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喜迎华诞看变化(许兆广)

发布日期:2013/1/17 15:24:49  阅读:2805  【字体:
 

 

     2011年金秋9月,建湖县迎来一个特殊的日子——建县70周年。7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也许只是短暂的一瞬,然而对走过风风雨雨、亲历沧桑变化的水乡儿女来说,可谓是永志难忘:在抗日的烽火中建县,为建湖历史揭开崭新一页;听从党召唤,奋勇请缨,抗日斗顽,为保卫新生政权浴血征战;慷慨受命,踊跃支前,为全国解放再作奉献;探索前行,度过曲折,在改革开放的大道上创业创新。如今,满目疮痍、贫穷落后的旧建湖已经不复存在,新建湖向我们展现的是百业兴旺、全面小康的喜人局面。70载巨变,70载辉煌,笔者采摘诸点,愿与大家分享。

 

    变化之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综合竞争力实现从脆弱型向强劲型的转变,建湖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百废待兴的建国之初,全县首先进行了历时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自1953年执行一五计划起,至2010年共实施了11个五年计划。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似春风吹遍水乡大地。此后,历届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干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排障碍、谋发展、绘宏图,至十五末的200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一举过百亿。十一五起,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引领发展。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猛增到238亿元,较十五末净增136亿元,财政总收入达40亿元,净增30多亿元,建湖跻身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从2008年起,在盐城市年度目标绩效考核中,建湖连续3年获奖总数均名列前茅,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变化之二:产业结构显著优化,主体经济实现从传统农业向新型工业的转变,建湖成为国家级石油装备和节能电光源基地县。建湖在传统上是一个农业县。上世纪80年代中叶起,县委、县政府决策将工业摆上主体经济位置,多措并举,促进发展。1993年,工业总量实现二产超一产的历史性突破。随后,结合企业改制,加速发展,至2000年,全县形成皮鞋、花炮、农药化工、纺织、机械和节能灯等六大支柱行业。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产业兴县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下决心推进产业结构的深度调整,叫停小纺织、小水泥,关闭化工、花炮企业,推动森达集团与香港百丽重组,同时着力培育石油机械和节能灯具等特色产业,积极发展航空装备、新能源等新兴产业。2008年起,建湖相继建成国家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和全国节能电光源制造基地,成为苏北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的县份。20102011年,建湖连续两年被评为中国产业发展百强县

 

   变化之三:高效农业加快发展,农业发展模式实现从以粮为主向调优结构实行产业化经营的转变,建湖成为苏北产业带建设先进县。长期以农业为当家产业的建湖县,建县前后曾有苏北小乌克兰之称,但那时效益很低。建国后至上世纪6070年代,通过兴修水利、改革耕种制度、改良品种,效益虽有提高,但与发展高效农业的要求依然相距甚远。80年代起,推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土里刨食的农民有了自主权,生产经营积极性空前空涨。90年代起,发展产业化经营,着力培植市场热销产品,形成沿荡特水、沿冈特经、内圩畜禽三大特色产业带。十一五起,围绕建设高效农业特色县目标,引进高效农业项目60个,全县形成省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6个,形成了九龙现代园艺、上冈设施蔬菜和弘宇生态观光等农业10大园区的发展格局。2009年,建湖被省政府表彰为苏北产业带建设先进县。至2010年底,全县高效农业面积比重达50%以上。

 

    变化之四:个体私营经济位置凸现,所有制结构实现从集体经济为主向民营经济为主的转变,建湖成为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县。全县民营经济真正得以发展的也是在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1987年起,县出台多个文件,鼓励城乡破除障,大胆发展。2003年起,随着首个民营园区近湖民营工业园的创办为起点,县内为发展民营经济提供载体的园区相继建成,并各具特色。上冈产业园跻身省民营小企业示范基地行列,节能电光源产业园和石油装备产业园分别被评为省、市特色园区。森达、克胜、永林等6家民营企业成功进入市民营企业50强。近湖、建阳、颜单等镇的民营园区也都保持强劲发展势头。与此同时,个体商业经营店点亦似雨后春笋,不断涌现。至2008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不足千户增加到19万户,从业人员突破了30万人;民营经济总量在全县经济总量中的比重和对财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80%60%。是年9月,第二届全国民营经济调研成果发布会授予建湖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最具潜力县称号。

