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村居志 > 正文

抗战时期的模范工业村(李世安 赵万俊 孙兆乾 路长扬)

——赵墩、路墩发展战时经济纪实

发布日期:2013/2/7 15:03:05  阅读:4041  【字体:
 

 

建湖县建阳镇赵墩村有两个较大的自然村庄,一个叫赵墩,一个叫路墩。建阳县建县时,赵墩(村)属一区洗穆乡,路墩(村)属一区湖戛乡,两墩毗邻,乡里关系融洽。21世纪初,才合并为赵墩村。抗战时期,这里是闻名盐阜根据地的模范工业村。两墩(赵墩、路墩统称,下同)在大生产运动中,根据抗日和生产急需,积极发展战时经济,兴办自给型的工业,为夺取反扫荡、反封锁斗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赢得上级党委和驻军部队的一致好评。

 

1941年夏,日伪军对我盐阜区第一次大扫荡被粉碎后,除在军事上加强对我包围、扫荡外,并从经济上对我封锁,对抗日根据地禁运物资,企图把我军民困死。时从盐城县划出的建阳县,其一区的赵墩和路墩两个村,已连成一片,为新四军第三师和盐阜区党委活动的地方。它水陆得便,西有戛粮河,南有建港沟,西南为荡区,北边和高作长北滩连成一片,是一个相对安定的地方。这里距建阳镇较近,群众素有农忙种田、农闲从事工商业的习惯。其时,东沟、益林、湖垛、建阳等集镇亦有部分厂家和商人临时迁此经营,加上大扫荡前刘少奇、陈毅等领导同志在这里指挥过抗日斗争,群众有高昂的政治激情,有利条件加积极因素,成为这里发展战时经济的强大动力。驻在两墩的盐阜区党委领导乡村基层党组织,开展大生产运动,提出没有衣穿自纺纱,没有油吃自办榨的口号,自力更生,解决战时困难。

 

率先兴起的是土榨油坊。抗战初,阜宁县东沟镇董事、正大粮行老板常世钱,曾在路墩洗泥沟畔开过油坊。他响应号召,从东沟弄来柴油机,但资金不足,盐阜区党政领导支持他复业,动员杨慧等人跟他合股。黄豆来源有困难,就组织陆陈船,打通关系,突击购运。复业后的正大油坊,有15部油榨,日耗黄豆2000多斤,成为本地规模最大的一家油坊。陆续开业的有路恒柱和王裕和合开的恒裕油坊,有8部榨;赵氏兄弟和徐兰芳开的永大油坊,也有6部榨。没有机器加工黄豆,即有牛力代替拉碾,单恒裕油坊就雇了12头水牛。后来油坊多了,没有这么多的水牛拉碾,党组织通过关系,从中兴桥搞来一台120匹柴油机(据说此机原是马玉仁从苏南买回来用于棉田排水的),专为油坊加工黄豆。没有厂房,就搭简易工棚,永大油坊利用双车棚屯存黄豆数百石。1942年初,路墩一带先后有正大、恒裕、永大、同裕、鼎和、桂芳、阳春、裕春、裕财、茂生、学尧、学秀等12爿油坊生产。其时,赵墩的殷日喜、许如洪、袁桂友、陶如富、陆士荣、陆士香、殷日同、孙步育、赵广翰、陈开昌等十多家也开办了油坊。最盛时,两墩油坊达30多爿。为及时销售豆油,又组织了100多副油桃子,在根据地内流动销售。为保证榨油原料跟上,党组织帮助他们联系一批进步商人,组织30多条运输船,从东沟、益林、凤谷、八滩、东坎等地购运,甚至还转运安徽蚌埠一带的黄豆。豆饼除留一小部分喂猪和垩田外,大部分运销苏南,换回枪支、子弹、西药、文具、纸张等紧缺物资。

 

纺纱织布蓬勃发展。两墩群众在抗战前就有自纺自织的基础。党组织根据军民穿衣的需要,把发展手工纺织事业作为反封锁和活跃战时经济的一项重要内容,提出家家纺纱,户户织布的口号,开展棉、纱、布、粮交换。1942年初,两墩有纺纱车422架,后来在纺纱基础上又发展了6个织布(巾)工场,单杨家龙华毛巾厂就有30台机,专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加工军用毛巾。群众织,干部织,包括区直机关人员,人人有任务。区党委书记刘彬、组织部长杨纯、宣传部长曹荻秋、民运部长喻屏,一起参加路墩群众的纺织竞赛,刘彬和曹荻秋还挂上红花。是年春,盐阜区在阜宁召开第一次生产积极分子大会,两墩被授予模范工业村。其织布能手路步臣和路墩村农会长五士余被授予一等生产模范

 

机器碾米业、酿酒业兴旺发达。为了解决大批部队驻扎后吃粮加工问题,在上级党委的支持下,两墩又办起了军粮加工厂,除碓磨全用上外,又从敌占区搞来3台轧米机,聘请了陆作楼、张武两技师,专门加工军粮。同时又兴办了恒龙、鼎和、益如3爿糟坊,其中双作头糟坊1爿,日夜淌酒。1943年建阳战斗告捷后,路墩人民用自己生产的高梁酒,慰劳参战的张爱萍部队。据说当年陈毅在两墩时曾品赏过路墩的高梁酒,誉其为赛老窖

 

    此外,两墩农民还有传统手工艺——打蒲席。两墩的蒲席花子紧,做边牢,光滑软熟,销至淮安、涟水一带。在大生产运动中,他们发挥了这一特长,每天都要加工蒲席数千张。

两墩在发展手工业的同时,大力兴办集市贸易。从1941年底开始,每逢农历四、九两日为集期,五天一集,露天市场从路墩河浜一直延伸到赵墩的花家舍。集市贸易是群众性的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这里集市贸易又一特色,是水上买卖特别热闹。那时,附近集镇的商人为防敌伪扫荡,都把店内商品搬至船上,在敌后流动。人们称这种既藏货又卖货的船为水栈船。因当时两墩比较安全,所以这里水栈船特别多。每逢赶集,常常聚集数百条,夜晚也在此过宿,日夜都做买卖,形成了水上集市。

 

    大生产运动活跃了根据地经济。一进两墩,就听到这里机器隆隆,歌声不辍,到处呈现繁荣景象。尤其是路墩(自然村),虽只有50多户,但这里就有9爿油坊,2爿糟坊、3家纺织工场,糙米加工遍及村舍,又有周海东铁匠铺、嫁妆店,路恒森磨坊,路大明、路恒明豆腐店,路国臣、路国祥大饼店、烧饼店(分平炉和立扁炉),路义、恒裕果馓店,邱贵芳杂货店、路恒藻百货店,摇面机、肉案、鱼桶、菜场应有尽有,还有路恒广、路国喜开的两爿浴室,周围庄河驻满了陆陈船、鱼船。加上三师军服厂、后方医院、江淮印刷厂等也临时转移在此开业。这里的生产和集市贸易已形成了自给型的格局,既解决了军需同民用的困难,又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正由于根据地有许多像两墩这样响应党的号召,积极发展战时经济,才使我们的部队和党政人员的给养有了保证,才使我们能够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进而取得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