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建湖文史网 > 史志档案 > 地名志 > 正文

恒济断章(彭淑玲)

发布日期:2016/12/11 10:06:53  阅读:3312  【字体:
 

 

1

恒济,在县城的西南角,是一个离县城相对较远的乡镇。《大金国志》记载:宋高宗绍兴元年三月,宋武功天史张荣击败金兵于九里泾。九里泾即今镇境东南九里荡。明万历年间《盐邑志》内地理位置图上标有孟庄。民国18年始建恒丰镇。1956年,历史上的恒丰乡与沙济乡合并,从两乡名中各取一字,定名恒济。

 

小镇中心,叫孟庄,牵着,挂着。不像现在的人,像浮萍一样,飘到哪里就是飘里,四海为家,没有了故乡。

 

在人民广场的西南角,有原名溘河浜,明代因孟姓家族兴盛,改称孟庄。旧时代的人,靠的是宗族观念的生活方式,走到哪,都被这宗族一个叫缅仁堂的地方,六间砖瓦结构的屋宇,简朴清素的建筑格局,是孟氏后人自费为先祖孟佐天建的祠堂,为的是纪念他曾经的品行与功德,告诉子孙后代,人活于世,一定要有忠肝与义胆。孟佐天,县城唯一一位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烈士,还有同族的孟珍、孟蕴华,合称孟氏三杰。他们不只是孟氏家庭的骄傲,也是恒济人的骄傲。

 

    小镇上有一条老街,称为孟庄小街。也许是离县城相对较远的原因,孟庄小街的繁华热闹从来没有间断过。蔷薇河像一条美丽的丝带,轻轻的穿行在恒济大地上。

 

2

 

    不大的恒济镇,既有庵堂,也有寺庙。寺有新九华开山寺、大云禅寺,庙有古龙王庙,庵有南海观音庵 肖庄观音庵。在旧时代里,这些庵堂寺庙是他们的内心依赖,因为有它们的安神守魂,小镇人的内心安详平和。

 

九华开山寺在花垛村,寺始建于明万历初年,原为道教玉真观,1741年改为佛寺。文化大革命期间主殿被拆除。如今的新九华开山寺,为1985年重建。有写着泽国古刹的大雄宝殿,殿前有两株大树,外墙上有净土法门的字样,供的应该是净土宗。如同世外,处处弥漫着一种安然的祥和之光,供有肉身菩萨,法号妙果,人称昌净法师。

 

    大云禅寺在沿南村,原名大云寺,乾隆年《盐城县志》记载,寺是一个叫陈夫的人建于唐宪宗元年(806),元末毁于兵乱。明万历九年(1581),袁哲茂重建,有房50间,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祖堂、诵经堂、厢房等。民国初,僧人陈继初游大名寺,于民国15年(1926)重修大云寺。1966年拆毁,后为沿南小学。九十年代,又重新修建。几建几毁的遭遇,是许多寺庙共同的命运。如今的大云禅寺,朴素到了简陋的地步,大雄宝殿为三开间的平房,如同禅意,清淡而悠远。这里的禅文化,不在一砖一瓦之中,而在一草一木之中。真正的禅,原本就是超然物外的。

 

龙王庙在建河村的谢家庄,因为有些年岁,特意加了一个古字,表示对岁月的敬重。早年的谢家庄,经常莫名的走火,留下了小小谢家庄,失火烧通庄的顺口溜。后有高人点拨,认为是风水上的问题,建议盖一座龙王庙,祈祷以水克火。如今的古龙王庙,有些格调与派头,山门、斋堂、观音殿、龙王殿、龙王庙桥和九曲桥,九曲桥上有精致的小亭,最美丽的是九曲桥旁的那一池荷,真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了。夏天来这里,是不是可以避暑?

 

南海观音庵在一片绿色的田野之中,有一条乡间小路可以到达,那小路还是泥土的,松软的泥土路让我想到观音娘娘的慈悲之心,这是一座很民间气质的庵堂,伴着乡村的炊烟与草木,舒缓而沉静。肖庄观音庵在肖家庄,小而简洁,乡土中国最朴实的宗教面孔,是晚饭过后可以串门的地方,在这里,修行就是平常的生活方式。

 

3

 

湖荡地区,芦苇森森,容易隐蔽。1946年冬天,苏中二分区委《人民报》及印刷厂来到这里建河村的谢家庄,从编辑记者到排印工人一共21名,还有3位女大学生,均着新四军的蓝灰色军装,他们隶属于新四军一师政治部。当年办报的危险与艰辛至今仍有人记得,报社记者穿着当地女子做的布鞋,每天走几十里甚至上百里的路程去采访,村民甚至儿童帮着站岗放哨,为了躲避敌人的搜寻清剿,最危险的时候,报社曾经在芦荡深处工作一个星期,村民找来糕饼熟食用船送到荡心,再把报纸藏在柴草里,划着小船送到几十里外的分发处,保证3天一期的《人民报》按时出版。信息闭塞的年代,鲁南大捷、枣庄大捷、鲁西大捷、溱潼莫家堡之战等重要新闻都是从这里发出来的。1948年报社离开时,许多人是流着泪的。来自江阴的新四军苏中印刷所所长陈辉,与村里一位叫谢晋白的女子,还有了一段类似于《柳堡的故事》的美满姻缘,有人称为建河版《柳堡的故事》。一个叫谢立贵的穷苦孩子,与他的父亲一起,被报社收留,父亲被安排工作,孩子并送进学校读书,后毕业于复旦大学,成为小镇历史上第一个大学生。如今,在建河村有飞檐带廊柱的三开间两层楼房,为苏中二分区委《人民报》及印刷厂旧址。旧址原为谢氏宗祠。楼上陈列着当年游击办报的资料和部分报样,旧式印刷机1台。