 

    变化之五:服务业发展后来居上,第三产业实现从滞后向越位突进的转变。建县初,全县内忧外患,经济萧条,为数不多的商铺、集市大多关闭。解放后,市场虽逐步回升,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由于受计划体制束缚,一直处于缓慢发展状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历届县委、县政府顺势而为,着力狠抓。2000年,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15亿元,三次产业的比重排名从二一三变为二三一。近年来,全县实施规模引领,项目带动,发展进一步加速。2008年,江苏里下河物流中心和上冈通榆河港口物流中心建成盐城市首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之后,全县上下继续紧抓不放,形成以里下河钢材市场为代表的生产资料综合市场群;建成三星级酒店3个、正在建设中的五星级大酒店2个。金融担保、电子商务、信息、咨询等服务业方兴未艾。建湖农商银行正式开业,昆山农商行在湖设立分支机构,存贷总量显著增加。2009年,建湖被评为中国金融生态县2010年,全县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86.2%,在全市领先;第三产业对全县一般预算的贡献率达到40%

 

    变化之六: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发展思路实现从封闭落后向开放搞活的转变,建湖成为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策应盐城大市区发展的新门户。思想守旧、发展单一的状况,自建县起一直延续到改革开放前。1979年起,随着我县持续贯彻落实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人们原先被禁锢的思想得以融冰解放,经济工作的思路也迅速从封闭保守向开放搞活转变。90年代初,建湖除先后在沿海开放城市设立办事处外,还在县城东郊创办了县经济开发区,并将东大门上冈设为政策特惠区。2001年,县委、县政府启动县经济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开发区面积扩增至16.3平方公里,并加大招商引资和城市工业进区力度。2003年春,县委、县政府决定,以近湖镇为主体创建县民营工业园。2007年,县委、县政府启动高新产业园的规划工作。2008年,根据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双轮驱动战略的要求,全县重点打造一区三园四个工业发展载体。一区,即江苏建湖经济开发区,以一、二类工业为主,新特产业以节能灯具、新能源为重点。三园,即县高新技术产业园、县民营科技创业园和上冈产业园。县高新技术产业园依托新规划的城南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的无污染工业,新特产业则以石油机械、电子等为重点;县民营科技创业园以企业孵化器为职能,重点发展二类工业;在上冈镇区与盐城大市区之间设立的上冈产业园,重点发展机械、轻纺以及物流服务业。2010年,园区载体建设有了新的发展,一区三园发展为两区三园。江苏省建湖经济开发区面积扩张至100平方公里,与上海嘉定区共建园区取得实质性成效;县城南高新产业区三纵五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航空产业园、嘉定精品园、液压科技园等特色区中园建设进展较快。上冈产业园成为江苏省小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园区成为招商主体。县民营科技创业园与建阳民营园、高作十字河工业园紧密融合,成为全市唯一的3A级中小企业创业园。建阳石油机械产业园发展迅速,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钻机配件、采油机、汽车配件等重点项目纷纷落户。

 

