日活动公示,帐目清清白白,“干部无私心,群众更放心。”民主理财小组负责人王其清这样说。
“双强”引领小康路,沃土耕耘展新貌,千年古塔下生活的勤劳善良丁湾人,正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阔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转自《富民强村之路》建湖县委组织部编
- 上一篇文章: 洼地里崛起的富强村
- 下一篇文章: 丁渡大队分田记(王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