 

1944年,苏中部队第二后方医院曾经迁移到肖家庄。蔷薇河畔,有恒济镇烈士墓,长眠着在临泽、三垛. 西射阳等战斗中因抢救无效牺性的300多名新四军指战员。1951年,上冈中学、盐城的景鲁中学曾经为躲避战火,在肖家庄有过短暂的停留。

 

4

 

从孟庄往南走,是一个叫建河的村子。建河村,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村庄。在这片土地上,曾经有过一个叫永安的热闹小镇,1632年的黄河夺淮,使永安镇永远安静地沉睡在泥土之下,后来从地下挖出过七口水井、部分墙壁以及生活用品。后来的人,在这片悲伤的土地上修了两条长堤,一条建丰圩,一条河丰圩,取两堤的首字,就有了一个叫建河的地名,这个地名至今已经有四百多年历史了。

 

建河村是一个官方的名字,也就是行政村,村里有谢家庄、俞家庄和戴莫庄三个庄子。谢家庄明初叫张歧里,明末后为张家庄,清初称为张谢庄,清末改称为谢家庄,像朝代更替一样,一次次的改名,里面一定有着不为人知的故事吧?里,是明朝时的行政规划,也是类似于今天的市县镇一样,因为最初有张氏人家。1550年,谢氏家族的祖先从安徽的歙县一路迁徙,在这里安家落户,生根发芽。后来有名的恒济龙舞,就是从这个村庄的谢氏家族舞起来的。这龙舞原为干旱年间祈雨求福之用,后渐渐成为一种地方民间艺术。建河村因此有了一个“龙村”的名号。清光绪11年(1905),在废科举、兴学堂的时代潮流下,李绍仪和马兆颐在家乡俞家庄和戴莫庄各办起一所国民小学。

 

在建中村的曹家舍,有曹植的后人,是洪武赶散年间从苏州阊门迁移而来。这样的说法已经得到专家的验证。据家谱记载,家族的堂号为绣虎堂,绣是指曹植的锦绣文章,虎是指曹植的诗文风骨遒劲。只是不知,当年的迁移,是如何的一条辛酸路?这里的人对自己是不是曹植的后人也没有太多的兴趣,他们已经明白把寻常日子过好才是王道。

 

九里村,因距黄土沟、寥徐庄、孟庄均九里之远而得名。有九里射阳一千墩的汉墓群景点,从九里村开始,一直到宝应的天平乡。那土墩的数量,是以千计的。

 

5

 

恒济是荡区,荡与荡连接的是田,叫垛田,乡村的居住方式也不同于其他的乡村,一家一家的房屋,紧密的挨着,一个村子就像一个小集镇。串门聊天、闲话家常,几千年的传统生活方式依然鲜活而生活的延续着。

 

碧荷连万顷,十里藕花香。这说的就是今天的恒济。荷花上有莲蓬,剥下来就是莲子,荷叶下是莲藕。对于恒济人来说,朱自清老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既是柴米油盐、日常生活,也是诗意风景、世外桃源。天底下的诗情画意,都被上天赐给了恒济。

 

行走在恒济的土地上,港河沟汊随处可见,中间夹杂着水稻小麦的田地。春天的麦苗青青,夏天的莲花朵朵、秋天的稻谷金黄,冬天的残荷枯枝,还有芦雪飞舞。秋风起,蟹脚痒,一阵秋风吹过,那横行的蟹一个个爬上了岸,一派丰衣足食的美好。这才是真正的鱼米之乡,苏北水乡。

 

喝水不忘挖井人,吃藕也不要忘记了踩藕的人。比起汗滴和下土的种田人,踩藕人同样是辛苦的。藕要留得残荷在淤泥里慢慢地养,一直要养到寒冬腊月才可以踩。藕是踩上来的,这个踩是用脚。虽然穿上了防水防寒的衣服,可还是抵挡不了严寒对身体的伤害。质地上好的花香藕,有花的香气,有梨的清甜,可以做藕饼、可以炸成藕夹,还可以用冰糖熬,加上桂花,做成桂花藕。农家的藕粉没有品牌与商标,却细腻地道,做出来的藕粉圆特别滑润。荡里女子用她们的辛劳与智慧,足以把简单的生活过成锦绣。

 

河荡是天然的百宝箱,除了藕香蟹黄之外,还有芡实、鸡头、菱角,鱼虾也是肥美的,恒济的淡水河鱼圆鲜嫩紧实,也是一绝。

 

转自《新浪网》彭淑玲博客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原创
查看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内容:

    验证码: *