    变化之七:城乡建设强势推进,基础设施实现从奇缺落后向完备新潮的转变,建湖成为苏北水乡亮丽风景线。建县初,建湖县城只是个普通的农村小镇,一条老街宽丈余、长不过一里,条石砖铺路、房屋扎堆,低矮残破;农村更差,土路、草屋、露厕,饮水只靠小沟小河。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县委、县政府从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入手,大手笔推进,各项事业突飞猛进。以旧城改造为切入点,1998年以来,在实施几轮拆迁的基础上,建成住宅小区近百个、交通主干道10多条和西塘河风光带等园林景点30多处。实施境内国道、省道建设与改造等重点工程。全县从2003年起,累计新建农村等级公路1300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灰黑化、等级化公路目标;新长铁路建湖段200211月投入营运,结束了建湖不通火车的历史。2007年以来,依托县城第四轮总体规划,并根据新的发展形势进行调整与完善,构建三环道路网,打造五大功能片区,加强园区载体建设,特别是迅速启动城南新区和城南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建设,县城面貌日新月异。2008年秋天,在城南新区启动双湖公园建设,圆了建湖人民几十年来的建梦。双湖公园,真让人有置身东方威尼斯之感!

 

    变化之八:科教文体联动共建,文化建设实现从狭隘单一向大文化的转变,建湖成为全国文化先进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为全县各级所接受,立足竞争、注重高端、追求创新,更是近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着力的重心。全县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工作站1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2家;拥有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6个、国家免检产品11个、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45个,名牌产品数居全市第一。1994年以来,建湖先后3次被评为全国科技工作先进县和苏北唯一的全国商标百强县。教师成为全县最受尊重的职业之一,拥有7000余人、中高级职称占近60%的师资阵容令人称羡;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5%,比改革开放前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文化艺术领域,百花齐放、争芳斗艳。淮剧和杂技两项传统艺术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湖先后获得全国文化先进县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体育之花盛开。足球、游泳、射击等项目多次在市、省和国家竞赛中获奖。建湖两次被评为全国体育先进县

 

    变化之九:贯彻齐抓共管方针,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从一手硬一手软向两手都硬的转变,建湖成为苏北首家全国文明县城。改革开放后,各级党委、政府对三个文明建设实现了齐抓共管、两手皆硬的欣喜转变。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中心,提高党的执政能力,1993年,建湖被省委表彰为党建工作先进县;以打造平安建湖为中心,扎实抓好法制建湖建设工作,先后3次获全国普法先进县,连续5年被评为江苏省社会治安安全县,上冈交巡警中队被评为全国公安战线先进集体;以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持续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建湖先后夺得盐城市新风杯竞赛的金杯银杯,开展新一轮文明创建活动,以打造绿色建湖为抓手,文明创建水平再攀新高,继2008年通过省级文明城市复查后,20091月又夺得苏北首家全国文明县城殊荣。

 

    变化之十:突出关注民生,群众生活实现从贫穷向小康的转变,建湖成为社会和谐、环境优美、保障良好、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乐园。建县前,建湖人民长期挣扎在被剥削、受压迫之中,生活极端困苦。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生活状况较之过去说有天壤之别实不为过。收入,过去一年忙到头,能混个饱肚皮就很不错了,现在群众收入普遍有了较大幅度增长,买房购车成为新的时髦。2010年,城镇职工可支配收入和农民纯收入分别达到1.6万元和8700元。此外,全县私家车突破了1.5万辆;人均储蓄1.5万元,位居苏北前列。饮食,鸡鱼肉蛋,家常便饭成为现实。群众说,现在吃饭不再是过去仅仅为填饱肚子,更多的是要考虑吃得科学、吃得健康。居住,全县城乡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已突破30个平方,茅草屋、顶头舍已成历史。出行,村村通上水泥路,出行往来,再不愁刮风下雨,富裕人家买回了小轿车,摩托车、电瓶车更是普及。医疗,全县建起县、镇、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实现了城乡低保、新农合、新农保和城镇医保全覆盖。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学有所助、住有所居,生活安定,其乐融融。

 

    忆往昔,奋斗征程历历在目;道变化,辉煌业绩鼓舞人心。在欢歌建县七十大庆之际,80万水乡儿女正满怀信心地实施十二五规划,描绘幸福建湖的更新、更美的蓝图。放眼未来,踏上新起点的建湖将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苏北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的征途上大步前进。一个更加灿烂的明天,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